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参观佛教寺庙的作文400字(参观北高庙的作文400字)

参观佛教寺庙的作文400字(参观北高庙的作文400字)

更新时间:2023-01-01 12:22:36
参观佛教寺庙的作文400字(参观北高庙的作文400字)

参观佛教寺庙的作文400字【一】

用近乎三十分钟的时间读完了白落梅的《我不去寺庙好多年》,心突然变得很沉静。骨子里的一些不安分,在此刻消失的无影无踪,如一尊坐禅的佛,闭目,凝神,连一贯以来的小情绪也变得遥远起来。爱读她笔下的那些小章节,把一个女子淡淡的忧伤,演绎得很生动。

喜欢那些穿行于庙宇中的女子,并不是我对俗世看得有多么开,只是觉得去那里久了,人身上似乎沾染上了佛的气息,多半是娴静如云,亦或是境界超然的。羡慕她们能够在氤氲的香炉面前,虔诚膜拜;能够怀揣寂寞,搁浅尘世纷扰。大概我不能如此,因为有着太多的放不下,所以去寺庙的机会并不多,想必很多时候去寺庙也是一种随波逐流的观光吧!

那一次,去灵隐寺,本没有多少虔诚的心,大殿里不许照相,我匆忙而进,绕着佛像环顾一周,森严的气氛,让我怯然而退。与佛,我只有一步之遥,就是这一步却无法走近。我不敢怠慢佛祖,怕他的笑容洞悉了我所有的心思,让我无地自容。因为,在慧眼的佛祖面前,我渺小如蝼蚁,为生活,为自己而奔波,总有一些不妥当的事情,在灵魂里游荡,挤压不出来,动,不安,缠绕着。这些年,我慢慢学会了不去计较,不去争辩,坦然中我感到心淡,却似乎变得温和。

我知道佛祖无法保佑我们每一个人,只有自己心底澄清,才是拯救自己唯一的办法。但,我还是虔诚地又去了一次寺庙,弥补那次在灵隐寺的仓促。少华山下的潜龙寺,一年到头,香火就春日的四五月比较旺,来膜拜的不一定都是香客,很多是旅游的过客,他们也只是短暂的停留,看看热闹。这里,环境清幽,离家不远,我却不常去,这次算是头一回吧!天气还算安分,没有阴晦和雨落,晴好的晌午,一个人,一个包,简单到一无所有,就这样与佛再次接触。仿佛,木鱼声在召唤着我,一步步前行。

我想,拜佛不一定要走远,或许之前的狭隘才让我远走千里去灵隐寺,追寻更著名的佛家禅院。在红尘人的俗眼里,连寺庙也被打上了豪华和粗糙的标志。只要心中有佛,无论在哪里,都是一样的虔诚。其实,我去寺庙,不是像那些老太太们去还愿,去祈求,我没有目的,也不知道想要求什么,更不知道要救赎什么?似乎带着很大的盲目性。

踏入寺庙的那一瞬间,我很清楚自己不是与佛有缘的人,却想在尘世的纷杂中寻得一丝超脱。其实,我是带着满身的.尘土走向大殿的,我无法在殿外扫去所有的灰尘,因为我知道佛的眼睛具有穿透力。大殿内,我烧了一炷香,捐了一些香油钱。而后,绕道去了厢房,喜欢看他们清洁简单的住处,那里也散发着檀香味。这里很难找到像我一样年轻的香客,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搀扶着一走一拐,她们或者祈求福寿安康,或者祈求子孙满堂。我呢?祈求什么?不知道。若,真要佛祖保佑,我希望一生拥有一份稳妥的爱情,直到终老。

看来,我还是带有目的的拜佛,只是却没有向佛祖坦露心思,我相信他犀利的眼睛。其实,爱情,来得早,来得晚,都无法预料,红尘中谁是渡谁的人?对了,就是一生幸福,不对了,就是一生悲哀。然,日子都要端正着过下去。

喜欢寺庙后面的一株千年古树,枝繁叶茂,不曾有半点枯枝。总私下里以为,长在这山灵水俊的佛光之地,是会受到庇护的。我也想沾染一丝一毫的气息,好在烟火尘世能幸福如一。

读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一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僧人们在这里修行,汲取山中日月精华,煮水烹茶,清兴盈然。以茶和佛经度时光,淡然出红尘,那么,究竟薄凉的背后是否会有一丝厌倦?我不敢去问。突然想到了许仙,被法海活生生骗到金山寺,幽禁起来为僧,二十年的带发修行,驱除了心中的恨,依然无法消去心中的爱。爱情,总是佛门之禁,却有很多人是带着爱去修行。也许,佛教导我们应该大爱,爱情只是一个人的小爱,我们需要化小爱为大爱,以大局为重。只是,我的小女人情结太重,没有多少宏伟的目标,只愿守好我的一份小爱安静下去。

没有白落梅的才情,读她的文字却使我变得清凉,她描绘的古刹禅院,多都是国内知名寺庙,香客流量斐然,我去过的也只是偶尔一两个。但,从她的字句中,我能感知她的寂寞和清凉,以及那份超然脱俗的风骨。我对佛祖的膜拜不及她的虔诚,很多寺庙也没有真正走进殿堂,徘徊在门外的自己终不敢迈进。离佛,只有一步,这一步却永远无法跨越,因着我太在乎尘世的眷恋,太渴望感情的饱满。一个字,“俗”!我无法忘记,这个尘世里,有一个人对我说过的每一句话。

翻开自己去寺庙的记录,稀少的可怜。想来我去寺庙,多少也有点些像其他游客那样的观光,看山看水,看菩萨。尘缘未了,看一切都是纷乱的;俗心不减,听木鱼声也是杂乱的。这个我不管,去了几趟寺庙,只知道佛祖面前,唯有清澈如荷莲,才能修来一世的情缘!

参观佛教寺庙的作文400字【二】

一个赶路人,连续走了老半天的路,都没有见到卖东西的地方,觉得又饥又渴,直到傍晚,才找到一家小店,买了七个煎饼来吃。

他狼吞虎咽地,一口气吃下六个半,才停下来喝口水,觉得肚子发胀,已经很饱了。

这时突然觉得十分后悔,用手重重地打著自己的耳光,自言自语地说:「我所以吃饱,是因为吃了这最后的半个煎饼,早知如此,我就该先吃这半个饼,岂不是可以省下六个饼的钱吗?唉!真是笨了!」

智慧小语:愚人对著半块煎饼就产生了腹中饱足的空想,如同世人追求富贵,认为拥有金钱、衣服和饮食,就有了快乐、幸福,真是不切实际啊!

参观佛教寺庙的作文400字【三】

接近一看便发现它座立在莲花上面,在莲花底下是一间可以进出的参观室,我们一行人好奇的往里头瞧瞧,墙上挂满一幅幅图像、文字,大多是在介绍阿弥佗佛的'由来、孔子的传道思想等其他中国宗教文化,很可惜时间不够不能够看个透彻。

透过这场文化之旅,让我了解到宗教长存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至今中国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但信仰不管到那里一直是最被人们需求的,无论是在任何喜、怒、哀、乐的状态下,接近中午时分我们也累了,找个阴凉树下休息用餐,广播器传出轻松的佛教乐曲合旋,感觉真是舒服。

在家里爷爷、奶奶信奉道教,初一、十五按习俗祭拜神明、供奉品;爸爸则常说他信睡觉,让人哑口无言;至于我则是拿香跟拜,因为每一次拜拜完就有好吃的食物可以吃,也可以跟进香团到处玩,真是一举数得,在家里每个人的信仰就像联合国一样,但奶奶说:“只要虔诚、为善,神就在心中。”

不管是何种宗教,最终的目的是劝人为善、善待世人,当然也有宗教的教义更为平凡,希望人能活出自己的快乐。

参观佛教寺庙的作文400字【四】

可是,这第九条尾巴却是极难修到的,当猫修炼到第八条尾巴时,会得到一个提示,帮助它的主人实现一个愿望,心愿完成后,会长出一条新的尾巴,但是从前的尾巴也会脱落一条,仍是八尾。这看起来是个奇怪的循环,无论怎样都不可能修炼到九条尾巴。

有一只很虔诚的猫,已经修炼了不知道几百年,也不知道帮多少人实现了愿望,但仍然是八条尾巴,它向佛祖抱怨,这样下去如何才能修炼得道?佛祖只是笑而不答,它只得继续修炼。有一天当它在暴风雨中回到它藏身的村庄,遇到一个少年被狼群围攻,以它的造化,当然不费吹灰之力地赶走了狼群,救下了这个少年,之后发现这个少年是它第一位主人的后代。按照规矩,它需要帮少年实现一个愿望,然后脱落一条尾巴再长出一条新的尾巴,继续它的循环。

少年当然是欣喜若狂,九尾猫的传说在当地不知流传了多少年,而自己何其有幸,竟然成为了八尾猫的主人,还有一个不论多奢侈都能够实现的愿望!八尾猫问少年的心愿是什么,他一时之间竟回答不出来,于是八尾猫变化成一只普通的猫咪,暂且跟少年回到了他家。在之后的几天里,少年小心翼翼地与八尾相处,发现它的眼神里除了看透世事的淡然以外,竟然还有些许悲哀。当他得知了循环的秘密之后,竟然对这只神通广大的猫产生了怜悯。

终于有一天,八尾猫待得不耐烦了,便问少年到底有什么愿望。少年想了想,问,“什么愿望都可以实现吗?”八尾不屑地瞥了他一眼。少年接着一字一顿地说,“那么,我的愿望就是,你能有九条尾巴。”

八尾猫愣住了,眼睛里充满了疑惑,随后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感恩眼神。它俯下身,舔了下少年的手,很温暖。

于是,八尾猫长出了华丽的第九条尾巴,变成了真正的九尾猫。而少年的`一生,也过得十分幸福美满。

故事到这里结束。原来得道的天机是如此,只有遇到一个肯让它圆满的人,八尾猫才能有九条尾巴。以前的人都自私地为自己考虑,觉得八尾猫为他们实现任何愿望都是应该的,从不会考虑八尾猫的感受,可是每一条尾巴都要付出八尾猫几十年的修炼。

少年的愿望,让所有人惊讶。一直以来,人们在得到命运的眷顾时,所许的愿望都是为了自己。对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人们总是享用得如此理所当然。

而耗费自己难得的运气去成全别人的圆满,这或许是世间最大的慷慨、最真心的回馈了吧。

谨以此故事,为你取暖。

参观佛教寺庙的作文400字【五】

有两个鬼,找得了一只箱子,一根手杖,一双木屐;他们都想独得,争执了起来,相持不下。那时有一个人走来看到,就问他们两个鬼说∶『这三件东西究竟有甚麽用处,你们争得这麽起劲?』两鬼回答说∶『这只箱子,能够变出一切吃的食物,穿的衣服,和晚上睡觉盖的棉被,以及一切资财。这根手杖,你只要拿在手里,一切仇敌就都向你归服,不敢抵抗。这双木履,穿上了,就能够飞行,无论要到甚地方,一眨眼的时候就到了。』这个人听说後,就对两鬼说∶『你们走开一点,我来给你们公平分配罢。』两鬼就听信他的话,走开了一点。这个人立刻抱了箱子,拿了手杖,穿了木屐,飞到空中去了。他在空中对两鬼说道『你们现在可以平安了,因为已经没有东西可以争执了。』两鬼听了非常懊恼但都柰何他不得。

这故事比喻∶布施譬如宝箱,人天一切享用物资都从布施的善因出生∶禅定如宝杖,修定能降伏烦恼的怨贼;持戒如宝屐,戒律清净必升人天道中。两个鬼譬如诸魔外道,外道们在有漏法中强求果报,结果是空无所得。只有一心一意,修诸善行,以及布施、持戒、禅定,就能脱离苦恼,获证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