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描写家乡的作文高中作文(我眼中的家乡作文高中)

描写家乡的作文高中作文(我眼中的家乡作文高中)

更新时间:2024-02-26 16:53:37
描写家乡的作文高中作文(我眼中的家乡作文高中)

描写家乡的作文高中作文【一】

那是静静的一湾,那是清清的一股,那是悠闲的一道——我家乡的那条小河。

那柔柔的河水环绕着这恬静的村庄,溢出点点滴滴的欢乐。那河,是快乐的港湾。看!清澈见底的河水下,时常有调皮的鱼儿窜上来,或吐吐气泡,或悠闲地摆摆尾儿弄弄水波,或缓缓游过水下丛林,冷不防又“嗖”地一声游开了,哦,原来是觅到美食了。时而,清风低头拂过河面,似乎在向河水甜言蜜语着呢,河面刹时荡起阵阵水波,像少女脸上羞涩的红晕,从脸颊红到了耳根,然后又把这种难为情的心意传递到了远方。

小河最热闹的时候是夏天的黄昏,辛劳了一天的乡民,来到渡口边濯洗。乡民们,不分男女,都把自己疲惫的身子浸泡在河水。水波的轻抚,让他们缓解一天劳作带来的酸痛。最急的当然要数小孩子了,因为大人有令:不准私自下河。他们一来到河边,只听到“扑通”几声,一个个都急不可耐地窜进水里,引起边上人的一阵惊呼和叫骂。这时候,小河是最快乐最满足的,他用自己温暖的胸膛拥抱着他的孩子们,并为他们演奏一首优美温馨的摇篮曲。

家乡的河边有一个小渡口。因为公路的畅通,小渡口显得有些荒凉,平日里只有一叶小舟,搁置在那里,也颇有一种“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野趣。撑船的是一个老船夫,一个快乐的老人。每次放假回家,一逢天气晴朗的日子,远远地便看见船夫撑着船儿过来了。“嗨,回来啦!”老人的话语如同眼前这条河般朴实,让人倍感亲切。等到又陆陆续续地来了几个,老船夫大声吆喝着:“回家了!”船儿便缓缓地向对岸驶去。老船夫似乎并不在意客人的多少,只见他一边手摇着船舵,一边眉飞色舞地向船上的人讲述着近日的新鲜事儿。夕阳下,那张古铜色的脸越显沧桑,却始终是一副自得的神情。碰到高兴的时候,老船夫还会即兴唱几句古老的山歌,在高亢的歌声,河水潺潺流淌声,船上满载的欢笑声中,船儿悠悠晃晃地到了河岸。

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家乡的小河总是在默默地流淌着,家乡的人们也伴随着小河的足迹走向四面八方。小河遥望着他们的背影,一路欢歌,无数祝福。

描写家乡的作文高中作文【二】

我住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山村,我爱这里的果树、花草、更爱那一条上空飘荡着我们笑声的小河。

小河多美啊:清澈、碧绿,令人向往。远看她绿得像一条丝绸带子,近看她清得可见游动的小鱼小虾。河的两岸几棵垂柳,那柳丝柔柔的,有的垂到河面,有的随风曼舞,婀娜的舞姿是多美多自然啊。

夜晚,玩玩的月儿倒影在清澈透明的小和上是那么美,那么温柔,偶尔鱼虾的跳跃,会引起水面涟漪,再看那月亮就像坐在颠簸的车上看窗外景物一样躲躲闪闪,若即若离。

春姑娘唱着歌向我们走来,河岸边的小草不知什么时候从地下探出头来,在温暖的春风的吹拂下,轻盈舞动她纤细的腰肢。草地在阳光下就像碧绿的地毯,我们小孩子在上面打滚玩耍。柳枝又发出新的嫩芽,好像长出了新的长辫子。当水鸟站在她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炎热的夏天到了,小河里的水涨了,我像小泥鳅似地在水里游泳,打水仗,玩儿得可开心了,玩累了不知害羞的光着身子仰躺在河边,晒得发热了,又“噗通”一声跳下河,一个暑假就这样泡在河里,而爽朗的笑声呢传遍了整个山村,到开学时我们都成了“黑人”。天旱了,我们靠河水为农田灌溉;平时我们用它清洗衣服,她还点缀着我们村子的风景。

凉爽的秋天到了,我们几个小伙伴去筑“坝”捉鱼,每次我们都是满载而归,我和一群和我差不多大的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看看底下有没有螃蟹,我们捉鱼、虾、螃蟹并不完全是吃,有时是养在水瓶中供自己及家人观赏。

冬天刺骨的寒风,我们更喜欢小河了。我和我的“党”们来到河边,有时悄悄点燃河边的干茅草“取暖”,在家不许玩火,只能这样体验一下“野”。即使被家长知道,挨打挨骂也甘心。有时会在河边取下干的芦苇杆,拿回家编织各种艺术品,有一次我拿着爷爷给我织的“小马”在评比中还拿过冠军呢,当然我骗他们说是我的杰作。有时我们来到河边,在沙滩上玩起“打飞棒”的游戏,用来驱赶寒冷,玩的可开心了,那笑声一直在小河上空荡漾。

描写家乡的作文高中作文【三】

我的家乡在绍兴,绍兴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方,有府山、沈园、吼山等等。

我曾经去过吼山,那里风景优美,是个休闲旅行的好地方。到了二月份,桃花园里的桃花都盛开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有红的、、有粉的、还有白的,红如火,白如雪。只要你一靠近它,就有一股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

吼山真的很美,只要一走进吼山,就想到了仙境一样。

描写家乡的作文高中作文【四】

家乡只一个小小的县城,藏在江南连绵的群山里,不为人知中尘封了多少的文化与历史。

单谈乡食,独讲那门手艺——春饼。

记忆中早晨在小贩的呼声里幽幽而醒,水乡人的随意形成延续至午时的早市。一条小巷里被百年未曾更替的一溜摊子围拢,车水马龙,缝隙间偶会窥见斑驳的石墙木屋,挪动三五步便是一个摊子,这般盛况总也未吞没谁家。攥着钱奔到春饼摊,不论你食何时何分,总要等会,是新昌人的风情造就了这条规矩。卖主永远忙着,那算空无一人。

卖主用手熟练拽起木桶里的一团早和得雪白的面,在底下白炭雄雄燃烧的锅上画出一个漂亮的整圆。并无烟,只是火焰腾起使得人影子一晃。时光的磨和使原本白而透明的第一张皮子变得逐渐金黄,卷起的边缘抵不住阵阵香气。主人家会在这时问你:“一大(春饼特有的量单位,六张皮为一大)还是半大”小孩子家家食量小,自是回过去“半大。”老人便不再说话,伸手捎起烙好的三张皮子均匀铺在两侧,略有重叠。捎带的又是一句问话:“鸡蛋还是鸭蛋?”我随着性说了:“鸭蛋吧。”便是变魔术似的一个鸭蛋随着锅沿打碎条裂,随手摆动任它乖巧地覆盖上去,流动中很快凝结。在上边撒上我喜好的,已在油锅里翻滚好的香肠和茶叶蛋,略压至扁平,用手捅上一边,轻轻卷起,用透明的塑料袋包着,发出阵阵的麦子香。才下鼻尖,又上心头,这时家乡的香味,是心底的淳朴童年。

在家乡的记忆,重大的节日会有“自捅”(方言)的春饼吃,老人们将水芹、马兰头、竹笋与红烧肉炒好。这时是可以自行挑选的,江南人的胃口不大。在我家,两张皮子就是一卷薄薄的春饼,每个人吃两卷,配上些清淡小菜,便也足够了。

还有人甚至会“捅上”(方言)螺蛳的`,这是听父辈们说的。所需技术之高可以想见:在适当的位置咬下一段,却不能直接咀嚼,要用舌头不断过滤才能舔出来。技术高的能直接吸出螺肉,在与螺尾相接处用牙斩断并轻轻吐出,螺蛳的空壳会在瓷碗里发出“啪”的轻响。整副动作全依靠嘴以完成,讲究快、精确,只要稍有不慎,便会闹得满嘴碎壳泥泞。

春饼不仅仅是家乡的早餐,更是只小小的信鸽,飞过千山万水。在外工作的人若是收到家乡寄来的春饼,便明白妻儿在思念他。这时的春饼不免经历风吹雨打,烈日暴晒甚至跌打锤击,口味远不如新鲜时,却吃得离家的人流下两行无言的泪。

古时候有个传说,道的是银河边的织女牵牛不尽思念,却怎耐王母娘娘不许他们书信往来。无奈下织女将自己吃过的面做成皮子,咬破手指写干无尽,又怕巡视的天将看出端倪,便在里边“捅上”(方言)一部分饭菜,官兵以为是粗食,便算是过关了。

最后的结局早已不知所终,春饼的来源也早是无从考证。只是从传说自身并不难看出,这个故事表达了人民对生活和未来的无尽向往。从中春饼的悠久历史也自是可见一斑。

这是故乡的味道,在心底的乡思与乡愁,不说漂泊何处,历经岁月磨损,却永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