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郑和公园作文(关于郑和公园的作文)

郑和公园作文(关于郑和公园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04-02 15:29:08
郑和公园作文(关于郑和公园的作文)

郑和公园作文【一】

在风景优美的青山湖畔有一座美丽的体育公园,因为它把漂亮的体育馆给包围着,周围有许多设施都和体育有关,所以大家都叫它“体育公园”。

体育公园的西门口有两个铜人,左边一个,右边一个,一个人双腿跪在球上,真厉害!另一个双手拍着胸,还穿着用树叶做成的衣服,像个非洲人,真奇怪!进门往前走我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地画”,画上的人有的拿着仔细瞄准,好像这场比赛他一定赢!有的人双手用尽全力举起杠铃,还有的人在练习体操……

体育馆的南边有许多体育设施,每当休息日就会有很多小朋友来玩。有的孩子在玩翘翘板,一上一下真好玩。有的孩子在玩平衡木,双臂伸直保持平衡,可是还没走两步就摔了一跤,真痛!还有的孩子在玩太空漫步机,好像在太空行走,好好玩!

体育公园的北边有高大、壮观的“天穹”。站在“天穹”下的圆台上可以看到波光鳞鳞的青山湖,湖边的喷泉喷出的水柱时而像美丽的鲜花,时而像笔直的玉柱。湖边的树木、花草生机勃勃,空气清新,在这样的美景中能不让人陶醉吗?

巨大的体育馆四周有许多好看的雕塑,有的挥着乒乓球拍,有的在溜冰,身子向前伸,手臂摆开滑得一定非常快…… 那些雕塑都栩栩如生,像真的一样。

晚上的体育公园就更美了!各式各样的彩灯五彩缤纷,有许多变换着亮丽的色彩,美丽的“天穹”像星星在闪烁,两个“大网球拍”像一双仙手指着大地。整个的体育公园灯火辉煌,像是一个灯的世界、光的海洋。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体育公园!

郑和公园作文【二】

在暑假里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美丽的郑和公园。

一进,公园我就看到了美丽的'灯,远远望去我还看到宽广的湖水,一坐巨大的石像,我心想:“奇怪,这么大的石像是怎么做的呢?又是通过什么方法运到这湖里的呢?在这湖放了这么久它有没有裂开呢?”我们边走边看,突然我看到了一个有四个龙头的柱子,样子十分壮观,我连忙叫妈妈给我拍照,妈妈她爽快的答应了,拍完以后我一看,很有趣!(我饱这龙头)往左走我看到了一块又一块的板子,变问爸爸那是干嘛的。爸爸想了一会回答:“那应该是吸收太阳能量的板子吧!”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展览馆边上。一进里面我们就看到了许多文物,比如模仿古代人造船的石像、模仿将军的石像,用的绳子、碗、茶壶……一大堆东西叫人数不胜数 你不亲眼看看是不会相信的,我们还参观了郑和宝船,在船头玩了一把,接着我们走了一小会儿,走到了一个可以开船的地方,爸爸买了一张票,我们开始开船咯!开着开着我们就到了一个有音乐喷泉的地方可谁知喷泉突然开了我们被弄得满身是水,可是不谁都可以这么“走运”的哦……

很快就到三点了,我也要回家了。

郑和公园作文【三】

太仓市郑和主题公园正在六百七下西洋起锚地太仓港新建,一百多辆机械轰鸣运转,七百多名工人紧张施工,整个工程将在七月十一日“中国航海日”前竣工对外开放。

郑和主题公园总面积一百二十二公顷,建有十一座山体、主入口广场、音乐喷泉、郑和铜像、郑和宝船、郑和纪念馆、郑和七下西洋历经的异域风情等十个工程。建筑风格以还原郑和船队远洋的历史文化,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异域风情区再现郑和七下西洋所到国家和地区的历史遗迹和风情,主要有马六甲、爪哇、古里、麻林、锡兰南北楼、唿噜莫斯和麦加等七大建筑,面积为三千三百平方米。

郑和铜像已建成,高十八米、重五十余吨,为国内最大。郑和手执航海图,昂首挺立在长江口当年七下西洋的起锚地,高大而典雅,宏伟而凝重。现场安装工人告诉记者说,该铜像由一百多块锡青铜板装 而成,安装用了两个多月时间。

复制的郑和二号宝船,也称“二千料郑和宝船”,投资一千二百多万元,长七十一点一米,宽十四点零五米,这是为了纪念一四O五年七月十一日郑和在太仓首航出海的日子,专家称,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一长宽比例也比较合适。船尾部有三层,近十八米高,桅杆高三十八米,寓意郑和曾经去过的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公园作文【四】

城北体育公园,顾名思义就是体育锻炼的好地方,不过它也是欣赏美景的好去处。

走进大门,拐几个弯,就可以看到一个月牙形的人工湖,这时你只要骑上一辆自行车或者步行,就可以欣赏湖边的美景。

进入湖边那狭长的小道,青草的芳香扑鼻而来,两旁的树木、灌木绿树成荫,走出小道,那芳香的味道仍会在你身边徘徊,一大片绿茵茵的草地呈现在你的眼前,这是孩子们放风筝、玩耍的好地方,草地上有不少临水的平台,那上面绝对是观赏风景的好地方。

湖边有几把长椅,你往上面一坐,鸟儿就会飞过来为你歌唱,有时那歌声会换来微风,有了微风,湖面立刻开始微笑,那笑脸直冲到你眼前。如果你运气好的话,野鸭和飞鸟会带给你精彩表演。野鸭就脚轻轻一点,就立刻向前弹跳着,来了个标准的三级跳。飞鸟从天空俯冲下来,看触到水时,又直往上飞,这两个精美的动作竟然不沾湿它们的一根羽毛。水面还有不少鱼儿,你要是喂它们点面包,它们会一拥而上,抢到自己的面包后又一哄而散。

欣赏完湖景后继续前行,还有许多蜿蜒曲折的小路等着你,小路边的花草丛生,树木、竹子数不胜数,一走进这些被绿色环绕的小路,就像进入了森林氧吧、人间仙境。

这就是美丽的城北体育公园,欢迎你来这里游玩。

郑和公园作文【五】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吟着这首诗,美丽的春光没收了冬日的寒冷。这不,正值春风好时节,我、弟弟和妈妈未负春光,一起来到了体育公园。

我们一进大门迎面一股清风吹来,第一个迎接我们的是弯弯曲曲的木桥,桥下是碧绿的湖水,我们踏上木桥欣赏岸边上美丽的风景画。一过了桥,便进到了圆孔球,这个圆孔球就像半个球体扣在地上,我们站在圆孔球前拍下了一张张美丽的照片,照片中我抱着弟弟,为这美丽的景色增添了几分生机。

在圆孔球玩够了,我们动身去了对岸。几个热气球样子的东西看起来有些孤单。于是,我们飞一样跑到它们脚下,和它们玩了一会儿,心想:这下它们应该不会孤单了吧。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儿童乐园小沙滩,我们在沙滩上堆起了小城堡,在那建立了一个迷你王国。弟弟当士兵,我是国王,啪!突突突战斗开始了,我们和妈妈那边打起仗来,结果你猜怎么着?当然是我们赢了。从中午打到了下午,直到汗水浸湿了衣服才肯回家。

夕阳的余辉打在我们的脸上,心里暖洋洋的。在路上,我还恋恋不舍地说:下周再来,下周再来!

郑和公园作文【六】

今天上午,阳光明媚,天高云淡,还有徐徐微风在我耳边吹过,“真是一个不错的好天气!”我叫上几个朋友来到了我们早就想去的体育公园。

刚进入公园,眼前的一座巨大雕像顿时使我们惊呆了,只见这尊雕像估计高有十五米,宽有七八米,我们七个人也抱不住它,这是一个巨大的环形赛道,上面还雕有几个自行车手在比赛,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些运动员们比赛时的情形,他们虽然汗流浃背,但仍然坚持着,他们心中仿佛想着“为祖国争光,一定要为祖国争光!”我走了过去,看到有一块半米高的青石上刻印着“运动健儿,你们是祖国的骄傲,我们需要你们!”看完之后,我们便向公园里面“进发”。

来到公园里面,我们马上就被这优雅宁静的气氛所感染了,许多人在这里看书、下棋,看着他们深思凝重、若有所思的样子,我们不忍心打扰,便轻轻走了出来,来到公园的游乐场。

一进入游乐场,我们就像刚出笼的小鸟一样,没有了父母的束缚,怀着极其高兴地心情扑向了售票厅,买好票之后,我们玩起了一个叫“跑跑卡丁车”的游戏,大家在赛道上你追我赶,十分快乐,快到终点的时候,我由于转弯过度一不小心冲出赛道,这场比赛失败了,我很不服气,又“卷土重来”,终于超越了我的对手陈泽明,取得了比赛胜利,欢笑声、卡丁车开动时的摩擦声,混淆在一起,在游乐场上空盘旋着,久久也不能散去……

啊!体育公园真美啊!

郑和公园作文【七】

在古城南京有一个中外交流文化主题公园——郑和公园,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而修建的。

星期日,我和妈妈一起去郑和公园玩。一进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鹅卵石路,路的右边是个童趣园,很多小朋友在里面开心地参加各项游戏,不时传出阵阵铜铃般的笑声。

路的左边是个池塘,池塘边有座小巧玲珑的“望月亭”,寓意下西洋官兵望月思乡之情。顺着鹅卵石路,沿着池塘边往前走,看见一座假山,我站在山顶的三宝亭里,整个公园尽收眼底。水面碧波荡漾,鱼儿在隐隐约约的水草中嬉戏着,岸边垂柳在风中翩翩起舞。

下了假山,我们走上了穿越池塘的“过洋桥”。桥名源自郑和发明的“过洋牵星图”。“过洋牵星术”是我国航海史上重要的技术,帮助郑和船队成功完成七次下西洋的艰巨重任。

桥的尽头就是航海广场了。来到广场,只见中央矗立着一座郑和雕像。他手握航海图。双眼眺望远方,海风吹起了他的斗篷。雕像周围是他七下西洋的历史介绍,我仔细地把阅读着,记录着。广场上小朋友们在做游戏,玩轮滑,大人们在散步、下棋。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里一直在想,郑和下西洋的船是什么样的,它应该又高又大,上面还有很多大大的白帆……

郑和公园作文【八】

郑和公园在滇池南端昆阳镇的月山上。昆明是我国明初伟大航海家郑和故里。为了纪念郑和航海的历史事迹,在昆阳山上建了郑和公园,占地250余亩,苍松翠柏与果林交映。南大门巍峨壮观,两侧有“郑和下西洋”的浮雕,浩浩荡荡船队,向西乘风破浪,气势雄浑。东大门在昆阳大街中段,玻璃坊顶,翼角红墙。园内建有“郑和纪念馆”和“马哈只碑”等。

由东门入园,先达郑和纪念馆,馆址在原明代两层建筑玉皇阁内,里面陈列着100多件各式各样的珍贵文物。其中有郑和航海图,郑和远洋楼船模型、郑和下西洋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纪念馆西面松柏林中,有郑和父亲马哈只墓,墓前立有“马哈只碑”。此碑是明永历9年(1411年)郑和主立,字迹经570余年的'风雨仍很清晰。因郑和11岁丧父,已记不清父亲的名字,只知道祖父和父亲都到达回教圣地麦加朝圣,被人们尊称为“哈只”(阿拉伯语意为虔诚而有学识修养的巡礼人),于是碑文中便写“公字哈只”,碑也就俗称“马哈只碑”了。碑文对马公籍贯、身世、任职等记述颇确,正碑两侧还有后人立的两碑,一是师范(荔扉)所录“明史。三保太监郑和传”,另一是夏光南的“郑和太公墓志铭跋”。此外还有“郑和纪念亭”,立在纪念馆南面的芙蓉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