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南京博物院作文(南京博物院游记作文怎么写)

南京博物院作文(南京博物院游记作文怎么写)

更新时间:2023-05-03 07:02:18
南京博物院作文(南京博物院游记作文怎么写)

南京博物院作文【一】

战火,硝烟。经久不息的枪炮声黯然回荡在苍茫的天空中,无力地诉说着一国之都南京正被侵略的事实。

电影《南京!南京!》,毫无保留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幕幕惨无人道的屠现实。标题上两个

鲜明的感叹号无时无刻敲击着我们倍受震撼的心灵,用无声的文字表达着一种强烈的情感。

影片中最让人难忘的场景应属那个沉重惨烈的黄昏。国民党军队,共产党,抗日民众,包括年幼的孩童都昂首挺胸地面对着日军黑漆漆的枪口,奋尽全力地呐喊着,肃穆悲愤的面孔下是一声声“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那一刻,时间仿佛凝结,有的只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豪言壮语。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席卷而来的枪声,遍地堆积的尸骸,刺目的鲜,以及侵略者嘲讽的面孔。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充分地展现了这场悲剧的原因。与此同时,侵略者的丑恶也同样揭露在了我们的面前。但这个世界也还存在着像拉贝那样的国际人道人士,正是有了这样的无私的人,我们的世界才会在最黑暗的时候出现阳光,出现彩虹,出现希望。

而换位思考一下,当时执行屠任务的日军所背负的是什么?一个国家所下达的“重任”?被政府所蒙昧住的市民热盼的目光?还是早已遭受麻痹只知戮的心?那些嚣张的军国主义又有没有想过自己的'所作所为对这个世界所造成的危害?答案无需探究,历史的来龙去脉就如同一面镜子一般反射出所有质疑的真相。

1937年12月3日,三十万人这个庞大的数字下包含着中国人民屈辱不堪的回忆,这是整个中华民族永远难忘的一个日子。它犹如一座巨大的警钟,警示着人们若再不自强,这个数字迟早将会重现。

南京博物院作文【二】

南京博物院是我们的骄傲,今日我终于见识了一番。

站在南博大门向博物院眺望:如茵的大草坪广阔深远处耸立着一座大殿,在身后紫金山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巍峨壮观、古朴雄浑。这座大殿,就是被誉为是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现代化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历史陈列馆。

步入博物院,导游首先带我们来到博物馆的南边,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甲骨文碎片。这批甲骨文结体匀整,线条遒劲,字迹清晰,风格多样。有的造型美观,有的精巧别致,有的图文并茂,有的模糊不清,不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还有着珍贵的历史价值,成为世间不可多得的珍品。

博馆藏文物中,最为国内外游客所啧啧赞叹的,有盱眙出土的战国金兽,徐州和扬州东汉诸侯王墓出土的银缕玉衣,“广陵王玺”金印,“竹林七贤及荣启期”砖刻壁画,南京祖堂山南唐二陵的陶舞俑等。

最令我难忘的是出土于扬州市邗江区甘泉山的“广陵王玺”金印。它别具一格、造型独特,金印方形,印钮为龟形。印文为阴刻“广陵王玺”四字,布局疏密有致,行笔直中有曲,使全印非常饱满,流畅和谐。龟钮铸造比一般龟钮精工完美,背部雕以蜂窝状回字形图案,边缘及四足饰以圆珠纹,龟四足撑地,龟颈半伸半缩,形象可爱。实为汉印中的精品。

这么精美的'艺术珍品就连有着高科技的现代人都未必能做得那样惟妙惟肖,而古人却用它们的双手操作着简陋的工具做出了稀世珍宝,实在让人赞叹不已。

南京博物院作文【三】

在争议声中把"南京南京”看完了。在看片之前我避免去看该片的评论,以防先入为主。现在我信手涂鸦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肯定陆川在本片中的拍摄技术。镜头、音效和叙事的节奏,营造出的气氛。很对我的胃口。问题是剧情好多地方让我迷惑不解。

一、天降大任给陆川,他掌握了大量的资源,有责任把1937年南京发生了什么告诉世人。可惜陆川做得很不到位。

1、南京大屠是元凶----朝香宫。这个天皇的叔叔,是他越过松井石根下令日军屠的,他逃脱了东京审判。之前没有那部同一题材的电影反映过,陆川也没有。遗憾!难道还要让他继续逍遥法外吗?不应该把他揪出来让世人诅咒吗?

2、日军从上海到南京途中残暴的'屠已经开始了,不是到了南京突然变成了魔鬼。陆川没有反映。

3、南京保卫战指挥不当,造成大军不能及时撤退,致使十几万中国军人惨。还给日军找到大屠的借口:因为中国军人混进平民中了。这难道不值得展示出来让后人(特别是军人总结教训吗?可惜这也被陆川忽略了。

4、还有陆川对日军惨绝人寰的暴行揭露不够,即使这会使我们看了很难受。比如把中国人作为竞技比赛的百人斩;用不断地砍中国人的头来试他那把牛X的武士刀的中岛等等,难道回避这些现在的日本人就能够接受这部电影?不解。

还好上面1、2两点《拉贝》替陆川做了。

二、影片中的一些情节让我迷惑

1、在到处尸横遍野充满着中国人惨叫的南京城里,居然还有市民在路边摆摊做生意,还有小孩在无忧无虑的玩耍,,这些小孩还能和日军一起玩操兵游戏。这合理吗?这同日军拍的用于欺骗世界的,“日军和中国人民相处的多么和谐’的宣传片有什么区别?

2、日军态度很好的和唐先生作香烟生意,请问陆川:日军有这个必要吗?他们完全可以随便挑一户人家,破门而入先男人,女人先奸后,然后把屋里值钱的东西洗劫一空。(这出自南京大屠幸存者的口述,不然干脆把唐干掉,直接把他的钱拿走就行了。这难道也是日军的宣传片表明日军同南京市民进行着自由的贸易?不解。

3、角川为什么自?理由充分吗?日本人是擅长自的,不过是在失败后。在那个把日军变成魔鬼的环境里,他良心发现自了,至少我不相信。如果战争结束,他幸存下来,回国后再变回正常的人,再良心发现自,这个我才会相信(就像《天与地》。

4、还有日军祭祀那段,有人认为他如何的好,可以上升的某某高度,我水平不够,看不出来。我认为这部影片要上高度,要从是什么把在和平环境里正常的日本人变成魔鬼的原因进行剖析研究(这方面我看过的影片中《排》做得最好。陆川这方面做得很不够,仅仅是日军恐惧(这点我觉得描写的有些夸张和刚入城时遭到了零星的对抗。

总之我对投入巨大的这片感到失望。

南京博物院作文【四】

刚才看了陆川的南京南京,着实让我完全不懂他的表达方式。如果不是事先知道这部电影由陆川导演的,我会以为这是一部日本人拍得南京大屠纪念片。同学都说看完之后人很压抑,我倒是看完之后感觉特别郁闷,我心目中的南京大屠纪念片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首先,其中大部分的对话是日语的,再加上我看得是枪版(原谅我看盗版片子,实在是这里的电影院不上映,听起来相当的累人。拉贝还要讲德语,另外两个外国救助者要讲英文,群众们还要讲上海话苏北话和不标准的普通话,我的脑子无时无刻都不停在转换这些语言。

其次,陆川同志对大屠的理解由电影的表达方式来看是:日本人很无奈,中国人很懦弱,所以造成了南京大屠。一开场,偌大一个教堂里,站了满满的中国人,几个日本兵进去,连他们自己都害怕了,要偷偷溜走去叫后援。中国人做了什么?中国人举起了双手,老百姓的,军人的,连枪都举起来了!难道我们的军人就那么没用?那么怕?这么多人都制服不了几个日本鬼子?

接着刘烨出场,带着一个儿童在那里打仗,我只能说,中国男人都光了,连小孩都能应对这样的场景。再后来,被拉去屠的时候,开头大家都害怕了,活赖着不走,这是抗议么?这是怕的表现!后来刘烨带头走,小豆倒是义无反顾得跟上,开头都那么怕的人,却在枪决关头喊出中国万岁,有这么刻画人物的么?日本人冲进难民营枪受伤的中国兵时,第一个镜头就是一个包着头的伤病拿着手枪对准自己下颚就是一枪。我只想说我日,你有枪,又不怕,为什么不朝敌人开,也拉几个垫背的?然后拍难民营的时候大家麻将照打,戏照唱。简直无忧无虑阿,这是真实的难民营么?

接着说说里面几个关键人物,唐先生,不说了,为了小家牺牲大家,不懂他为什么被日本人害过了还会接着相信日本人。真以为会说日文:我是良民,日本兵就饶你性命了。拉贝,他是唯一让我感动的人,一次号召大家出100位女人,1次临走前的跪别,都让我感触颇深。一个外国人都可以这样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为什么中国人民就不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呢?角川,一个在教会上过学的日本小队长,会说蹩脚的英语,会跟打的人讲:我不是故意的。。。我觉得编剧很白痴,能当上队长,难道会是第一次人么?他的那个好朋友,前一分钟跟唐先生称兄道弟,后一分钟就把他送上刑场,行刑的时候还不忍看,可能么?现实么?还有剧中为日本人跑腿的都是中国人,日本兵抢中国人的鸡鸭等也是因为‘这下我们可以吃饱一点了’,真是很傻很天真。

不过陆川的电影着实反映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就是女人撑起大半边天。在要求牺牲100个女人时,小江轻描淡写得带头出来,于是她们拯救了整个难民营;在最后抓中国兵时,女性又去解救她们的同胞,姜老师一次又一次得带人出来,直至最后被发现。我觉得陆川简直想说,中国的女人们简直就是救世主,中国的男人们就只会扯着嗓子喊:姜老师,救我,救我。

最后陆川还要用大量的时间来描述日本的葬礼仪式以及角川的自,我只是觉得他在说:看,南京大屠也不能全怪日本人,我们也是很无奈的,我们也牺牲了很多人。

这部电影没有我想象中那样精彩,想比之下,去年的‘nanking’纪录片以及以前的南京大屠更震撼更真实。改变角度去拍是好事,可是表达方式有问题,我觉得我不能接受这部据说相当精彩的电影。

南京博物院作文【五】

《南京南京》作为一部历史纪录片而言,讲述的方面,足矣。因为它是电影,不是纪录片,不是史诗片,不是电视剧,所以它要简短精,

这部电影最亮点的是女人们的命运。

为了让自己的亲人能熬过冬天,她们勇敢地站出来,站到了受辱、亡的前线。这是以前比较少表达的角度。她们是芳龄的女子,却也是从营房里退推出的一车一车的裸露僵硬的尸体。唐先生的妹妹也是自告奋勇去的,她本是唱着戏的古典可爱的女孩子,在枪响下香消玉殒。也许,了是种解脱呢,这样的女子总是会让人心疼的。活着,比了更艰难。

记忆最深的一段,是描述这些女人们悲惨遭遇的一段对白。大意是:日本的,一次五元;中国、朝鲜的,一次两元。一次十五分钟。

无奈与悲痛并存。

侵略,受害者不只是我们,而是双方共同的灾难。

角川,一个日本军官。他有点书卷气,也向往单纯美好的爱情。他真心对待的女子,要娶为妻子的女子,却被折磨得苍白、憔悴,直至只能从裸体的尸体脚腕上的红绳辨认出她已经去。逝者已矣,生者何堪。这一幕,辛酸得让人忘记了流泪,只能不断地默念太惨了。她毕竟成了牺牲品,牺牲了青春,牺牲了自己。角川最后在不忍心看姜老师受苦击毙她,放了两个中国人之后自。他这个极其矛盾,不乏同情心和爱心的人,代表了侵略中尚有人性的同样痛苦的日本人民。

所以,战争是对双方的折磨与痛苦。

我们如何保证和平共处呢?只有保证各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军事实力对等,不会出现极大的差距,也就不会被政治野心家所利用,发动战争了。

每次战争皆是新崛起势力与老牌势力、外来势力与固有势力的战争方。在21世纪的我国,一直宣称要和平崛起。崛起,就代表着综合国力、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提升,中国的崛起,也代表着中国对于世界的影响加大。新兴国家与老牌强势国家的势力范围必然是需要重新划分的,当产生矛盾后,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引发战争,如何解决矛盾并且必然战争就是我们党和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南京博物院作文【六】

在历史的天幕下,南京注定是那个最沉重最悲惨的一笔,多少设计的流逝,都无法冲淡那段腥与残酷的现实。72年过去了,中国人始终无法释怀这份仇恨,每每提起日本,愤怒的眼神,让世人明白,那是所有中国人心头的一块疮疤,一块永远都无法愈合的伤。

设计在流走,时代总在发展,进入新世纪。拨开历史的烟霾,那些凝重,耻辱的过去总在警醒着新一代的中国青年人要奋发图强,振兴华光。凤凰涅槃,只有经过如火的历练和的洗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足以重生,才足能强大,观千千万万的民族史,哪一个不是在荆棘中前行!哪一个不是在炮火中强盛!何况中国?这条巨龙,这条骄傲的龙!

还深刻的记着这样一个人的这样一句话“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在亡面前,大意凛然。他坚信用,用那奔腾的鲜,用那永不停息的爱国鲜,唤起沉睡的中国人站起身来,为祖国的将来而勇敢奋斗,抛头颅,洒热,维德只是一点目标——强大中国,做的只因一个缘由——我们都是中国人。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都不能分割,我们的身躯中流着相同的液,跳跃着同一个心脏,同呼吸,共存活。我和你将永远相生相惜。

随着影片《南京!南京》的上映,人们开始争议其导演和制片人创作的这个影片是否贴合历史,反映的真实。其实,在我看来,一部影片怎可透彻地反映那些伤痛,它只是一个缩影,一个可撼动人心的缩影。重要的不是事件,而是事件后的深思。中国人是否看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现实,是否坚定了洗国耻的决心。不要忘却历史,但最重要的还是不要迷失当下的方向,用自己的脚步,为中国走下强大之路。影片的结尾以一个孩子和蒲公英作为结尾,画面定格在一个孩子身上。预示着中国的将来是光明的,孩子就是希望,新一代的中国人将会挑起振兴中国的重担。那蒲公英,落到哪里,哪里就会生根发芽,是否也预示着中华民族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不会消亡。

我坚信着我的祖国终会强大。

南京博物院作文【七】

一进大门,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古典式建筑,门楣的大匾上镶嵌着金字——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共有六个馆分别是历史馆、数字馆、非遗馆、特展馆、民俗馆和民国馆。

首先,我们来到了非遗馆,这里全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花灯、香囊、泥人……其中最吸引我的是捏泥人的那们老爷爷,他手法娴熟,(连用一串动词就能写出娴熟的手法。)不一会儿,就捏了几个栩栩如生的卡通人物,有孙悟空、多拉A梦、米老鼠和史努比,真想把它们都买回家。(描写一下几个人物的`样子、传神的表情也能表现出手法的娴熟和技艺的高超。)接下来,我们去了历史馆,那里有很多恐龙时代的化石、吴越时期的古文物以及唐代的灰像和三彩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金缕玉衣,它是把86块1.6厘米大的玉片,用金线穿起来,据说只有皇族的人才能穿。然后,我们去了数字馆,这里有许多象形字,还有一面很特殊的墙,用动画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古人的习俗,例如:包粽子、赛龙舟等。更有趣的是在数字馆里,有一台娱乐机,里面有一些小朋友喜欢的游戏。要说南京博物院最有特色的场馆当属民国馆,路边的老式电话亭,游人可以随便进入,摆弄出一副打电话的模样,仿佛穿越回那个时代。还有一些只能在电视剧里才能看到的东西,有老式的黄包车、汽车、草药店、大戏院等,细心的妈妈都帮我拍照作为留念。

南京博物院太吸引人了,我被祖先的聪明才智、高超技艺所震撼,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值得骄傲。

(整个游览过程似乎缺少一些具体的描写和联系你自己的感受,比如令你惊叹啊,或者你的不解啊,都可以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