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凯里八小今日的参赛作文(凯里八小四年级8班)

凯里八小今日的参赛作文(凯里八小四年级8班)

更新时间:2024-05-28 12:32:36
凯里八小今日的参赛作文(凯里八小四年级8班)

凯里八小今日的参赛作文【一】

前几日在书店角落看到《今日简史》,抱着随手一翻的心态看的。但是越看到后面越入迷,这本书居然开始让我这个相当冷漠的人也开始思考关心人类的命运。

书中的命题非常多,宏观且浩大。我只能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讲一些其中对我来说印象深刻的点。

凯里八小今日的参赛作文【二】

今天我们随手打开一个购物网页,它就能恰恰好地从万千商品中选出一件你所中意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只要收集到足够海量的数据之后,算法就能替你决定你喜欢听的歌,你爱看的电影,甚至替你决定你未来的爱人。而且这一切基于海量的数据,出错率比我们所谓的凭着感觉走好多了。你会接受这一切吗?

要想知道宇宙真相、人生意义、自己的身份,最好的出发点就是开始观察痛苦、探索痛苦的本质。人生的重大课题可能不是寻找人生的意义,而是如何摆脱痛苦。而各种痛苦最深层的根源可能就是自己的心智。

可能到了最后的最后,我们人类拥有面对未来世界的唯一武器,就是我们的心智,我们的自由意志,就像三体人所惧怕的那样。

凯里八小今日的参赛作文【三】

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今日简史》已由中信出版社售卖,我很开心的抢到了一本,更开心的是在早餐王子陈厚的组织下,可以有微信群进行读后交流,喜上加喜。本篇就是与小伙伴交流之用,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读完序言后,我开始认真的思考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对于讨论人类当下存在的问题、未来的走向、历史的演变,对个体来说,总是没有明天的面包来的实际。那些仰望星空的人,必然是衣食无忧,脱离了生存困扰。我乃一介小民,闲时看一看他们写的书,了解一下大人物们怎么想的足矣。阅读可以拓宽视野,但睡醒了依然是柴米油盐。从没有考虑过哪个文明主宰世界、如何应对恐怖组织、民族主义能否解决不平等和气候变化问题,这些,距离我太遥远。

而作者却强调,在当代各种重大变革与个人的内在生命之间,其实有着重要的关联。他说:恐怖主义既是全球性的政治问题,也是一种内部心理机制。恐怖主义要发挥效用,靠的是按下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按钮,劫持数百万人的想象力。同样“个人即政治”是个旧话题,在这个科学家、企业和政府都想侵入人类大脑的时代,这套老生常谈却远比以往更邪恶。细思极恐,信息爆炸带来的很可能是思想绑架,我可不想被别人操纵还不自知。

诚然,这本书不可能教一位孟买贫民窟里的妈妈如何找到明天的午餐,也不可能教伦敦医院的病人如何躲过神,但它可以引导我们去思考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大事,各种事件背后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与我们有什么关联?比如气候变化可能会让孟买贫民窟完全无法住人,让地中海掀起巨大的新难民浪潮,全球的医疗保健陷入危机。

特朗普上台,和某小镇的公务员没啥直接关系,但有可能这位公务员正在犹豫要不要送孩子去美国留学,留学后美国就业情况如何,回国后涉外行业是否景气。·这么一考虑,感觉着很有必要翻看这本《今日简史》。就比如我吧,刚刚翻了目录,就很想跳到第2章《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看完后准备推荐给刚上高中的儿子。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随着大数据算法飞速发展,很可能导致数字独裁,也就是权力集中在一小群精英手中,大多数人不仅被剥削,还可以有更糟糕的局面:如草芥般无足轻重。

我想摆脱这样的局面应该不容易,但是清楚总比糊涂要好很多。因为你就算选择忽视这场“人类未来”为主题的辩论,历史也不会对你更宽容。就算你因为忙着让孩子吃饱穿暖而缺席,还是躲不过最后的结果。

既然如此,何不认真参加,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认真的参加。参加的起点就是这本书吧,现在正在发生什么事?今天最大的挑战和选择是什么?我们该注意什么?我们该教给孩子什么?

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世界,清晰的见解成了一种力量。我想学习这种力量。

凯里八小今日的参赛作文【四】

相继出版《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这两本惊世之作的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今夏又出版了一本叫做《今日简史》的书,可以说是“凑”齐了简史三部曲,在前两部曲的铺垫后,这本新书又会给你我带来怎样的思想盛宴和有趣脑洞呢,咱们慢慢说。

语出惊人,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并不稀奇,真正厉害的是,语出惊人并有理有据,或许这是历史学家的“基本操作”,也可以说是天然优势。正如那句所说:“你能看到多远的历史,你也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而今,昨天、今天、明天,已经全部被赫拉利给打包好,送到你跟前了。你我只需做一个有心人,惠存即可。

通过封面,可以一目了然,全书旨在向你我介绍21个“人类命运大议题”。按照作者自述,写作本书的重要目的是,让更多地球村的公民参与到这场旷日持久的讨论中来,为整个人类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那么这些议题究竟有多大呢,书里给分为了五大类。科技颠覆:理想的幻灭、就业、自由、平等;政治挑战:社群、文明、民族主义、宗教、文化认同;绝望与希望:恐怖主义、战争、谦逊、神、世俗主义;真相:无知、正义、后真相时代、未来不是科幻小说;生存下去:教育、意义、重新认识自己。

其中有不少,可能就是你我从小耳熟能详,并且逐渐耳濡目染,也思考比较多的议题。但是毕竟,你我并非历史学家,也很难对很多议题做到深入浅出的讲解,大多数时候还是个人片面的理解占了较大比重。这也是你我,需要在此时此刻,打开这本书来看的重要理由,为了帮助自己更深刻地理解这些议题。

因为,这些人类命运大议题,个个都值得你我,掰开揉碎,细细品味。何不在这本新书里,以新的视角,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来吧,一起加入到这场讨论中。

凯里八小今日的参赛作文【五】

关于无知,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莫过来自苏格拉底的“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相信在你过去的生命历程中,曾不止一次地,经历过下述场景:遇到某个自认的专业人士,信誓旦旦地向你讲述一些,他认为正确的言论,给的理由却站不住脚,因此,你也很难为之所动,结果就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听了一些人云亦云,甚至不知所云的话。

很大程度上,你我也都曾扮演过上述场景的讲者或听者。而这类情况得以“顺利”发生的原因,书里明确指出,是因为人类大脑的想象,总是倾向于相信自己知道更多。

拥有这样的想象,也是有好处的。很大程度上,人类能够延续到今天,也正是靠着这样的想象。书中将这种想象描述为“知识的错觉”。这种错觉带来的好处是,它让我们继续愉快地生活,并让一切有迹可循,有效避免无谓的`努力。

正如作者在他的《人类简史》里开的一个脑洞,公司是一种“想象共同体”,一旦想象被实体化,就拥有了实在的生命力。人类大脑也就不会去怀疑它的真实性。这方便了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协作,推动历史的进程。

显然,这是一种非理性,尽管我们中的大多数,都倾向于自认为很理性。行为主义经济学家和进化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大多数人类决策基于情绪反应和思维捷径,而非理性分析。由此可见,理性其实是一种反人性的思维方式。

书中举了一个实例来证明这种“知识的错觉”。我们每天都会使用到的拉链,很多人都相信自己对它很了解,毕竟每天都在用,事实是,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它的作用原理。

这种常见的错觉,源自我们容易把存在于他人大脑中的知识,简单地看成是自己的。生活中更常见的一个现象是“收藏”,看到什么感兴趣的知识内容,点击收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种知识的错觉,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它会让人有一种倾向,倾向于只结交思想相近的朋友,结果是让自己已有的各种观念得到不同程度的强化,而鲜少遭遇挑战。毕竟,大脑可不喜欢被否定。

这种倾向,还对应着一种叫做“群体思维”的东西。这一思维的一大特征就是“少数服从多数”。看过《乌合之众》的话,你应该对这种群体思维的效果并不陌生。这种思维追求的并不是世界的真相,只要一切看上去是好的,只要没人嘲笑自己的无知,真相其实并不重要。

对于这种倾向,书中举的实例是“权力”。即便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也不是为了看清现实而存在,因为没有可以浪费的时间,也就无从探寻真相。权力就像是一把锤子,它能看到的几乎全是钉子。

巨大的权力,很快会形成一个黑洞,会让接近它的一切事物变得扭曲,自然看不清真相,因为没人会告诉你真相。更因为你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知道真相。权力的最终目的,是改变现实。

最后,面对这越来越复杂的世界,作者还是给出了一个可能的最好的做法,就是回到2000多年前的苏格拉底式思维,勇敢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因为至少这样,我们还能较为快乐地度过这为数不多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