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嘉峪关城楼小学生作文(小学生作文写嘉峪关是个好地方)

嘉峪关城楼小学生作文(小学生作文写嘉峪关是个好地方)

更新时间:2023-12-06 01:07:18
嘉峪关城楼小学生作文(小学生作文写嘉峪关是个好地方)

嘉峪关城楼小学生作文【一】

在这里,烈烈阳光,无风无雨,只有几朵白云轻悠悠地飘过。这么美好的地方,无法想象这是曾经古代保护边疆的地方,曾经这里战火纷飞,烟火不断,每天都有很多人在这里站立,只为了保护身后的家人。这里就是嘉峪关。

在飞云之下,嘉峪关屹立在这里,尽管它是明朝的长城,但是时间并没有消减它的气魄,是震撼的,是逼人的,它好像一个战士,拿着一把大刀,目光坚定,警告着敌人,只要敢跨进国土一步,生命必有危险。这个时候,我对于祖国的自豪感达到了顶峰。嘉峪关,它是多么一个尽职尽责的战士,我不禁为它惊叹。

踩在石子路上,听着脚磨擦着石子的沙沙声音,耳边仿佛听到了刀尖互相碰撞的声音,听到相互厮的声音,甚至是人的惨叫声,马儿啼叫的声音,我竟然还听到了百姓祈祷的声音,是默默的,真诚的,这里有父母对孩子的,也有孩子对父母的。我抬头望着城墙,一道道的痕迹,印证了这一切。这些印记无法消除,因为它们就是历史,就是这一切的见证者。

朗读着《我爱你,中国》,我看着眼前茫茫的一片沙漠,耳边是一句又一句:“我爱你,中国。”“祖国妈妈,您好。”爱国之情突然间涌上头。我好像看见了那些牺牲的将士们,也看见了那些被保护着的百姓们脸上的安全和幸福。

微风拂着沙土,迎面扑来,我的眼前模糊了起来,历史,已经在我眼前了,但是,未来还在我的手里,需要我还有身边同学的努力。

最是烽堠经世面,长烟落照立云头。

嘉峪关城楼小学生作文【二】

该片用讲述组建02部队的历史背景开篇,将观众的视线带回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让人们充分了解和认识这支部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同时更加理解新中国建国之初,钢铁与国力之间的重大关系。并从国际国内形势角度,展示了这支部队受命于危难之间的真实历史,从而凸显了这支部队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

该片记录展示了,这支部队官兵在恶劣的气候、生活和地理环境下,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随时面临牺牲生命的艰苦条件下,从事施工作业。讲述了官兵们英勇献身的悲壮事迹,章显了“一不怕苦,二不怕"的大无畏精神。

该片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复原与回顾,堪称是一部英雄史诗。更是一部现实所需,宏扬基建兵无私无畏,甘于默默奉献的爱国主义教育片。

嘉峪关城楼小学生作文【三】

因为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对军人总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当接到《嘉峪关下的钢铁雄师》的拍摄邀请时便欣然应允。摄制组一行五人于20xx年的寒冬季节从深圳出发,走遍全国九省十市,横跨半个中国。在走访02部队老兵的过程中,听到了许感人的故事,也在他们的讲述中了解到了当年02部队的老兵们建设酒钢的艰辛岁月。不过说实在的,如果不是亲身体会,真的很难想象他们所说的戈壁滩是怎样的恶劣,他们又是如何的在这片茫茫戈壁中艰苦奋斗的`。

随着摄制进度的推进,我们来到了02部队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当我们步入嘉峪关和酒钢时,并没有感觉到这里的环境有多恶劣,也许这是因为我们站在的是02部队的先辈们和历代革命前辈们建设好的繁华之上。

听说要进戈壁滩了,心中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劲。在车上往外看,感觉到了这里的荒凉与艰苦,下了车才发现,更难受的是寒冷与风沙,零下十几二十度,对于当年大部分来自南方的老兵们和我这个从未踏足北方的人来说,感受是相通的——难以适应。当年的02部队前辈们在这片荒凉的戈壁滩上艰苦奋斗时的环境更恶劣,没有暖气取暖,也没有高楼大厦遮风挡雨,我相信他们当时的难受程度要比我现在所感受到的更加难受成千上万倍。

来矿区的路上,我们坐在车上翻山越岭,看到的都是光秃秃的大山,我在车上一直想,他们当年在这里吃什么,喝什么,是怎么生存的?如此差的生存环境,能待得下去吗?

矿区的拍摄要求我们上高山下矿井,找寻当年02部队老兵们的足迹。矿区山高路陡,我们从低海拔地区来到了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手脚都有点不听使唤,呼吸也开始变得困难,走几步路都要喘气,这才感受到02部队老兵们当时是克服了多大的艰难困苦,在这片荒凉的大山中建矿报国。在矿井还好一点,没有呼啸寒风,但那里的环境也很恶劣,里面又冷又潮湿,而且还黑咕隆咚一片,走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嘉峪关下的钢铁雄师》虽然已经成片了,但每当我想起这段拍摄经历都会由衷的对02部队老兵们燃起一片敬意,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嘉峪关城楼小学生作文【四】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一首长城谣,激发了无数中国人的爱国之情。长城,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象征。对于长城,我一直很感兴趣,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而长城是最有代表性的。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嘉峪关长城,着实感受到了长城的魅力。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公里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始建于公元1372年,比素有“天下第一关”美称的山海关还要早9年。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天下第一雄关、连陲锁钥之称。

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嘉峪关初建时,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占地2500平方米。现存的关城总面积33500余平方米。关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500余平方米。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

望着雄伟的嘉峪关长城,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那一幅幅壮丽的画面:刀光剑影,鼓角铮鸣,黄尘古道,烽火边城。抚摸着粗糙的墙身,我感到了历史的厚重感,更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嘉峪关城楼小学生作文【五】

说到甘肃省的著名关隘,不得不提嘉峪关。嘉峪关,这个名字不知多少次在各种文献资料中被提到过,它是长城的开头,在中原大地上已经矗立了上千年。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这个词,明白它是长城的起头处,并有天下第一雄关之名,但是一直没能一睹它的真容。直到现在,我才真正亲眼目睹了天下第一雄关的风采。

嘉峪关的东闸门城郭,是雄伟的。现在的嘉峪关城楼是清朝维护过的,色彩鲜明,却不免有失古代气息。城楼上挂有一块黑漆大匾,上书天下第一雄关六个金字。望此关此匾,果是名副其实。好关!

过了东闸门,就是一个不缓不陡的上坡。这坡之用极大:一来,甘肃地区长年少雨,这个小斜坡可以在雨天收集更多的雨水;二来,一旦敌军攻到关城之下,这个斜坡对于御敌可以起大作用。仅仅是这么个小小的坡,就凝聚了古人如此多的智慧!若是继续往里走,时不时能看到一些人身着盔甲立于两旁。真个身披铁甲团花灿,头戴金盔嵌宝浓!正走时,逐渐望见演兵场。演兵场的后方有一栋楼宇这也是清朝时期翻修过的矗立,两旁各有十数枝军旗,迎风飘动,猎猎作响,就如千军万马一齐奔来,很是威风。

再往前走,过了戏台这是将士休闲娱乐的场所和伏魔大帝关圣帝君庙,就到了城根底下。登上城楼极目远眺,近处的戈壁、远处的绿洲和与天连接着的嘉峪关市尽收眼底,容不得一点遮挡和阻碍,目光从这座历经沧桑的城楼上可以自由地延伸,延伸到了遥远的古代,不禁让人想起那幅张骞李广俱往矣,秦燧汉关今犹在的名联。登上嘉峪关的城楼,能让人的心灵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气息。

嘉峪关,这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河西走廊上的明珠,将会永放光芒!

嘉峪关城楼小学生作文【六】

嘉峪关位于嘉峪山麓,始建于明洪武五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更是万里长城防线上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祖国辽阔的`边疆是需要把守的,出了此城关便等于出了中原,而嘉峪关这座古老的城关就将西域与中原隔了开来,使中原免受敌兵的攻击。

来到城门前,一座挂着牌匾的塔楼变屹立在我眼前,“天下雄关”四个大字在我眼前闪闪发光,两座用土墙沏成的高塔伫立在两旁,高大的土墙将他们连接在一起,一直往后延伸,一副易守难攻的布局,真是与林则徐说的那样“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险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啊!

嘉峪关主要分为里城墙和外城墙,里城墙里住着将军们,外城墙内是共老百姓们过关的。最让我新奇的要数明代重修的那段外城墙了。说古代人聪明那是肯定的,历经六百多年,墙体虽有剥落,但大部分仍然完整牢固 。他们还发明了斜坡,上城墙的路一边斜坡一边台阶,台阶供士兵使用,斜坡则供马匹和战车上城墙用,敌人攻上来也能推木头将其滚落,真是一举两得。爬上了高高的城墙,凉爽的微风迎面吹来,使人神清气爽。往城里看,关中的设施一览无遗,训兵场,将军府,戏台与军营仿佛让我看到了古代人井井有条的生活。往城外望,茫茫的戈壁一眼望不到边,几株零星的骆驼草散落在沙滩上,不禁让我想到了嘉峪关的士兵拼守卫边疆与敌人搏时的情景。

嘉峪关历经了战争的和岁月的侵蚀显得有点苍凉,但他曾经的辉煌和历史的意义,让我们永远铭记这座沙漠中的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