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六年级(家乡的习俗作文六年级下册)

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六年级(家乡的习俗作文六年级下册)

更新时间:2023-04-02 13:54:43
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六年级(家乡的习俗作文六年级下册)

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一】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有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菖蒲的风俗,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在中秋节,我国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阳节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下面就让我介绍一下我们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当春节一到,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粘上红红的春联,个个都满面春风的,到处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就先说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边看春节联欢会边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烟花的外面尽情地玩,而大人也会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电视、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有的大人还守年岁的呢。

还有,在我们这里除夕夜要放“关门炮”的。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续不断地,这是“开门炮”。中国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我最喜欢过春节了,不仅可以尽情吃,尽情玩,可以穿新衣服,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变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亲戚给的压岁钱。据说我们得到这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你们家乡的风俗是怎样的呢?相信你们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

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二】

一个寒风凛冽的清晨,天微微亮,空气中还洋溢着夜的气息。

公交车站台上,竖立着一则醒目的木牌,上面清楚地写着“母子上车处”。可却有几个大男人在站台上。

第一个男人穿着厚大的衣服,双手插在口袋里,眼睛目视前方,装作看不到牌子上的字。

第二个男人高高瘦瘦,戴一顶黑色的帽子。双眼一直紧闭着,并渐渐皱起了眉头。不知是因为天气寒冷,还是因为心虚,他的腿逐渐抖了起来。虽然心中感到愧疚,觉得对不起有孩子的人,但眼看车就要来了,队也排了好长时间,并且前后的人丝毫没有退让、愧疚的意思,他也就理所当然地占着这个位置。

第三个人身材矮小,略显得有些胖。戴着一顶鸭舌帽,脚穿一双黑得发亮的皮鞋。眼睛睁得大大的,像是在发呆。可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文盲呀!

北风呼啸着席卷而来,在场的人都被风吹得瑟瑟发抖,手脚冰冷。而第三个人的额头却渗出了汗珠。想必是因为内心的自责而紧张吧。但看着前一人如此心安理得,他也只好装作若无其事。

第四个人看起来像是一位医生。眼睛斜视者,戴着口罩,穿着白大褂,手别在背后。

从他斜视着的眼睛里,闪现出一丝慌张不安的神色。我想,此刻他一定受着良心的谴责。身为医生,本就该济世救人,此刻自己却违反了医生的准则。

木牌旁,站着一个瘦弱的.妇女。她包着头巾,眼睁睁看着本该是自己上车的地方,如今却被几个大男人占了。她怀中的婴儿,还不足一周岁,戴着一顶雪白的帽子。寒风吹来,吹得她怀中的婴儿号啕大哭起来。妇女焦急而充满慈爱地安抚着婴儿。她单薄的衣裳,被风吹得随风舞动。她的脸色愈来愈苍白,她怀中的婴儿不断地挣扎着,好像要挣脱妈妈的怀抱。

眼看着风越来越大了,妇女已经体力不支了,而那几个大男人却依旧无动于衷。

在妇女即将倒下的一刻,车来了。好心人热情地把妇女送上了车,并训斥了那几个男人。

原本,母子上车处是为了方便母亲与孩子,是她们优先上车。这本是社会对她们的关爱。可有的人,为了方便,竟然装盲,占了他人的位置。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要做乐于助人的人,更要有一颗不计回报的心。俗话说:要想别人尊重自己,首先得自己尊重别人。因为,凡事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要多为别人设想。

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三】

今天,是春天的季节,爸爸开着汽车到了奶奶家,看了看那里的景色,简直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稻田里有许多好吃的菜,弯弯的黄瓜已经到天上当月亮了,白菜已经减肥了,不比南瓜胖了,但它刚起来的头发很乱,青辣椒生病了,整个身体都是青色的,花菜是个爆炸头,没人和它交朋友,可是在人们的眼里,花菜是最好吃的……

我看着菜就想吃了,可是还没煮吧,忽然我看见远处有一个绿色头发的'小姑娘,我赶紧往那里跑去,一看,原来是一棵碧绿色的柳树站在那儿,可我怎么看都是一个姑娘,因为她的辫子让我感到很迷人,再看看下面的木头,一圈圈的年迈,像衣服似的花纹。

高山上,长着很多很多的嫩草,绿树不知有多少,“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好啊!

这就是我的家乡风景,美丽极了,青菜遍地,柳树长成了一个活泼机灵的绿色小姑娘,高山一个比一个高,蓝蓝的天空照在绿色的海洋之中,多么像一幅正在舞动的画啊!

一幅美丽的画面已经显示完了,你们的家乡有多美丽?来说说吧!

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六年级【四】

艾饺是我们绍兴当地清明节前后家中常吃的美食,清明食艾饺,能驱邪排毒,越谚有“清明吃艾饺,不怕阵雨浇”之说。

清明未到,我和妈妈也在家里做了一些鲜美的艾饺。我们在田间地头采来一些艾叶,挑去老叶、艾梗,清洗干净。接着是煮艾叶,待锅中的水沸腾后,倒入这鲜嫩碧绿的艾叶,煮艾叶时不能盖锅,还要拿筷子不停地搅拌,防止它颜色发黄。煮到艾叶软嫩,汤水碧绿,就关火,等到水有些凉了,就来和粉。先准备一个盆子,将米粉和少量的糯米粉一起倒在盆子里,再舀上煮好的艾叶和汤水,周围顿时清香四溢,一边用手使劲和着面粉,一边根据面团的湿软程度添加汤水或面粉。

妈妈双手不停地和着面粉,最后揉成了一个均匀的绿色团子,软乎乎如气球,绿莹莹如翠玉,还散着一阵淡淡的幽香。开始包艾饺了,我洗净手从面团上扯下一个小团子来,,把它揉成一个小圆团,再用手一压,变成了一块小圆饼,然后双手拇指和食指轻捏四周,小圆饼成了一个碗状大小的圆片,中间厚四周薄。接着把馅料裹进去,我加的是炒熟的芝麻糖粉和葡萄干,当然根据个人的喜好,也可以加其他的馅料,如咸菜竹笋等,最后小心翼翼地把它四边开口捏紧,这样一只艾饺就包好了。

我和妈妈忙碌了两小时,包了四十多只艾饺,看着这一只只千姿百态的艾饺:有的像枝头未成熟的柿子,有的如海面跃动的'海豚,有的似林间觅食的小兔,心里美滋滋的。妈妈把这些可爱的的艾饺被放进了锅中蒸,二十分钟后,当锅盖被掀开时,香味扑鼻而来,口水在我的嘴里不觉地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