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安康这座可爱的小城作文(关于写安康汉阴风景的作文)

安康这座可爱的小城作文(关于写安康汉阴风景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16 14:04:42
安康这座可爱的小城作文(关于写安康汉阴风景的作文)

安康这座可爱的小城作文【一】

清晨,太阳醒了。早起的公鸡伴着朝阳开始打鸣,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在窗边唱歌,小狗汪汪地叫着,蜜蜂嗡嗡地飞舞着……所有的动物都迎着朝阳发出不同的声音,赞叹着美丽的清晨。 新的一天开始了。

早晨的声音是热闹的。汽车声、喇叭声、孩子的喧闹声,大人们的吆喝声,我感觉这才是真正的城市交响曲。 晚上的声音是轻柔的。除了马路上少许汽车驶过的声音,大人小孩都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许多声音在深夜之中慢慢消失,整个城市睡着了。 春天的声音是欢快的。动物醒了,草儿绿了,花儿开了,小鸟叽叽喳喳地唱个不停,发出悦耳的声音。春雨细细地下个不停,“沙沙”声在耳边回荡,无数的雨点打在窗户上,噼噼啪啪的,形成一颗颗晶莹的雨珠,顺着房檐往下掉,发出啪啪啪的声音,好像小朋友们在拍手,树上的枝叶也跟着发出哗哗的响声。 夏天的声音是雷雨交加的。雷电来临时,轰隆隆的声音让我好害怕,总感觉雷电要把楼房劈开似的,孩子们哭喊着躲进妈妈的怀里。 雷电过后,是清新的空气、干净的城市、出浴的花草树木、美丽的彩虹。噢,我的心情多么舒畅!

秋天的声音是丰收的交响曲。收割机声、镰刀割稻声、小孩的欢叫声、大人们的谈笑声,各种声音汇成一片,悦耳动听。秋天,树叶沙沙飘落,就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飞一会儿累了,落在我们的头上、身上、脚下,给大地铺上了厚厚的地毯。 冬天的声音是寒冷的。耳边是呼呼的风声,脚下是吱吱的踩雪声。脸变得通红通红,手也变得通红通红。可寒冷的风吹醒了水、吹醒了草、吹醒了树……吹来了温暖的春天。

安康这座可爱的小城作文【二】

爸爸知道了我的想法,向我推荐了他朋友所住的一个小城。我坐在大巴车上,经过几个小时的路程,才到达了小城。

说是小城,其实只不过是个依山而建的山庄罢了。

初入小城,就能感觉到这里与城市分外不同。蓝天白云,新鲜的空气,安静的环境,让人感到十分惬意。

初到一个地方,当然要先来熟悉一下当地的情况了。于是,我收拾好东西,准备在小城内走走。

小城不大,从城东到城西也约莫也只要一刻钟。

从城东沿着主干道开始走,两侧的房子大多装潢得有些现代。但是越往里走,就有点呈现出古典的韵味了。这里的房子,大多是仿照古代的院落建造的,因此,对于我来说有些陌生。

路旁栽着许多高大的梧桐树,小城的人们正在做饭。袅袅炊烟从院子中升起,只听得到烧柴的啪啪声。我不愿打扰这气氛,便轻轻地踮着脚继续往前。

静静地,在这小城中漫步。小城,说“静”,也“静”;说“不静”,也“不静”。这里有着孩童的嬉闹声,人们的脚步声,还有着鸟儿美妙的歌声。却单单没有什么汽车的轰鸣声。这里的人儿,多半和我一样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

再往前,是一个货品市场。这里并不像我们城里的市场一样吵吵闹闹,而是十分安静。听不到店主与客户的唇枪舌战,讨价还价的声音。我想:他们的心中,一定有着一个词,那就是——谦让!

继续往前走,便到达了小城的最西端。有一条小河,是由山涧发展而来的,河中的小鱼正欢快地游着,好像正在欢迎我这个刚来到的客人。山上有着郁郁葱葱的树林,充满生命力的.小草,美丽的花和活泼可爱的鸟儿。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朴素。

我在这个小城住了将近一个星期,觉得这里的人们非常的淳朴、热情。邻里之间,大家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理解。有什么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这种民风代代相传,成为了当地的一种美俗。

离开的当天,我在小城外站了很久很久,真心舍不得这个地方。

如今,生活在湘潭。还是常常会想起在小城的日子。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那种无忧无虑的日子;那种慢节奏的日子。

小城啊,愿你能够永远保持着,这一份宁静与美好。

安康这座可爱的小城作文【三】

“有一种小说学,小说有一定的写法,一定要具备某几种东西,一定学得像巴尔扎克或契诃夫的作品那样。我不相信这一套,有各式各样的作者,有各式各样的小说。”

——萧红

也许正是因为欣赏萧红女士这种不凡的写作风格,欣赏她虽然短暂但却充实饱满的生活而被她的小说深深吸引。

今年寒假有幸读了以她其中一篇代表作《小城三月》为名的同名小说集,我这才发现自己已经渐渐走进了她的世界,才开始真正地认识萧红,理解她的精神。

无论从《手》到《牛车上》到《山下》到《后花园》到《小城三月》到《呼兰河传》我都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她自身的独特气质和她本人对于小说的不同的诠释方式。就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她并不拘泥于千篇一律的、格式化的小说。她认为人应该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文学,表现文学。她在《小城三月》中的每一篇作品都表现了她的独创性。萧红女士深具冲破现存小说格局的魄力。她成功地打破了介于小说与非小说之间的厚障重壁,创造出了一种介于小说与散文诗之间的新形式。然而她的作品也不失那种女性作家特有的纤细敏锐。她的描写精致别样,使我们能深刻感受到她的作品包含的巨大文化含量和独特的生命体验。

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手》。她所描述的不仅仅是一双普通的手。它被“发黑”、“发青”这两个词概括地淋漓尽致。这双手在文章的开头就已给人深刻的印象,甚至让人在开始就产生了一种厌恶感。这双手贯穿了小说的始终,它几乎成了这篇小说中的专有名词,也成了主人公的代名词。然而作者要表达的不仅仅只是这么一双特殊的令人厌恶的手,也不是为了让人厌恶而塑造这么一个人物。她述说了一个出身农村染房的乡村女孩来城市学习的一段经历。然而,这个人物自始至终都受到人们的歧视。虽然她付出比别人的努力但依然无法改变人们对她的看法。她所得到的只有嘲讽。她及她的父亲带着希望来到学校,却满载失望地离开。似乎这双发黑发青的手就是她的身份证。然而她就像永远无法洗净那双被颜料玷污的手一样,永远无法改变那些所谓城里人对她的根深蒂固的偏见。

文章以语言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校长对她的阴冷的语气,同学们尖酸的讽刺,以及她质朴、厚道的话语和父亲对女儿充满希望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个人物的形象。文中许多极为细致的神态描写也生动得表现出了人物的心理话。而文章也以“我”的心里变化为线索。“我”从对她有一种莫名的抗拒到对她有一丝好感到她离开时的一线惋惜,表现了“我”的无奈、同情。这双手将永远留在我的脑海中,它不仅向我展现了这些人物,也向我展现了如此一个社会,如此一种氛围,留给人无限的思考空间。

而这本小说集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值得一读的。不管是《小城三月》还是《旷野的呼喊》等等都与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繁华世界全然不同。它似乎带着我走进了不同的世界,让我去了解一种风俗,一种文化,一个社会,一种生活……显然,这种笔触与如今商业性极强的文学作品有着天壤之别。萧红女士通过该书所要表达的那种对人性美的追求是值得我们这些青年好好细读的。

萧红女士的生命虽然如此短暂,但她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小城三月》,一本怀旧经典的小说,就像一杯陈年老酒,香浓四溢,使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