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关于逍遥游的作文(以逍遥游为主题的作文600字)

关于逍遥游的作文(以逍遥游为主题的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3-04-03 07:27:40
关于逍遥游的作文(以逍遥游为主题的作文600字)

关于逍遥游的作文【一】

庄子是一位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大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这几天,我津津有味、如饥似渴地读了庄子写的《逍遥游》。

令我至今难忘的是《逍遥游》中的这样一段话:“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再说,积存的水不够深,它就无力承载大船。倒一杯水在低洼之处,只有小草可以当船;放上杯子,它就着地不动了,这是水少但是船大的缘故。积存的风不够大,就没有力气承载巨翅。所以,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才能算抵达风的上方,这样才可以乘着风力,背靠着青天,完全没有任何阻碍,然后,才可以开始飞向南方。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情之前,都要打好充分的提前量。

《庄子逍遥游》是一本好书,里面的奥妙无穷无尽,让我如醉如痴、令我受益匪浅,还有一些奥妙,等着你去探索和发现呢!

关于逍遥游的作文【二】

有诗云:“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这里的仙山指的就是长岛,今天我们一家三口就来到了这人间仙境。

刚来到长岛,海风习习,顿时让人觉得心旷神怡。我们旅游的第一站就是“听着美、看着怕”的九丈崖。来到山脚下向上仰望,我觉得有几分险要,但山并不是很高。

我们走着聊着,看着景,拍着照,不知不觉就遛到了山顶。九丈崖上景色很秀美,远处鸥水相依,近处漫山遍野开满了黄花菜,妈妈说这在别处可是见不到的啊!我不经意地往下一瞟,顿时浑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旁边都是悬崖啊,粗粗的铁链做栏杆,这让我觉得更加害怕。可是,放眼望去,看着浩瀚的大海,高耸入云的山峰,我又把刚才恐惧的心情忘得一干二净,感觉什么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眼前的美景让人的心境宽阔起来,所有的游客好像都是如此,都在山水之间尽情游戏着。

走着走着,我被一块三角形状的山石吸引了,很多人围在那儿,原来它是“幸运石”,转一圈走官运,转两圈走财运……我们也想去试试,可是人太多,只好向前走去。

接着我们又顺着阶梯下到海面过了“神仙桥”,传说过了桥能活99呢,我们还在桥头白浪簇拥而来时照了一张全家福。

刚转个弯,哇,一座接近直角的云梯呈现在我们眼前,阶梯很窄,只能容下一个人,我看着它直直地冲上山崖,腿不禁哆嗦起来,在妈妈的再三鼓励下,我踏出了勇敢的第一步,几步后,我就迈开了大大的脚步前进。上去之后,就是八仙中何仙姑的住处——仙姑洞。

就在我们都有些疲惫的时候,“珍珠隧道!”我看到山中间有一条隧道,惊奇地叫起来,“不妨我们走走。”进去了,墙壁上写、画了大虾救渔民的故事。原来这是一条穿越九丈崖的捷径,我还听导游说,这段隧道是1974年才被发现的,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里面很阴凉,我们舒舒服服很快就来到了出口。

九丈崖真好,我很喜欢。

关于逍遥游的作文【三】

来到学校,只见同学们一个个脸上神采飞扬。来到班级,班里闹哄哄的,真热闹!我坐了下来,只见他们的嘴正叽叽喳喳的说个没完呢,突然,我看见了一个头戴白帽的同学,仔细一看啊,我笑了,原来是我的好朋友肖蔚铭啊,于是我便走过去说:“喂,今天真热闹啊!”她立即回应道:“是啊,但天气可不好呀!”于是我便和她聊了起来,真逗!过了一会儿,老师来了,我们立刻安静了下来。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去珠光汽车厂和金苹果乐园,你们必须遵守交通,跟着小组长,第一组,江家诚,选五个队员;第二组,李仕杰;第三组……”我、肖蔚铭、梁雨晴、蔡晓琦和周文君是第六组。老师让我们排好队就出发了。

上了车,我和肖蔚铭坐在起,一路上,我们一边谈笑风生,一边吃东西,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们来到了一目的地——珠光汽车厂。

珠光汽车厂真大啊!车类也多种多样,我们先去看奥迪车,哗,真棒呀!只见黑色的车身、舒适的坐椅,真美!接着,我们又去看了丰田车,哗哈,真酷!看,它是一辆私家车,是皇冠的,银钯的车身、灰钯的靠椅、清脆的喇叭,真好看!最后,我们看了大众车,好像是家庭车,也是银钯的。参观完了汽车,也要去玩玩儿了吧!下一个目的地——金苹果乐园。

金苹果乐园的游戏可真多啊!有小型摸天轮、、过山车、踩单车、蹦蹦床、原木攀登和鬼屋等等。老师说12点钟在哪里哪里吃饭以后便小组活动了,因为梁雨晴老走来走去,要我们去找她。于是我们一气之下,便不理她了,让她自己一个人去玩,而我、肖蔚铭、蔡晓琦和周文萱去玩踩单车,我和肖蔚铭一组,蔡晓琦和周文君一组,但是一些大哥哥大姐姐总是闯到前面去,我们小,不敢去顶撞他们只好让他们先玩了。啊,终于轮到我们玩了真好玩,转来转去,还有阵阵凉风,舒服极了。可是肖蔚铭说她好害怕,我就不同了,我不但不害怕,还想再玩一次呢。

不知怎么回事,我和蔡晓琦她们走散了,只剩下我和肖蔚铭,我们走啊走啊,走进了一间小卖店,看见了一个个漂亮的水晶金苹果,便问:“这个金苹果多少钱一个呀?”“五元。”叔叔回答道,我说:“太贵了吧,便宜一点嘛。”“四元,买不买。”叔叔问,我说:“还是太贵了,三元怎么样,卖不卖呀?”叔叔好像无奈地说:“唉,好吧好吧,卖给你吧!”我一下子买了三个,哈哈,本来要花15元的`,现在才用了9元,足足便宜了6元呢!我挑了一个蓝色、一个紫色、一个黄色,紫色给自己,蓝色给肖蔚铭,黄色给小表妹伊俐。

接着我们又去换币,一元一个币,换好以后就去套圈圈,但套了很多次都没中,最后每人只剩一个圈,肖蔚铭套中了一个一等奖,得到了一只玩具小狗,我套中了一个二等奖,只得了一只青蛙,这只青蛙很丑,十足十像童话里面的青蛙王子,眼睛虽然很好看,但鼻子像两根筷子,嘴巴像条细长的戏红,脖子上还戴着一个青色的项链,真像一个傻瓜!

“吃中午饭喽,”不知谁在喊。来到饭桌上拿了一盒盒饭,打开一看,哗,好丰富啊!有好多好多好吃的菜,有肠仔、有青菜、有蛋、还有鸡翅呢。我们吃啊吃,吃啊吃,都吃得津津有味,啊,吃饱了!老师对我们说:“1:30分集合。”现在是12点,我和肖蔚铭来玩飞镖,一元一支,我先玩了一支,没中,但得了一个箩。我又买了两支飞镖,一支给了肖蔚铭,这次中了,中了一个毛公仔,是一只小熊,可可爱了,只见它圆圆的眼睛,小巧的鼻子,比娜只青蛙漂亮多了。不知不觉,1:30分到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坐车回到了学校,慢步走回家了。

关于逍遥游的作文【四】

陈鼓应将庄子各篇分章,于每篇前综述各章大意,清晰而层层进入,使读者开卷则免于陷入庄子之恣肆汪洋之中,浑然而不能知晓其义。对于笔者来说深感作者的体贴与耐心,并自然产生一种对认真研究学术者的敬意。

陈将逍遥游分为三章,其第一章又分为三层:

首章起笔描绘一个广大无穷的世界;次写“小知不及大知”,点出“小大之辩”;接着写无功,无名及破除自我中心,而与天地精神往来。

因而此下顺着陈的思路逐层分析。

陈所谓:“描绘一个广大无穷的世界。”我认为是从“北冥有鱼,其名为鲲。”直至“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图南。”此一层我认为需要讨论的问题是——鲲化鹏,鹏之图南的动机。

以前虽未读过原典,但世皆称老庄之道“无为而治”,顺应万物自然,而鹏之图南,苦则苦矣!需要“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岂不是大大的有为么?郭象(陈书中对郭注多持否定态度,而其不引郭注之原文,使读者陷于一派观点之中,无法分辨,此一失也)注云:

“夫翼大则难举,故搏扶摇而后能上,九万里乃足自胜耳。既有斯翼,岂得决然而起,数仞而下哉!此不得不然,非乐然也。”

即郭象认为大鹏天生就是应该图南的,它生得大翼,而“水之积也不厚,风之积也不厚”的北冥不是它的自然,所以呆在北冥反而不是顺应自然,图南不是破坏自然的“有为”,而是顺应自然,“不得不为”的“无为”。若依此种逻辑,倒是可以解释“无为之为”。

而〈庄子〉原文中可以解释图南动机的,我认为是:“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P8)”

陈引释德清语:“然水积本意说在鲲上,今不说养鱼,则变其文曰负舟,乃是其文之变化处。”

我以为释语可从。因此,庄子此语便有了很明确的指向性。北冥水之积不厚,因而鲲化为鹏。而北冥风之积也不厚,因而鹏将图南。本书观点与郭注:“夫所以乃今将图南者,非其好高而慕远也,风不积则夭阏不通故耳。此大鹏之逍遥也。”在图南动机问题上基本一致。

可是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圣人或非圣人不是天生就确定的,很多时候还是后才可以确定的。那么在孜孜的改变环境,扶摇直上的时候,到底是圣人顺应自然的“无为”,还是非圣人平添烦恼,破坏自然的“有为”呢?这也就牵涉到第二层学术争论颇大的一个问题,蜩与学鸠和大鹏的小大之辩,到底是“万物的本性和天赋的能力各有不同。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当它们充分并自由发挥天赋才能时,便同样感到快乐。”[1]还是本书中所认为的,小知不如大知,前者眼界不如后者开阔。进而推究,便是庄子之道到底是促人积极,还是消极。

陈的第二层,我认为应从“蜩与学鸠笑之曰……”到“此小大之辩也”。从第二层开始,陈注中诸家的观点与郭注大相径庭,起先读陈书而不读郭注,庄子面目明,读郭注,则庄子面目又晦矣。陈书中只言郭之误,而细究郭注,始觉其以相异,皆因对某字理解不同。文言流传百年,注解甚多,遥想古书无标无点,句读之别,转借之误,揣圣贤之本意之难至此也。此下不得不繁引原文及两派注解,以表疑惑。

我认为两派关于“小大之辩”相异的根源,在于对庄文字词感情色彩的感受之上。郭每将庄文字词理解为中性,不带感情色彩,因而得出:“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