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祭灶王爷作文500字记叙文(迎接灶王爷作文题目)

祭灶王爷作文500字记叙文(迎接灶王爷作文题目)

更新时间:2023-04-28 04:27:45
祭灶王爷作文500字记叙文(迎接灶王爷作文题目)

祭灶王爷作文500字记叙文【一】

我有一间小小的储蓄银行,它不是用来储蓄金钱的,也不是用来储蓄物品的,它是用来储蓄温暖的,那就是我的心房。

小的时候,我比较内向,总喜欢独来独往,交际圈小得像一个点,每每看到同学在一起嘻笑打闹,心里总会感到莫名的孤独,我的内心终年冰冷而孤寂,就像是少有阳光照射似的。一次,上体育课,我像往常一样在队伍后面默默地跑着,却不知怎的,突然被一块石头给绊倒了,来了个华丽的“五体投地”,我窘迫的趴在地上,脸涨得通红,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趴着的每一分每一秒似乎都变得漫长起来,我心里一边不停地责骂着自己的不小心,一边奢望着能有谁帮自己一把,又想到这样孤僻的自己,等来的只会是嘲笑罢,在思绪辗转间,突然,头上传来几句温暖的问候:“你没事吧?”耳旁句句关心的话语像春风似的将我那冰封的心灵吹化。我轻轻的抬起头,怔怔望着伸向我的那几只手,刹那间,冷却的心似乎被他们那如阳光般的友爱所温暖了,冻结的眼泪也被这一份份的温暖所融化,堆积着,堆积着,终于溢出了眼眶。他们小心翼翼地扶起了我,把我带到了医务室,又是给我涂药,又是帮我擦眼泪的,还有的在旁边安慰着我,我想着原来有这么多人关心着我,爱护着我,突然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我已将这一份份的温暖储蓄进了我的心房。储蓄温暖,我不再孤独。

还记得有一年冬天,妈妈有事不在家,我像往常般去洗澡,但却又不同寻常,因为从我记忆能够触及的那个冬天起,就已形成了妈妈先洗,我后洗的默契。只记得最初是妈妈先提出的,我也不明所以,只觉得也许是母亲比较累想先洗了休息吧。思绪又拉了回来,我拿好衣服,打开浴室的门,却觉得没有往常般的温暖,洗澡时也觉得格外的寒冷,身体不住的打着颤,我想着“为什么”,突然脑中闪过一道光,我想到以前冬天每次洗澡前迎面扑来的热气,心中不由的一颤,脑中想象着妈妈洗澡时打颤的双齿,两行热泪划过我的脸颊,我突然不再感觉到冷,因为我想到母亲对我那无私的爱,一股暖流从心中涌起,这是母爱所给予我的温暖。储蓄温暖,我不再寒冷。

世间还有许许多多的温暖等着我们去发现,等着我们去储蓄。储蓄温暖,让心灵不再空虚,好好珍惜,你会发现世间竟是这样的美好。

储蓄温暖,让心灵之歌奏响。

祭灶王爷作文500字记叙文【二】

我国有很多的习俗你知道吗?今天我在给大家讲一讲我国的一种习俗——祭灶节。

祭灶节也称小年,一般是在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或者二十四,小年祭灶是民间为恭送灶神回天庭述职从而进行的祭拜仪式。这一天,人们都要在灶台边上供奉灶王爷、灶王奶奶。灶神坐像的两侧还要贴上一副对联,上联写“上天奏好事”,下联写“下界保平安”,横额是“一家之主”。此外,为了让灶神在玉皇大帝面前说好话,比如哪家是好人,哪家是坏人。如果犯了小罪就减寿100天,如果犯了大罪就减寿365天也就是一年。所以人们用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点粘在灶神嘴上,取“嘴甜”之意,让灶神在天帝面前尽是给自己家中说好话,来年家里就会好运连连,至少不会有灾祸。

我和爷爷奶奶给灶爷爷和灶奶奶磕完了头,我就问奶奶能吃桌子上的东西吗?奶奶说:“现在还不能吃桌子上的东西,因为香还没有燃玩呢!等香燃完了才能吃。”

原来是这样。

祭灶王爷作文500字记叙文【三】

我在家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最让我回味的就是帮姥姥包馄饨了。一开始,我包的馄饨不是捏不住皮要不就是像个金元宝似的撑破了皮,我失望的垂下头,真是见者容易,学者难呀!

姥姥看出我的窘境,开始手把手的教我:先拿出一张面皮,然后在面皮中间放一点肉馅,再拿起面皮的一角,沾点水,向对角轻轻的对折,折出一个类似三角形的形状,从三个角里角度比较小的角向另一个小角翻起来再轻轻对折,一个馄饨就包好了。

我按照姥姥教的步骤和手法,果然完成了一个比较满意的“作品”,我一个接着一个的包起来,在捏住皮的情况下尽量包的造型好看一些,虽然我很努力,不过我的“作品”还是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我没有气馁,一直坚持帮助姥姥把最后一张面皮用完。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不多帮忙,这些工作就都是姥姥一个人来做了,作为她的子孙,我有义务帮助她多干些家务活,这样不但可以尽我的一份孝心,更主要的是,我可以在这种劳动中体验到乐趣!

干完这项让我筋疲力尽又让我快乐不已的工作,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完成的作品,心里不由升起一种成就感!原来劳动是这样开心的一件事呀!

祭灶王爷作文500字记叙文【四】

不同的视角,有不一样的感受。从叙述人称来看,记叙文经常采用的视角主要有三个:1.“我”的视角(即第一人称),以当事人的视角来记叙,所记叙的都是“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抒情,容易写出“我”的心理活动,给阅卷者真实、亲切的感受。“我”在文中一般是主要人物,也有做线索人物的,如鲁迅《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小伙计、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侄儿若瑟夫就是线索人物。但也有局限性,即所写的内容不能超出“我”耳闻目睹的范围,所以不便于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2.局外人的视角(即第三人称的视角,是一个全知全能的视角)。从旁观者的视角去观察事物,用旁观者的口吻,将“他”或“她”的经历和事情的变化过程告诉读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叙述冷静、客观、灵活,不受时空限制,方便场景转换;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真实。3.“你”的视角(即第二人称)。通篇以“你”的见闻、经历为主线展开叙述,成呼告对话之势,便于直接倾诉内心激荡的感情,展开面对面的感情交流。另外,用第二人称写物还具有拟人效果,能将物写活,赋予其人的情感。

祭灶王爷作文500字记叙文【五】

南宋诗人范成大又有一首诗:“古传腊月二十三,灶君朝天欲言事。”这首诗是描述人们祭灶君的情形。而祭灶节正充满了我的家乡慈城的特色,下面就来看看我们慈城人是怎么过祭灶节的吧!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我们汉族传统节日——祭灶节,民间也称为“小年”。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神”的仪式。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汇报人间的情况。人们会在灶王爷的神像前陈设祭灶果,点上香烛,送灶王爷上天。在送灶王爷上天前,人们还会在灶王爷的嘴唇上抹一层从糖瓜上挖下来的糖,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之后,人们将灶王爷的神像火化,再换上新的;还有些地方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换一面贴。无论怎么样,大家都是希望灶王爷保佑我们来年有一个好年景。

也许,慈城人和别的地方过祭灶节有一些不同,但是慈城人和别的地方的人的初衷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祈求灶王爷的保佑。

祭灶王爷作文500字记叙文【六】

农历腊月二十三这天,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人们称之为“祭灶节”。这个春节,我随爸爸回老家河南有幸一起过了这个有趣的节日。路上,爸爸就神秘的告诉我,有可能会赶上过“祭灶节”?什么是“祭灶节”,那个做饭的炉子有什么好祭奠的?看着我一脸的狐疑?爸爸告诉我,传说灶王爷是由玉帝指派,下界监管人间是非,为此每当这一天到来,人们敬请灶王爷吃灶糖,希望用糖把灶王爷的嘴黏住,回到天宫后不再搬弄人间是非,向玉帝多说好话,以求来年可以五谷登丰,人人都可以吃饱肚子。以前环境十分恶劣,田地有时颗粒无收,人们都吃不饱,因此祈求上天。哈哈,看来这个灶王爷是个贪嘴的老头。

好不容易盼到晚上,我与父母来到灶神庙前,人们恭敬地跪在灶王爷面前,脸上展现出崇拜的神色,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感到好笑,觉得这只不过是迷信而已,只有辛苦劳作,才会有好的收获。但为了不失礼节,我赶紧随着妈妈一起跪在灶神面前。爸爸把事先准备好的公鸡放入我怀里,这是一只红公鸡,看来灶王爷要骑红马上天了。因为据说鸡是灶王爷升天之马,故鸡不称鸡,而称为马,若为红鸡即为红马。奶奶说接下来就要到高潮了,为的是让灶王爷在走的最后时刻依然对我们保留着好印象,因此专门举行仪式,为灶王爷送行。我跪在灶王爷面前,看着爸爸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将酒浇在鸡的头上,鸡在我怀里扑棱扑棱发出声响,我惊讶的看着爸爸,爸爸微笑的说了声:“噢啦!”我松了口气,将鸡还给爸爸。祭完灶,爸爸给我和妹妹一人发了一块灶糖,吃着甜甜的灶糖,望着散去的人们,我突然想到,这并不是可笑而愚昧的迷信,而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我不该嘲笑他们。他们使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对美好未来的寄托。

这一次我领略到了劳苦人民用自己那独特的方式表示自己对来年大丰收的期待,在这无形的鼓励下,用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期望变成现实。

祭灶王爷作文500字记叙文【七】

祭灶,农历十二月廿四日。按福州习俗,阴历十二月廿三日为官家祭荤灶之日,廿四日是普通民家祭素灶之日,而水上居民则于廿五日祭灶。

祭灶,原是古代夏日祭火的一种仪式。火的出现,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的时代,是值得大大纪念的。但后世把祭灶变成“灶神”崇拜,说灶神是可以“上天祈福、落地佑民”的“司命之神”。这个衍变过程,大约始于汉代。据《后汉书.阴丑传》载,有一个叫阴子兴的孝子,腊日(十二月廿三早饮,见到灶神出现,连忙拜求,并宰了家中的黄羊祭祀,“自是以后,暴至巨富……故后常以腊日祭灶,而荐黄羊焉。”这个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越说越神,说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的“驻户大使”。一年一度,在农历十二月廿四日,灶神上天向玉帝报告户主善恶情况,上天的日子为十天,到第二年正月初四下凡。在灶神动身之前,家家户户都要为其饯行。祭荤灶的以鸡、鸭、鱼、肉、灶糖、灶饼、美酒等供之;祭素灶除灶糖灶饼外,还有甘蔗、荸荠、红枣、花生、金针、木耳等。在祭供时,孩童们便唱着童谣:“祭灶祭糊涂(讽刺灶神糊涂官,灶前一只铜香炉,元宝是侬褙,金裤是侬糊,灶君上天讲好话,灶妈落地保佑侬,保佑侬爹有钱赚,保佑侬妈有钱长,保佑侬哥讨兄嫂,保佑侬读书变聪明。”祭供将毕,将旧的灶神图撕下火化,贴上新的灶神图,以示送旧迎新。在祭灶节前,外公外婆要给男女外孙送灶糖灶饼,有几个男女外孙,就得送几包,每包还要附送一张“花面壳”(假面具有唐僧、沙和尚、孙悟空、猪八戒等,孩子们有吃有玩好不热闹。

现在,一些人家仍有祭灶的旧俗。灶糖灶饼更名为年糖年饼,成了福州春节市场年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