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游灵渠作文(关于写灵渠的作文)

游灵渠作文(关于写灵渠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08-10 02:44:51
游灵渠作文(关于写灵渠的作文)

游灵渠作文【一】

汽车在公路上飞快地行驶着,穿过城市,走向山区;穿过嘈杂,走向宁静。我知道,就快到了。

到了石门涧,我一看,呀,这么热闹,汽车一辆接一辆,人呢,就更不用说了,一条队伍排得长龙似的,挤挤挨挨,一个接一个缓缓地向前移动,我们的队伍在后边。

开始爬山了。走在又高又陡、一眼望去几乎没有尽头的石阶上,一边是万丈深渊,一边是花草树木,真让人既舒心又害怕。石门涧石门涧,应该有“石”又有“涧”,可走了大半天,连“涧”的影子都没见着,我不禁有点疑惑了。正想着。前面“哗哗”的'流水声涌进我的耳朵,我定睛一看,啊哈,这才是真正的石门涧哪:一个清澈的小溪正急匆匆地向前奔跑,可老有大石块挡在面前,湍急的水流一撞上“迎面而来”的大石块,便会发出“轰轰”的巨响,石块上就溅起几尺高的白色浪花。

走啊走,不知不觉,我们进入了一片青翠的竹林里,那竹子真美极了!一根根拔地而起,奋力冲向云霄。在竹林中间,有几间小竹屋,把几张小桌子,成为游人吃饭、休息的好场所,先美美地吃一顿香喷喷的竹筒饭,再到小竹屋里躺在床上睡一觉,休息休息,那才叫惬意呢!

吃完饭,养足了精神,我们又上路了。这回,我们是去看模拟的火箭发射。

等我们急匆匆地赶到发射地。还没站稳脚,就听见解说小姐在倒计时了:“五、四、三、二、一,放!”“嗖”地一声,模拟火箭猛地窜向天空,好高,然后在人们的惊呼中慢慢撑开一只降落伞。降落伞向人群飘来,人们都往高处移,谁都希望自己抢到降落伞。可一阵清风吹过,降落伞飞走了。

在回家的路上,爸爸告诉我,这回,我们才游了石门涧的一小部分。我想,这次没去的地方一定更美更好玩,下次一定让老爸带我去!

游灵渠作文【二】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这是人们对灵渠的由衷评价。灵渠位于桂林市东北六十六公里的兴安县城边,全长三十四公里,建于秦始皇执政时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运河之一。它连接湘江和漓江,勾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对岭南地区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而它设计的科学,结构的灵巧,工艺的精致,对今天的水利工程,仍有参考价值。

灵渠景区包括分水塘、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北二渠、三将军墓、秦堤、飞来石、四贤祠等景致。整个景区古朴典雅,实为缅怀先人智慧、感触中华精神之好去处,游览灵渠,您能领略“行尽灵渠路,兴安别有天。经缘桥底入,舟向市中穿。桨脚挥波荡,蓬窗买酒便。水程今转顺,翘首望前川。”之岭南水镇风情。

飞来石在兴安灵渠的秦堤之上,距南陡500米。石高4米,周长20米,近正方形。石的上方,平坦如台,有级可登。平台上有两株桂花树裂石而出,亭亭如盖。飞来石石质成分与周边岩石相差巨大,无倚无根,独耸于湘江故道与南渠的二水之间,给人无限遐思。传说里或说来自峨眉,或说飞从天外,或说猪婆龙为孽,飞来镇妖神石,灵渠赖以长存。宋以来,历代诗文题刻凡11件,有“砥柱石”、“虬如”、“夜月潭辉”、《重修灵渠记》等。飞来石实为灵渠一大奇赏。

铧嘴在灵渠大小天平前,是将7分水流入湘江,3分水流入漓江的分水石堤。它形如犁铧,呈不等边的四边形,三面有石堤,一面紧接大小天平。两条近似平行的南北边堤,分别为73、43米,和23米,形成北偏东60度锐角,是铧嘴的顶部。南北边堤相距23米,整个铧嘴面积有一千多平方米。

秦堤在兴安灵渠的南渠与湘江故道之间,筑于秦朝,用以防止南渠渠水泄入湘江故道,保护南渠不受洪水冲击。堤高2~7米,宽4。5米,最宽10余米,自分水塘至大湾陡,全长3150米。堤下1米多处开了“渠眼”,丰水期可排洪,枯水季节则溢出细流以灌溉农田。堤上古木成荫,构成七里长堤风景道,沿堤有万里桥、三将军墓、粟家桥、四贤祠、南陡阁等景致。

游灵渠作文【三】

夏天我去过桂林的。从阳朔,走恭城,再到荔浦,我醉心于沿途的灵山秀水,惊叹一座座山峰的险峻雄奇,一弯弯河水的澄澈沉静,感慨恭城油茶醇厚的芳香和银子洞的天地造化,恍惚觉得自己置身于仙境,一直到离开了很久,仍然不解上天为什么偏把这所有的钟灵毓秀都给予了这片神奇的土地。桂林的朋友们却见惯不怪,淡淡地说,你去看看龙胜的梯田和兴安灵渠吧。一定能从那里找到满意的答案。

夏去秋来,终于有机会去兴安了,还没有上路,就已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从两江机场到兴安的车上,工作人员一路向我数着兴安的风土人情和山水名胜,更是吊足了我的胃口,让我恨不得马上就去朝圣那条让我心向往之、和万里长城一样古老的灵渠了。到达兴安已是星光满天,我便早睡了,计划着第二天一早就抢个先,去一睹灵渠的风采。夜里却下了雨,噼噼啪啪打在地上,在房间里就知道雨的来势凶急,心下却并不忐忑,刚六点半,就拿着雨伞下了楼,来在大堂,扒着玻璃往外看,滂沱的秋雨立刻迷蒙了视野,雨中的房子和街道,仿佛受了惊吓似的,有些发愣。我只有瞬间的犹豫,就撑开伞,一头冲进了密密的雨帘。

虽然在雨中,小城的安静仍让我这个长期奔波在大都市里的人有些不适应。如若是在晴日,怕是太阳早升上了屋顶,街道上却没有几个人,两边的店铺也都门户紧闭,只有扯天连地的秋雨,萧萧不歇地落下来,汇聚在一起,流向下水道的入口。从宾馆出门,也不问路,沿着一条街道往前走,大约一刻钟之后,便看见了一道潺潺的流水。向迎面的乡亲打听,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灵渠南渠了,如果继续走下去,还能看见大小天平和铧嘴,走到铧嘴的尽头,就是湘江。我向相遇的老乡道了谢,驻足在了灵渠的岸边。想一想这就是被郭沫若先生称之为与长城南北呼应,同为世界奇观的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心里立刻肃然起敬起来。是啊,眼前的沟渠,完全不似我想象的那么宽阔,水也不深,却不但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成为中国古代沟通中原和岭南的交通枢纽,为当时的秦统一中国起过重要作用,而且至今仍发挥着调节两大水系的作用,你不能感叹中华民族的的智慧和伟大,你只要让他扎扎实实地去做一件事情,他就能做到让你叹为观止的极致。

我打消了出宾馆时的念头冒着雨一路走下去,看尽沿途的楼榭亭台,陡门天平和铧嘴江水,而是站在灵渠岸边,细细地欣赏起雨雾中的景致来。

雨中的灵渠和整个县城一样,带着潮湿的气息,密集的雨点落在高处阔大的叶片上,落在雨伞上,声音陡然变得洪亮,落在渠水里的,却互相挤兑这,溅起大小不一的水泡和菊花盛开般的涟漪。渠水却见惯不怪,始终以自己的节奏缓缓地向前流淌,仿佛几千年来从没有没惊动过。灵渠的沿岸也不似我在其他地方见到的沟渠,一律水泥砌成的台阶,甚至河底都砌了石头,而是保留了原生态的泥土,泥土上长满了茂密的野草,脚步踏着野草,探身往水里看,原来渠床上布满了更密的水草。那些水草一律青碧而修长,因为水流的缘故,整齐地朝向同一个方向,随着水的流淌,曼妙舞动,像极了风姿绰约的边地少女。沿途俯仰的高大乔木,也把枝枝叶叶的影子投射在水里,让清澈的渠水猛看去却带着浑浊的墨绿,如酒般浓酽。横在灵渠上的桥梁(其实就是曾经的陡门,是架在灵渠上的一种通航设施,其作用类似于现代的`船闸,只是略显简陋而已,操作起来当然也比船闸简便灵活)也因为这秋雨,少了穿梭往来的游人,而变得空阔起来,倒是对岸的高大乔木,淋淋沥沥一身雨水,平添了几分女性的柔美。从灵渠边走过的行人,大半个身子被五颜六色的花伞罩着了,只能看见他们匆忙地脚步,极少有我这样雨中看水的游客,独立于水边,神思穿梭于历史和现实之间,希望能忽然窥破潜藏于这古老建筑内部的时光的秘密来。这灵渠却如同通灵,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用千百年不息的流淌,诉说着人间沧桑,呈现着内心养育的光芒。它什么也不说,却仿佛早已经说出了一切。待我冒着绵绵秋雨转回宾馆,它却已在我心里了。

等到第二天下午,再和众人一起乘坐观光大巴再去看灵渠行走时,绵绵秋雨早已散去,秋阳高照,天空蔚蓝,被洗涤过的青草和树叶焕然一新,清爽逼人。我们在景区正门前下车,首先被引进了左侧的展厅,听讲解员介绍起灵渠的历史变迁来。

灵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219年),秦始皇用兵统一岭南,命监郡御史史禄开凿水运渠道,运送军饷,五年后灵渠始凿通,此后屡次增修,工程逐步完善,始有今日之壮景。灵渠分南、北二渠,其中南渠长33.15公里,北渠长3.25公里,整个水利工程有南渠、北渠、陡门、天平、铧嘴等构成,两千多年来,成为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进而联通南北的水运枢纽,在当时的自然条件下,为秦的统一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如此科学而严密的大型水利工程,并非秦朝独立完成,而是经历了后世的不断完善。史料记载:监郡史禄,凿城台山,激水西流与离水合。这就是说,史禄当初只修建了南渠、溢流堰,沟通了漓江和湘江,通了漕运;到了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继疏之,修北渠;及至唐代,桂管观察使李渤于湘流砂磕中垒石作铧嘴,锐起前,逆分湘流为两。使浩浩江水变成了缓慢的旁流,分别流入南北渠,极大地减小了河水对拦河坝的直接冲击,提高了拦河坝的抗洪能力;后任桂州刺史鱼梦威继承了他的前辈李渤的事业,对沿渠的陡门进行了全面改造,大大提升了灵渠的通航和泄洪能力,并正式将这条历经秦、汉、唐三代千余年,无数人为之付出艰辛汗的人工运河正式命名为灵渠。

因为记挂着清代袁枚先生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的优美诗句,一行人沿着南渠向铧嘴方向走去的途中,我的兴趣并没有在四贤祠、古树吞碑、飞来石等景点过多停留,而是把所有的专注都黏在了那一渠清冽的流水里。看画船悠悠,鱼游浅底,老树照影,水草披拂,聆琴声荡漾,山歌嘹亮,恍惚一下子穿越时光隧道,回去了诗经时代,耳边也回响起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的抑扬和顿挫,心里一下子也杂花生树了......

有朋友反复催促去大小天平上合影,这才恋恋不舍地加快了脚步。因为不是丰水期,构成拦水坝的大、小天平并没有激流波澜奔腾而下,而是裸出了筑坝的条石。岁月的久远,水流的冲击。让那些石头早已消失了棱角,变得光滑圆润,天平上散布着来自四方的游人,正忙着拍照留影。讲解员告诉我们,这一条拦水坝,尽是用大小不一的条石铸造而成,那时没有水泥,也没有钢材,我们的祖先就精挑细选来山上极其耐水侵蚀的松木打桩,用条石一块一块垒起来。条石间的缝隙用糯米为主料的粘合物填充,再巧妙利用水流的自然冲击力,让那些缝隙经过冲击和挤压,变得愈加牢固。忽然想到如今那些还没建好就垮塌的桥梁和楼房,我们在赞叹古人勤劳智慧的同时,更为他们的一丝不苟而嘘唏不已。因了这一条堤坝,才有了古代兴安人的福祉。而创造这福祉的正是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兴安人民自己啊。

乘船过渠,登上铧嘴,见绿树成荫,遍地花草,鸟声时鸣,原来这里早已成为旅人休憩游乐的大公园。夕阳西下,站在铧嘴顶端极目远眺,但见远山起伏,江水浩渺,几只大雁扇动羽翼,眨眼就消失在了天边,让人不由顿生出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的苍凉! 好在驻留的时间不长,离开铧嘴时,我们改乘游船,走南渠顺流而下。船行水上,人在画中。锦瑟鼓乐响起,大家放开喉咙,齐声唱起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和......的歌来,歌声里荡漾回旋的是无际的欢乐与祥和。这时再看船行的灵渠,那潺缓流水,那摇荡树影,那起舞的水草,甚至一直相随的道路,都有了天地之灵气,仿佛正在心中默诵着和声山歌好比春江水也,不怕滩险弯又多喽弯又多......歌声悠扬,一直传向很远,很远......

游灵渠作文【四】

紧张的结束了,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让我心驰神往的太湖!

太湖位于无锡和苏州的交界处,一到太湖,我就被那湿润的空气和水天一色的风景给吸引了。我们在导游阿姨的带领下,品尝完太湖三白——白鱼、银虾和白虾后,便开始乘船游赏太湖迷人的风景了。太湖湖面水波粼粼、波光艳丽,好像财神把他那金黄的宝贝洒向了水中。不一会儿,太湖湖心岛——鼋头渚到了。鼋头渚不同于咱们北方的小岛,它融淡雅清秀与雄奇壮阔于一体,碧水辽阔、峰峦隐现,气象万千,成为了太湖最美的一角。我们走过了平坦的水泥路,爬过陡峭的山坡后,终于来到了山顶的一座庙宇。正当我认真拜佛时,突然,“当——当——”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中,原来是有游客敲响了一个巨大的钟,那声音悠长而浑厚,好听极了。

时间在不经意间结束了,但这美丽的太湖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我爱太湖,我爱这个带给我快乐的太湖!

游灵渠作文【五】

哈哈!五一劳动节我和妈妈、爸爸一起去无锡玩。

太湖,大家见过吗?听导游说:太湖有两个澳门,一个香港那么大!太湖无边无际。又听导游说:原来太湖叫“大”湖,太湖实在太大了,又在“大”字上加了一点,就变成了“太”字,所以现在叫太湖。

听着,听着,我开始激动起来。我真希望汽车轮子抹了油一样,跑得飞快,想早点到达目的地。

美丽的太湖到了,我们先来到无锡最著名的风景区----鼋头渚。那里,人山人海,黑压压一片,他们都准备去坐游船,我兴高采烈来到长长的队伍中,焦急地等候着。盼望着、盼望着,游船你快点来呀!船来了。轮到我们,我像一只快乐的小兔,飞奔着跑到了游船里。游船开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们看见了中央电视台影视基地------水浒城、三国城。游船继续开,到了一个小岛-----太湖仙岛。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美丽的风景,岛上树木郁郁葱葱,山花五彩缤纷,小草绿茵茵,还有别具一格的厕所,形状各异的菩萨,《西游记》中的人物,蔚蓝色的天空,棉花似的白云。组成了一副色彩艳丽的画卷。我好像在画里游玩一样。爸爸和妈妈不断地给我拍照留念,把美丽的倩影带回家。

时间太短了,我们的游程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太湖仙岛。

太湖真美啊!美就美在太湖水。我要把这太湖风光永远留下来,留在我的脑海里。

游灵渠作文【六】

太湖,早就在家乡苏州闻名遐耳,那细水泛起的`层层涟漪,那依山傍水的垂柳如同江南姑娘垂下头去,柔情似水,更是让数以百计的中外游客深深陶醉。而我,也有幸一睹她夕阳西下婀娜多姿的身姿。

夕阳西下,我乘车缓缓来到太湖畔,漫步在芦苇丛边,真是别有一番情趣。翠绿的芦苇伴着木桥,影子倒映在木板上,层层波水透过茂盛的芦苇,不受芦苇的禁锢,调皮地渗到脚丫上,一股清凉的感觉顿时弥漫开来。夕阳笼罩着波光粼粼的太湖。远处望去,满载而归的渔船缓缓穿过细水,来到岸边,夕阳余晖为开心的渔民们送去真诚的祝福,也为在湖上漂泊了一天的小船投去有好的目光,一切是那么其乐融融。一叶扁舟在远处缓缓向岸边靠近,夕阳的余晖洒在湖面上,湖面立刻变成了金黄色,层层波纹在湖面上荡漾。夕阳西下,湖面如同镀了一层金,似乎具有着阿拉伯女子的神秘面纱,婀娜多姿,楚楚动人;又似乎相兼着东方女子的含蓄端庄,柔情似水,小鸟依人。此时此刻,世间一切鸟语花香,都包含在太湖泛水之中;世间一切碧水蓝天,都在太湖面前黯然失色。渐渐地。夕阳已是大半个不见踪影了,真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呀!

但是,这美丽的太湖泛水之中,却有一些人,为太湖的美貌涂上了黑影。那些塑料袋,是太湖泛水之上的粒粒污点,随及其渺小,却玷污了太湖的圣洁美貌。我们是在太湖河畔茁壮成长的幼苗,没有了太湖那清澈溪水的浇灌,哪有今日迅速发展的苏州与一代又一代绽放璀璨笑脸的苏州人呢?我们应该将太湖之畔打造成文明圣境,打造成苏州的另一个优柔多姿少女!又一个世外桃源!

太湖,您用宽广的胸怀来迎接中外闻名而来的游客,您用层层波纹抚育了长在您身畔的苏州人,而我们,会因你感到荣誉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