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以家乡为话题的作文800初三(以家乡为题的优秀作文)

以家乡为话题的作文800初三(以家乡为题的优秀作文)

更新时间:2022-12-26 16:40:09
以家乡为话题的作文800初三(以家乡为题的优秀作文)

以家乡为话题的作文800初三【一】

自古以来,有很多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文人客都盛赞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好象每每思念起家乡,必然是想念家乡的山水,或者是家乡的人。而我却固执地认为,想念家乡,实实在在地是想念家乡的美食。

难道不是吗?想念亲人朋友的时候,可以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或是发个电子邮件,可是想念家乡的美食呢,却无论如何也无法排解。我来深圳已有些年了,每每让我对家乡留恋最多的,竟然是那永远魂牵梦萦的家乡的美食。

莜面

莜面,是莜麦子实磨成面后做成的一种食品。

印象中只有内蒙古才种莜麦,所以也只有内蒙古人才懂得怎样吃莜面。

现在的年轻人会做莜面的已经不多了。听老人们说,和莜面要一半莜面、一半水,要刚刚煮开的滚烫的水,立即冲入莜面中,这样活成的面才够软够筋道。莜面活好后,可以任意搓成各种形状,有窝窝、鱼鱼、顿顿、等,还可以和上土豆泥,做成山药鱼、金棍,也可以包上馅,做成莜面饺饺。这时就可以上笼屉蒸了,一般最多蒸十分钟就熟了。当然还要调好拌莜面的各种汤料。汤料有凉汤和热汤之分,凉汤用黄瓜、水萝卜、豆芽菜、熟土豆条、尖椒、香菜加各种调味料调制而成,热汤是用羊肉、蘑菇、土豆煮成,如果爱吃辣味的,还可以炝些辣椒油,拌在面里。

其实我在离开内蒙古以前是不大爱吃莜面的。可能是离开了家乡,便有了思念家乡的情节,感觉到天下美味都不如莜面好吃,便让家里人寄来了速食莜面,象方便面一样,用开水一泡就可以吃,可是味道实在是太差了,没吃几次,就把它丢在那里,再也不去吃它了。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我:你从家里带些莜面过来自己做不就可以了吗?那我再告诉你一个知识,生长在内蒙古的莜面只有用内蒙古的水和面才可以蒸得熟。不信,你可以看看深圳的大街小巷,全国各地哪里的特色小吃没有,却独独缺了内蒙古的莜面。

稍麦

每每与广东朋友一起喝早茶,品尝着广式稍麦,我必自豪地说,你们这叫什么稍麦呀,等你们去了呼和浩特,尝过了我们那里的稍麦,便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稍麦了。

是啊,来过呼和浩特的人都会对这里特有的早餐——稍麦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天清早,天刚蒙蒙亮,大街小巷的餐厅便都忙碌起来。要选红白相间的上好羊肉和新鲜大葱,用机器搅碎,加油、盐、味精、香料等拌匀,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加焖子了。焖子要用生土豆粉加一定量的清水,在火上熬制而成,熬好的焖子是透明的冻状,这时加进拌好的羊肉馅,拌馅这道工序就做完了。稍麦皮一般是头天就擀好了的,用上好的雪花粉和面,擀成饺子皮一样的形状,然后把擀好的皮夹生淀粉一层层落摞起来,最后用特制的木棰把边擀开,这样做成的稍麦才会像盛开的花朵一样。包好馅就可以上锅蒸了。蒸稍麦也有讲究,不能用金属笼屉,只能用竹子或木头、草编的笼屉,这样蒸出的稍麦才不会塌底。

食客们往往早早地就来了,要一壶酽酽的砖茶,边喝边等着稍麦上桌了。刚出锅的稍麦个个鲜嫩饱满、晶莹剔透,看着都让人馋涎欲滴了。

以家乡为话题的作文800初三【二】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广告词――因为它虽精短,却包含了很深的哲理。

风景无处不在,因为它就融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眼中的风景不需要雍容华贵,也不需要富丽堂皇,它可以是朴实的、善良的,在我眼中,晴天是一种风景,雨天也是一种风景。在晴天,我们可以沐浴在阳光下,贴近大自然的怀抱;在雨天,我们可以坐在窗口,看着窗外的风景,让思绪飞驰在千里之外,让心灵洗去忧郁,留下快乐,洗去灰尘,留下纯洁。

我眼中的风景不要多么的宏伟壮观,也无需中外驰名,它可以是清新的、自然的,在我眼中,一片不大的草地便是足以令我高兴的风景,我可以贪婪地吸着空气中淡淡的青草香,漫步在浅浅的草丛中,我喜欢裤脚被露水沾湿的感觉,我虽然不能象奶牛一样品尝青草的滋味,但我可以在草地上香香地睡上一觉,让大自然在梦中尽情的舒展;在我眼中,一株娇弱的兰花胜过那些名山大川,佛祖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我可以嗅着淡淡的花香,听着花开花落的声音,用心来感受一切,我要与兰花一起分享花开的喜悦,感受花谢的壮丽;我要折下一支,献给心爱的人,献给我的母亲,让她们和我一起分享发现风景的快乐。

我眼中的风景不是风花雪月,也不是柔情似水,没有悲伤离合的动人情节,也不是波澜不惊的平静,我眼中的风景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出污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是“我欲与君相知,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我眼中的风景是夸父、精卫、愚公的执着,是牛顿、爱因斯坦的智慧,是特洛伊、古罗马战争的热沸腾,脉喷张……

我是一个善于发现风景的人,我可以为我所发现的风景欢、乐、喜、悲,风景可以不同但看风景的平和心态是相同的,我眼中的风景总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绚丽多彩……

我眼中的风景,正如一首歌词所表达――“你是那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我来为你爱我不顾一切,熄灭我将永不能再回来……”

以家乡为话题的作文800初三【三】

我的童年十分快乐,生在一个小山村里,有许多小伙伴和我在一齐,上山挖猪草喂猪,放羊,河里游泳,去河里抓小鱼……好玩极了总是无忧无虑。

我们几个“小调皮”也因此闯了一些祸,例如踩坏人家麦苗,因放羊吃了人家的玉米之类的,母亲便批评我,罚我一天在家看书,即使是那样,我也很快乐,我从书上学到了不少东西,增长了我的知识。再去玩的时候,我就把从书上看到的统统讲给伙伴们听。

童年的我是快乐的,过的一日是那么快,那样的充实,那样有好处。

母亲说:“上了小学不能再那么调皮,听老师的话,认真学习。”我的几个伙伴和我一齐入了学,而且在同一个班里。

我们每一天在教室里学习,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感到很快乐,很充实。下课后,我们几个聚在一齐,在玩的同时讨论一些学习上的问题。我在玩与乐的同时,增长了知识。

放学后,我们几个迅速地把全部作业写完,在村东头老槐树下思考到哪里玩的问题,去池塘抓鱼,好的!我们几个分头行动,用水盆把水泼到另一个坑里,剩下的就只有鱼了,就好抓了,都是些个头大的鱼,我们几个平均分后带回家,吃着自我抓来的鱼是那么香、那样的有滋味。

小学的我过的同样充实、快乐。

以家乡为话题的作文800初三【四】

每个人都会成长,都会长大,对往日成长所留下的足迹也是依依不舍。——题记

七岁的窗口

打开七岁的窗口,依稀还记得七岁那年贴,过新年时的场景。欢欢喜喜,快快乐乐。那时的自我亦然纯真,不懂那人间的险恶,只明白开心的时候就应哈哈大笑,悲哀时就就应哭啼不止。而此刻那个以前只会把表情清楚的表此刻脸上的自我,现如今到哪里去了呢?七岁,一个快乐的童年,却被遗失在成长的岁月中。

十岁的

关掉七岁的窗口,打开十岁的日记。笔迹依稀能够看出来,但却还能够想起自我的十岁那年的喜悦。六一儿童节、生日都在同一天度过。自我却乐得合不拢嘴,却不知这也不好,因为算起来只能收到一份礼物。而那时的自我就应也算的上纯真吧。儿时的自我总是不以为然,此刻想想还真是可笑呢。

十三岁的自我

合上十岁的日记,再看看十三岁的自我。已然没有了当年的那份纯真。或许这就是所谓的成长吧。十三岁,一个能够算的上很好的年龄。的确不可能如同七岁、十岁一般了。成长,真的好残酷,掠夺了自我以前的一切。而自我也只能活在现实的世界里。成长,将自我当年的那些小完美埋在了回忆里。路人甲始终不懂我成长的故事和伤悲。

成长,是一个残酷的事实,让人不经意间就背叛了昔日的完美;成长,是一个虚伪的代名词,让人轻易得就戴上了沉重的面具;成长,是一个只开始却永远不结束的故事,让人很容易就放下了以前,放下了以前的一切,也包括回忆。

成长的故事,很甜很酸很苦很涩很咸很辣很美。

以家乡为话题的作文800初三【五】

今天给姥姥打电话询问了她的酱茄子的作法,自己尝试做了一下,很成功,吃出了家乡的味道。自己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

在和别人谈到自己家乡的时候,我一般都会介绍家乡的美食,比如提到“宫后”,还有黑龙江的锅包肉。但是还有一些美味我很少跟人提,最正宗的应该是姥姥做的.酱茄子和手擀面了。酱茄子今天终于得到了姥姥的真传,现在比较怀念手擀面。姥姥做的手擀面比较粗,十分的劲道,加上东北独有酸菜肉末卤,那叫一个过瘾,一般我们叫“二大碗”我能吃两碗。老家的冬天时间很长,所以过冬菜中酸菜是必不可少的,几乎很多家都有自己的酸菜缸和大石头,然而同样是酸菜在不同家腌制,味道也不一样,所以才有了姥姥手擀面的独有味道。如今在盘锦每当我想吃手擀面的时候,都会自己或带上要好的朋友去一家叫“老味道”的面馆,每次都会叫上一碗酸菜肉丝面。但是这家的酸菜没有老家的味道,但是却有一种久违的感觉,于是这里几乎成了我的“老地方”。

说到酱茄子,现在想想嘴边还有种很奇妙的感觉。家乡的夏天,印象中最便宜的两种蔬菜:茄子和豆角,我的印象大约在93,94年左右,茄子应该在7分钱一斤左右,豆角稍微贵一点。可以说伴随每个夏季最多的蔬菜就是茄子和豆角了。那时候,爸爸有道菜挺大众,但很好吃,就是把茄子烀熟了,直接沾酱油蒜末吃。客观的说,妈妈做吃的就很一般了,茄子和豆角到她手里基本都是炖。但一到姥姥家就能吃到她做的酱茄子,这个味道真是太香了,特下饭。

“宫后”这个词,可能是我家乡独有的一个词汇吧。“宫后”其实是烧烤的一种串,具体是什么还真挺难解释,应该是属于下货吧。我印象最早吃到“宫后”应该是小学时,在一家叫“阿旭”的烧烤店吃到的,当时一串羊肉串是5毛,宫后是6毛。现在想想很少能像那时吃着烧烤,最后再下一碗“鲜辣牌”方便面窝个鸡蛋那样的痛快了。最近一次回老家,我又找到了这家叫“阿旭”的烧烤店,尽管更换了地址但老板没有换,他我对我父亲的印象还很深刻,但是那次回家时间比较紧,我还是没有吃到他家的“宫后”,只是在他家吃了顿早餐。

家乡的锅包肉,其实最正宗的叫法应该叫“哈尔滨锅包肉”,但是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应该是带料加工的最好。以前爷爷家那边的厂西市场里有一个专门带料加工做锅包肉的,就是你买好里脊肉,到他那,他个就给你做好,论斤收加工费,整体算下来肯定比在饭店吃便宜,而且味道正宗。总是觉得做锅包肉的醋跟我们平时吃的醋有差别。到辽宁之后,很少能吃到家乡的锅包肉,这边基本都是番茄酱的锅包肉,个人认为没有家乡的味道好。在盘锦有两个地方能吃到家乡的锅包肉,一个是在“双兴”叫“老式锅包肉”,另一个在田家叫“哈尔滨锅包肉”。

以家乡为话题的作文800初三【六】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也像逆水行舟一样,如果你不去努力的话就会退步,当你用心向上努力学习工作的时候就会前进。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以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数学、语文和书法获得省、市及学校的奖状和奖品。因此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便有点占占自喜,成绩面前产生了骄傲自满。我记得三年级期未,数学我只考了76分,我班的平均分数都是78分,比平均分还少2分,老师批评了我,当时我的情绪十分难过,无地自容。之后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帮忙下,同时向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说我上课和同桌同学讲话,我下决心要改正缺点。之后,我认真听讲,每次考试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老师又表扬了我,同学们也赞扬了我。

去年英语期中考试,我考了58分不及格,当我看见发下的卷子时,我低下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十分悲哀,都怪我平时没有努力的结果,这时我看见其它同学满脸笑容,我心里更有一种难言之语,因此我暗暗下定决心,我要向同学们一样努力学习,必须要将英语迎头赶上,因此我每日早上起床便读30分钟英语,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在今年英语比赛中我获得了三等奖。

当我在成长的道路上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困难,人生的道路是坎坷不平的,只要你努力战胜克服它,困难就会向你低头,胜利的曙光就会在你身旁。

以家乡为话题的作文800初三【七】

成长的步伐到来了,成长的烦恼也紧随而来。让人整天都笼罩在忧郁中。

“你怎样这么粗心,英语的大写字母写成小写字母;数学不是小数点忘了加,就是脑筋转但是弯;语文也是,不该错的总是错。……成绩总是没有提高!”从上初一开始,这类话就常常在我心头萦绕。有时候是父母批评的话语,有时候是我的自训,有时候却是妹妹的挖苦。

我也想要把成绩提高上去,但是总不能称心如意。不是这一科失手,就是那一科败下阵来。这些都是我始料未及的。谁不想考个好成绩,但是每个人的潜力不一样,所尽的努力也不一样,所以收获的“果实”也有干瘪和饱满之分。因此我也只能说一身一声:“尽力而为!”了。

人生有竞争才会精彩——这是我安慰自我的话。但尽管如此,仍有不少烦恼让我挥之不去:作为一名学生,我告诉自我成绩不能太差;

但是反过来想想,如果好成绩那么容易就让我得到,那岂非大失它本身的好处,也失去了人们想要拥有它的吗?这样想想,烦恼固然减少了许多。却有另外一种看法在脑海中构成——这以上的话虽具有必须的道理,但未免太过于幼稚,就有点像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没有努力争取,好成绩是不会送上门来的。所以,烦恼仍像一个影子,无时无刻都在跟随着我。这也许是庸人自扰,但的的确确,这就应是大部分同学所面临的烦恼。

要解决这个烦恼的办法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我此刻最后明白这首歌曲实际上唱出了我们青少年应对学习的烦恼所表现出的无助与茫然。成长的烦恼在不断涌来,期望我们能招架住所有烦恼的“袭击”,学着在烦恼中健康成长!

以家乡为话题的作文800初三【八】

一堵墙,高大、厚实而绵延地横亘着。

多少年来,墙两边的人们就这样被它牢牢阻隔着,对另一边的世界一无所知。也从来没有人想过是否要去知道——毕竟,要逾越那堵墙看上去实在是太难以想象了。

时光流走。终于有一天,几个年轻人萌生了最初的好奇,他们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商量是否应当想办法去探知一下墙的那边究竟有些什么。

虽然这个想法的背后充满了种种不可预知的危险与令人望而生畏的困难;但在日益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还是行动了。

他们找来锤子和铁锹,在墙的一处开始挖洞,试图从那里打开一条通向另一边的通道。

伴随着蠢蠢欲动的希望和如影随形的恐惧,他们不停歇地挖掘着。这样许多年过去了。

终于有一天,当最后一块巨石轰然坠地的时候,挖掘者们的眼前顿时豁然开朗。而同时出现在面前的,还有一些跟他们模样迥异但都一样疲惫、惊奇却友善的脸。

原来,多少年来,墙两边的人们早就怀着同样的心思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于是他们试着相互问候致意,并小心翼翼地跨入到对方那完全陌生的土地上去。接着他们都看到了更多新奇而并无恶意的面孔,以及迥异于自己领地上的奇花异草,飞鸟虫鱼。

多年的老墙被打开了一个通道!而在墙的那边新奇无比别有洞天!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墙两边的世界。于是,许多人开始带着强烈的好奇从通道涌入另一边,到那闻所未闻的全新天地里去一睹为快。

后来,想了解对面未知世界的人越来越多,最初的通道已经显得狭隘拥挤;于是人们拓宽通道,并在那里建起了一道高大宽敞的门便于通行,同时也用以纪念那些最初冒险开拓它的人们。

再后来,一段段墙索性被不断推倒,取而代之的是一扇扇畅通无阻的大门。

至于那些残存的部分,仅被人们用于凭吊往昔。老人们总会指着所剩无几的墙体告诉孩子们:要是没有那些被打开的门,我们现在还像许多年前一样,不知道墙的那边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如今,两边的人们早已不分彼此,亲密无间的生活在广袤而美好的共同家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