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万里长城作文560字(万里长城的作文600字以上)

万里长城作文560字(万里长城的作文600字以上)

更新时间:2023-04-12 23:32:23
万里长城作文560字(万里长城的作文600字以上)

万里长城作文560字【一】

“长城”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她以蜿蜒万里和气魄雄伟而享誉世界,多种耀眼的光环缠绕使她成为中国的象征和骄傲,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她已不只是一座建筑,而是成了一种精神和动力。

俗话说得好: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就带大家来看看雄伟壮丽的长城。

从远处看,它像一条灰白色的长龙卧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上,这就是以惊人的长度和雄伟的气魄闻名于世界的万里长城!

不一会,大家就来到了长城脚下。这一段长城山势依稀可辩,有的如马鞍俯卧,有的如驼峰耸立。这就是修筑在八达岭上的万里长城。大家来到了一座方形的城台,城台的砖垛上有四四方方的?望口和射口。可以?望和射击用。从?望口看过去,外面一片葱绿,草地上有许多小野花,它们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长城上的“马路”也十分宽敞,十多个人可以并行。

看着两旁的条石,大家都不经想起古代那些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不经想起一个个关于长城的历史故事。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们脚下走的这些陡峭的山路,都是劳动人民千辛万苦用无数的双手一步一个脚印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此时,我抚摸着古老的城砖,耳边似乎响起了雄壮的国歌声:“把我们的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长城,你的名字在全国各地回荡。新的长城,需要我们这一代去建造。面对如此壮观的景色,我不禁骄傲地大声说:“我登上长城了!长城,你是祖国的骄傲!”

万里长城作文560字【二】

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在很久很久以前已经建造的人间奇迹。我们在上空看下去的万里长城真像一条长长的龙,万里长城是很长很长的,万里长城它能穿越千山万水,一般得人是走不完这个万里长城的,只有这个不屈的精神和坚强得意志力得人才能走的完这个万里长城的。……万里长城长长的、宽宽的,真像一条五彩缤纷的长龙在挥舞着,十分壮观,仿佛是一条一条的绸带在天空上飞来飞去的美丽极了。

你站在万里长城那里看,觉得万里长城很美丽,如果你在上空看下去,觉得万里长城更美丽。……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原来万里长城有那么多的东西,令我真开心呀!……

万里长城作文560字【三】

“不到长城非好汉”,身为炎黄子孙的我,岂能不一睹长城的风采呢?今年寒假里,我到北京旅游,终于踏上我国最伟大的古代建筑——万里长城。

天,越发寒冷,风也呼呼地吹着,但阳光依然明媚,好像是欢送我到雄伟的长城。路上的特色建筑,秃秃之树都十分迷人,却没让我感到陶醉。因为兴奋之意在心头不断涌出——我在奔赴长城的路上啊!

寒风伴随着我来到长城下,我迫不及待地跳下车,一股无与伦比的气势迎面扑来——多么雄伟,多么壮观,多么让人惊叹呀!远看它,像一条矫健的巨龙在崇山峻岭中蜿蜒盘旋,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它是中国古代人民建造的!

踏上长城,我便有一种难言的感觉。虽然路面凹凸不平,十分陡峭,但埋藏心中的爱国情感使我精神抖擞,轻松地迈着艰难的步伐。渐渐地,我已经走了一大段路,爬到长城较高的地方,这时,我默默地停了下来,欣赏着拥有几千年历史的长城。一块块深浅不一的长城砖铺成庄严的城墙,当年就是它防御匈奴,保护了祖国疆土。从望孔上眺望那连绵起伏的群山绝壁,我的脸不觉严峻起来,连现代先进技术也难完成的万里长城,居然在二千多年前由劳动人民双手造出,他们付出了多少心,贡献了多少才能,又牺牲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呢?此时,我的眼睛也渐渐湿润了……

在长城上散步,我感到踩在脚下的不仅仅是地,它是古代人民的灵魂!他们献出的不仅仅是肉体,还有保家卫国、保护子孙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脉相承和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抚摸着长城城墙,仿佛先民造长城的情景就在眼前,我顿时百感交集,但所有的感悟汇合起来,便是浓浓的爱国之意和对中华民族的骄傲自豪!

绵延万里的巍巍长城啊,凝结着古代先民智慧和劳动的长城啊,您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您震撼着我,感动着我,也鼓舞着我。您的灵魂将活在人们心中,活在祖国心中……

万里长城作文560字【四】

长城,又名万里长城。长城之称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史记·楚世家》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

长城主要分布在河北、天津、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河南、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市。长城总长约2。1万千米,其中陕西境内长度约1838千米。

长城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为原则,这样也降低了修筑长城的成本。有的地方是以夯土、块石片石、砖石混合等为材料,在沙漠中就利用了红柳枝条、芦苇与砂粒层层铺筑的结构。有些地段从城墙外侧看上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有“易守难攻”的效果。秦汉之时,累计派遣兵民约有近千万之众参与修筑。

长城上每隔一段会有一座烽火台,又名烽燧,它是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有一个周代的小故事就是关于烽火台的:西周时期有一位周幽王,为了博美人褒姒一笑,就命人点燃了烽火台,看到诸侯慌慌张张前来救驾的样子,褒姒终于笑了。后来敌军来了,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台时,诸侯以为又是戏弄大家,所以没去,周朝因此灭亡。

长城既保证了一个国家的安全,又保证了农业经济的正常发展。自秦汉至明清,长城沿线的许多关口成为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系统民族交易的场所或中心,因此,曾经的长城不单纯起过将两种经济、文化分割开来的作用,还曾担负着将两种经济、文化紧紧系在一起的重任。

长城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历代的中华文人名士及国际人士,许多中国的文人墨客以长城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美术、音乐等文化作品,其中唐代的“边塞诗”尤为典型。

长城,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