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800字缩写成200字的作文(100个字到200个字的作文)

800字缩写成200字的作文(100个字到200个字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1 05:09:04
800字缩写成200字的作文(100个字到200个字的作文)

800字缩写成200字的作文【一】

看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深有感触。人生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感到羞愧。

故事的主人公保尔是一名革命战士,也是一名普普通通,有有肉的年轻人,他也做过傻事、错事、犯过军纪,在生活中也有过失望和悔恨,在生命陷入绝境时,他也曾经想过自。但是,保尔那钢铁般的精神,使他重新站了起来。无论保尔的病情有多么严重,他还是时时刻刻地想着党,都在学习、看书。为党出力,为党做一点事。后来,保尔的病复发,导致右脚瘫痪,双目失明。但他竟然写了一本书,这对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是多么困难的事,但不幸的事发生了,稿件在邮递的时候丢失了,保尔很痛苦,但他没有恢心,又重新写了一遍,终于,他获得了成功。

而我们这些青少年,天天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幸福生活。经受不了一点困难,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可是谁又想过,保尔的生活非常艰辛,是我们这些平常人无法忍受的。

我是一名四年级的学生,每天早上必须要奶奶喊着才能起床。妈妈嘴里也不停地叫着“快点、快点”,学习总是漫不经心,写作业时总是粗心大意、拖拖拉拉。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上学四年了,还没有改过来。困难来临时我就只会退缩,就会选择逃避。我很佩服保尔,他面对那么多的挫折,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都战胜了,这都值得我去学习、去深思。我要学习保尔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快点改正这些缺点,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00字缩写成200字的作文【二】

看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我深有感触。它是前苏联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他年幼家贫失学,做过小工,参加过红军打过仗,负过伤,后来双目失明,全身瘫痪。

理想,是一个人一生的向往和追求。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就像大海中一条无舵的小船,随波逐流;一个人有理想,然而目标不明确,就会导致失败,甚至祸国殃民;一个人有理想,同时目标明确,就会对国家,民族,人类作出很大的贡献。保尔·柯察金的理想是:“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句话准确地说明了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一个人不应虚度年华,也不应碌碌无为,总应该为社会、为大家,甚至为你自己做一点儿事,哪怕是一点点,也不能虚度此生,这样才能算是“活着”。

俗话说得好:“一切皆有可能”。在保尔·柯察金写作的时候,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一定要把这部作品写完,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贝多芬说过:“人应该扼住命运的咽喉!”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人不应该屈服于命运,应该奋斗终生,顽强拼搏。保尔·柯察金在他这一生不停奋斗、拼搏。在书中,我最欣赏的一句话是:“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保尔·柯察金永远不放弃,总为别人做事,而且为社会付出了很多。

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可是谁又想过,保尔·柯察金生活非常艰辛,是平常人无法接受的。

现在的孩子,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所以,从现在起,我们都要学习保尔·柯察金这种勇敢、坚强不屈、永不放弃的精神。

800字缩写成200字的作文【三】

??于示儿改写成的一篇短文

雪夜。世界混沌。天地一派的寂,有如一幅萧的画。万径泯灭,无人交语,唯有寒风呼啸有如旁白。如此暗夜,残破木屋里,是谁在凝眉思索?体若寒冰,心犹不,孤独又落漠。是谁的残年有如那风中的烛火,摇曳闪烁。又是谁在苦苦追问:这世间,还有谁人知我?除却这几卷残破诗书于枕畔默默呤哦。…

如此光景,有谁能相信这位倒卧于残榻之上,苟延残喘的老者,竟是名噪一世的仗剑诗人陆游?遥想当年: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到如今,却是功名梦断,独醉了余生,望秦关何处?流年又成虚度妒……唉,怎不教人嗟叹,这造化玩物,人何以堪!

伴随着破窗在风中悲泣,陆游的思绪起起伏伏,硝烟、剑光、狼毫、竹笺……在脑海中光怪交错,一时又忖起这段时间听到百姓们被遗弃而惨遭戮的传言,不由的一阵悲愤,挣扎想要坐起挥毫,一泄胸愤,然而心有余而力难逮,稍微一动,换来的只是一阵猛似一阵的剧烈咳嗽。

住在隔壁一直未敢深睡的\'儿子陆子虞听见父亲痛苦的喘息,匆忙披着衣服跑来,将父亲缓缓扶起,轻抚其背,低声劝诫:父亲,何苦再纠结国事。您为国家百姓倾尽了心力,到头来却是如此凄惶,谁人来问?际遇如此,父亲还是放眼当下,好好保重身体,安度晚年吧!

陆游直视着儿子,语气凝重道:我儿,凡事都要以国家为重,无有国,安有家?男儿当世,就当报效朝廷,为民请命!只恨,我再也不能为国尽忠了……

陆子虞叹息一声,低头不语。

陆游看着窗外漆黑,忽然嘴角露出一丝淡淡的笑意:“那黑暗呀,它已恭候我多时了,我想我要去了”。陆子虞悲泣道:“父亲!”陆游看着儿子,笑意犹在,却有泪珠落下,他轻轻地说道:“儿啊,我知道人之后万事皆空,但纵是也心有不甘啊。为父此生最大的恨事就是没有等到国之大统的日子,北边的领土已被贼兵所占,尚未光复,遗憾啊……我儿,我命不久矣,尔等不必悲伤,来年朝廷定能驱逐残寇,收复江山,尔等在我祭日之时,一定不要忘记告诉为父江山一统的大好消息!”

陆子虞落泪不止:“父亲,您就放心吧,儿定会牢记您的话的……天已渐亮了,休息吧!”陆游紧紧拽着儿子的衣襟,轻轻的、一字一字的呤道:“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寒风无情呼啸,世界仿似已经凝固,唯有一声悲鸣将之穿透。作为这悲怆世界唯一的亮光,那苦苦支撑了一夜的蜡烛,终于流完了它最后一滴眼泪,化作云烟飘散开去……

800字缩写成200字的作文【四】

我是嗅着芦苇的清香长大的。

乡下孩子对它再熟悉不过了。家乡的春天总是如期而至。寒食节后,一场沥沥的小雨,唤醒了沉睡中的芦苇。它破土而出,嫩如柔荑。田畦上,水塘边,芦苇那青芜的苇杆,竖立风中,不卑不亢。采一根嫩嫩的芦芽含在口,如咀嚼着春天的味道。

芦苇,古称蒹葭。没有长穗的谓之“蒹”,初生的谓之“葭”。它的根,潜滋暗长,抱土缠绕;它的茎,节节拔高,挺直俊俏;它的叶,苗条俊秀,婀娜多娇。

盛夏时节,每根芦苇从秆到叶都是鲜绿的,绿得闪闪发亮,嫩得每片叶子都要滴出水来。临风摇曳,不倒不伏,显示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蒲草一般和芦苇结伴于水中,让人难以分辨哪是芦苇,哪是蒲草。颇有“我是我,似我非我”的味道。苇塘中有白鸟起伏于碧波之上,偶尔在苇间盘旋,扑棱棱飞走,叶尖摇曳,一幅轻淡的水墨画。

八九月份,芦苇开花了,一种沧桑的白色,在瑟瑟的秋风中摇摆。让人想起《琵琶行》的“枫叶荻花秋瑟瑟”。东汉经学家郑玄笺云:“蒹葭在众草之中,苍苍然彊盛。至白露凝戾为霜,则成而黄。”苇叶枯黄,其花扬雪,有一种凄美的悲壮,总会让人联想到硝烟和秋声,乃至荒凉。

芦花,是秋天第一场雪。芦花烂漫的时节,正值晚秋,草木萧疏,万艳同悲。那纷飞的芦絮,是秋天的葬礼。

芦苇美在诗词里。《诗经。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极尽婉转凄凉之美。余亚飞《咏芦苇》的“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写出芦苇朴素之美。谢逸《青玉案》中“芦花飘雪迷洲渚”,写出芦花流风回雪之美……

水中的芦苇有一种绝世独立的美。湖中没有芦苇,就像少女的眸子没有睫毛,少了神韵和灵动。世人说“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可惜谁也没有轻易地见到哪一株芦苇在墙头上苟活着。芦苇,属于浩瀚的湖水,属于苍凉的荒野,属于不知名的野鸟。

美好的环境才会造就美好的事物。

芦苇,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芦苇,在《诗经》的相思中兀立,在如烟的意境中迷离。

芦苇是北方的竹子。芦杆可用来造纸、编织、建筑等。芦花可以做笤帚,芦根还可以做中药。但总体上经济价值偏低,所以人为破坏极少,它的家族得以世代繁衍。如庄子所说的介于“有才于无才之间”,才能“得终其天年”。

芦苇的繁盛与它的守弱理念也是息息相关的。弱者一般都能屈能伸。 那易折的芦苇,一生中,每当风雨袭来,皆低下头去,疾风过后,便又重新挺立。它不与鲜花争宠,不与劲松攀绕,无欲、守柔、退让,自然,无为。亘古不变,在历史的硝烟中,以一种昂然的姿态,见证着世事变幻,沧海桑田。

芦苇喜水,故是智者。一根芦苇,应该说是微不足道的,也是脆弱的,无力的。也许芦苇深知自身之弱,它从来不会单独存在,总是集群而生,聚众而长。只要有芦苇的地方,就是就是一个家族,一个部落,繁繁茂茂,蓬蓬勃勃,成林成海,风吹不断,浪打不倒。这时候,你一点也不会觉得芦苇弱小,倒是觉得它有众志成城、气势磅礴的壮观。

竹子是花中四君子,品格的象征,它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为画师手中不可或缺的题材。芦苇登不上大雅之堂,是粗劣鄙俗之物。班固在《汉书·中山靖王传》中有“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皇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元并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芦苇的卑微可见一斑了。就是这种卑微,才得以持久。

帕斯卡尔是一位天才的哲人,他曾说:“人是一枝会思想的芦苇”。这是多么诗意而形象的比喻?人的生命如芦苇般脆弱,但因能低头沉思而坚韧……我们单薄得像一枝风中邂逅苦雨的芦花,可是无论如何,在浩渺无垠的宇宙空间,高贵的人总该比芦苇多一点思想和智慧。如果连思想也消弭、忘却,岂不连芦苇也不如了?

800字缩写成200字的作文【五】

??于舟过安仁改写成的短文

这一天,天气很好。杨万里正坐船经过安仁县,看见江面上有一只渔船在飞快地行驶着。那船头坐着两个小孩,他们把竹篙和船桨放在一边,手里却撑着一把伞,杨万里觉得奇怪,便追上小船,想探个究竟。

“喂!小朋友!现在天气挺好的,你们撑伞干什么?”杨万里好奇地问道。

“叔叔,你猜猜啊!”其中一个小孩顽皮地回答。

杨万里左想右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便说:“我猜不出来!”

那两个小孩笑嘻嘻地回答:“呵呵!叔叔,你看现在风这么大,何不省点力呢?”

杨万里一听,恍然大悟,不禁赞叹道:“你们两个真聪明啊!原来是在借助风力来让船前进呀!”

不一会,那只小船已借着风力,很快就消失在远处了。

800字缩写成200字的作文【六】

1951年的春天,叶还没有绿的时候,黄土依然惨淡的黄着,只是这片大地再也没有从新长出另一个春天的气力,裸露的树干,荒芜的农田,塞的满的发了霉的公社粮仓,看着自家碗里的观音土,4岁的蒹葭不明白,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难道一切都这样了吗?

暮霭茫茫的早晨,蒹葭和大她十岁的姐姐垮着背篓去寻猪草,那是公社的猪,耽误不得。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早晨,蒹葭的爸爸吃完半碗观音土后再也没有醒来。十岁的姐姐搂着蒹葭哭的说不出话来,床上的妈妈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也在另一个月亮还没有升起的傍晚,静静的去了。

破败的草屋,冰凉的灶台,村主任赶走了公社的猪,蒹葭就这样每天依靠姐姐用公分换来的粮食,勉强的活着。

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集体公社在群众沸沸扬扬的反对声中结束了,家里渐渐有了自己的粮食,乡里建起了小学,来了解放军老师,好心的舅舅让蒹葭和姐姐也去上了学,在课余之时,用割来的猪草去换粮食。日子渐渐有了生气,小小的蒹葭也学会了基本的\'算术和简单的生字。

在一个雾蒙蒙的寒夜,月亮勾出淡淡的晕,翠枝在月下秀出魅魅的影。随着一声狗叫,蒹葭出来小解,推开咯吱的木门,两双惊恐的眼在这淡淡的月色中似道闪电,凛冽的照着。一声惊愕,看着离去的解放军老师的背影,蒹葭看到了姐姐脸上的红晕。

一个月后,春天来了,这个春天迎春花很香,阳光却总是那么惨淡的照着,蒹葭的眸渐渐明媚起来,在这个傍水的村落,水墨般的炊烟,总是在这样一个个黎明渺渺升起,也在这样一个个黄昏中淡淡落下。

一季又一季,蒹葭以为这就是大人们说的宁静,也许这就是生活。

“跟我走吧。”这是蒹葭在这里听到的最后一句乡音。就这样,十四岁的蒹葭就跟着解放军老师和姐姐,在另一个惨白的清晨,离开了这里,离开了那茅屋旁馥郁的槐花。

一路的颠簸,蒹葭发现姐姐的眸如山前的水,越发潋滟。解放军老师的手一直拉着姐姐,就那样紧紧的拉着,如此坚定。老屋前的山如美人眉梢的痣一点,渐渐隐去了容颜,老屋前的水如玉箫上萦绕的翠带,也随着那潺潺的细语,随风飘向了远方。

灰黄的拖拉机,纷扰的人群,绿皮的火车,渐行渐远的翠色,渐行渐远的淅沥沥的霏雨。蒹葭不禁觉得被这愈来愈浓烈的干燥的风抽走了份秀气。

这里的苍穹蓝的空灵,水雄浑的厚重。在这座千年的古都里,解放军老师按照部队的安排,在这里安了家。蒹葭还是喜欢这里的,千年的城墙,朱红的城门,黛色的青砖,亭台雨榭中似看见武媚娘千年的朱颜,落窠的鸿雁,勒石的功勋,马革裹尸的古战场,霍去病的英颜,卫青的萧,这里承载着荣耀和迹。

从每个凛冽的清晨到黄昏,蒹葭在部队的工厂做着零工,一车车砖的装载,一车车砖的卸下,这就是蒹葭的工作。解放军老师在部队的安排下,在办公室里处理着一叠叠账单,一张张发票。

“蒹葭,叫我姐夫吧,不要再叫老师了。”当解放军老师把两张红色本子放在饭桌上的时候,姐姐高兴的僵滞了表情。看着姐姐和老师拥抱在一起,蒹葭看到了幸福,亦如一年前那晚在姐姐绯红的脸上洋溢着得幸福。

一衣红妆,一窗喜字,混浊的黄酒,西北的大饼,略显青寡的家常菜。姐姐的脸始终红盈盈,在一片片欢闹中,暮色渐渐升起,告别了白日的喧嚣,木门咯吱的关起,一切都变得安静,蒹葭在这夜的月光中,梦的笑出了声。

依然忙碌,挣得的工分尚可裹腹,日子就这样惨淡却恬然。在沥沥的雨夜,一声呱呱的啼哭,如春雷般炸破寂静。蒹葭看着皱巴巴的侄女,不忍用粗糙的手去碰他脸上的那抹粉红。在另一个飘雪的夜晚,蒹葭看到又一个小生命悄然来到这个世界,不禁想起母亲走的那个夜晚,夜色很沉,也如这个夜。

吃紧的粮食,蒹葭更加努力的工作,姐夫偶尔会不吃饭,姐姐的肩逐渐瘦削,两个孩子却以另一种姿态诠释着生命的成长。

一个昏暗的早晨,蒹葭折好母亲的手帕,掩进了自己的衣袖,她包好的衣物,决绝的离开了这里,姐姐哭了,姐夫无奈的叹了气,继续回去整理那泛黄的账本。蒹葭看着这里红漆的木门,熏黑的砖瓦,一如反顾的走了,难过的没有说出一句话。蒹葭想,也许自己应该也有个家吧,姐姐说那个人不错,只是远了点。

黄沙漫野,龟裂的土地,茫茫的远山没有一丝绿,窗外奔跑的羚羊追逐着生命的旋律。昏暗的黄飞舞在整个天气,蒹葭突然想起那水墨的村庄,那翠绿的菥蓂。

一个平凡的大他十岁的男子,一套还算规整的平房,几盆嫩绿的植物,这就是家。一袭红衣,几桌酒席,觥筹交错中,蒹葭心里没有半丝涟漪,这样的夜和一年前得夜没有区别,只是蒹葭以泛不出姐姐脸上那抹红晕。

一年后,蒹葭的大女儿出生了,丈夫对她不好,偶尔醉酒后的拳脚,偶尔的粗言恶语。不久,小儿子也出生了,现在,蒹葭已被叫做母亲。

在一个炽热的午后,蒹葭亦如以往在这里买家庭的用品,一道凛冽的光射过,蒹葭看见了那山前的翠带,看见了老屋前馥郁的白槐,看见了自己脸上的红晕。也看见了那道目光后的惊恐和局促。

不久,蒹葭亦然把那张绿色的本子放在了桌前,看了看熟睡的孩子毅然走出了家门,那个大他十岁的男人没有让他带走属于这个家的一丝一毫。

蒹葭走着,走过了暮色,走过了黄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有她的那份绯红,有她的那副水墨乡村,亦有他。在这里,蒹葭找到了真正的家,真正的水湄家乡。不久,另一个小生命出生,叫做水莲。粉嫩如脂,蒹葭看着,想起了第一次看见生命的诞生,仿佛看见了在水一方的白莲。

这样一年年过去,那个男子对她很好,生活淡淡的幸福着。

在一个这样的黄昏,没有红霞,没有风,蒹葭在屋前默默的踱着,从黄昏踱到了星子点点,踱到了暮霭茫茫。在这样的黎明,蒹葭仓皇的跑着,寻着,问着,最后在还是在那门前的黄砖地坐下,无力的流不出一滴泪水,那副属于江南的水墨画,那山前的翠带,那萦绕着烟气的双眸就这样永远的不知去向,亦如不知何时来到蒹葭的生命里。

一年,两年,三年……日子就这样漂白着生命,蒹葭和水莲在大西北的洪荒中默默的生活着。

“妈妈,爸爸在哪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解放军老师念给姐姐的诗句,蒹葭一直记得,一直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