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美丽的六祖寺优秀作文(六祖寺作文400字)

美丽的六祖寺优秀作文(六祖寺作文400字)

更新时间:2023-03-09 10:21:25
美丽的六祖寺优秀作文(六祖寺作文400字)

美丽的六祖寺优秀作文【一】

慧能下决心学佛之后,有一个后顾之忧老母亲生活还没有安排好。这时候有一个人拿出十两银子给慧能,让他拿去做老母亲的衣食赡养费。这个人对慧能也很重要,解决了他学佛的后顾之忧。十两银子当时可不是小数目,这个人也是慷慨大方之人。不过有人对此事表示怀疑,说敦煌本没有写客赠银两安置老母的事,从惠昕本开始才加上这一情节的。不管哪个本子写上的,能想到老母亲的安置,也是佛教的慈悲。

美丽的六祖寺优秀作文【二】

有一天这个小童从碓房门前经过,一边走一边唱诵神秀的偈语。慧能一听,就知道这篇偈子没有认识佛的本性,虽然慧能没有接受过正式的教导,但已经听懂了这首偈语的大意,就问小童说:你念诵的是什么偈子?童子回答说:你这獦獠哪儿知道,(像寺里的其他人一样小童没有把慧能放在眼里,童言无忌直接表达出来。弘忍大师想把衣钵法教传承下去,让众门人都作偈语给他看,如果能觉悟大意,就把衣钵法教传给他,作第六代祖师。神秀上座在南边廊壁上写了这篇揭示万物无相的偈语,大师让众人都来唱诵,按照这篇偈子来修持,以免堕落三恶道,照这篇偈子修持,可以获得大好处。慧能说:我也要念诵这篇偈语,好结下辈子的佛缘。上人(慧能蛮谦虚的,我在这儿踏碓舂米已经八个多月了,从来没有到前面法堂去过,希望上人能引导我到偈语前礼拜。我想童子听到上人一定非常受用,于是就高高兴兴地引导慧能到前堂去了。

美丽的六祖寺优秀作文【三】

惠能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从他出生时有僧人赠名到遇难时有袈裟护体。都体现出惠能一生的佛缘。在惠能二十四岁时,他就离开了母亲,来到荆州黄梅东禅寺求取佛法。初次和五祖德问答就让五祖感到惠能根性非浅。在接下来修行的日子里,惠能抓住每一次修行的机会。惠能认为住行坐卧都是修禅,舂米也不例外。惠能来到东禅寺一段时间后。五祖正准备挑选自己衣钵继承人。于是弘忍要求其弟子用心体悟,作一偈语。其大弟子神秀作了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而大字不识一个的.惠能也凭着自己的佛性天赋作了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首偈语中,神秀大师偈语局限于世界万物,被菩提树,明镜台所束缚。并还要努力去拂试,以免惹尘埃。因此弘忍法师说神秀还只是在门外,没有入内,因为这首偈语还没见到自己的本性。而惠能大师的偈语却道出了佛法的高深境界。世间本来就什么都没有,又何惧会惹上尘埃呢?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惠能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弘忍衣钵的继承人。

惠能离开东禅寺以后,一路受到惠明等人的追,不幸落入河里,被打猎的父女所救。后来便居住在这个打猎的群体里。惠能在这群体中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体现了了他高深的佛法道行。影片中,以熊飞为首的一群人处处和惠能作对,千方百计要把惠能撵走。但惠能却一直以一颗慈悲的心肠对待熊飞等人。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宽容,对世人的爱来感化熊飞。一次,熊飞等人想逼迫惠能吃肉,以此来为难惠能。但惠能却拿着肉在嘴边闻了闻。他就说他已经吃了。其实他讲的并不是没有道理。修行的人讲究明心见性,熊飞等人在心里想惠能吃肉的时候,惠能就已经吃了。人的所有一切贪嗔痴恨爱恶欲皆由心生,也有心所灭。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之后,惠能离开猎人群体,来到了广州的法性寺,这里,上演了一场风幡玄机。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心动,字字珠玑,让在场的人茅塞顿开。

在这部电影中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人是神秀大师。虽然五祖并没有把衣钵传给他,但他一直听从师父的安排。并没有派人去追惠能。据一些史料记载,神秀后来成为北宗的代表人物,惠能成为南宗的代表人物。惠能开坛讲经时,神秀还派人前来学习交流。神秀这一人物形象还是值得肯定的。

本部电影总的来说能够讲述出惠能一生为求佛法所经历的各种艰难险阻。但有些细节之处如惠能在韶州曹侯村的故事却只字未提,在韶州曹侯村是惠能一生当中比较重要的经历。如果说广州的法性寺是惠能的剃度地,那么韶州的宝林寺就是其弘法地。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自幼砍柴为生,终生不识一字,不会写字,其唯一著作《六祖坛经》是门人弟子对他生前言论的记录。但是在中国人所有的佛教著作里面,只有六祖惠能的《坛经》被尊称为"经",其他人的著作只能叫做"论",可见他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美丽的六祖寺优秀作文【四】

慧能出身很苦,三岁父亲去世。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无力供他念书。慧能长大以后砍柴为生。有一天他到一家送柴,刚刚走出大门,遇见一个念佛经的人。慧能听他念的经文,心里就感到有所领悟。慧能就问那个人念的是什么?那人回答说:金刚经。慧能又问他从哪儿来,怎么会修持这部经典。那人回答说: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那个寺院是五祖弘忍大师在主持教化,门人有一千多,我到寺院中敬礼朝拜,听讲领受了这部经典。大师经常劝谕僧俗两众,只要修持金刚经,就能够发现自己的佛性,当下成佛。 这个人与六祖慧能擦肩而过,这擦肩而过亦是一种缘分,把慧能引上了学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