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以红色绿色古色文化写一篇作文(红色绿色古色三色文化六年级征文)

以红色绿色古色文化写一篇作文(红色绿色古色三色文化六年级征文)

更新时间:2023-05-15 06:03:14
以红色绿色古色文化写一篇作文(红色绿色古色三色文化六年级征文)

以红色绿色古色文化写一篇作文【一】

到这有着江南水乡之称的苏州游玩,一定要到平江路走一走,看一看。

走在古色古香的平江路,沿途有许多很有特色的商店。有神奇的剪纸店,好玩奇异的礼品店,诱人搞怪的小吃店……“狐狸家”的酸奶、“鸡脚旮旯”的鸡脚都吸引了不少游客。而另外一家名叫“神仙冰激凌”的小店更是好玩,三十元一杯,用叉子叉上一根放进嘴里嚼一嚼,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鼻孔和嘴巴里窜出团团仙气,惹得自己和周围的游人哈哈大笑……

走在古色古香的'平江路,别忘了找一找吹糖人的老爷爷,仔细看看他是怎样吹糖人的。当我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准备吹一匹枣红马。他先揪出一大团红色软糖,捏了又捏,然后对着一个捏出来的“小尾巴”吹了口“仙气”,软糖立刻变成了一个空心球,接着,他灵巧的双手又捏又拉,做好了马的身躯、四肢和头部。紧接着他又用绿色软糖做了眼睛、缰绳,红色软糖做了鬃毛和尾巴,白色软糖做了马鞍,还用这些颜色做了一个调皮的小娃娃。当把这些一一粘在一起以后,一匹活灵活现的枣红马就闪现在眼前。而整个过程竟然这么快,老爷爷一定是吹糖人的高人。枣红马刚做好,一个小妹妹就迫不及待地买了开心地吃起来。

走在古色古香的平江路,连礼品店也是有趣的。走进一家礼品店,你可以随处看到树叶和松果拼成的猫头鹰、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形形色色的小书签……随便选一件当作礼物送给朋友,都是不错的选择呢!

走在这迷人的古色古香的平江路,你是不是也被这浓浓的水乡情陶醉了?

以红色绿色古色文化写一篇作文【二】

刚走进湖滨公园,门前挺立着一棵苍翠欲滴的`大树,下面有几朵茶花簇拥着它,后面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个醒目的大字:重修湖滨公园碑。

林荫小道两旁有各种各样的树木。有亭亭玉立的茶树,伸出手梳理自己的头发;有挺拔的樟树,像一位将军守护着湖滨公园;有鲜艳的红枫,安静地站在那欣赏风景。走进榕青亭,亭顶首先映入我的眼帘,一块块瓦叠在一起,中间有一个高高的半圆形,上面顶着一个小球,被四块弯曲的石头盯着,就像师傅坐在中间讲课,四个弟子围着师傅听课一样。

再往前走,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棵古老的大榕树了。远远望去,叉开的枝干就像千手观音挥舞着手臂,向人们展示自己的本领呢。近看,大榕树的树干是棕色的,十分粗壮,要十来个小朋友手拉手围起来才能抱得住;树皮如老人的皮肤一样开裂了;树根如龙爪扎在泥土里。它的树枝繁多,枝上覆盖着叶子,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葱葱茏茏的,十分茂盛,挡住了烈日骄阳,是人们纳凉的好地方。

树上寄生着各种小动物。有小鸟,它们在树干上造房子,大榕树就是它们的家园;有小蚂蚁,它们成群结队地在树干上玩耍,大榕树成了它们的游乐园;有小蜗牛,它们找不到合适的家,就在大榕树上过夜,大榕树成了它们的“一夜宿管”。

湖滨公园也是老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早上,老人们在舞剑,阿姨们在跳舞;中午,老人们在亭子里拉二胡、看报纸、下棋;晚上就最热闹了,大家打开音响,挂上彩灯,开始演出,好不热闹。

古色古香的湖滨公园,真是瑞安一棵璀璨无比的明珠。

以红色绿色古色文化写一篇作文【三】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环境,我们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如适应。那些枯燥无味的事情充斥着我们的身体与时间。虽然每个人在特性上有或多或少的不同但只要心中目标的方向相同,相信每个人都能成为栋梁。

对于一个人来说,在成长中思想的健全与完善是必要的。俗话说的好:“成材之前先成人”这句话无论放在哪个城市、哪个国家、哪个时代都是适应的。在生活中除了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大部分时间是留个你自己的。阅读的课外读物对于思想上的引导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如今许多同学喜欢阅读青春文学、喜欢言情小说。我认为在生活中未尝不可。但我们并不应该把这类书籍当做首选,它仅仅只能成为在我们闲暇时光的一个消遣读物。

我认为对于中学生而言,我们从一本小说中得到的启发与思想上的引导远比青春小说。能让我们更多的学习优秀的行为。有很多人会问“这类小说不是非常板吗?”实则并不,仔细去阅读、细细去品味,你会发现自己慢慢的融入在小说中所刻画描写的情节。胸膛中一股正气在升腾,充沛心灵、融入液、刻入肺腑。

当时的社会,存在着许多残酷的现实,我们应感受到“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作为一名中学生需要我们学习的还有许多——优秀的'思想、优秀的文化、优秀的行为。不仅能丰富我们的世界增强我们的精神,更能促使我们全面发展。

恰逢正值少年,我们拥有一段热青春,也是最为辉煌的时候。时光流逝至今,我们所面临的社会纷杂,诱惑繁多。然而所拥有的机会也更多,该如何选择梦想,是择优停留在自己的小小世界里做着安逸浪漫的幻想,还是修身储能博采出众。为世界、国家做出奉献?

以红色绿色古色文化写一篇作文【四】

可以说,我的成长是与红色文化密不可分的,甚至我到目前为止成长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在红色的文化里熏陶的。

我常在自己的个人简介里写下这样的话:“祖籍在井冈脚下,生长于赣南山区,蜷居南昌某高校”。这么一说,也便把我和红色文化中的三个摇篮联系在了一起。我们都知道,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赣南是中央苏区的摇篮,而南昌又是军旗升起的地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摇篮。

我的祖籍是在井冈脚下的永新县,用祖父的话来说,那是一个抬头见井冈的地方。于是我从小就在祖辈的教导中,了解着关于故土,关于井冈,关于中国革命的过去。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课本里,在课外书中,又读到更多关于故乡的字词,关于那段属于中国革命历史的记述。

我清楚地记得,“三湾改编”在永新,“龙源口大捷”在永新,我清楚地知道,我从永新登井冈的路,是红军曾经走过的路,踩着的是革命的足迹。提到我的故乡,我是自豪的,因为它记录着中国革命的最初,记录着一个伟大祖国的前行足迹。从小到现在,我多次登上井冈,每一次,都有新的感触,每一次,都对生活多一点希望。祖国越来越繁荣强盛,更叫人记住曾经抛洒热的革命先烈。

我出生在赣南山区,在很小的时候,便知道赣南有个叫瑞金的地方,那是曾经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被称为“红都”。慢慢长大,知道赣南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红土地”。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赣南的大部分土壤都是呈红色,还是因为赣南几乎所有的县区都与红色文化密不可分。就拿我所在的小县崇义来看,历史中也曾有过“上堡整训”这样的记录,当时的我党高级军官王尔琢就牺牲在崇义,纪念碑名还是由肖克将军亲笔题写的。

我们无法忘记,那段属于赣南的红色传播,那段属于中央苏区的历史。写东西的我,偶尔捕捉了一些关于赣南的文化信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民谣,是当地人民对苏区干部的最高评价,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记录了南方游击战争的艰难,抒发了我军坚定不移的胜利信念。

再说说南昌,上大学来到这座城市,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不能说很熟悉这样一座城市,却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走了那些革命的遗迹。寻访了那些纪念着红色文化的标志。去过了八一起义纪念碑、革命历史博物馆,走过了八一起义纪念馆、朱德训练团。每一次出行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玩,多了一层历史的洗礼,多了几分心情的凝重和深沉,每次回来却也是收获不少。

我们不能忽略,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南昌城里的那一声枪响,它划破了原本宁静的夜空,写下一段历史。这一枪,是武装斗争打响的第一枪,自然也具有非常的意义,而江泽民同志题写的“军旗升起的地方”,更是把南昌这座英雄城,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革命联系在了一起。

其实我不是一个喜欢参加征文活动的人,因为我通常以为征文大多是应景之作,写不出什么真情实感。而这一次,不能不说有些机缘,无意间在办公室看到这本《红色江西》的读本和这样一个活动启事,一下子有种热情涌动,于是写下了上面的文字。也许往往是饱含了太多的情感,才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言语去表达,因为再多的文字,都无法合适的记录自己的满腔衷肠。

有一句话叫,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而红色江西就是这样一段属于江西的,属于那个革命战火年代的过去。它是一段让老一辈革命先辈怀念起来都倍感艰辛的历史,更是一段值得每一个在这个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在心里铭记的历史。读着《红色江西》里的每一段文字,就是在回顾那一段过去,那些往事历历在目,有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而每一段都是那么牵动人心,每一次的革命进程都是今天幸福生活的铺垫,是前辈的鲜换来的。

有时候这样的话说多了反而显得有些虚情假意,还记得小学的时候常常写下这样的词句,读着这本书里的文字,我越发怀念那个属于记忆里的岁月,记得作业本上写下,红领巾是革命志士的鲜染成的。而现在社会越来越现实,越来越多的人只看到了金钱和地位,只看到了利益和权力,忘了今天的生活是有着怎样的历史,忘了今天的幸福是建立在怎样的奋斗基础上。

学习红色江西的历史,真正的意义就在于让更多的人回顾这么一段过往,回顾属于井冈,红米饭南瓜汤的生活,回顾属于瑞金,苏区干部艰苦朴素的传统,回顾属于南昌,雨腥风斗争的场景。再想想现在,饭饱衣暖、生活富足、平安和谐,还有什么不满足,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贪婪和谋取。

当然,不是我要去标榜自己什么,也不是我能改变怎样的现状,只是作为一个在红色文化里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我觉得我有必要写下这么一段文字,不管它能起到怎样的作用,能让多少人产生一点点触动。

只因为我觉得有那么一段历史,是不应该被我们所遗忘的,只因为我是一个江西人,一个在红色文化里成长的青年人。

以红色绿色古色文化写一篇作文【五】

昨天上午,看到了慧心如兰在班级论坛里发的帖子——说下午要举行名为“红色七月,红色记忆“的追忆红色革命历史的暑假实践的活动,可以讲述一些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包括游览过的革命名胜古迹、阅读过的革命故事、英雄故事等,并说出自己的感想。

因为老妈和老师说过,什么活动都要踊跃参加,所以中午,我赶紧上网查查那些英雄的资料,下午好发言。一眨眼的功夫,已经三点半了,我赶紧收拾好东西,和程世龙两人奔赴学校对面的小广场。

简短解说,活动开始!只见慧心如兰和郭紫怡两个主持人,拿着两页“厚厚”的主持稿大声宣布第一项,追忆红色历史或故事的环节开始。可是,也许是同学们有些害羞或者是没准备好。过了好长时间,也没一个人主动发言。本来我想把自己的故事留到最后,来个压轴作用。突然,慧心如兰对我说:“吴泳翔,你不是有稿子么?上去念念呗。”什么!她怎么知道我有稿子的?没办法我只好提前登台了。

在念我的故事之前,我给大家留了个简单小问题——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演讲开始!因为我很佩服这位英雄,所以我用了我平生最动情的声音开始念到:“1952年10月,为了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韩国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九连的一名战士参加潜伏部队……刚说到这里,就只听台下“观众”异口同声的大声说道“是邱少云!”诶呀我的神呀!看来同学们都对这些英雄人物很熟悉啊!

当我又开始读到“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咬紧牙关,愣是没发出一点响动,直到光荣牺牲……”时,我的眼睛有些模糊了。当我无意中抬头一看,发现同学们表情也十分严肃,似乎在为英雄的牺牲而悲痛。

接下来,程世龙为我们大家带来了《黄继光堵抢眼》的感人故事。不过前面程世龙读的非常的毅然“黄继光为了是这场战斗胜利,把胸口堵在了敌人的枪口上,光荣牺牲……”

最后,最热闹的抢答问题时间到了,我们大家发挥出自己的革命历史最大才能,把那些问题回答的一干二净。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在一起又重新缅怀了那些为新中国成立而视如归,抛头颅洒热的英雄们。为了完成他们的未完成的心愿——让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本事,将来报效祖国。

以红色绿色古色文化写一篇作文【六】

以上是人们对生活向往的场景,周围都是绿色,花草的.香。这种生活也许正是我们的未来,也许,只是我们空虚的幻想罢了。那怎样才能让我们过上那样美好的生活呢?说实话,还是得自己创造!

有一回,我和妈妈在我们小区新建的绿地上散步,看见前方不远处,有几个小朋友在用刀片刮一棵大树的树皮,上面已是被他们残害得惨不忍睹。

妈妈看不下去了,冲过去就一把夺过那个打头的小朋友手里的小刀,怒出道:“你们这些小孩子在干什么啊?怎么能够这样伤害大树呢?大树也是会痛的,如果有人这样用刀刮你们的皮肤,你们不得疼啊!以后不可以再这样做了,知道吗?”

一个稍年长的男孩儿表现的好像比妈妈更加气愤:“我们在玩什么要你管?凭什么抢我们小刀啊?”一边扭头叫道,“不要理她!我们走!”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其余几个年龄较小的孩子都站在那儿不作声了,并没有理会带头厉害的那个孩子,仿佛在反思着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一个看上去很老实的孩子站了出来,低头认错道:“阿姨,对不起,我们不应该这样伤害大树,我们以后不会再这样了,请你原谅我们吧……”他抬起头来,用他那双把天真诠释到了极致的水汪汪的大眼睛注视着妈妈。妈妈的心一软,摸了摸他的头,转身牵着我走了……

其实,可以改变我们生活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明知自己犯了错却不知悔改的人;另一种是知错就改的人。我想,我们应该多像后者学习,用一双明净的眼睛拭去生活中的污点,用真心创造绿色、美好的生活!

留下一篇绿色,用心去创造美好生活。

以红色绿色古色文化写一篇作文【七】

是谁,给我们带来美好的今天?科技发达,文明和谐,我们享受着安逸的生活;是谁,给我们一个和平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团结友爱,和谐共处,我们拥有着和平的生活。是他们!是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们!

我来到雨花台,一路走来,整个陵园苍松似海、翠竹成林。墙外面及地坪贴铺花岗石,朴素庄严。馆内陈列着烈士的遗物、遗像和文物史料。我们走过的不再是台阶,不再是平平常常的一段道路,我们是在穿越时空,走在了历史的年轮上!在这里,历史与建筑是与肉的结合,是灵魂与身躯的融合。没有灵魂的身躯只是一具形骸,没有身躯的灵魂亦只是一阵随风飘荡的轻烟!闭上眼,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腥风雨的年代。

纪念碑坐落在主峰峰顶,占地面积 1万平方米。纪念碑高42.3米,碑体方型,宽7米,厚5米。正面镌刻邓小平手书“雨花台烈士纪念碑” 8个金字。碑前立有烈士铜像,高 5.5米,题为“宁不屈”。底层平台两侧立有向革命先烈肃立致敬的群众石刻雕像。

北殉难处烈士雕像用大小179块赭色花岗石砌成,高10.3米,长14.2米,由 9位烈士形象组成,表现了烈士们视如归的浩然正气。陵园由雨花台主峰等五个山岗组成,总的占地面积约54.2公顷。陵园正门立有一对石柱,朴素庄严,高约11.7米,象征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陵园内部有宽阔的广场和花坛。在雨花台的主峰建立了6.8米高的纪念碑,上刻有毛泽东同志手书的“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在烈士殉难处建有“革命烈士殉难处”牌坊以及其他的纪念物。

烈士的墓群位于西岗的西殉难处,东殉难处建有烈士纪念亭,北殉难处建有赭色花岗岩烈士就义群雕,雕像高10.3米、长14.2米,由党的工作者、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战士、学生等九位烈士形象组成,雕像充分的表现了烈士们临刑前大义凛然、视如归的浩然正气。在主峰东麓,建立了革命烈士史迹陈列馆,陈列着先烈们的遗像、遗书、遗物等革命文物,供后人参观缅怀。

数百位先烈们不顾个人安危,舍生忘,抛头颅洒热,经受了与火的洗礼,为人民作出伟大的贡献,他们用热的青春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巍巍雨花,烈士们在这里永垂不朽!

伟大的红色文化熏陶着我们,我明白了取得和平的`不易,我为你们这些伟大的烈士们而骄傲!我为今日美好的祖国而骄傲!虽然我现在是一名学生,但我会好好学习,我不会辜负你们的厚望,将再度继承你们的事业,我将用自己满腔的热,来好好的热爱祖国,发扬祖国的光辉传统,为祖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