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我受到了什么作文300字优秀(我得到了什么作文300字)

我受到了什么作文300字优秀(我得到了什么作文300字)

更新时间:2023-10-26 16:38:14
我受到了什么作文300字优秀(我得到了什么作文300字)

我受到了什么作文300字优秀【一】

岁月如流水,转眼已过了10个春秋,就在这10个春秋里,有许多往事犹如繁星那样。我挑出一颗最明亮的星星,它使我记忆犹新——四年级那个暑假里的一件事。

那年暑假,我经常去我们小区健身器那的树丛里的树丛里观察树木。有一次,我在从上往下观察樟树时,低下头来无意中发现我的脚旁边有一个个小土堆。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个由蚂蚁辛勤劳动修建出的蚂蚁洞。当我看见蚂蚁们进进出出都是从这些洞中爬进爬出的,于是,我想做一个试验,看看如果我把一些小沙子踢进洞中,蚂蚁会怎么样?我抓来了一点沙子,分别放在每个小土堆前面,然后用脚慢慢地踢进小土堆里。我刚把沙子踢进小土堆里,小土堆里的那些蚂蚁们就开工了:它们用“手”将沙子一粒一粒地搬出蚁洞。我看见它们很快就完成了“工程”。可是我想:虽然蚂蚁们这次会把沙子全搬完,可它们还会搬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吗?我带着疑问又找来一些沙子,踢进小土堆里。蚂蚁们还是努力地搬运着沙子。我反复做了几次,可是蚂蚁们仍然凭着自己的毅力、恒心把沙子一粒一粒地运了出来。它们的恒心与毅力鼓舞着它们干什么事只要没干好就决不罢休。我想:如果连着小小的蚂蚁都有如此毅力与恒心。那我们人类不也应该有恒心与毅力吗?

我们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具有像蚂蚁这样的恒心与毅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大发明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失败了一千多次。他失败了那么多次,不还是靠着恒心与毅力撑了下来走向成功了吗?

通过这件事情,我明白了:我们只要做事有恒心、毅力,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做好的。

失败乃是成功之母,有恒心、毅力就会成功。让我们带着恒心与毅力走向成功吧!

我受到了什么作文300字优秀【二】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一起坐公交车去学作文。

我看见了一位小哥哥坐在一个座位上,到了下一个站的时候上来了一位老爷爷,那个小哥哥很主动的把座位让给了那位老爷爷,老爷爷对他说:“谢谢你了小伙子”。这时公交车上正播着:“如果您的身边有老、弱、病、残、孕妇请主动把座位让给他们”的提示语。车外雪花纷飞,非常寒冷。车内温暖如春。

有的时候公交车里人很多,上来一位老年人,没有人主动把座位让给老年人,卖票员就会对大家说谁给老年人让一个座,而大家都不动声色,跟没听到似的,老人就站在公交车里,车摇摇晃晃的,和今天的事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公交车上的这个故事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懂得了我们要多献出一份爱心如果有老人、残疾人、不方便或有病的人,请给他们让座我们也要做一名像这位小哥哥一样的人,主动让座,而不自己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做一名有爱心的人,对社会有益的人。

我受到了什么作文300字优秀【三】

莎士比亚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高尚的人谈话。”我热爱读书,喜欢听从书中的人物对我的教诲。书籍,在无形中对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想起从前的我,真不像个好孩子。在一次“家庭大扫除”中,我表现得很积极,干得很卖力。因为我想得到爸爸妈妈的赞赏。即将结束的时候,只剩下两扇未擦的窗户和一大袋又脏又臭的垃圾。我当然不想下楼去倒垃圾,我得想个办法躲过这个苦差事。于是,我心中一个念头一闪而过——我假装好心地对准备擦窗户的妈妈主:“妈,你不用干了,有我就行!”说着,我心急地抢过妈妈手里的抹布,小心翼翼地擦起了窗户。爸妈以为我长大了,孝顺了,会心地笑了,瞳仁里似乎有两个亮晶晶的小太阳。见他们都站在一边,而我却想着那袋垃圾,这次说不定是多费工夫,白忙活了。吃苦耐劳的妈妈突然发现垃圾的问题,便主动下楼辛苦一趟了。事情都在我的计划之内进行,没想到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没事干的爸爸到厨房做饭去了,这样我以擦窗户为由,又不用帮忙了。我不免沾沾自喜起来:瞧,我一个小聪明就推掉了这么多事,爸妈肯定还以为我很乖呢,真是一举两得。

不久后,我从书籍中看到《黄香记扇枕》的典故:古代的孝子黄香,在夏天用蒲扇把被褥扇凉了再让父亲睡下;冬天先到被窝里躺下,待被窝暖和了,再让父亲入睡。他的孝心多么可贵啊!而我呢,作为爸妈的女儿,我竟然……我不由得为我以前的所作所为而感到羞愧、自责。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何况那是对我有着多年养育之恩的父母亲啊!为他们做些家务事,实在是理所应当的。想起妈妈几年如一日地做着家务活儿,关心全家冷暖与生计,每天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睡觉……爸爸长期在外工作,好不容易回家一次。父母亲全心全意地照顾我,我怎么可以对最亲的父母亲耍如此的小聪明呢?我为人儿女,应当孝字为先,这等小事该帮爸妈做完才是。我把这本书珍藏起来,每天扪心自问:我对得起生我养我的爸爸、妈妈吗?我还有资格做爸妈的孩子吗?

转眼很多日子过去了,我已经比妈妈整整高了半个头,变成了一个大孩子了。我读过各种书籍,明白了许多道理,也拥有了更多能力。受书籍影响,我总是记得万事孝为先,报答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

我受到了什么作文300字优秀【四】

他,我生活中的一颗太阳,以他柔和的光和温暖的热,悄悄影响着我,改变着我。

“老爸!”我像往常一样飞奔下楼,期待着他像往常一样从拐角处出现,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

可,拐角处空荡荡的。

我的脚步顿住了。是的,爸爸说,从今天开始,我就要自己上奥数课了。望着那拐角,我似乎看见小时候的我从教室里冲出来,年轻的爸爸早就张开双臂,看我扑入他的怀中,笑着摸摸我的头:“考得怎么样?”通常我考得很差,眼睛湿湿的,把头埋进他的胸膛,不作声。爸爸便拍拍我的肩:“没事,咱的实力还没爆发嘛!”我的眼泪涌得更凶了。然而,当我慢慢地爬上第一名时,我才发现,爸爸用他的明亮的光,打开我的心扉,影响我变得信心满满。

风,推着我往前走了几步,目光飘向那条马路。记忆中的我成长了,不再那么亲密地与爸爸分享成绩。当我走出教室时,我会绕开他。爸爸作出拥抱的手臂便只能悻悻垂下,尴尬地搓着双手。我不再关心他,总是一个人急急地往前走,爸爸却默默地跟在我身后,为我盯着来往的车辆,偶尔将我拉到马路的右侧,自己挡在我的左侧。我却总不领他的情,独自消失在十字路口的转弯处。然而,当我与同学、朋友相处得渐渐融合,对别人开始关心时,我才发现,爸爸用他温暖的热,融化我的叛逆,影响着我变得爱护他人。

目光紧随那抹记忆中的身影,止步于拐角。那是目力所及的最远了。突然,那儿急匆匆地赶来一个人,墨绿色的旧袄,脸色是掩不住的不放心,风吹着他的头发,很凌乱。

那,是我再熟悉不过的,爸爸。

我就那样站在原地,看他从远处跑过来,跑到我的身前。我自然地牵起他的手,握得紧紧的,眼神告诉他:考得不错。他也就点点头。一路上,我挺直身子,引着他往家走,仿佛我是父亲,他是女儿。这时,我终于发现,爸爸已经在悄然间影响着我成为一个荣辱不惊、会对别人付出爱与关心的孩子。

那天,我回头看着爸爸,他笑得好灿烂,仿佛漫天云霞都温柔地流进他的眼里,溢出温暖笑意。那一刻,我深深懂得:爸爸,影响了我。

我受到了什么作文300字优秀【五】

每个人都有成功,我也有成功。

记得在前年的夏天,院子里流行滑旱冰。小朋友穿着各种各样的旱冰鞋穿梭着,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石桌旁,羡慕地看着。

突然,我看见妈妈提了一个大袋子从大门口近来,我跑过去问:“妈妈,你买了什么?”妈妈说:“旱冰鞋。”“哇!太好了!”我迫不及待的穿上旱冰鞋准备滑了。

我刚站起来就“扑通”一声摔了个倒栽葱,我怎么也爬不起来。因为我还没来得及站起来就会再次摔倒。我只好叫妈妈把我扶起来。妈妈说:“你先扶着墙滑,慢慢熟练了再不扶东西滑。”我按着妈妈说的去滑,不一会儿就会扶着墙滑了。我试着离开墙滑,可是刚滑两步就摔倒了。我看见其它小朋友是上身微微前倾,胳膊抬起,双脚交替滑行的。我就学着他们的样子滑了起来。摔倒了再爬起,汗水遮住了双眼,我就用衣袖一抹。当我浑身是土,满脸是泥时,我终于学会滑旱冰了,真高兴呀!

现在我滑旱冰的技术非常好,我能从斜坡上呼啸而下,象飞一样;还能在滑行中左拐右拐的,象在林中穿梭......不过,学滑冰时的那些困难我却没忘记,因为是我通过努力,克服了困难,收获了成功。

我受到了什么作文300字优秀【六】

在铜钟的家族中有一种称为“铎”的。它的式样象钟,但个头很小,上有孔,装上木柄,可以执在手中。铎里装有铎舌,摇动时铎舌撞击铎壁而发出清脆的声音。有以铜为舌的,称为“金铎”;有以木为舌的,称为“木铎”。按今天的叫法,它是一种大铃铛。

铎还有一个重要用途是用于军中发令。按古代军法: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两的长官称“司马”,司马执铎。发布军令:“必奋铎以警众,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所以司马又叫“振铎”、“鸣铎”。军中以鼓声为进军之令,以金声为退军之令。铎为铜铸,为金声,司马以铎声指挥鼓手。

“铎”与“度”同音,有号令限度之意。古时发布政令时须用铎声召集民众。朱熹曰:“木铎,金口木舌,施教时所振,以警众者平。”后世常以“金口木舌”(即铎代指传教布道之人。故尔,《论语.八修》篇云:“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夫子自喻为天的代言人了。

商代时,在岐王宫中竹林内,曾用丝绕悬若干个很细小的玉片,每当风起,玉片互相碰撞发出声音,宫中人听见响声便知外面起风了。因玉片声弱,后来便在宫殿檐角悬挂若干装有铃舌的小铜钟,风起而铃响,被称为“占风铎”或“风铎”。后代高大建筑尤其是塔,每层檐角上都悬有风铎。微风乍起,一阵叮当之声,别有一番情趣,引人发思古之幽情,或借景抒情怀。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游悟真寺》诗中写道:“前对多宝塔,风铎鸣四端。”另一位诗人张耒也有“夜久月高风铎响,木鱼呼觉五更寒”的传世诗句。

【解释】: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