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延安革命纪念馆作文600字游记(延安红色文化景点介绍作文)

延安革命纪念馆作文600字游记(延安红色文化景点介绍作文)

更新时间:2024-01-04 09:02:34
延安革命纪念馆作文600字游记(延安红色文化景点介绍作文)

延安革命纪念馆作文600字游记【一】

八一建军节期间,我班组织团员与待发展团员一同前往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瞻仰革命烈士,我们主要参观了三个展厅。

展厅中收藏着英烈们的遗物,有他们使用过得日常用品、看过的书、手写的发言稿等。其中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葛路烈士在跳海救人时留在岸边的皮鞋和传呼机,那双皮鞋已经旧得毫无生气了,皮鞋上满是皱褶,鞋垫是简单的麻布做成的,有少许脱线。虽然这双鞋在我们看来应该是被回收到垃圾处理厂的,但是烈士却一直不舍得扔掉,依旧穿着它,这正是烈士勤俭节约的品质的最好的体现。

除了有烈士们的遗物,墙上还挂有写有青岛抗日史的资料,我们站在青岛抗日根据地位置和范围概略图前仔细端详,眼前仿佛出现了电视剧中经常能看到的人民抗日的场景。那时的人民是多么的伟大啊!他们用自己的鲜换来了这片美丽的土地,让它重归祖国的怀抱,他们是可歌可泣的、英勇的人民!

从第二展厅前往第三展厅时,我们经过了一座雕塑,后来才知道它的名字是“山河魂烈士群雕”,群雕基座由红色花岗岩砌成,象征着先一烈的献染红了大地。群雕共有八个人物形象组成,中心人物以党的“一大”代表、青岛党的创建人一邓一恩铭为原型塑造,在他周围环绕着铁路工人、码头工人、纺织工人、青年学生、解放军战士、农民和童工的代表。群雕象征着青岛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历程,表现了先一烈的丰功伟绩与山河共存、与日月同辉的主题。

这次的参观使我们每个人都增长了不少历史知识,我们永不会忘记祖国被侵略的耻辱。革命先一烈们为革命事业,为青岛解放,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载入史册,激励着我们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奋斗不息!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要发奋图强,努力学一习一,争取更大的进步,将来为养育我们的这片土地做出贡献!

延安革命纪念馆作文600字游记【二】

十月三日天气晴朗,我们开车从临潼出发。进入铜川后,高速公路上已是车水马龙,两旁群山环绕,一路穿过山谷、隧道、桥梁蜿蜒前行。

中午,我们来到黄河壶口瀑布景区。一道壮观的瀑布呈现在眼前:灰黄色的大瀑布,巨浪翻滚,涛声如雷。瀑布溅起的水雾把游人的衣服都打湿了,水雾在阳光照耀下形成一道五彩缤纷的`彩虹,美丽极了!

傍晚,我们来到南泥湾。南泥湾大生产展览馆前竖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上面刻着题写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晚上我们赶到了延安宝塔山下住宿。

第二天,一大清早,我们就来到枣园革命旧址。大门旁边,一队身背腰鼓,腰系红绸的安塞腰鼓队员,向我们微笑着。他们的形象是那样的亲切和熟悉。我们随着导游参观了当年领袖们居住的窑洞,的窑洞里两个书柜,一张床,一张木桌,几张木椅,那么的简陋。在这样的环境里,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走进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一排排的长椅是那样的古老,到现在也有70余年啦。大礼堂是中国共产党七大会址,会标和朱总司令的像挂在中间,两侧斜挂三面党旗。游人纷纷站上讲台拍照留念。

下午,我们去游览宝塔山。登上巍巍宝塔山,视野开阔,滚滚延河水和群山环绕的延安尽收眼底。宋代古塔,见证了延安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宝塔下合影留念。宝塔山下的纪念品都是红色文化,主席像章、十大元帅、陕北刺绣、革命歌曲光盘等等,一切都证明这里是革命圣地。

我们看宝塔山,看枣园,看杨家岭,听导游介绍杨家坪、南泥湾,越发怀念老一辈领袖们,他们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经过万里长征来到延安,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为革命积蓄力量13年,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接着又推翻了旧中国,建立了新中国。

我想,延安精神是一种人类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依靠集体的力量,自己动手求生存,取得胜利的精神。我们应当世代发扬光大这种精神:面对艰难险阻,艰苦卓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延安革命纪念馆作文600字游记【三】

低成本制作,比广电总局还主旋律的电影频道出品,影片似乎拍成这样就属不易,于是评价“还行”,可惜这评价的无奈本不该在我们对于一部电影的评价体系内。

主创们拍得很认真,让我有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感慨;镜头也确有电影感,和一般的电视电影也有所区别,但就是无法打动我。虽然没有快进,但总是走神,努力调动自己的泪腺,可惜就是麻木之极,想来看《辛亥革命》时林觉民这段,都落下泪来。

首先是结构问题。不知是剧本阶段就在开场如此繁复,抑或后期剪辑时想出些花活儿,倒并非能否看懂的问题,而是这刻意的结构没有提供任何积极观影效果。

其次是情感问题。24岁就就义的林觉民与两年后抑郁而终的陈意映,这本应是悲情而浪漫的一个旧时代有热的青偶戏,可惜我看不到他们的“情”。中国彼时的满目疮痍是我们在学校历史书上学到的,影片也未及真正展现,林觉民到底看到的、体验到的是什么?难道仅仅当年先生一语就使这些青年们赴汤蹈火?这也缺一个“情”字。与其将如此之多的笔墨给予林觉民等人一次次祭拜恩师,倒不如落几笔他们周遭的世情,一点小事件就能凸显当时的国将不国。旧时人端庄守礼,但那是人前的守则,我也期待小夫妻于人后的憨笑嗔骂、耳鬓厮磨,他们未分离前越是甜蜜幸福,不日便人鬼殊途才越是悲情,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一个温和有礼,一个贤良淑德。于国少情,于家薄情。

我实在不想质疑主创的才情,只能质疑是否编剧与导演太过于恪守频道的审美,于是作品便平庸,又或者我也怀疑创作者对待题材的态度,太似被逼的命题,因为没有独有的情感与态度,于是结构再反复,也是流水账写就下来。

三是人物塑造问题。不可避免的群像,那些热青年却如同一个模子刻就出来一般,人与人似无性格差异、背景区别,尤其那在革命中也悄悄情意相许的小恋人,这组人物本应是林觉民与陈意映的最佳关照,却在片中彻底沦为废笔。

四是演员问题。不想就此太过评论,因为这其中也掺杂制片方的发行考虑与导演的要求以及控制能力。

片中,林父言:十年,真的是一晃,一晃,就是十年。

于生活,若无情感,不如背身决绝离去;于创作,若无情感,不如搁笔。

延安革命纪念馆作文600字游记【四】

时间永不停歇的流淌着,但数字的转盘又让它走到了今天,这个属于缅怀革命烈士先辈们的特殊日子:4月3日。

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难道唯有下雨才能引起你的哀思吗。今年的清明不仅没有细雨纷纷,而且天空还很晴朗充满了期待。我想这也许是革命先辈们对我们的期待吧。期待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我们青岛卷烟厂各部门的优秀团员们,在下班之后都赶到厂区门口集合,坐上了开往崂山革命烈士陵园的班车。在到达目的地后,我们集体佩戴菊花,列成两队,踏着石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前,按照事先安排好的流程:出旗、致词、默哀3分钟、敬礼,到最后的献花。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那么的和谐。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了许多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随后我们又来到了纪念碑前。那个时候,我相信我们全体成员都有一种思念,而这共同的思念汇成一曲生命的赞歌,响彻我们的身畔。我们不仅建立一座纪念碑来几年烈士们,我们也在心间树立一座纪念碑纪念你们的灵魂。

作为一名优秀团员,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安定生活,工作中要努力工作,争取为青岛卷烟厂做出自己的贡献,努力让青岛卷烟厂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明天,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好,像今天一样晴朗,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