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莆田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莆田家乡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

莆田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莆田家乡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

更新时间:2023-04-13 12:05:25
莆田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莆田家乡的风俗500字六年级作文)

莆田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一】

莆田人都知道玉湖公园是咱莆田的一大美景。

它位于校园路和汇通北路交叉路口的东北角。它的两处美丽的景点,总是让人心旷神怡而流连忘返。

第一个景点便是美丽的玉湖。翠绿的湖面上总有几条五彩的小船飘过,那都是划船赏景的。他们有的面带微笑欣赏着湖水微波粼粼的美景、有的则闭着眼睛聆听微风吹过的美妙的风声。你看,湖中心的不远处,一家三口正在开心地荡着小船。儿子站在船头向远处眺望,仿佛在向往自己美好的未来;爸爸边划船边放声高歌,那洪亮的声音方圆十里都能听到呢,仿佛在赞美今天美好的生活;妈妈则看着他们两个浅浅地微笑着。妈妈的笑脸映在湖面上,整个湖面都因为妈妈的笑容变得更美丽了。

第二个景点是园中的假山。假山上树木葱翠,空气清新。通往假山各自的小路旁种着一棵棵翠绿、挺拔的松树,时刻陪伴在游客身边。当你爬到山上时,你更会感到空气清新,因为这里有大自然的吸尘器——垂柳。只见它们有的屹立山头,有的斜伸枝丫,有的俯首观湖,有的仰头望天。一阵风吹来,它们都摇曳着柔软美丽的身体,为我们跳起婀娜多姿的舞蹈,这情景怎么能不让人陶醉其中呢?山的中央有一颗奇特的松树,它有着黑绿色的树枝,整个树腰向前猫着,树干盘曲,就像是猛兽的爪子。远远看上去,好像一只黑色的猛虎在林中小憩。每次来到玉湖公园,我必定要爬爬这座高低起伏的小山,次次都会陶醉在山中的美景中。

玉湖公园的景点虽然不多,但却各具特色。不愧为我们莆田的一大美景。欢迎大家来玉湖公园一游,那美不胜收的美景一定会让大家觉得不枉此行的。

莆田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二】

端午节快到了,说起端午节的习俗各地都不一样,但总的想法都是一样的。在我们家乡每到此时就会有很多习俗,比如门口插艾、吃煮鸡蛋煮大蒜,讲究一些的家庭是吃粽子、吃炸水饺、然后就是在手腕脚腕上系五彩绳,脖子上挂香布袋,鼻子、耳朵、肚脐抹雄黄酒。

端午节的前一天大人们就到地里拔回一些艾插在门上,听老年人说,端午节拔回的艾菌驱邪效果最佳,把艾插在门口上,既起到菌作用,又能避邪驱鬼魅。现在在城里,一到这个时候一些山区的农民就会在野地里拔一些艾到城里卖给城里人赚钱,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乡的坡坡岭岭上到处长的都有,到了端午节你在地里检一些长的又粗又壮的艾拔下来,拿回家插在门上就行了。

关于吃粽子、鸡蛋、大蒜,小时候我们也不知道什么用意,后来我才明白主要是纪念屈原。据《读齐谐记》载,屈原五月初五投汩罗江,人们听说后竞相划船来救他,但为时已晚,人们为了缅怀他,每到这一天,就会向江里投煮熟的鸡蛋、大蒜和用竹筒装着的江米,让屈原的在天之灵享用,以寄托人们对屈原的敬仰之情。但投进江里的江米常常被蛟龙偷吃,有一个聪明人就把江米包进棕叶里,再用五彩线捆上,蛟龙害怕这种东西,就不敢再偷吃了。后来人们为了求富祈祥,就用竹叶或者苇叶包成各种各样的粽子,从而演变成了一种求富祈祥的风俗。

关于佩戴香包、抹雄黄酒习俗。小时候听老年人说是为了避邪,其实不然,据《帝京岁时记胜》记载:五月初,女人们剪“彩”叠“福”,用软布裁制成“老寿星”、老虎、蒜头等小包包,包里装上香草、薄荷、杨杞枝、艾草等中草药,给小孩带上,有的家庭用中草药制成雄黄酒,抹在小孩的鼻子上、耳朵上、肚脐上,主要都是防止夏天毒虫的侵袭。端午节佩戴香囊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佩戴芳香药物以祛除不祥和防止污浊气味的侵袭,《楚辞.离》:“扈江离御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另据书载,汉代疫疠流行,“温气毒疠,千户灭门”,人们用薰草等7种药物,制成香囊“佩之可以疠”,由此可以看到,古代人们佩戴芳香药物香囊,与当时防疠流行有一定的关系。

另据现代有些专家研究称,佩戴药物香囊能改善人的免疫状态,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所以民间习俗都有一定的出处,它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实践的结晶,也记录着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也为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莆田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三】

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吃香喷喷的粽子呢?世界上还有几个节日要比热闹的龙舟赛呢?没错,只有端午节,一个伟大的节日,一个神圣的节日。说起端午节,还得从屈原的故事说起。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荐能,富国强兵,力主联秦抗齐,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使屈原被谗免去职位,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报国无望,便含恨投江自尽。屈原后,出国的百姓异常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有些渔夫则驾起船只,把事先准备好的粽子、鸡蛋扑通扑通地往江里丢,说是让鱼吃了,就不会咬屈原的尸身。流传至今,便有了吃粽子的习惯。所以过端午节的这天,满街都是卖粽子的小贩,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样包的吗?哈,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 先用一些新鲜的粽叶包住糯米,在里面放各种配料,然后用线捆扎好。包好的粽子放在锅上蒸,等满屋飘着粽子香的时候就可以吃了。吃粽子的时候,要先把线解开,剥开粽子叶,里面藏着红红的粽肉,升腾着热气,散发着一种特有的粽香,两个粽子用盘子装着,活像两颗亮晶晶的红白宝石。糯米在灯光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个粽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味道真是棒极了。

吃完粽子,便来到河堤上观看龙舟赛。在这一天,每个村子都会组织一支队伍,而后拉到涟水河进行比赛。只见碧波荡漾的河面上,五颜六色的龙舟整装待发,队员们个个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而站在岸边的观众比队员们还要紧张,个个屏息凝视着河面。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一般地向前冲去。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一千米的水道上,队员们憋红了脸,咬紧了牙,拼命地划。太好了,我们村的龙舟领先了,因为我们村的队员配合默契,所以龙舟就特别听他们的指令,行动自如。龙舟的身后留下了一条条波纹,原来平静的水面,如布满硝烟一般。尾随在后的龙舟,不紧不慢地跟着,鼓手们也使出了吃奶的劲,使劲地敲,这锣声一声接着一声,清脆而有力。别的龙舟也不甘落后,一边划船,一边和着鼓声,“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冲,那口令里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河面上热闹极了,口令声、锣鼓声、划桨声,汇成了一首激昂雄浑的乐曲,乐曲里有着浓重的端午节的气氛。

故乡的端午节啊,你给了我多少喜悦和欢乐啊!端午粽飘香,龙舟响当当,好事成双双!端午节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乡情,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是对诗人屈原爱国精神的一种钦佩。吃着正宗的家乡粽子,看着精彩的家乡龙舟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莆田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四】

秋高气爽,凉风习习,秋季给人们带来了舒爽和惬意,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美景,秋天正是一个游玩的好季节。乘着大好的天气,我们来到了玉湖公园。

进入公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葱绿的树木和五彩斑斓的花丛,花儿,随着清风,散发出阵阵幽香,引来了众多的蝴蝶采蜜。我们顺着笔直的道路,来到了湖边。真不愧为“玉湖”啊!深绿的树叶,把湖水映衬得,翠绿翠绿的。湖面上,一簇簇,一丛丛盛开的荷花,把这湖水便最的分外妖娆,如同亭亭玉立的少女,享受春风的洗礼。一群群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只见它们有时吐出几个泡泡,似乎正在诉说着春天的絮语。它们有时还摆摆尾巴,似乎向春姑娘展示它那柔软的腰身,又像是和人们捉迷藏。

湖的中央,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小亭。红墙红瓦,墙面上绘制着颜色鲜艳的图画,处处都弥漫着古香古色的风韵。这座小亭共分为两层,为人们赏景所用。我登上这座楼亭,眺望开阔的玉湖水面。那随着风泛起的波澜,使我心潮澎湃,楼亭在湖面上映出朦朦胧胧的倒影,在水面中微微晃动着。微风吹来,湖面上波光粼粼,这时,我又似乎在耳旁,响起了一首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这时耳边,似乎传来了动听的歌声。这歌声,优雅而又不失韵味,淳朴而又不失韵律,他幽幽的飘进了人们的耳里。哦,原来是几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致正在湖中边划船,边哼唱民歌呢!

穿过了一座石拱桥,我们来到了公园里最高的山峰。仰望那山峰,我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气。山坡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木,远远望去像一位身披戎装的军人,挺立在天地之间。我鼓起勇气,一鼓作气的爬上了山顶。俯视公园,所有的景物和建筑,全都掩映在绿树丛中。玉湖公园的玉湖,现在看来,就如同一颗明珠,镶嵌在这个大好的自然风光中。

下了山,我们又来到了动物园。里面的动物可真谓是种类繁多!那活泼可爱的猴子,蹦蹦跳跳地向人们讨食物,它那上蹿下跳,身手敏捷的滑稽姿态,引游客们起了一阵阵捧腹大笑。在看那长颈鹿,几米高的树木,只需轻轻一扬脖,就能够着树上的嫩绿的枝叶。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来到了热闹非凡的儿童游乐场。只见车里有呼啸而过的过山车,有上下翻飞的玩具直升机,还有惊险刺激的碰碰车……令游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公园的体育场的假山喷泉。时间过得可真快啊!转眼间,就该回家了。我们恋恋不舍的走出了公园的大门。夕阳的余晖布买了整个公园,像为大地的铺撒了一层碎金。这是愉快的一天,被我看到了阳光,碧水,绿树,还有这极其美丽的大自然!

莆田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五】

春节在人们忙忙碌碌的身影中拉开了帷幕,随着日子的一天天推进,过年的氛围也也越来越浓。进入二十几号,人们已经开始收拾房子、购置年货了。在这种热闹的气氛中,让我们成为生活的DV,去留意每一个独具风味的瞬间吧!Let’sgo!

“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写连对,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这种过年的顺口溜我们这儿的小朋友都会说,也正体现了我们这儿年前的风俗。阴历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的祭灶王爷的日子,在这一天人们都会摆上灶糖供奉灶王爷,相传是为了让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以求得来年的兴旺和富裕。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这天一大早人们就开始忙着打浆糊、贴对联,使整个家内外一新,红红火火,还要把“福”字到着贴,寓意“福到”。等到二十五、二十六,人们就忙着购置年货,而且年货中一定要有鱼,寓示着“年年有余”。

转眼间到了除夕。除夕夜守岁是最重要的习俗。它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曾关,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到了晚上零点,大家都会拿着烟花、鞭炮到院子里去放,欢庆新年的到来,在一片爆竹声中给没能归来的亲人打电话问候。这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只要在这天晚上开开心心,来年就一定能事事顺心。

“初一初二磕头儿”,大年初一的早晨,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整装齐发,去走亲戚串门儿,给各位长辈们拜年。当然,这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刻,因为有压岁钱啊!大家聚在一块儿,叨叨家常,说说知心话,别提有多幸福啦。大年初二则是“闺女们回娘家”的时候。这一天是母亲们最开心的日子,出家的女儿回娘家,即使再远,女儿们在定会赶回老家,与父母团聚。

“初三初四耍球儿,初五初六跳猴儿”不用说这几天出门游玩的时刻。一家人一起出门,逛逛庙会,玩玩游戏,一家子在一起真是“乐亦无穷”啊!

这样浓的年味儿大约要持续到元宵节,过了正月十六,过年的氛围将会慢慢黯淡下来,人们就会重新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学习中。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几天里,人们一年的收获会有一个总结,新年的理想也会重新树立。人们会在每年的春节中,有更好的收获,更高的理想。愿大家在新的一年中更上一层楼!

莆田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六】

大雾弥漫,遮天蔽日。风裹着雾,一缕缕,一片片,扯断了一切。

同学们昨天都已回家,他不敢;他害怕再一次看见父母那失望的目光。他独自坐在教室里,几份试卷错乱地放在课桌上。他再次审视了一下试卷,红杠子纷纷逼来灼他的眼。完了,这一次又完了。他慢慢地把试卷叠起,放入桌斗内,两行清泪又一次从他的黑眸中滚出,苍白的脸颊上留下了两道清晰的泪痕。难道自己真的没有希望了吗?要知道他付出的努力要比别人多得多呀!

走出教室,湿漉漉的雾吻着他的脸,似在安慰,又像在嘲笑。那乱蓬蓬的头发上郁结了一串串小水珠。他低着头,脚下生风。为了不浪费点滴时间,他早已养成快走的习惯。

雾更浓了,他抬手掠了掠额上的湿发,向周围望了望,来路和去路都消失在雾中了。他迟疑了,难道自己真的迷失了方向?!他似乎清晰地记得,这条留下他多少足音的小路,是那么的平直,今天怎么变得如此坎坷、如此漫长?

他怀疑自己的脑子又混沌了,脚下正好是一汪清水,他像是找到了刺激物,把脸浸入凉凉的水中。清醒多了!他又看到了父亲那浑浊而又满含期待的双眼,听到了那包含辛酸的话语:“奇,好好学,砸锅卖铁,爹也要供你。”他又看到了母亲在毒辣辣的阳光下汗流浃背劳动的身影,老母亲的话再一次清晰地在耳畔回荡:“娃呀!为你将来有个好出路,你爹俺俩再苦再累也没啥。”他仿佛又听到了老师谆谆的教导,同学们声声的鼓励。他觉得脚下的路一下子明朗起来。“不争气!”他怒吼着,向前奔去。

他相信,浓雾的尽头,一定是灿烂明媚的阳光。

莆田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七】

中秋节的晚上,我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着甜甜的月饼,观赏着又大又圆的明月。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圆,挂在幕布一样的天空,像一个大玉盘。月亮倒映在水面上,让人以为月亮真的掉进了水里。看着天空中皎洁的月亮,我小小的思维中情不自经的冒出几个小问号。为什么在中秋节要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为什么要吃月饼?中秋节还有其他的习俗吗?

夜晚,满月升起来了,一片宁静随着银雾般的月光洒在大地上,我们早早便在庭院前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我们才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我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就有些讲究的,长辈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妈妈告诉我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这时已经是午夜了,疲倦的月亮躲进了云层休息,只留下几颗星星像是在放哨。我们在庭院中吃柚子,妈妈一边剥着柚子一边说:“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在这个中秋节的晚上,我不仅仅会吃月饼、赏月亮,还懂得了一些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就例如,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