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游西河古镇的作文(游西沱古镇作文400字)

游西河古镇的作文(游西沱古镇作文400字)

更新时间:2022-11-02 16:17:14
游西河古镇的作文(游西沱古镇作文400字)

游西河古镇的作文【一】

昨天,妈妈和孙老师约好要带我们几个好朋友到西河公园去钓鱼。我兴奋不已。今天一大早,我和妈妈就早早出发来到孙老师家。九点钟,我们就出发了。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路边的小花也绽开了笑脸,一片一片舒展着自己的花瓣,炫耀着自己的光彩,欢迎着我们。

一到西河公园,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撒下了鱼网,我们静静地等着,半个小时过去了,我兴奋的去拉网,但是,今天运气不佳,鱼网里的鱼极少,只有两条,我们失望极了,便对钓鱼没兴趣了。思诺把一块石头扔到了水里,这让老师想起了“打水漂”,听到新玩意,我们几个迅速跑到岸边去捡石头。以前妈妈和我到河边玩,教过我打水漂,我捡了几块比较薄的石头贴着水面扔出去,我竟然一块石头打出了三个水漂,我兴奋地笑啊,跳啊,浩然不服气,说他能打五个水漂,他打了好多次,也没能成功,不一会儿,我们便大汗淋漓。老师便带我们去岸边柳树下乘凉。

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着。妈妈眼尖,在树下的草丛中发现了一个蝉蜕,小伙伴们蜂拥而上,看看蝉蜕是什么样子的。蝉蜕是蝉变成知了留下的壳,薄薄的,轻轻的,但是它的爪紧紧抓着树干,可见蝉的蜕变是多么的不易。老师说既然钓不到鱼,那么就找蝉蜕吧。于是我们分头行动,我拿着我的“金箍棒”到处找蝉蜕,树下有好多剌剌秧,把我们的腿都剌破了,我用“金箍棒”用力地向剌剌秧砸去,剌剌秧无力地垂了下去,不一会儿,我们就找到了三十多只,收获颇丰。           我们还在草丛中发现了一只小白鸡,看到了一棵毛桃树,吃到了甜甜的毛桃……

快到中午了,我们打算网完最后一筐鱼就回家。我们静静地盯着水面,突然,我在水面上发现了一只癞蛤蟆,我们的兴趣又来了,癞蛤蟆静静地趴在一块石头上,它真丑,难怪人们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真是痴心妄想。

今天,我们网到了鱼,抓到了蝉蜕,吃到了毛桃,真是收获颇丰的一天!我希望我的暑假生活天天如此!

游西河古镇的作文【二】

听到明天春游的消息,同学们立刻兴奋的沸腾了,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老师说是去朱家角古镇游玩,是我们初中以来最后一次叫我们好好珍惜,叮嘱了我们一番,到了放学的时刻就放我们回去了。

想着这是我初三最后一次的春游我一定要好好策划一下,我先去买好去春游要带的零食和水,上网查了一下朱家角古镇的资料,带上要给同学拍照的相机,一切准备就绪,我怀揣着期待的心情就入睡眠。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兴奋的来到学校,在操场集合好后,我们坐上车,开始了今天的旅程,一路上我的心情都是兴奋的。

很快来到朱家角古镇,激动的排着队走进有年代感的石门,入眼卷起的屋檐,红瓦的屋顶,灰色的石砖,一股古香古色的气氛立即扑面而来,走在青色有些年代的石砖路上,感觉自己穿越了时空来到了从前,有些浮躁的心立即宁静起来,享受这安逸的环境。

我们走的路边有一条清澈的河流,河上还漂浮着年代久远的木船靠在岸边,清风拂来,舒适的清风如吹到了心里,越往里走游客就越多,甚至还看到了稀少的外国游客,每个人都是绽开的笑颜。

两边越来越热闹,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两边琳琅满目的各式各样的小店看得我眼花缭乱,有卖猪蹄和烤肉的小店传来诱人的香味,有卖糕点的摆出的各式各样精美的糕点,还有卖各式好玩的玩具的,卖古董的,卖衣服的等等……看到有卖装饰物品的小店,与我同行的女同学立即心动,拉着我一起进入,我也对这些在灯光的照耀下异常精美的装饰物饶有兴趣,兴致勃勃的观赏,在逛的心满意足后,我们继续向前行走。

很快穿过各式各样的小店,前面是一座巨大的石桥,我爬上一阶阶的石阶,站在最高处,遥望着无尽的河流,入眼的是清澈的河流上水波荡漾,阳光挥洒在上面银光闪闪非常漂亮,隐隐约约还能看到可爱的小鱼在水下游动,有几条木船从石拱下划过,船上的人也绽开笑颜热情地向我们挥手,多么美丽的画面,我拿出相机定格在记忆中。

继续向前走,路边卖鱼的老婆婆吸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对我说:“孩子,买袋鱼放生吧,这桥叫放生桥,在这里放生鱼会带来好运!”我一听就心动了,掏出五块钱买了两袋鱼,来到蔓延到水中的石阶边,蹲下将在袋中挣扎的小鱼放到水中,目送它们游远,心里默念去你们自由的家园不要再被抓到了。

和同伴们走着走着有些累了,于是我们来到一个古色古香的走廊里,坐在石椅上休息,打开背包我们拿出午餐用餐,我们亲密的互相分享食物,愉快的聊天,等休息的差不多了,我们起身继续在古镇里转悠。

看到一家卖字画的店,店主在认真做画,我的同学突然兴起了一个好主意。她说:“不如我们买张画送给老师吧,就写和我们几个人的名字,钱的话我们平摊怎么样?”她的意见得到了我们一致的认可,于是我们告诉店主要写的诗句和我们每个人的姓名,一起付完钱我们其中一个人拿着画谨慎的收好,我们继续转悠。

快乐时光总是过得很快的,很快到了集合的时间,我们坐上车回去了。

总之今天我收获颇多,过得很愉快。

游西河古镇的作文【三】

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小记者活动,目的地是震泽古镇。大家都特别兴奋,一到中午,就迫不及待地坐上大巴车,带着愉悦的心情向震泽古镇前进。

踏入震泽的老街,我感觉自己穿越到了古时候,处处古色古香,处处都有不一样的神韵,让我陶醉其中。随后映入眼帘的是禹迹桥,这座桥是人们为纪念大禹治水所建的。我走上前去,看着下面清澈的湖水,感到心情舒畅。我看到桥上还有一副桥联:“善政惟因,不易大名仍禹迹;隆时特起,重恢古制值尧巡。”禹迹桥联,气势恢宏,刻工精良,虽历经了数百年风雨侵蚀,字迹依然清晰。更珍贵的是,在这副中,隐藏着极为丰富的文史信息和史料价值。在禹迹桥前面是南横街,在它的后面就是慈云寺塔了,它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虽然我没有进去,但在塔外就能感受到它那威严的气息。黄色的高塔在绿色大树的`衬托下显得那么美好。

接着,我们随解说员阿姨来到了江苏省农机具博物馆,馆内有许多古时候人们用的工具,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一幅场景:墙角处安放着一架水车,一头牛在拉水车。解说员阿姨介绍着:“转圈圈,水就顺着管子往上涌,省了劲,效率高。这也是我们劳动人民的智慧哦。”这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古时候人们是怎么干活的。

走出博物馆,跟着我们又到了另一个地方——慈云蚕丝制品有限公司。在这个地方,我尝试了两项工作——剥茧,上绷。剥茧并不简单,它必须要在水中完成,上绷时则要慢慢地拉扯。成功完成工作后,我不禁感到有些自豪。震泽之旅很快结束了,让我开拓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很期待下一次的小记者活动。

游西河古镇的作文【四】

小记者终于出去采风啦!一群戴着红帽子、穿着黄马甲的小记者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向着目的地——震泽出发!第一站:禹迹桥。瞧,一座拱形的桥横跨在河面上,由无数块灰白色的巨石搭建而成,大大的拱形桥洞气势非凡。虽说我们同里也有很多有名的桥,但像禹迹桥这样大气非凡的桥,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拾级而上,台阶由又宽又长的石块搭成,看上去古老沧桑。仔细一看,两边的桥栏都有着吉祥如意的图案,栩栩如生,让我不得不敬佩古人的智慧和才华。听说,这座桥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而建,我想,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吧。

第二站:江苏省农机具博物馆。一进入博物馆大门,我们就看到很多古代的劳动工具,有粗糙的石镐,像一把弯弓,据说是用来锄地的;有古老的水牛车,一头水牛在前面拉着,后面是一辆方方正正的小车,看起来特别笨重。人们能够发明它们,可真是了不起啊,我再次佩服古人的智慧和才华。

第三站:慈云蚕丝制品有限公司。推开大门,一阵香味扑面而来,原来是蚕丝的香味。我们循着香味,跑到了一间加工室,一进门,大片大片雪白的蚕丝映入我们眼帘,大家迫不及待地跑过去,趴在蚕丝被上,真舒服啊!

听工人们说,制作一条蚕丝被可不简单。要先把蚕茧用水煮熟,再把蚕蛹剥出,然后把蚕丝拉长,套在模具上,而后还要进行拉绵、扯绵、晾晒、翻被、套单等多个步骤。我不禁感叹:一条小小的蚕丝被凝聚了多少人的心和智慧啊!虽说我去过震泽许多次,但是这一次,让我收获多多,念念不忘!

游西河古镇的作文【五】

温暖的春风把我们带到了三河古镇,这个古老的地方,处处都是繁荣的情景。

我们走呀走,突然有一个人叫:“这个东西好像马的头啊!”老师说:“这个叫马头墙,因为制作的很像马的头,所以就叫马头墙。”

这里的地上面都是大理石,走上去舒服极了。池塘里有许多的荷花,这些荷花有的像沉思的少女,低着头;有的像凯旋的将军,高仰着头……

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了一棵参天的大树,惊讶地张开了嘴,老师说:“这棵大树叫双子树,据说,有一年三河发洪水,有两个小孩子来不及逃跑,就爬在这棵树上,结果躲了洪水,他们的爸爸妈妈把他们救了。”我再一次忘(望)着这个棵大树,心里十分高兴。随后,我们又来到大桥上。这时一股清香的花味飘了过来,原来是满地的鲜花的香味,这些花有的是红色的,有的含苞待放,可漂亮了。

我看到每家门户上都挂着一个灯笼,上面写着他家的姓,老师说:“这是民间习俗,只要在灯笼上写上姓,就能祝福你。”我们又看到一栋大楼,据说有16米之长!近(进)去了,有许多大盆,里面有水,还有金鱼,这里面还有许多的硬币,有1块的5毛的,说是只要投一个硬币,就能祝福你,我便投了1毛钱,希望我平安回家。

美丽的三河古镇,真是比我想相(象)中的美地多呀。

游西河古镇的作文【六】

古色古香的三河让人捉摸不透它的神秘,清一色的白墙灰瓦之间,透出一丝丝复古的气息。

坐在乌篷船上,静静地观赏着两边的垂柳,清可见底的河水印出它美丽的腰肢。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由得发出一声赞叹:真美! 船到岸了,我迫不及待地下了船,寻找四大名居。四大名居分别是杨振宁旧居、刘同兴隆庄、鹤庐和孙立人故居。我们第一个前往的是杨振宁旧居。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的物理学家。于1937年10月,在母亲罗孟华的率领下,与弟妹从合肥乘‘小火轮’穿插巢湖而来到外婆家所在地三河镇……通过导游的解说,我们了解到这位名人的故事。进入旧居,杨振宁各个历史时期的图片140余幅,涵盖了他的幼年直至老年的学习到获奖的'全过程。展厅还摆放着杨振宁幼年读过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龙文》、《论语》《孟子》等旧时代书籍和当年用过的自来水笔,滚动播放着他获诺贝尔奖时在瑞典皇家学院领奖时的录象资料片。 穿过一人巷,我们来到了鹤庐。一进门,便看见了嵌在墙上的淮军名将刘秉璋六个字,下面便是他的资料:刘秉璋(1826~1905,晚清重臣,清末淮军名将。字仲良,安徽庐江人。胸怀大志,青年中举成名,由于国家动乱,由翰林院编修而入军幕,投笔从戎,平吴剿捻后逐步成长为一名封建官吏。参观了鹤庐,我们把目标锁定在刘同兴隆庄和孙立人故居这两大名居……

小小古镇,大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