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江南同里古镇作文(游同里古镇优秀作文)

江南同里古镇作文(游同里古镇优秀作文)

更新时间:2023-01-18 03:21:48
江南同里古镇作文(游同里古镇优秀作文)

江南同里古镇作文【一】

几年前很偶然的一天,无意中在优酷的首页中发现了影片——《情归同里》,被深深吸引,爱极!12分钟的影片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同里的浪漫邂逅——片中,浓的化不开的情韵,在同里古街小弄里弥漫;唯美的画面、简约隽永的对白让人欲罢不能,看了又看。迫不及待的告诉n,同里就成了我俩向往的地方,来不及细想,来不及准备,简简单单的背包,我俩抛下工作,义无反顾的踏上了那片土地,终于如愿以偿身临其境。游时一边回忆《情归同里》男女主人公相遇的地方,仔细的逐个游览。今天,为了交代下来的任务,焦头烂额之际,再次发现了它,刹那,当年当日的情和景又一次的栩栩如生起来,那些吴侬软语好像又在耳边环绕。

最记得的是园和桥,这也是同里最大的特色了吧。园便是退思园,桥便是三桥。退思园,站在园里的戏台上浮想昔人的身影,看鱼儿在水底缓缓地游,想象在某个下雨的黄昏,从琴房里传出幽幽的古琴音,曲折回廊里分明有那人的足迹??三桥让我想起《情丝万缕》,和《情归同里》一样,依然是“情”字!儿时的记忆依旧清晰,最深的印象是二人过三桥、新娘穿着婚纱登船,新郎要带她走过水乡所有的桥。

穿心弄,是我最割舍不下的地方,“穿心”,看到这两字,心竟然是痛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在这里,所有的情都会被勾起,想念、思念变得如此的心动和急切。下一次,一定要和自己爱的人双双携手,一遍遍地穿过这条小弄。《情归同里》里,于小伟和齐溪在穿心弄相遇,擦肩而过,裙裾牵绊。刹那光阴流转,穿越千年。精致唯美的镜头,和着忧伤的钢琴,看得我心胀目涩。

只可惜走得太匆匆。江南的水乡,该是要融入进去慢慢品味的。有时候我会想回到家乡,过着那种田园生活,那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没有勾心斗角,没有等级区分,也许这就是我现时现刻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了??然生活不只是自己一个人活着就好??想想而已??还是做白日梦??或者在现实世界里同样还是可以淡泊一点??仅仅是个人的倾向罢了??无关乎其它??仅仅是内心的??我还是想放慢速度,不想那么快节奏??所求不多,但为可知我心??很羡慕生活在此处的人们,能生活在这里真是前世修来的福分!最喜欢同里古镇仿佛“一线天”似的小胡同,当你漫步其间,就会陶醉在戴望舒营造的雨巷氛围,不断照面款款而来的丁香般的江南女子。

某年,某月,某日你在这里,我在同里。

江南同里古镇作文【二】

十月一日,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苏州吴江同里游玩了一番。

在高速公路上车很多,堵车整整堵了一个小时。来到同里,人更多,简直人山人海。

同里有很多景点,如退思园、珍珠塔、罗星洲、崇本堂、嘉荫堂、耕乐堂、陈去病故居、王绍鳌纪念馆、松石悟园、古风园、同里三桥??我印象最深的是退思园。到退思园门口,我问妈妈:“妈妈,这里为什么叫退思园?里面怎么样?”妈妈说:“你看看介绍就知道了。”于是,我抬头看了看介绍:退思园是晚清私家园林建筑的经典,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园名取“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退思园布局隽巧适度,全园简朴淡雅,水面过半,建筑皆紧贴水面,园若浮于水上,园内绿水荡漾,古色古香,犹如步入天然水墨画中。走入退思园就看见一些古时候的桌子椅子,一幅古画挂在正中,走过前半段到中半段的一座桥上往下看发现有许多金鱼,在一旁还在卖戏鱼食。在旁边还有一个“水帘洞”。在“水帘洞”两旁有两个石阶梯,通过两个石阶梯不仅可以爬上“水帘洞”的顶上,还可以在“水帘洞

江南同里古镇作文【三】

同里是一个水乡,河水穿梭在古镇中,有水就有桥。同里的三桥非常著名,分别是太平桥、长庆桥和吉利桥。当地的居民告诉我们:传说在天平桥上走了一个来回,就可以一生都平平安安的;在长庆桥上走了一个来回,就可以长命百岁;在吉利桥上走一个来回,就可以一生大吉大利了。

同里既有美景,而且还是一方富土。曾有许多达官贵人在此居住,建造了很多名人厅堂。有崇本堂、退思园、嘉荫堂……其中最有名的当数退思园了。

据介绍,退思园为清朝光绪年间安徽一名官员叫任兰生退职回乡后所建的私家园林。退思二字,取退而思过,进而报国之意。这一思过,连宅子的方位也整个改了方向,由纵向变成横向,由西向东一路苦思,左为宅,中为庭,右为园,特意构思出一座别具一格的亲水建筑来。

既然是闭门思过,退思草堂是不可缺少的。这里贴水近湖,视野开阔,园中假山活水尽收眼底,心胸豁然开朗。解甲归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自然在水榭山亭间下棋解闷,或春日小阁作画,或夏夜石舫观灯,或赏一池雨荷的清凉,或登八面来风的天桥,真正令人神清气爽。再有读书思过辛台,将园子主人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滴水不漏。

园子里有几处卖砚台、团扇等江南小玩意儿的小摊点,我背着男同学悄悄地买了一个苏州丝绸包装的小化妆镜。这是送给妈妈的礼物,她一定会非常喜欢的。

出园后,我们又去了熙熙攘攘古香古色的明清街购物,边走边看,即使什么都不买也是别有一番情趣的`。

傍晚,沿河两岸有许多红灯笼亮了起来,许多游人在河边茶摊上坐了下来。吃几块同里一绝的臭干子,喝一碗甜丝丝的芡实粥,夏夜里微微的凉风轻轻吹过,送来年老的艺人咿咿呀呀二胡的声音,偶然身边有乌篷船慢悠悠地划过,河面上的灯影便摇摇晃晃起来,就连时间的指针仿佛也走慢了许多。小桥、流水人家的同里风光就这样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有时间,你一定也要到同里去!

江南同里古镇作文【四】

这次的苏杭之行真的还没好好的整理记忆,旅行的心境已大不如前。本来就不喜欢扎堆看景,所以就有意挑选这个时节出行,于是想像中的江南水乡一定是小巷桥头烟雨蒙胧,人影稀疏(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我们是晚上包车从杭州出发,夜宿乌镇。我甚至想到住在这样的水乡小镇该有多惬意,没准还能听见潺潺水声,虽然对这个不抱希望,但古韵盎然的小镇也够期待。

但从我们抵达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怎么也把眼前的光景跟想象联系不上,哪怕有一座清秀的拱桥能在夜色中时隐时现呢,这不就是一个在中国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乡镇么,仍然有脏乱的街道,贴满港台明星画的发廊,入夜不久的街上已十分冷清,只有一间卖小吃的小餐馆还在营业。打了好几通电话才找到预订的酒店,住进了小的离奇的房间,好在装修还不错(据说是按照四星级的标准,怎么就没看出来),只是一股淡淡的霉味儿挥之不去。

安顿好熟睡的孩子,马上向当地人打听古镇在哪儿,这听起来有点好笑,不过得到的标准问题应该是景区在哪儿,其实预订酒店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位于景区的东门口了,离景区很近,可还是忍不住要问,因为怎么也看不到一丝水乡古镇的影子啊,当然要犯嘀咕。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我便于夜晚一个人深入了一下景区,其实我真的不喜欢用景区这个词,因为一路都在固执的以为应该是那种有炊烟、有狗吠的一个真实的小镇。

才走出没几步便看见一个宏伟的牌楼,上书苍劲有力的俩字--乌镇,我高兴过后很快的就开始纳闷,原本以为这牌楼的后面就会出现两岸人家呢,结果在很大的空场上走了半天,还心想浙江人就是会做生意,把个进小小水乡古镇的路修的如此气派,和灵秀的小镇要形成鲜明的对比,难道路的尽头就是小桥流水?但很快就恨不得自己抽自己,原来是一个大型停车场!我××......(这里删掉几个字,以免影响形象,真的不是骂人)这时就有点心急了,拐了两个弯儿后,真的就到了,典型的江南风格的建筑挡住了去路,该是这里了吧,可怎么就不见该有的景色呢,但透过高大的围墙依稀能见那头的灯火阑珊,抬头看,牌匾上写着乌镇游客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估计是售票处之类,走进一看果然,装修高雅,类似酒店大堂,径直走到售票窗口,在售票小姐爱理不理之下了解到,这里是乌镇的`西栅景区,是晚上看最好的,门票40元。

我其实一路都在惦记女儿,本来没打算呆多久,只是想大概看看我想象中的水乡古镇,为第二天游玩儿打个基础,于是把这儿想成公园,在大门口看个大概就行了,结果估计是为了防我这样的人吧,连影子都没看见,却是让一条类似博物馆展览样的入口硬生生的堵了回去,不禁在心中骂道,可惜了好景,给围的像个铁桶,真是像笼子里的珍惜动物,不掏钱就一点别想看,够狠!偏不买票,我走!(其实回头想想,好像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态。唉,就是觉得,这样文化遗迹类的景观,应该很自然的呈现在游人面前才对,甚至应该让游人不知不觉参与其中,去体会不同的地域风情,而真不该被过分的商业化。

头一晚就碰了个灰头土脸,第二天还得抖擞精神出发。不过再没去西栅,而是去了东栅景区,古镇风貌保存的很好,虽然也是圈起来卖票,但没有西栅那么封闭、那么小农的管理了,更贴近我的想象,于是平添了些许好感,后来从当地人的口中得知,西栅大部分是为开发景区后来重建的,也就属于原貌重现,就是夜景好看点,没什么意思。而东栅却大都是古旧建筑,不在乎年代有多久远,只是江南的风物人文保存的好,没受现代物质的侵染,值得一看。

看过很多对江南小巷的描写,但对于我们这些粗枝大叶的北方人来说,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其实称为窄巷才对,很窄,但非常长,也就是三四人并排的宽度,有些更窄,两边就是商铺或者民居,真的是一步之遥,倘若步子大点就一定跨进别家院落了,难怪会有那么多的邂逅、那么多的情愁!谁家清秀的女孩不经意的一开窗、一推门,也许刚好遇到****少年无意的路过,明眸皓齿嫣然一笑,心底的情弦一定被轻轻拨动,荡漾开,江南小镇分外多情!

走过了长长的窄巷,路过了每一块风雨沧桑的门板,踏过了一块块斑驳的青石,没有细雨迷蒙,但清新的如同雨后,剥落了岁月,这里历久弥新。隔着河的另一边,没有小巷的古朴,却有水乡的灵秀,时不时遇到的小桥,缓缓而来的乌蓬,河边茶馆里的一杯清茶,就这样诠释江南风情,就这样记忆乌镇!

离开乌镇,又是连夜赶往苏州,在车上我想,别样的风情体会过就好,应该不会来第二次了吧,乌镇有我期望的古朴淡雅,也有避之不及的如潮人流,更有无奈感叹的过度商业,还有看似优美的河道垃圾成堆,污染的河水敲打着游客的心情,江南古镇带给我喜忧参半!

江南同里古镇作文【五】

同里是一部源远流长的史书。古镇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它是江南六大著名水乡之一,面积33公顷,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被列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

同里是一幅灵秀飘逸的水墨画。走在年代久远的青石板路上,一路欣赏着“举足是河,非桥莫渡;家家临水,户户通舟”的美景,我们来到古色古香的退思园。退思园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园主是任兰生,光绪十一年落职回乡,花十万两银子建造宅园。“退思”二字取“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退思园的设计真是巧夺天工!古朴清雅的望月书楼、题写“孤雨生凉”的水榭、望月亭……其中闹红一舸让我记忆犹新。它是朱红色的,远看就像一艘搁浅在岸边的船。但与船不同的是,它有头无尾。“船”上的镂空花窗很精致,透过花窗便能看到窗外清澈见底的水池,水里许多红鲤鱼在欢快地游动着,遥想当年主人在闹红一舸上会友休息,该是多么惬意啊!另一样让我称奇的是园中形状各不相同的镂空花窗,有正六边形的,有扇形的,有长方形的……窗后种着不同的植物:芭蕉、香樟、翠竹……青青绿绿,与雕刻精美的窗配在一起,一扇窗就是一幅动人的风景画!

同里是一首悠闲的'歌。老人们吃着早茶,下着棋。镇口戏台正在演出锡剧:青衣小生面容俊秀,粉装小姐面若桃花。风情万种的水袖舞出了江南特有的神韵;婉转清脆的唱腔唱尽了江南缠绵的风采。小狗趴在地上晒着太阳,似睡非睡;鱼鹰捕食鱼虾,翅膀扑楞不停……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快节奏生活的压力,一切都那么宁静祥和,安娴美好。

同里这个“醇正水乡”,有赏不尽的明媚春光!人在其间,如在画中……

江南同里古镇作文【六】

和众多江南小镇一样,同里古镇也是白墙黑瓦,一条不窄的小河贯穿古镇。河上有乌篷船,船夫的驾船水平很高,驾船极快,坐在船里,只觉得四周的建筑物飞一般地往后闪。

沿河店铺很多,大多是手艺人。有木雕、剪纸、石雕和做牛角梳的。路过一家没有招牌的店,里面有一排玻璃柜,柜里有各式各样的石头,都用盒子装着,旁边有两面放大镜。一个年过半百的男人坐在桌前,拿着一支极细的笔在台灯下写字。这家店是卖什么的`呢?我忍不住走近去看。

原来他是在往石头上刻字,那支笔其实是一把刻刀。刻好的作品有《陋室铭》、《爱莲说》、《小石潭记》等。他刻的字极小,这样才能在不到一块橡皮大小的石头上,刻上那么多字!我见过米中刻字,一粒米上才三四个字,刻者往往在眼睛上,嵌一块放大镜,好久才刻出一个字来。他呢,什么也不用,却刻得比写字还快,石屑顺着石头往下滑,不一会儿就堆成一座小山包。

他刻得不仅快,而且深,笔画刻入石三四毫米,真是入木三分啊。米中刻字的人若是见了他,也一定会目瞪口呆吧。

最让我惊奇地还是他不用放大镜。连给观赏的人都准备好了,他自己却不用。我忍不住问他:“这么小的字,你怎么不用放大镜呢?”他的回答,又让我吃惊了:“我刻字不用眼睛看,就是凭感觉的。”再看他的字,十分美观,和打印出来的差不多,一看就知道是下过苦功夫练的。他接着说:“我从小就开始练了,到现在才能刻成这样。”这么算来,少说也有三十五年左右了,果然是熟能生巧,练得时间长了自然会炉火纯青。

本领大的人都一样,都是靠坚持不懈地努力练出来的呀!

江南同里古镇作文【七】

同里古镇,自古以来就有“东方威尼斯”的美称,我向往了很久,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去游玩了古镇。

刚到那里,一幅江南美景映入了我的眼帘。一座大石门纵然竖立在那里,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地流向远方,一艘艘小船在湖面上荡漾着,一座座小桥架在湖面上。  同里的三桥闻名江南。分别是太平桥,长庆桥,吉利桥。它们横跨在两条河上面,成三足鼎立分布,像一个“品”子静静地卧在那里。我们来到了太平桥,桥孔是方形的,桥栏的一面刻着孙悟空手拿仙桃,象征着平平安安过一生。另一面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哪吒手持长枪,张着大嘴向孙悟空冲去,而悟空很轻松地就避开了,刻画得栩栩如生,我真为他捏了一把汗。人们都说走过太平桥会平安一生,很多人在上面走走又停停,像是在许着愿。走过了太平桥,就来到了吉利桥。吉利桥的桥孔是圆形的,不但小巧,而且还很别致。桥栏上绘声绘色地雕刻着《八仙过海》图。有手持宝剑的吕洞宾,手提花篮的蓝彩何??,做工十分的精细。听说走过这座桥,人的一生就会大吉大利。最后我们走过了长庆桥。相传古代,走三桥,能去百病。现代新娘新郎结婚,也会走三桥,象征白头偕老,平平安安。走完了三桥,我们还游玩了其它有趣的地方。

江南同里,世界同里,真是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