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六年级下册家乡福建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下册家乡习俗作文福建)

六年级下册家乡福建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下册家乡习俗作文福建)

更新时间:2023-02-01 18:11:03
六年级下册家乡福建风俗作文600字(六年级下册家乡习俗作文福建)

六年级下册家乡福建风俗作文600字【一】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着风而来了。

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荣幸地来到新会司前大范亲眼目睹一次久违的赛龙舟。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束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塘江上来去如飞。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端午节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们新会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体积最大、用料最丰富、做法最讲究的。咸粽内馅有咸肉、蛋黄、烧鸡、烧鸭、叉烧、栗子、香菇等;甜馅有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等;更有广东碱水棕、竹叶粽等。

然而这一天还得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非常喜欢端午节,因为其中含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六年级下册家乡福建风俗作文600字【二】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果然没,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六年级下册家乡福建风俗作文600字【三】

在一个北风呼啸的早晨,在一个标着“母子上车处”的站牌那里,发生了一件十分奇特的事情,几个大男人居然站在那里,却把一个怀里抱着一个一岁小孩的母亲给挤到了一旁,难不成他们都是文盲,不认识上面的子,不像呀!你看:

第一个人大腹便便,身穿一件名牌大衣,皮鞋又黑又亮,想这样的人八成就是个机关干部,机关干部会不识字?

第二个人身穿一件羽绒服,正在闭目养神,看这气质,不是个教授就是个老师,既然是当老师的会不认识字?

第三个人头戴一顶帽子,也许是天冷的缘故吧,他把脖子缩了缩,使自己变的十分矮小,脚上的一双皮鞋明晃晃的,肯定十分有钱,既然有钱会没受过教育?要他真不识字,那他怎样与别人签合同呢?

看来他们都认的字,可是他们为什么都站在母子上车处那里等车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他们只顾一己之利,如果他们都能够把位置让给那位妇女,而自己去别的车站等车的话,那么这些站牌上也不用标着这是母子上车的地方了。

六年级下册家乡福建风俗作文600字【四】

艾饺是我们绍兴当地清明节前后家中常吃的美食,清明食艾饺,能驱邪排毒,越谚有“清明吃艾饺,不怕阵雨浇”之说。

清明未到,我和妈妈也在家里做了一些鲜美的艾饺。我们在田间地头采来一些艾叶,挑去老叶、艾梗,清洗干净。接着是煮艾叶,待锅中的水沸腾后,倒入这鲜嫩碧绿的艾叶,煮艾叶时不能盖锅,还要拿筷子不停地搅拌,防止它颜色发黄。煮到艾叶软嫩,汤水碧绿,就关火,等到水有些凉了,就来和粉。先准备一个盆子,将米粉和少量的糯米粉一起倒在盆子里,再舀上煮好的艾叶和汤水,周围顿时清香四溢,一边用手使劲和着面粉,一边根据面团的湿软程度添加汤水或面粉。

妈妈双手不停地和着面粉,最后揉成了一个均匀的绿色团子,软乎乎如气球,绿莹莹如翠玉,还散着一阵淡淡的幽香。开始包艾饺了,我洗净手从面团上扯下一个小团子来,,把它揉成一个小圆团,再用手一压,变成了一块小圆饼,然后双手拇指和食指轻捏四周,小圆饼成了一个碗状大小的圆片,中间厚四周薄。接着把馅料裹进去,我加的是炒熟的芝麻糖粉和葡萄干,当然根据个人的喜好,也可以加其他的馅料,如咸菜竹笋等,最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四边开口捏紧,这样一只艾饺就包好了。

我和妈妈忙碌了两小时,包了四十多只艾饺,看着这一只只千姿百态的艾饺:有的像枝头未成熟的柿子,有的如海面跃动的'海豚,有的似林间觅食的小兔,心里美滋滋的。妈妈把这些可爱的的艾饺被放进了锅中蒸,二十分钟后,当锅盖被掀开时,香味扑鼻而来,口水在我的嘴里不觉地流了下来……

六年级下册家乡福建风俗作文600字【五】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六年级下册家乡福建风俗作文600字【六】

今天,我看了一幅名叫华君武的画家画的《假文盲》,十分搞笑,一看去,在一块立着的牌子上写着“母子上车处”,可在“母子上车处”的地方,却站着几个彪形大汉排列着,却把一位带着孩子的妇女挤在了一边,这是多么可耻,多么令人气愤呀!这几个彪形大汉是文盲吗?不是的,从他们的一着上就能看出:一个人衣着华丽,手里还提着公文包,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一位机关干部,难道机关干部还会有不识字的吗?还有,旁边站着一个高大而又胖的人,他戴着口罩,一猜就知道是医生,医生不识字,那怎样给病人些病历。开药方呢?我可以确定,这些人却不是文盲!!

在当今社会,还是有一些“假文盲”,这些“假文盲”随处可见。在电影院里“请勿宣化”的牌子非常醒目,但仍然有人高声说笑;在公园里“请勿随地吐痰”的牌子下有着几块斑斑的痕迹;大街上,“请勿乱扔垃圾”的警示语的不远处,仍能看见垃圾……就连我们的学校也有许多的“假文盲”:“节约用水”的牌子下面有一个正在‘哗啦啦’流水的水龙头;“请勿践踏草坪”的牌子竖立在草坪上,却还有小朋友们在草坪上玩耍;“请勿攀折小树”的牌子下,立着一位高年级的同学;“请勿奔跑”的牌子成了墙上的装饰品,因为到处都看得到学生奔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