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关于运城博物馆的作文(参观运城博物馆400字)

关于运城博物馆的作文(参观运城博物馆400字)

更新时间:2023-02-19 10:37:27
关于运城博物馆的作文(参观运城博物馆400字)

关于运城博物馆的作文【一】

在暑假第一周里,我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但让我觉得最值得一写的还是今天去游览三峡博物馆。

我来到三峡博物馆外面,远远的就看见一个白色的椭圆形的建筑,很像一个放倒的巨型鸡蛋----这就是博物馆。

重庆三峡博物馆始建于1951年,原名西南博物馆,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展示三峡文物抢救成果,国务院办公厅于2009年9月成立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在这里收藏着17万余件文物,包括陶器。

瓷器。铜器。书画。玉器等23个文物类别。展厅内有《壮丽三峡》。《远古巴渝》。《重庆城市之路》。《抗战岁月》4个基本陈列。还有6个专题陈列,为人们展示中国精美绝妙的陶瓷。书画艺术,令人叹为观止的汉代雕塑艺术,琳琅满目的历代钱币和独具特色的西南名族风情。这些都让我流连忘返。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壮丽三峡》展厅。进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三峡瀑石。三峡瀑石是在长江三峡蓄水前抢救切割而来,它们原来在称为“天开一线,峡张一门”的蔓门边上。经过长年累月江水的拍打和冲刷,岩石上形成了一道道水槽,因其性质像瀑布落下,故取名为瀑石。看到这三峡瀑石我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啊!

我一边看一边走,来到了《远古巴渝》展厅。里面陈列着很多出土文物,有陶器。玉器。这些都是我以往没有看到过的,特别是看到文物下面贴的出土地址居然有我的家乡出土的,我一下子就激动了起来:真的没有想到我一直生活的地方原来有这么多我不知道的东西。看来我要重新认识我的家乡,了解家乡的历史了。随着同样兴奋的人群我来到了一个很大的雕塑面前,那是一个纤夫拉船的场景雕塑。十几个纤夫骨瘦如柴,面黄肌瘦,在他们的肩头是粗粗的钢缆。

有的都几乎是爬在地上前行,从他们栩栩如生的表情中不难想象出他们的生活艰辛和船支的沉重。再看看他们脚底下的岩石。经过他们经年累月的拉船,岩石上已经有了触目惊心的圆柱状痕迹!这样的痕迹要经过多久多重才会磨成这样啊。抚摸着那些岩石我不由感慨万千。

我又去参观了其他展馆,觉得我今天的收获真的很大,不仅了解了重庆的历史文化,各民族的生活习俗,还看到了抗战中的重庆人民,我真的很高兴。我想告诉我的所有朋友们,有机会的话,大家也来参观一下吧,相信你的收获也会很多!

关于运城博物馆的作文【二】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参观拉了辽宁省博物馆,一进馆内看到了几位知名画家的诸多作品,我尤其喜欢张凤蓝画家的《大美南极》、《北极熊的家园》、《海上升骄阳》三幅作品,画面栩栩如生,神情活现,让我流连忘返。

进入二楼,参观了辽海遗珍展示厅,里面陈列了辽宁省各个地区留下的珍贵历史遗物,文武官员官服上的补子很有特点,文官补子上绣的是飞禽图案,武官的补子绣的走兽,绣工精美、技艺高超,还有形象各异的陶勇,各种精美首饰等等等等,简直目不暇接,让我到家乡古代人的心灵手巧和智慧。接着我们进入了古钱币展示厅,看到了最古老的货币——货贝,是用贝壳做的;战国时期燕、齐、赵流通的是刀币,是由当时的战争武器’刀‘演变而来的;楚国的货币蚁鼻钱形状比较特殊,是最小的货币;春秋战国时期通用的货币是布币,布币是从青铜农具’簿‘演变而来的,形似现在的铁锹;还有进代铜钱、银元宝、银票等等;最让我骄傲的是展示厅里的朝鲜、越南、日本等国家的货币,不但形状与我国的货币相似,而且上面铸的字也是我国当时的繁体字,说明他们深受我国铸钱技术和文化的影响,这一发现让我特别兴奋,为祖国的文化发展感到特别自豪。

进入三楼是牛河梁遗址,里面的‘女神庙’和当时的瓷器也给了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是多么有意义一天,会成为我心中永远不忘的记忆。

关于运城博物馆的作文【三】

今天,我和爸爸去河南博物馆参观、玩乐,非常高兴,学到了不少知识。

我们在售票处买了门票,检票后进入博物馆。

走进大厅,一眼就看见大厅中央一个嫦娥1号模型挺立在我的眼前,中间是红色的,两边是白色的,宽约3米,整体看来,非常壮观。

解说员讲解的非常细致,我听得很认真,懂得了一些天文知识。

我又来到展示实验结果的地方,那里真好玩!最有趣的还要算是地震了。

8个人站在上面,服务员一按按钮,踏板就震动起来,开始是1级,然后级数越来越高,直到9级才停止了地震演习,我被晃得头晕脑胀,觉得非常好玩,学到了有关地震知识:只要人们破坏地球,就容易引起地震。

我又玩了战斗机,我坐在战斗机上,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认真地操纵着战斗机,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很有趣。

今天,我不但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且玩得非常开心。

关于运城博物馆的作文【四】

今天,田老师带领我们去参观三峡博物馆。冒着蒙蒙细雨,我们满怀激动的心情来到展馆大门口,高高的`玻璃墙上写着繁体字“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回头望去,壮观的人民大礼堂隔着宽广的人民广场与我们遥遥相望,在这雨雾弥漫之中如仙境一般美丽。

漂亮的讲解员姐姐带领我们依次参观了“壮丽的三峡”、“远古巴渝——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重庆城市之路”“抗战岁月”四个主题陈列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重庆城市之路”主题展馆中的“山城漫步”展厅,绕过巴渝人家典型的石门,漫步于山城古老的石板路上,领略到老重庆特色的巴渝风情和商贸街区的市井百态。“人道美”是重庆有名的油蜡铺,油盐柴米酱醋茶,这些东西在油蜡铺里都能买到。“人道美”始建于1936年,今天依然存在于解放碑。 沿街第二家店是裁缝店,“裁缝、裁缝”——自然裁比缝更重要,老板在墙上挂了一把张小泉的大号剪刀,他是想告诉客户他的剪裁功夫非常了得。

由于地理与气候的影响,重庆夏季高温而冬天阴冷潮湿,于是重庆人爱吃辛辣,用以祛风除湿,就有了重庆人重麻辣爱油荤的饮食习惯,重庆火锅也成了重庆饮食文化的代表。讲解员姐姐告诉我们,以前吃火锅在锅里会放格子,是因为以前吃火锅不相识的人会坐在一桌,自己点自己的菜,在自己的格子里烫着吃,吃完以后只需要付自己点的菜钱就行了,也就在现在流行的AA制,真是太有意思了。还有卖合川桃片的店铺,现在都是机器切,很薄的一片,当年的都是手工切割的,那可是需要相当的手艺。我们还参观了棉花店、古玩店、打铁铺、剃头铺、铜元局、茶馆等展区,各种店铺琳琅满目,让我们对旧重庆城区的概貌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三峡博物馆真是个既好玩又能学知识的好地方。今天的收获很大,我们不仅了解了重庆三峡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民族生活习俗,还仿佛带我回到了过去,看到了多年前的家乡生活场景。我也要学习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走多看,增长见识。

关于运城博物馆的作文【五】

今天,我到博物馆参观。

来到大厅,我看见指示牌上左边是宜昌出土文物展,右边是宜昌民俗文化展。

我想了想:还是先参观民俗文化吧!走进民俗文化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嫘祖文化展,嫘祖是5000年前西陵部落的首领,她出生在四川省盐亭县金鸡镇青龙山嫘祖穴,据说嫘祖降生时云雾笼罩凤龙腾空。

嫘祖在丝织坪开创了丝绢制衣发祥地,从此开启了西陵部落衣着时代,结束了穿树叶,披兽皮的时代;第二个厅展示的是屈原文化,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人,他一心想富国强民,主张任用贤能,厉行法制,但遭小人迫害,当楚国面临亡国危机时,他悲愤无比投汨罗江而,因此每年的端午节人们会将粽子等食物抛入江中喂鱼,来纪念屈原。

我又参观了出土文物展,有金老虎、各种铜鼎、各式各样精美的陶器……但我最喜欢的是金老虎。

金老虎是1972年在宜昌当阳出土的,是东西汉时期的佩饰,重量不足七克,但做工相当精巧。

在博物馆三楼还有魅力文化展,由于时间的限制,我没有去,之后我在一楼回顾了一遍民俗文化就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这次八艺节博物馆的展出,让我感受到古文化以及文物的精妙之处,我很高兴能有这次机会一饱眼福,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再去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