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关于高一毕业后的作文(初中毕业后10篇优秀作文)

关于高一毕业后的作文(初中毕业后10篇优秀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1 14:56:01
关于高一毕业后的作文(初中毕业后10篇优秀作文)

关于高一毕业后的作文【一】

初三,是开始,也是结束,它预示着我们将为中考而努力的'开始,也预示着我们无所事事生活的结束,也许它就是一条绳索,终将我们与书本紧紧牵连。

走到初三教室前那一刻,忽然发现,视野更宽阔了!初一的时候,我们只能站在一排排大树下,仰望着它们,感叹它们的高大;初二的时候,我们与大树平等,既能看到它们树顶,又能看到它们的树根;现在,初三的时候,我们站在楼上,俯视着两年前对于我们来说无比高大的大树,看着高高兴兴涌进校园的新生,他们欢笑着,追逐着,对这一切充满好奇,就像当初的我们,总以为时间还很长,其实不过一眨眼而已。

对于初三的生活,我们并不会不适应,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就只是换了一个教室,换了一班老师而已,但最后才发现,还有别的东西被换了,那就是身份,我不在是初一刚进校园的无知少年,也不再是初二那个只想让时间停止的忧伤少年,而是应该为这两年的学习负责的少年,应该把所有精力放在学习上,为那看似遥遥无期却又似乎转眼即至的中考而努力。

开学一个星期了,才发现班里的人变了很多,变得少言了,变得爱学习了,比如小瓶子,专攻,那股热劲连我也敬佩三分。对了,家里也变了,姐姐考上了她梦想的高中学校,搬去学校住了,说不想她绝对是在说谎,上下学的路上少了她,写字桌的左边少了她,饭桌的右边少了她,看电视的时候少了她,并不是不习惯,只是觉得缺了重要的东西,但只要认真想一下就会明白,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久的相聚也有离别的时候,也许一年之后,我和她一样上了高中,也许一年之后,我进了职校,没有人知道一年后会发生什么?总之,在回忆过去的时候,学会珍惜现在,把握仅剩一年的时间,一年后,平行也行,高飞也罢,愿自己,欣然接受!

关于高一毕业后的作文【二】

亲爱的20xx届毕业生:

光阴似箭,物换星移。又是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毕业季,难忘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崭新的人生篇章即将开幕。在这离别的时刻,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真诚的祝福每一位同学心想事成、前程似锦、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书香四溢的图书馆,承载着毕业学子们太多的记忆。还记得畅游书海的那份自在么?还记得挑灯苦读的那份执着么?还记得研究学习间里小伙伴们激烈的讨论么?还记得多媒体阅览室内丰富的资源么?还记得风雅悦读会上大师带给我们的启发么?还记得咖啡吧里那份香浓的味道么?还记得下雨时为你撑起一片晴空的爱心伞么?……

伴随着一个个月圆月缺,一季季花开花落,你们的学识得以增长,视野得以拓宽,情操得以陶冶,能力得以提升,当年的懵懂少年,已成长为秉心定志、行走自如的社会栋梁。在光阴的故事里,你们见证了图书馆的发展,收获了知识和能力,更在这里铭刻了你们青春奋斗的足迹。

如今,你们即将离开母校,踏上新的人生征途。图书馆再次为大家贴心奉上毕业生留影墙。还记得去年那只展翅腾飞的雏鹰么?今年,一对身穿学位服的华师吉祥物博博和雅雅的可爱卡通松鼠将为你们送去祝福:CONGRATULATIONSBOYSANDGIRLS!YOUPASSED!

离开母校,你们将在各自的行业中发挥才能,创造价值,成为母校的骄傲。母校图书馆依然向你们敞开大门,欢迎广大毕业生办理校友阅览卡,随时回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享受知识带给你的那份从容与淡泊,享受图书馆带给你的那份宁静与安逸。

110年风雨兼程,薪火承传;110载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千万优秀人才从这里扬帆起航,成为建设祖国的生力军。同学们,无论你们走到天涯海角,别忘记,母校是你们永远的港湾;母校图书馆是你们永远的精神支柱!

鹏程万里今日起,载誉归来意拳拳。让我们共同期待美好的重逢!

祝愿所有的毕业生一路顺风,前程似锦!

写信人:

日期:

关于高一毕业后的作文【三】

水,被人们视为大自然的馈赠,以它的纯净柔和、冰清玉洁被人们所推崇。最优质的水,没有艳丽的颜色、醉人的气味。同样,最值得尊敬的.人,也是不爱虚伪的名衔,毫无世俗的功利之心。

明初,历史上发生了一件的大事——燕王夺位。在这个事件中,我最佩服两个人物——方孝儒和姚广孝。他们二人,一个不爱高官厚禄,坚持正义,后来慷慨赴;一个运筹帷幄,佐朱棣成就霸业,最后功成身退。他们虽然代表着不同的势力,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邀功、不好胜、不爱财、不爱名。方孝儒的忠臣气节,让我们懂得了道义并非是挂在口头上的空头支票,而是一方值得用生命去守候的人间净土;而姚广孝的激流勇退,则告诉我们切莫念恋名利,心地坦荡方显英雄本色。

真正的伟人,不仅仅在于他的才智,更在于他的品性。才高八斗而又谦恭有礼之人,自然为人敬佩。而才华横溢却又飞扬跋扈、品行不端之人,就像蔡京、秦侩等人,虽书法出众,却一文不值。怀旷世之才,且存不争之心,才是正确的为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