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游云南的感受作文(出门去云南游玩的感受作文)

游云南的感受作文(出门去云南游玩的感受作文)

更新时间:2023-02-12 02:34:10
游云南的感受作文(出门去云南游玩的感受作文)

游云南的感受作文【一】

丽江古城

在新城和老城交界处——大水车正吱吱地转个不停,熙熙攘攘的人流慢慢涌进丽江古城。

眼前,古朴的四方街清新实在。一座座小桥,静卧在波光粼粼、绕山而行的溪流上。岸边,小路逶迤,绿树成荫,凉风徐徐。

五花石板路旁的店铺门庭若市,经营着各式各样的当地手工艺品。东巴文字羊皮画,木板现场烫画,银制特色首饰,令人目不暇接。

四方街的神奇魅力在于它那鲜明的情调,边陲的风光,特有的色彩。

大理苍山

大理的苍山由南向北绵延几十里,最高峰海拔4200米,山顶终年积雪,白云缭绕;19座山峰沟壑相连出18条山溪,溪溪山泉清澈甘甜。溪水常年不断,浩浩荡荡流入大海,形成一幅山不离水、水映群山的美景。

苍山的颜色不仅仅是苍翠,走近了才发现它是五彩斑斓的。

白的云朵缭绕,红的霜叶飘落,背景却是郁郁青青的山崖。霜叶林的后面,会不期然出现一片草坪,让人怀疑是谁不小心在这里打翻了一桶绿颜料呢。草坪的不远处,泛着一汪醉人的湖水,蓝波涌动,晃动着五颜六色的鹅卵石。

在这蓝蓝的山间碧泉边,眼波也像水波般灵动,感受到了鲜活色彩的诱惑。

西双版纳

美丽富绕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处西南边陲,州内三分之一以上人口为傣族,另外有哈尼族、布朗族等十多个民族。各民族间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都有差异,使这个多民族的地区更令人神往。

西双版纳城郊到处是茂密的森林,郁郁葱葱,有高耸的棕榈和椰子树,有成片的竹林和橡胶园,有被枯藤缠绕的榕树,有叫不出名的奇花异草,有精美的竹楼。西双版纳也是动物的.王国,是珍禽异兽栖息生养的地方。在丛林里,经常有成群的亚洲象在河边戏水、散步。另外还有金丝猴、野孔雀等。

黑夜来临,当我坐在旅馆大厅中,欣赏杨丽萍主演的《云南印象》时,那一幕幕难以忘记的美丽画面一一浮现。或许,它们就这样“完美的、跃动着”存在于我的记忆中了。

游云南的感受作文【二】

走进恐龙谷,只见一个巨大的城墙矗立在我们眼前,上方雕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大型翼龙,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一条小溪穿过城墙汇聚在一起形成了湖泊,湖泊旁摆了许多恐龙模型,它们时不时 还 发出响亮的叫声,让人身临其境。

我们乘坐游览车来到中国禄丰恐龙遗址馆。这是什么?哦!这是恐龙的脊椎骨啊!天哪,足有三层楼高呀!再往里面走,摆放着恐龙的脊椎骨标本,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食草恐龙的一块大腿骨就有1.6米,可想而知,在恐龙面前人类是多么的渺小!

进入2号展厅,这儿摆放着二三十架完整的恐龙骨架。它们都是头朝东,尾朝西,眼睛好像看着前方,一副蓄势待发的样子,好似一个个准备上场冲的士兵。就在大家疑惑是不是工作人员有意把恐龙摆成这种姿势时,导游的话让大家惊讶不已,“这些恐龙的姿势出土的时候就是这样摆放的。它们为什么都面朝东方,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大家开始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东方发生了爆炸,有的说是首领带领着恐龙正进行迁移……

大家一边猜想着,一边跟着来到3号展厅。“大家知道怎样分辨食草恐龙和食肉恐龙吗?”大家马上仔细观察起恐龙标本。“看头部大小、牙齿和脚趾!”有一游客大声说道。导游听了,笑着说:“你说得很对。食草类恐龙头部比食肉类恐龙要小,食肉恐龙的牙齿比食草恐龙要多,且锋利得多,还有就是脚趾,食肉恐龙的'爪子数通常是三只或是五只,而是食草恐龙一般是四只。”导游又指着一副恐龙骨架,说:“这就是我们馆里的镇馆之宝,它可是我们这儿的明星恐龙呢!”我心里疑惑不解,“什么,难道就连恐龙化石也分明星?”导游好像看穿了我的心思,解释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具恐龙化石的颜色与其他化石不一样?那是因为这具化石是曾经到过欧洲展览过,为了不让化石被腐蚀掉,所以涂上了一层防腐剂。”听了导游的话,我恍然大悟。

继续往前走,我一抬起头,顿时惊呆了,这简直就是恐龙中的“巨无霸”,长23米,高8.2米。如果这只恐龙可以骑人的话,那么在上面将会有成千上万个人吧!

这次恐龙谷之行,让我的收获可真不少啊!

游云南的感受作文【三】

张北中都草原,地处塞北山城张家口坝上,属内蒙古草原南部,总面积约五万公倾。

草原广场称作成吉思汗广场,通往广场的道路两旁有两排华表矗立,华表上雕塑着蒙古族风俗人情,神鹰,骑射,充满了草原蒙古文化。一到广场就是草原霸主成吉思汗的塑像,塑像两边两把矗立的苏立德威武震慑而神秘。塑像身后是一座蒙古包建筑物汗王府,顶上有园盘样透气天窗大如磨盘,熔炼铁水的钢炉正对天窗放置在汗王府正中的地面上,天窗上冒着烟雾。看上去宛若战场上的狼烟。

草原自然就是一望无际的草地,五万公倾的草原直达天边。七月份的草茂盛青绿,草丛高约半米多,有的达一人多高。

草原的草种繁多,看到最多的首先是旱芦苇。旱芦苇的样子同白洋淀衡水湖的水芦苇没看出有什么不同,如不是导游小姐的详细介绍,我真没找出它们的区别。导游小姐给讲了一个传说,说是王母娘娘下凡来到中都草原,见到这里没有水却长着这么多的芦苇,感到十分惊讶,顺手拔了一根,芦苇见到王母娘娘已身为神仙却不懂这是为什么,便划破了她的手,王母娘娘很生气,用牙在芦苇的叶子上重重的咬了一口,叶子上就留下了三个牙印,于是,旱芦苇就有了这叶子上留下的牙印儿而区别于水芦苇。

除了旱芦苇,比较多的就数皮碱草了。这种草的叶片细窄。每根草的叶子不多,最突出的是它的茎,细长细长的还挑起分成分成三到五只长长的草穗儿,草穗儿低垂着,在风吹之下来回的摆动着,就像少女的披肩长发,阿娜多姿妩媚动人,以至于使我把皮碱草的名字理解错了,误以为叫披肩草了。

还可以见到沙蓬草,艾草,苜蓿草以及一些连导游小姐都叫不出名字的野草等等。沙蓬草主要是用作烧柴,艾草可以医用,苜蓿草主要供牲畜食用。而一个叫做“灰吊”的草却恰恰相反,人可以食用,牲畜却不能吃。这与人和牲畜对纤维素的代谢转换霉不同有关。

除了草就是花,薰衣草的花个头不大,紫红色。嫁闺女花大一些,很是漂亮。

草原上除了这些花草,还能看到许许多多的蒙古包和敖包。蒙古包是用毛毡搭制而成,用于牧民生活住宿,随时都可迁移。有些蒙古包是用做游客观赏,使用的材料也不是毛毡。世界最大,通过了吉尼斯纪录的一座蒙古包就诞生在中都草原。

敖包的功能是用于牧民记路标志。敖包的形状分为三层,顶层上面代表的天,底层代表的地,天地之间代表的人。顶层上的一把苏立德高高耸立,代表着人们对成吉思汗至高无上的崇拜地位。祭拜敖包塔,先要随手捡起一块石子,扔到这三层之中的任意一层,顺时针转三圈,第一圈祈祷父母安康长寿,第二圈祈祷自己一切顺利,第三圈为子女祈福,希望他们前程似锦。

蒙古人民对雄鹰,战马无比的崇尚。在一次战斗中,成吉思汗率兵一路征刹,人马疲惫不堪饥渴难耐。先锋部队来河边饮水,雄鹰奋力阻止,被士兵射,喝过水后士兵亡过半。原来,这条河的河水被患过鼠疫亡的羊尸污染,雄鹰为了保护成吉思汗的部队不被感染,竭尽全力的阻止却被士兵射。成吉思汗知道到十分后悔懊恼,把帮助自己的雄鹰封成神,整个蒙古民族崇尚和朝拜祭奠。

蒙古地域辽阔,牧草丰腴,牧民放牧等形成骑猎的能力,骑马谋生,征战南北。草原上骏马驰骋也是一重要景观。

能征善战,作战骁勇的蒙古骑兵部队不断的扩大疆域。早就对着草肥水美中都草原虎视眈眈。这里不仅地域宽阔,还是京畿战略重地,夺取了张北,就等于占据了张家口,也就等于扼住了北京的咽喉,打通了进入中原的.通道,所以,拿下张北大地,早就是成吉思汗垂涎已久的梦想。

一次作战中,一种非常神奇的武器从空降落,但没人拿得到手,只有成吉思汗能够拿得起来。这件武器长约八尺,刃部有三个戈戟,无比凶悍。自从有了这件宝器,成吉思汗的部队开始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这就是传说中的苏立德。

野狐岭,位于张北县城南2公里处,岭高险峻,自古是通往坝上高原的一条重要的军事驿道。辽金元明清的史籍里都对它有记载,名闻遐迩。1211年汗王的军马在野狐岭与朝廷金兵展开了一场规模庞大,悲壮惨烈的大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成吉思汗以8万骑兵,战胜了号称45万的金兵主力,被美国西点军校作为历史经典战例编入教科书。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从野狐岭开始,金兵节节败退,蒙军占领宣化,涿鹿,紫荆关(涞水易县一带)及燕京,最后蒙古军队在23年后彻底消灭金朝,掌控整个中原,中国也将随之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元朝时代开始。元朝开始定都北京,称大都,内蒙正蓝旗称上都。忽必烈的孙子接皇位,弃大都及上都,在张北建都为中都。故野狐岭之战也称中都之战。

整整一天观看草原的美丽景色,蓝天白云,绚丽的彩虹,四周环顾,能看到天边一样,整个天空显得很低,白云伸手可抓,人们就像在一个球幕影院一般,被天穹笼盖起来。风不停地吹拂,最高气温仅有24摄氏度。

草原之夜竟是那么美好,月亮明如玉盘。蒙古包里亮起了绚丽的灯光。广场上人头攒动,把个广场大舞台围得水泄不通。篝火晚会与大型纪念歌颂成吉思汗丰功伟绩与歌唱民族团结歌舞剧野狐岭之战拉开帷幕。演唱会分成三节,第一节野狐岭之战,第二节敖包相会,最后一节汗王嫁女进入尾声。随后,汗王府内熔炼的铁花打在铁树之上,当地独有的这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一时间铁树银花蔚为壮观,把篝火纪念晚会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