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安徽的文化作文(安徽风俗文化作文500字)

安徽的文化作文(安徽风俗文化作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3-05-05 01:03:06
安徽的文化作文(安徽风俗文化作文500字)

安徽的文化作文【一】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在我小的时候,就听说过黄山的美丽之处——听说过那里的山、听说过那里的水、听说过那里的石、也听说过那里的松。我早就想去黄山,就在前几天,我终于实现了愿望!

乘着车,看着外面的风景,我心里早已迫不及待,总想快一点到达黄山,观赏黄山的美丽风景。而外面的风景好像都是一个样,一点意思也没有。等我们到达黄山之后,乘坐了车和索道,来到了黄山的半山腰。就从这里起,我们开始一边走,一边观赏黄山的风景。

先说那里的石吧。真美!这里的一块块石头都很有意思,每一块石头都有自己的名字,都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力起的。乍一看,真的很像!就说猴子观海吧!在一块高高的大石头上,有一块突出的石头,它的形状像一只猴子,因为它站的很高,又是俯着头的,所以人们把它起名叫猴子观海。黄山还有许许多多的奇石,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名字,我就不一一说明了。

我们就这样一边走,一边看景。走走停停,拍拍照。这一路上的路有平坦的、也有陡峭的。虽然很累,但是我们的眼球都已经被那些怪石、松树等东西给吸引住了,哪还来得及叫累?

现在说一说那里的松。黄山有许多松树,每一棵松树都很美,都是不一样的。走了好多路后(可以说是翻山越岭),我们终于到达了黄山最著名的松——迎客松所在的地方。迎客松美丽极了,听说他至少有800年的历史,它的形状很特别,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海内外宾客来黄山游览。他也是黄山那么多松树的代表,很有名。我们在迎客松这里拍了好多照片,那天晚上我们就住在迎客松旁边的玉屏楼宾馆里,等待着看第二天早晨的日出。第二天早晨,我们都五点就起床了,来到了观看日出的最佳地点。听说日出的时间是六点五十五分,可是很遗憾,这天早晨的天气是阴,并不像以往一样有太阳升出来。所以我们(所有等待看日出的人)都垂头丧气的离开了。直到后来,我们吃完早饭后,太阳才露出了脸。因此有人开玩笑说,是因为刚才我们太多人围着等她出来,太阳不好意思了,只好等人都散去了再小心翼翼的露出自己的脸。

再说说那里的山。听知情人介绍,黄山最高的山峰是莲花峰,海拔1864米。主峰突出,小峰簇拥,似一朵初开新莲,仰天怒放,莲花峰就是因此而得名。光明顶,海拔1860米,是黄山第二高峰。因地势高旷,为看日出、观云海之最佳处,山顶设有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黄山气象站。其次是天都峰,海拔1810米,为黄山三大主峰中最险峰。群仙所都,天上都会,故名天都峰。俗话说:不上天都峰,白跑一场空。

接着我们说黄山的水。那里的温泉特别有名,水很清澈,能清晰的看见水底的石头。温泉常年的水温是42℃,可饮可浴。还有那里的瀑布,九龙瀑我们虽然没去,但是我们看到了人字瀑。人字瀑古称双龙瀑布 ,温泉旁紫石、朱砂峰间,一源二流,形如人字,瀑长50米,如两条白龙直下,声震山谷,气势磅礴。十分美丽!

虽然我人已经不再黄山了,但是黄山的各种景色还是历历在目。朋友们,黄山值得一游,不去将成为你终身的遗憾!

安徽的文化作文【二】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威克教授做过一个实验,把几只蜜蜂放进一个平放的瓶子中,瓶底向光;蜜蜂们向着光亮不断碰壁,最后停在光亮的一面,奄奄一息;换成苍蝇却全都飞出去了,原因是它们多方尝试——向上、向下、向光、背光,一方不通,立即改变方向,虽不免多次碰壁,终会飞出瓶颈,成功脱身。

——题记

人生在世,会面对许多困难,学习上的困难,生活中的困难和感情上的困难,都是阻碍我们前进的拦路虎。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那就要执着与变通。

人的一生需要执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如果没有执着,就没有了成功。歌德写《浮士德》,笔耕不辍60年,诞生一部传世之作;曹雪芹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造就了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蒲松龄生活艰辛,穷困潦倒,依然“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终于成就了名传百世的《聊斋志异》。大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如果不是这百分之九十九汗水的执着,何以造就发明大王的神话?李时珍一生只种草药,采草药,写草药,正是他的执着,才让这个草民与圣人同列。

然而,生活中也需要变通。鲁迅先生梦想救国救民,自幼学医,立志长大以后拯救国民。但日本留学的经历让他明白,医学是不能挽救国民麻木的心灵的。于是,他选择了变通,弃医从文。这一变通,一位文学巨匠迄立东方永不倒。陶渊明,少有大志,但黑暗的世界让他不满,他所向往的世界与这个黑暗现实显得格格不入,于是,他选择了变通,去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这一变通,造就了田园诗人的神话!

执着与变通并不矛盾,执着的同时也有变通,变通的前提更是执着。执着,是对内心信念的坚定,变通则是方法的改良,使自己更早一步“会当凌绝岭,一览众山小”。执着与变通或许各有优缺,但将它们巧妙地搭配在一起,一定是自己成功强力的双翼。

安徽的文化作文【三】

孟子于《鱼我所欲也》之中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取义的正气,激励着后代仁人志士。

似灿烂的流星,他们的光辉如火焰般耀眼;如凌空一闪的璀璨钻石,他们的存在如日月般永恒。他们是一团迅捷升空、猛烈燃烧、瞬间将大地于长空照耀得通明绚丽,却又骤然熄灭的烟火。

纵观历史长河之内,英雄无数无尽。舍生取义,流传千里。“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项羽慷慨赴,报江东父兄。宁可无愧而,不肯惭愧而生。

舍生取义,爱国之心永不覆灭。

“匈奴未,何以家为。”霍去病少年从军,为国出生入,从不追求安逸享乐。十六岁,残酷的命运转盘,转盘指针将他指向亡。“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慷慨起兵抗元,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他宁不屈,从容赴义。谭嗣同就义的那天,慷慨激昂,神情没有丝毫改变。“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朝朝暮暮,舍生取义,重复激昂上演。

20xx年七月,一个两岁儿童突然从十楼坠落,危险裹挟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吴菊萍挺身而出,接住生命。

中国不是缺乏“舍生取义”精神的民族,此精神随处可见。许许多多的军人,生守卫祖国边疆,常年累月不能回家。除夕之夜,家家团圆之时,与亲人各在一方。思乡之痛被他们爱国的精神压住,色男儿阳刚之气十足。

古舍生取义之士,在历史星空中烁烁生辉。舍义取生之庸夫、在现人心里,只有憎恨与无视。历代有才能与胆识之人,为国,天下缟素,名垂青史。历代奸臣,为了生存,一仆二主。使国混乱,后被君,百姓乐,名臭万载。

不过舍生取义此说,对我们而言,不是要一定去履行的。精神可嘉,可我们没有没有能力去实现这一切。不能盲目地去选择“舍生取义”,青少年舍生取义的例子层出不穷。某中学生,在某河救入水者溺水而……将此落实到行动上,危险至极。故有此精神,壮志凌云即可。

安徽的文化作文【四】

古人有言: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

在我们的印象中,只是仙人道士必傍山而居,不闻世事。蔡志忠曾以漫画对此作了解释:仙,“人”在“山”旁则为仙,看来,古时造字便点明了其中真意。

傍山而居,和山水融为一体,这本来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象征,偏又练就一身道行,渗透了禅意,方以道入土,归隐于山。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莫不对此动了凡心。其中,陶渊明便是这样一个典型,当他一篇《桃花源记》出世,那颗厌倦仕途,向往幻想中的桃花源的心也就出世了。是的,他想要的是归隐,是闲适,是宁静的生活,可是如果不是官场失意,怀才不遇,桃花源这么一个避难所就要永远与他绝缘,并远离世俗而绝迹于他未来纯朴的生活。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抵御不了意志的消沉。“出世”有之,“入世”亦有之,所以又有许多“英豪”浮出水面,大隐于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气风发的李白,对前途充满着无限的憧憬。他想通过官场仕途一展才华,报效国家,挥洒人生。然而,多年的官场生活,多年的仗剑游历,让李白反思起来。有过得意,也有过失意,他终于看清了从仕之路的艰辛与黑暗,高力士为其穿靴实则铐住了他的双脚,朝廷赏赐实际上是主子施舍的乞食。于是“钟鼓馔玉不足畏,但愿长醉不复醒”,以美酒清洗心中的抑郁,以山泉清洗世间的污秽,每一次醉后醒来,他又重新开始放眼世界自然,跋涉大江南北。他始终有一种信念,始终有一种火热的诗情冲动,始终有超俗的“出入”洒脱!他不被世事摒弃,也不被百姓遗忘,更不被朝廷重用。于是他不断地重拾希望,不断地将自己“大隐于市”,也许他的人生哲学便是“宇宙人生,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吧!李白啊!不愧为“诗仙”,却是个依市而居的一个仙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世事内外变化多端,观念出入繁杂无比。我们不一定都要像陶潜一样“出”,也不一定都要像李白一样“入”,而是要万物归乎一心。俗话说得好,“心净自然凉”,只要内心真诚、纯净,又何去理会污秽的俗事呢?我们不妨静下心来:大隐隐于“乐”。

安徽的文化作文【五】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至今,我还赞叹着黄山的美景。去年,我和爸爸妈妈去黄山旅游,那里山清水秀,景色秀丽,真让人流连忘返。

黄山的四大景观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奇松、怪石。

黄山的`松树千姿百态,无奇不有,它们都扎根在悬崖峭壁之上。但最著名的还是迎客松。迎客松的枝叶都朝一个方向伸展,风一吹,一根根枝干摇摇晃晃,好像千万只小手挥舞着,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带来。

最著名的怪石要算飞来石,为什么叫飞来石呢?因为飞来石竖立在悬崖边,重200吨,可与地面接触的地方只有一点点,无论风怎么吹,雨怎么下,它都纹丝不动,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样。

黄山的一草一木都很奇特,她那秀丽的风景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直到今天我还想着黄山呢!

黄山奇松

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虽然饱经风箱,却仍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来到。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着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人们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有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他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的告别。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优美。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