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海丝文化作文开头(海丝文化游小学生作文)

海丝文化作文开头(海丝文化游小学生作文)

更新时间:2023-04-03 02:47:17
海丝文化作文开头(海丝文化游小学生作文)

海丝文化作文开头【一】

夜晚华灯绽放,朦胧的月色穿过高大婆娑的刺桐树照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红墙白瓦的建筑街头,不时传来一阵茶香,耳边轻轻响起一曲南音,梨园戏似乎就在眼前。

若是元宵,那人群必是满大街都是,美丽的大花灯点燃了一片热情。正如“放大光明双宋塔,花灯如海竞新奇。”这就是热情而又欢乐的东亚文化之都——泉州。

虽然千百年过去了,但是那些还保持着原汁原味、鲜活鲜明的传统文化依旧没有随着时光而抹去光辉。烧香拜佛的关帝庙,一到农历五月十二,那场景,别提多热闹了!一进庙,空气里弥漫着硝烟,地上撒满了鞭炮壳。关帝爷的车骑,拥挤的人群纷纷向关帝爷的车骑拜了拜,祝福自己能够富贵、幸福。环境优美的清源山,有笑容可掬的老君岩;有香火旺盛的千手岩;有如诗如画的弥陀岩,以及密荫幽涧的碧霄岩。红墙绿瓦的西街,两侧榉头留有走廊,木窗为圆形结构,颇具特色;檐墙有砖雕壁图,有天井和双榉落,面前堂建筑上砖下石,两侧砖壁各设一个花漏窗。还有许许多多的名地,何不妨来泉州看看呢。大街上的车水马龙,给泉州贴上一个“繁华热闹”的'标签。泉州老城区,那些古街巷里,历史沉淀赋予城市的儒雅气质,似乎全写在了斑驳的瓦片上。安静宁人,似乎没有一丝杂物。不过,同样在热闹的泉州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泉州美丽的风景,多么和谐自然的画面啊!泉州有朴素勤劳的惠安女,其服装奇特:佩带花色头巾和橙黄色的斗笠,花巾上还有编织小花和五颜六色的饰物,上身穿着短小的衣服,露出肚脐,下身穿着宽松的裤子。还有德化精美绝伦的瓷器,它凝聚了泉州市民的智慧,才会这般高雅、精美。走进泉州,你可以品味着汤圆的甜美,赞叹着技术精湛的泉州花灯和精美绝伦的德化瓷器。你可以品尝着著名铁观音的茶香,吃着味道鲜美的海鲜,一边观赏泉州光彩照人的美景。东亚文化之都如此美丽,如此吸引人,让人实在不得啧啧称奇、流连忘返!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它代表着中国人的自豪,它让外国人流露出赞叹的眼神,它连接着东方与西方文明的桥梁,令人骄傲,令人自豪!

海丝文化作文开头【二】

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泉州成了世界多元文化在中国的汇集之地。于唐时,它是世界四大通商口岸城市之一;于宋时,它是东方第一大港。而这些,足以说明泉州作为海丝之路起点的意义和优势,以及泉州作为海丝之路起点的贡献。正因如此,泉州成了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而在中华灯谜文化发展的历史上,泉州同样也贡献不小。对古代灯谜略有所知的人,都知道王安石与好友吕惠卿对谜的故事。王安石所作的“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与吕惠卿所作的“东海有一鱼,无头又无尾。更除脊梁骨,便是这个谜”,双双成为脍炙人口、传诵至今的宋代灯谜佳作。而后者更是见之著录的最早一条由泉州人创作的灯谜。

由于吕惠卿生前积极推动熙宁变法,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因此屡遭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诋毁和攻击。吕惠卿后,《宋史》将其列入“奸臣列传”,大肆歪曲、贬低其所作所为。后世连其著作都遭毁没,导致今人不仅对吕惠卿知之不多,连不少公开出版的谜书都将他的姓氏弄错,甚至将其名误作“王吉甫”(吕惠卿字吉甫,正确的名称应为吕吉甫。

有感于此,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实地查访,试图向读者介绍这位历史上最早、也是知名度最高的泉州谜人。

海丝文化作文开头【三】

2007年,我国成功打捞出充满神秘色彩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2014年,在位于广东海陵岛的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里,在水下沉睡800多年的南宋商船“南海一号”,经过整体打捞、淤泥清理,诸多“海丝路”遗留文物终于重现人间。这些发掘出土的文物中包括了大量产自德化窑的宋瓷和国内传世不多的德化窑大盘,全部出水文物80000余件中德化瓷器占到20%之多,以绝对优势证明了泉州陶瓷业的曾经和辉煌。其中作品上印有花纹的多达20多种,荷花纹、牡丹纹、菊瓣纹……大量的富有西域色彩和样式的德化瓷器中国白更是见证了,古时德化制瓷业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德化瓷器承载着泉州宋元时期“海丝”的繁荣盛景,作为“海丝”贸易的重要的瓷器,扬帆海外数百年。那么,深藏闽中大山中的大量德化瓷是如何运出山外的呢?2014年,德化组织相关部门在毗邻城关的高阳村通往永春吾峰的山路中发现一条古驿道——瓷帮古道。经专家证实,这就是德化早期外销瓷器的必经之路,始于德化,终于永春县许港,全长27.5千米,其中,途经高阳村的路段长约4000米,约占全长的1/7。古道虽是驿道,但其陶瓷的元素和意义所占份量更多,千百年来,深藏闽中大山中的大量德化瓷,就是沿着瓷帮古道,通过肩挑手背扛运出山的,经永春乘船顺流而下,直抵南安、泉州,有的再装上泊于泉州港口的远洋船舶,走上“海上丝绸之路”的漫漫旅程。元二十七年(1290年,马可波罗一行从泉州沿古驿道,经高阳村到德化考察,著有《马可波罗游记》一章“泉州港与德化市”,详细记载了沿路陶瓷生产状况及沿路所听到的闽南话。

悠悠古“瓷道”,由青石板砌筑,遇水搭桥,逢山铺梯,蜿蜒错落地分布于高阳的山岭田野间。沿着古道一路向上,瓷片、陶片、少数青花瓷脆片清晰可见,石板上,光滑的石面上留下“堵槌”(闽南话就是省力棍深深的痕迹,有的被磨得顺滑,表面尚有明显的凹痕,呈椭圆,这是以前挑夫们途中使用“堵槌”留下的印迹。据有关资料显示和老挑夫回忆,高阳村作为永德两县的交通要塞,也成为泉州沿海通向闽中西内陆的重要中转站,每日商旅行人络绎不绝地从永德古道的青石路面上穿行。村中的瓷人们至今留有前人谚语:“瓷路那俏络(销路好的意思,一头面条一头肉;瓷路那煞(停,一头葭芷(面装食物等用的`草编袋,闽南话发音“嘠志”,一头仑钵(农村做饭的器皿,还有‘德化有瓷铁纸,未(不会富也未’的说法。”

从古沉船到印花瓷,从瓷帮古道到存留至今的破碎的瓷片,诸多的史书资料与出土文物,都验证着德化瓷与海丝的关系有着非比寻常的关系。

海丝文化作文开头【四】

2017年1月26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古泉州(刺桐史迹”将有望成为我国第53项世界遗产。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50处世界遗产。2017年7月在波兰克拉科夫召开的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审议中国申报的“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和“青海可可西里”。这两个项目极其可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贵州梵净山将作为2018年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中国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有可能成为中国第54处世界遗产。

“古泉州(刺桐史迹”系列遗产是泉州在以“刺桐 ”的代称闻名于世的宋元时期(960-1368,在“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阶段的背景下,产生并遗留至今的与海洋商贸、海洋文化相关的诸多史迹与遗址。

它们代表了宋元时期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航海、贸易运行系统,完整而突出地展现了长期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古代中华帝国在其海洋文明发展高峰时期的航运设施水平、文化交流与港口城市的建设情况,体现了古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东方重要港口城市的历史地位、航海和贸易传统,以及因国际交流而形成的社会文化特征,从不同角度勾勒出10至14世纪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城市的繁盛图景。作为著名历史事件“马可波罗世纪之旅”东西两端的威尼斯和泉州明确见于史籍。

“古泉州(刺桐史迹”将以符合《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中确定的世界遗产标准第二、三、六条,并具有较高的完整性、真实性,保护管理整体状况良好,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海丝文化作文开头【五】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

这是我第一次给你们写信。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之间的交流也少了。我有许多话都不想说出来,今天就写在信上,吐露我的心声。

首先我要感谢你们让我降临到这个世界上,让我看见了春天的生机,夏天的炎热,秋天的硕果,冬天的白雪,谢谢你们培养我多年,让我茁壮成长,接受教育。可是,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我十岁出头了,会做许多家务事了,可你们却偏偏不让我做,这真叫我无能为力。爸爸妈妈,照这样下去,我只会成为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的!这难道对我今后的生活有帮助吗?让我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事吧!

爸爸妈妈,你们知道吗?其实我并不想上辅导班,虽然上辅导班能增长我的知识,但是它也占满了我的休息时间,让我几乎要失去儿童的天性了。我就好比是一只笼中之鸟,虽然拥有一对丰满的翅膀,但却不能朝着天空展翅翱翔。爸爸妈妈,我想飞,我要飞,你们让我展翅飞翔吧!

爸爸妈妈,不管你们贫穷还是富有,我永远是你们的女儿,而你们永远是我的爸爸妈妈,我永远爱你们!

爱你们的女儿:

201x年7月29日

海丝文化作文开头【六】

在张爱玲的眼里,香港就像是上海的一个“她城”,楼宇间飘荡着海派的气息和灵韵。而在许多泉州人的眼里,隔江而望的洛阳镇也像是泉州的一个“她城”,泉州有“站着的”东西塔,洛阳便有“躺着的”洛阳桥,泉州有熙熙攘攘的“中山街”,洛阳就有一条一样骑楼林立的洛阳街,泉州“满街皆是圣人”,洛阳也一样“代有才人出”……洛阳的一切,都像是泉州完美的镜像,却又独具一种经年积淀生发出的别样意韵。

说起泉州的影子,大多数人或许会想起著名的台湾小镇——鹿港。而当你走入洛阳的三里古街,或许会惊讶地发现,寻找泉州的`投影其实根本无需跨越海峡,就在相邻的洛阳镇上,就珍藏着一幅泉州旧日的风情“画卷”,街巷宛然,骑楼宛然,甚至连寺庙里飘散出的香火气息以及招呼问候的乡音,都是如此相似……

如果街道也有节拍,那么泉州“中山街”的节奏无疑是进行曲般的快板,繁华、嘈杂、纷繁得令人迷乱,而洛阳老街的节奏则是如歌般的行板,静谧、绵长,仿佛拉长了时光,那些雕花的门廊,那些已被岁月润泽的红砖,都在经世流年中酝酿出浓得化不开的韵味,让这长街古巷流溢出一种柔和细腻的古朴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