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关于高坪铺古镇的作文(描写中山古镇的作文)

关于高坪铺古镇的作文(描写中山古镇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04-02 11:20:41
关于高坪铺古镇的作文(描写中山古镇的作文)

关于高坪铺古镇的作文【一】

这些天的夜里我总是想起很多东西,那些随风逝去的旧日里的半盏韶华,那些不经意间被我遗弃而如今又偶然被我拾起来的贝壳回忆,或者用伤感的旋律装饰的我曾经年少的信仰。

以及搬到本部来这一年多一直在行走的路。

初三的时候,我从北校区来到本部上学。出了家门,穿过一个十字路口,就会走上一条路。冬末春至时,这条小路总会铺满苍黄的落叶。清风拂过,带动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听起来流畅而又清爽。

每天清晨上学的时候,总会看见一位老奶奶推着一位老爷爷缓慢地走在这条路上。老爷爷已白发苍苍,面部表情也显得呆滞。弥散在清晨的空气纯净湿润,树叶上的一滴露水也显得如珍珠一般明澈。轮椅轧在满地的落叶上,仿佛这一地的落叶就是铺就他们爱的道路。

这份持久的爱又有着另一个名词,那就是恪守。在一次和老奶奶的'交谈中得知,老爷爷病得很重,也不能讲话了。可老奶奶依旧每天推着他来到这条小路上,想让清晨里最温和的一缕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唤醒老爷爷沉睡已久的微笑。

尽管这一路走来那么艰难,可是一直在走着,不是吗?哪怕是天空泼洒着雨,老奶奶也会撑着一把大伞,足以遮住老爷爷和她自己。

雨里的背影就是他们几十年来爱的见证。老爷爷病了,在未来的某一天,他将永久地离开老奶奶,但是这份爱是永亘不变的生命历程。他们在用最后的生命恪守着这份爱,没有钻石般华丽的璀璨,却拥有阳光和雨露滋养。

而那段时间的我,似乎年少轻狂,曾经也想过在未来的日子里去寻找另一条路,或者说,去寻找更远的梦。

母亲劝说了我很多,那段时间整个人庸乱不堪,在自己呆滞的目光中选择逃逸。周末的时候,便会独自一人来到这条小路上散步。清晨塞着耳机,可以一直沿着这条小路走向很远,没有尽头。那时,春天已经临近了,地上又渐渐铺满了许多落叶,仿佛在对我吟唱着多个月之后的毕业骊歌。

最终我选择了留在这里,去恪守这条已经走了这么久的路。这三年里的事情就好似织成了浑浊的泪水,等尘埃落定,析出透明,又会像涟涟微波泛起清荷浮现在我眼前——这一路走来并不风轻云淡,又怎舍得就此中断通向远方的路。

后来,我就再没有遇上那对老夫妇了,也没处打听他们的消息。我不愿去做更多的猜想,只是在想起我走过的这条路时,便总会想起他们,在他们那被风吹过的瘦弱的背影里能够捕捉到一股强大的力量,足以支撑着他们把生命中最后一段路走下去。

时光停驻,片刻忧伤。

如此熟悉的路,一步一步用脚印测量距离。时间在穿过层层落叶间的悄无声息的风中一点点缩短,直至毫无征兆地戛然而止。

而我的生命,还处于初始阶段,还有许多未知的人生际遇匿藏在这条路上。我又怎能不追随着往日留下的足迹,跟着夏天悄然而至的脚步,在蒸腾着热气的水泥地面上奔走呢?

从这以后,我学会了恪守。被夏雨洗刷过后的路,仿佛蒙上了一层面纱,愈加幽静朦胧。

它承载着远方属于我未知的梦。

祝愿亲爱的时光一路顺风。

关于高坪铺古镇的作文【二】

周末闲暇时光,约上三两好友,我们来到了古镇草堰。我们漫步于小镇一角,借古街如梭的烟雨,洗尽尘世的浮华。在弯弯曲曲的街巷中,一切都是那么柔曼和安祥。

路不宽,青石板铺就,湿润的青苔记录着它悠远的年岁。小雨慢慢下着,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如古曲婉转,如舞步翩跹。路上人不多,几位老人围坐在凉亭里聊天,远远近近都笼在如烟的雨雾里,恬静、淳朴。

路边一间理发店吸引了我们的目光,理发师傅年过六旬,精瘦,手中的老式剃头刀,正一点一点地在顾客头上游动着。神情专注却又透着轻松,“喀嚓、喀嚓……”剪刀有节奏地起落着。顾客惬意地眯着眼睛,慢慢地和老师傅聊着天,任由那时光慢慢流淌。是啊,急什么呢,没什么可急的,门前青石板静静地躺着,古镇生活可不就这样慢慢悠悠吗?

登上路边茶楼,靠窗坐下,沏一壶茶,品几碟茶食,听着轻缓的古筝,犹如置身江南水乡。我手捧一杯香茗,小呷一口,往嘴里塞进一块桃酥,富有层次感的清香在唇齿间弥散俳徊。我们谈笑着,看着窗外雨丝落在玻璃上,带着丝丝留恋缓缓滑落,留下一串串雨痕,这一刻,时光不再匆匆。

下了楼,雨渐渐大了,我们撑起伞向前走去,一条小河延展开来,一层层涟漪漾开,放缓了我们的脚步,拉长了我们的思绪。拾步走上一座古桥,弯下腰,我分明看到残破的石阶上,有一棵嫩绿的小草破土而出,盎然的生机在细细雨丝滋润下,在微风中溢散开来,和古老的青石板一起,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古镇的悠悠时光啊,承载着多少美好过往,质朴又温厚,犹如生活最真实的底色。漫步其中,用心品读,尘世里忙碌的凡身,唯有用“简单”二字可以慰藉。漫步古镇,心变得澄明,岁月流逝的惊慌被消融得无影无形,内心多了一份宁静和柔软,随着古镇的烟雨,如花一般渐渐绽放。

关于高坪铺古镇的作文【三】

暖阳一抹,流过小店的明窗,淌进街边的一间裁缝铺。缝纫机规则的响声,伴着霓虹的丝线,与老手艺人一起,在古朴的`木桌上,成就一幅惊艳的画作。

又是一年新春,万物生长。我想,人约摸也一样罢,不然怎会有许多人在春天购置新衣?肯定是不合身了。但家中的老人认为这多此一举,总说“缝缝补补便好了”,我联想到可怜的补丁裤,不禁打了个冷战。但直到有一天,爷爷喊我办趟差,我才明白当时的我是多么“聪明”。

春日的微风,散进千家万户,曲曲折折,最终抹过一条幽静的小巷,我从人山人海的地铁站中一出来,踏上石板路,顷刻感到豁然开朗,清凉的春风,温和的暖阳,推着我走了进去。

不一会便到,古朴的木窗,青墙黛瓦的小铺落在了我的眼前,那似与它主人一般年纪的牌匾上,用毛笔写着“XXX裁缝铺”,转过身,发现了一顶红色的针织帽,再一看,原来是一位和气的老奶奶,她见我手中的旧衣,便轻轻拉着我进去。

提脚,越槛,落地,我忽而感觉如临异境,毛线、布料的淡香萦绕身边,满柜的缤纷织线应接不暇,都异常整齐地摆放着。老奶奶见我如此,便笑了笑,“我这儿好久都没有年轻人来了……怎么?替你爷爷奶奶来的?想想也是,欸……”老奶奶似自言自语地说道。

说着,搬着一张板凳,伏在了缝纫机旁,如果不是那和谐的“哒哒”声,我是不能分清这位老奶奶是在做衣还是小憩的,岁月的神偷使她失去了挺拔的身脊。老奶奶臂上的青袖套,在台上不断摩擦,不消多久,老奶奶脸上便闪着几许晶莹。

闲下来,就和我讲起了她的故事,据说,当年缝纫行业可是项“好活”,每至新春,家家户户都来补衣服,店里可热闹了。我看着安谧的店铺,有点不敢相信,老奶奶又说:“现在就不一样啦,大家都去买新衣服了,哪还照顾得了我的生意啊。”我看向那些布料,不禁有些羞愧。

后来我了解到,她有着一双令人羡慕的儿女,他们都劝老人回家享福,我也问,他就说:“这是独属于那个时代人们的记忆,我不去做,还有谁会去受这个苦呢,我可闲不得,闲不得啊。”

从小铺走出去,站在地铁口回望那个不起眼的小裁缝铺,在这同样不起眼的小巷中,是如此的普通静谧。忽然,想到什么似的,向手中望去。

“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