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20年前衣食住行对比作文(衣食住行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小作文)

20年前衣食住行对比作文(衣食住行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小作文)

更新时间:2023-04-14 02:21:36
20年前衣食住行对比作文(衣食住行过去和现在的对比小作文)

20年前衣食住行对比作文【一】

锦衣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穿的衣服也更加鲜丽了。看!我们穿着干净整齐的校服,迎着朝阳奔向知识的海洋;看!老人们穿着舒适的太极服,伴着夕阳展示着健康的活力。再不用“补丁打补丁”,北大荒真正成为了“北大仓”。

玉食篇:要问我最喜欢吃什么?我会告诉大家,我最爱吃的是家乡的特产——大米。从初春的嫩芽,长成了绿油油的稻田,又由稻浪变成了笑弯了腰的小姑娘。那晶莹剔透的米粒凝聚了农民们的汗水,更象征了对明年的丰收的期望。

暖住篇:“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生活在现代化的城镇里”是我的家乡的真实写照。家就是港湾,对于船只来说,港湾是温馨的,家对于我来说,更是温暖的。近年来,我的家也是旧貌换新颜,以前到处是平房、茅草屋,夏天,人们在里面炎热难耐;冬天,凛冽的寒风把人们冻得瑟瑟发抖;尤其是雨天,那漏雨的房顶形同虚设,让人们苦不堪言。而现在,我的家乡换了一幅新景象:到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直插云霄,那幢幢别墅,更是给农场添了一丝韵味。漫步在夜晚的世纪大道,宛如漫步在神秘的星光大道,似真似幻。我真为我是创业农场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啊!

便行篇:看着窗外的大雨,我的思绪又飞到了从前。以前,我的家乡遍地都是土路。晴天,乌烟瘴气;雨天,满脚稀泥。为了不再让我们的脚遭受苦难,农场修建了水泥路,笔直的大路通向了四面八方,更通向了老百姓的`心里。不仅如此,人行道旁还栽种了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杨树,真像一个个绿色卫士,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家乡的变化如此的巨大,外面的世界也是如此吧?

果然,外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神舟9号的飞天和首艘航母“辽宁号”的问世,象征着我国的科研技术和军事力量都已经登上了一层新的台阶。这让外国人认识到了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真正的实力,这才是不折不扣的雄鸡!

而我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是祖国建设的生力军,更要加倍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20年前衣食住行对比作文【二】

[1]刘妙丽:《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第46-47页。

[2]彭鹏:《比较中外学生学习状况对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价值工程》2010年第5期,第184-185页。

[3]王寿斌:《职教师资的培养和选拔:美德澳的经验与借鉴》,《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12期,第106-107页。

20年前衣食住行对比作文【三】

我们现在的环境污染很大,乱丢垃圾的人很多,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也很多,许多工厂还排放污水……我希望人们不要乱丢垃圾、尽量购买污染很小的汽车、工厂少排放污水。让未来的世界更美好。

将来每个家庭都有垃圾处理装置,只要把垃圾放入装置内,垃圾就会变成新鲜的空气。汽车是太阳能的.,就算没有太阳也可以借助风力,下雨时,雨也可以帮助汽车行驶。工厂排放的污水经过机器的处理,变成了能喝的水。别的有害细菌被送入太空“处”。树木变多了,地球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纸张不用造了,办公实现无纸化,世界是网络的世界。世界上没有战争,只有和平。抬头往上看,小鸟在轻飞,雄鹰在翱翔。走进动物园,动物们都很快乐,它们在动物园里奔跑,动物对人们很友好,许多肉食动物不会咬人。人们制造了机器人,由国家免费提供并进入千家万户,它们帮助我们打扫房间,洗衣做饭。如果有烟雾,它们会吸收烟雾,并转化为能量。

未来的环境将会变得很好,没有台风、海啸、地震、沙尘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我相信未来会变得更美好。

20年前衣食住行对比作文【四】

中国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往往比较“乖巧”。通常给中国学生上课,只是授课教师在唱“独角戏”,而在给留学生上汉语口语和听力课的时候,尤其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的学生们会比较踊跃,积极思考,主动提问,能够作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讨论。

1.中国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产生的主要原因

(1)英语教学的时间短,不够充分。英语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引进到中国的课堂,至今也只有四十多年的教学历史。承担外语教学的教师多数都是在中国院校毕业,知识层次也不尽相同,又一直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因而教学手段略显呆板,教学氛围仍显凝滞,教师的权威仍显得至高无上。带着师生间的这种“等级”观念,学生不敢也不好意思与教师进行探讨。

(2)考试只要求分数,不需要讨论。参加高考上来的中国学生都知道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可高考时只需要分数,所以不曾练过口语。陕西省为了城市与农村考生之间的起点平等,也取消了高考的英语听力。因此,大多学生都只是会考试不会用英语交流,停留在“哑巴英语”阶段。上了大学,继续为了考试,疯狂地记单词、背句子。教师也不得不为考试而教学,再加上班级较大很难进行纯英文的讨论活动,只好教师扮演演讲者的角色,学生扮演听众的角色。

(3)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办教育。学校秉承政府的安排,没有更多的自主办学权,只能认真地遵守规定,难以创新。

2.国外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产生的主要原因

(1)由各国不同的教育理念而决定的。首先以美国的教育为例。第一,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对知识的权威性进行质疑的能力;第三,美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理的精神。同样,大多数英国大学在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上更重视获取知识的方法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输送。此外,英国大学的课堂教学提倡自主学习和调查实践,很多课程的导师都会在每堂课前给出相关的阅读书单,让学生提前进行阅读和思考。课堂教学一般分为两大部分,即讲座课环节和讨论课环节。学生们准备讨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种启发式的讨论模式中,教师仅仅充当参与者的角色,更多的发言和表达机会都留给了学生。德国的教育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日本的父母从小就教育他们的子女凡事要先考虑别人,尽量不要麻烦别人,要独立,他们还注重“与他人协调”等有关群体教育的内容。日本父母很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很重视对孩子的挫折教育和创新教育。显而易见,中日两国的家长对子女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有着大相径庭的认识。

总之,美英德日国家在教育理念上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看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创新的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对来说,主观能动性要强一些,所以在课堂中常常是中心。

(2)与对知识与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关。美英德日等国家无疑对教育是非常重视的。这些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体现在对教师的培养和选拔上,这些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根本上得益于其师资队伍的精干和优良,源于其对职教师资的入职严格把关。为确保师资质量,德国对职教师资实行严格的“入门把关”和“过程控制”。[3]当然,对教育的重视与一国的经济实力也是息息相关的,经济搞上去了,国家有钱了,自然就有资金支持教育的发展。

20年前衣食住行对比作文【五】

不久前,我们对中外学生语言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中外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学习驱动力方面的差别

在近五年的汉语教学中,当每个留学生被问到“你为什么来中国学汉语?”时,他们的第一个答案就是“兴趣”。毋庸置疑,国外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个人兴趣。而中国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学习英语也是两年时间,但都是大班教学(少则五六十人,多则超过一百人),由学校统一编班,统一安排教学进度和课程设置。由于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带课教师不能照顾到每个学生,只能根据多数学生的语言掌握情况安排教学,从而被动地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也导致了许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我国许多学生争取高成绩是为了拿到奖学金,将来毕业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为家里减轻负担;有的是为了考取研究生或推免而本硕连读;有的也仅仅是为了及格;有的是为了追求真理;也有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总之,中外学生在学习上的驱动力差别较大。

2.学习目的的差别

中外学生学习的目的都包括为了实现个人的`价值、理想。然而,除此共同目的之外,有些中国学生的另一目的是为了父母甚至是教师而读书。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不负某个教师的期望而日日苦读。这就是学习目的中的“指向自我的学习目的,指向社会的学习目的”以及我国学生具有的“指向他人的学习目的”[2]。

3.学习条件的差别

国外高校基本上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台电脑,无线网络覆盖面广,学习者均可免费使用。图书、电子文献等资源都可以随意使用。国内的高校配套设施相比较国外来说要落后一些,再加上学生众多,因而“僧多肉少”的局面时有发生。除此之外,在中外学生的居住环境方面,我国的大学一般都会让留学生单独居住,住宿环境安静舒适;而我国学生人数众多,通常都是统一安排住宿,这样一来学生想要把宿舍当作书房来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宿舍自修习惯就变得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