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沙湾古镇之旅作文(沙湾古镇400字作文)

沙湾古镇之旅作文(沙湾古镇400字作文)

更新时间:2023-02-16 04:20:37
沙湾古镇之旅作文(沙湾古镇400字作文)

沙湾古镇之旅作文【一】

今天天气晴朗又明媚,阳光照射着整个大地,是热乎乎的,也是暖洋洋的。我们一家人开车冲向了共同的目的地——响沙湾。每个人都显得非常地兴奋与激动。在经过了两个小时的`漫长的奔波后,我们终于踏上了响沙湾的土地上。我兴奋地握住了一把沙,放在耳边轻轻地聆听,那是秋风的声音也是悦耳的声音。听着,听着,我仿佛陶醉在了其中。深深的,沉沉的……

今天既然来这里了,何不玩个痛痛快快呢?我迫不及待地把袜子和鞋脱下,又迫不及待地把脚踩在沙下,一种暖暖的感觉从脚尖向上流动,涌出……“妈妈,妈妈快来看这个,我要玩这个,我要玩这个!”压抑了很久的嘴巴放出了我最响亮的嗓音。我慌忙牵着妈妈的手走到了玩滑沙的地方。“宝宝,你敢玩这个吗?”妈妈关切地问道。“怎么不敢啊,简直就是小意思的啦!”虽然妈妈有一点不放心,但还是争不过我的无敌一号巧嘴。无奈,只好放手了。我小心翼翼地做到了板子上面。手自然的摆放在身体两侧,拼命将不停跳动的心按祝糟糕,后悔恐怕来不及了随着阿姨的一声:“开始!”我最终还是没能按住自己那调皮的心,一个声音从心底下一刹那爆发出来:“啊——啊——啊——”我撒开嗓子拼命地喊,眼皮紧紧的合拢,一点都不敢睁开。正因为如此,画板停止了我还在那里疯狂的喊。我的天呀,左右一看,好多人都惊奇地看着我,好像我有病一样似的。上去后妈妈说我那时的样子特别傻,哈哈哈… …,没办法,我就是这个样子的嘛!

之后,我们又玩了卡丁车,骑骆驼等好多游戏,都令我非常难忘。临走时我没有一丝的不舍,因为我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足迹,带走了欢乐。

沙湾古镇之旅作文【二】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人要出去玩,地点是白沙湾,我们坐了很久的车,虽然只是几个小时,但对我们来说,却像过了好几天一样;因为路途遥远,所以我们就先在中途住一晚。

当太阳出来时,我们大家像无尾熊一样慢慢的起床,刷牙洗脸后,我们就带着行李,准备继续前行,到了白沙湾,我们非常兴奋,于是拿着玩水用具后,就用喷 射机般的速度,一口气的冲向沙滩。

到沙滩后,刚好是十点,我们看到了干净的沙滩和美丽的.大海,摸到了冰凉的海水和炎热的沙子;我问爸爸:“我们可不可以去 坐香蕉船?”爸爸说可以,可是妈妈有点担心,但是在爸爸的说服下,妈妈终于答应了,于是我们穿完救生衣后,就上船了,船在行驶时我们很紧张,心脏碰碰跳, 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翻船,正在想的时候,突然翻船,但我来不及抓住,所以就掉到海里,但是在海面上的时候,我愣了一下,反而浮在海上,真是刺激!还好,后来 有人来救我,我被救上岸之后,还是继续玩水,我穿着救生衣,飘在冰凉的海水上,海浪一来,我就往前飘,海浪一回去,我就往后飘,实在好玩。

虽然这次我不小心掉到海里,但是我很开心,希望以后还可以再到这个美丽的地方游玩!

沙湾古镇之旅作文【三】

今天,我们一家前往番禺的沙湾古镇参观,此行让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岭南古村落的传统文化知识,也让我明白了以前沙湾人的生活。

或许是假期的缘故,参观沙湾古镇的车流人流络绎不绝,街上能停车的位置几乎被停满了,我们找了很久才能把车停好。看来沙湾古镇确实有吸引人的独到之处。

在路上,我特意查找了古镇的由来:沙湾古镇始建于宋代,历史悠久,浓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古老的岭南民间建筑艺术是沙湾古镇的特色。沙湾飘色、醒狮、雕塑、兰花等是古镇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体现岭南建筑艺术风格的水磨青砖墙、蚝壳墙、镬耳风火山墙、砖雕、灰塑、壁画等也有较好的留存。

蚝壳墙,顾名思义就是用生蚝的`壳做成的墙,古代沙湾人用生蚝的壳拌着水泥、石灰做成墙。蚝壳墙最大的特点就是:防火、防虫,还有冬暖夏凉的效果。通过这面蚝壳墙建筑构造,充分体现了古代沙湾人的聪明才智。

除了生蚝墙,沙湾古镇还有一面奇特的“博物”墙。它是经历了不同的朝代、由7种材料混合建造而成。北宋末年,沙湾已有零散的人居住,到了明代,人群逐渐多起来,由于沙湾是个岛,建筑材料很难运入,于是人们就地取材,用泥筑墙,一、二层泥墙所含的碎瓷、碎石、贝壳很少。第三层的泥墙就不一样了,夹杂的碎石、碎碗、碟碎片、烂瓦、贝壳等物明显增多。到了清朝盛期,墙上的木窗腐烂,屋主就用青砖两米长的缝隙补上。到了民国时期,墙内外的地面渐渐积高,墙变得矮了,安全隐患也存在了。墙的主人不忍毁掉泥墙,于是在泥墙和青砖上,又砌上了充满民国色彩的红砖,这一堵墙却实实在在地成为沙湾历史建材的博物墙。

很多事情是偶然而成的。经过几百年来沙湾人的辛勤建设,他们可能从未有过创造和保护“文物”的意识,但时至今天,他们给后代人留下的是浓厚的岭南历史文化和古老的民间建筑艺术。

沙湾古镇之旅作文【四】

古镇的入口,我第一眼就看见了有名的腊鸡、腊鸭、腊肠……扑鼻而来的是一股香喷喷的味道。看着如此诱人的画面,我不禁垂涎欲滴,真想把它们通通吃掉。

沿着石板路,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继续往里走。一路上各种年货摆满了货台,各种小吃糕点也层出不穷。最刻骨铭心的就是扯白糖,据说这扯白糖起源于明朝年间。这次安昌之旅我很幸运,因为我亲眼目睹了万分想看到的扯白糖的制作全过程。只见爷爷首先把装有糖的锅放到火上加热,熬成糖汁后,那个爷爷把锅放到凉水上,不停地转动,让糖汁渐渐凝固,有时还用手把已凝固的糖汁翻动过来。看着那金而略有褐色的糖,我禁不住嘴,真想马上就吃。可是,这固体是怎么变成白色的呢?正当我疑惑不解的时候,只见爷爷熟练地把锅中的固体放到了一个木架上,然后使劲地扯,听说这需要相当的力气。粗大滚烫的糖条在爷爷的手里上下翻飞,自如得像是在绕毛线。原来粗粗的一大条慢慢地变成了像银丝缠绕的线团一样,那颜色也渐渐变成了白色,真是神奇!

整条古街,有这样高超技艺的人数不胜数。我寻访了一位戴着绍兴毡帽、身着古服的老爷爷。爷爷告诉我,龙须糖和扯白糖都是安昌的特色,也是他最拿手的.技艺。在安昌的腊月风情节上,他多次被授予“冠军”“能手”的称号。爷爷还拿出了一本杂志,他自豪地告诉我,那上面有他展示手艺的照片。此刻的爷爷,脸上泛满红光,条条的皱纹记录着他的岁月,也记载着他的人生。此时,对爷爷的崇敬之情在我的心里油然而生!

此次小记者活动是一场有意义的旅行,安昌,一个古镇的名字,将永远烙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