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有关苗族民俗的作文(关于苗族风俗作文1000字)

有关苗族民俗的作文(关于苗族风俗作文1000字)

更新时间:2023-11-09 01:43:43
有关苗族民俗的作文(关于苗族风俗作文1000字)

有关苗族民俗的作文【一】

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人口众多分布广泛的民族。全国共有苗族740万人,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省。其中,贵州省分布最多。

苗族地区盛产木材,因此,过去的房屋多为木结构。建筑在山区的吊脚楼,一般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或堆放杂物。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苗族妇女的服装有上百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较有代表性的传统“盛装”,仅插在发髻上的银饰就有几十种。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龙舟节是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此时万人空巷,云集江边,龙舟竞发,盛况空前。

苗族人能歌善舞。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以芦笙舞最为普遍。

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旅游城市——凤凰古城就坐落在湘西苗族聚居区内。小城古朴而清新的风光,以及淳厚的苗家风情,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

有关苗族民俗的作文【二】

苗族,一个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典型食品主要有: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苗族在历史上多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苗族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

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有关苗族民俗的作文【三】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习俗和风格。下面,让我来为大家讲一下苗族的风俗和习惯吧!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的民族,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894,0116人,他们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说起苗族的历史,那可是源远流长,让表达能力差的人来说就算说上个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祖先起先生活在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和长江中下游;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经常迁移, 一会儿到湖南,一会儿到贵州、过几天又到云南。除此之外,我查阅资料,而资料上还显示说苗族有只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语言。资料上说是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还是个音乐和舞蹈圣地,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除了这些,苗族还有很多的工艺美术,如: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

苗族的简称也有许多,如:他们曾自称“牡”、“蒙”、“摸”、“毛”、 “嘎脑”、“果雄”、“带叟”、“答几”等;他称“长裙苗”、“短裙苗”、“红苗”、“白苗”、“青苗”、“花苗”等等。

这就是苗族。

有关苗族民俗的作文【四】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有关苗族民俗的作文【五】

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是云南屏边、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参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随后宣布“踩花山”节开始。这时,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朋旗迎风招展,各种欢庆活动先后开始进行。青年男女有的对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脚舞,有的跳狮子舞,还有的斗牛,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

滇东北和滇南一带苗族,每年农历六月六日过“踩花山节”。传说古时苗族战败流落异乡,想起祖先东逃西散的苦,伤心落泪。一年六月初六,祖先显灵,劝他们不要太难过,应该到高山顶上吹芦笙、唱歌跳舞给我们看。说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挂在一棵树上。大家围着这棵树歌舞,吹芦笙,这年的庄稼长得特别好。从此后,每年六月六,苗家都要穿上节日盛装,到高山上栽一棵花树,举行跳芦笙舞、斗牛、跳狮子舞、爬花杆等活动。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爬花杆,谁爬得高,就把一个猪头和好酒奖给谁。

这就是苗族热闹的花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