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为什么上课说话作文300字(上课为什么说话作文300字)

为什么上课说话作文300字(上课为什么说话作文300字)

更新时间:2023-06-18 14:29:06
为什么上课说话作文300字(上课为什么说话作文300字)

为什么上课说话作文300字【一】

秋的脚步无声无息,在夏的炎热中,逐渐迈入秋。秋没有了夏的暴烈,却有它独特的肃。深秋时节,各色的花大多已褪色,只剩下菊单薄的枝干撑着绿叶中的花蕾。紫的,黄的,白的,把柔弱的枝条压弯,满枝的花团锦簇。忽然一阵寒霜把菊花打败,这样,秋的最后一抹色彩被抹去,红叶渐稀,落红满地。秋说,这就是我的性情。

为什么上课说话作文300字【二】

我是一支小小的铅笔,十几天前,我终于从货架上离开,并被放入小主人的囊中,迈出了超市的大门。

在小主人的家中,我找到了强烈的归属感。没错,我有主人了!小主人天天握着我,把我紧紧地握在手中,经常往我的肚子里放铅。我一点也不感到劳累,反而很高兴。我对主人大声喊着:“主人,我爱您,您尽情地使用我吧,我希望我永远待在您的手中,并且永远、永远不分离!”虽然我喊的话小主人一句也听不见,但我开心得很,因为我知道,主人很喜欢我。

不过好景不长,过了几天,我被放入小主人的'笔袋中,被带到了学校。然后在一节选修课上,主人将我遗忘在了一间不知名的教室的桌子上。我难过极了,心里很委屈,又很无奈——我为什么没长一条腿呢?这样好歹还有机会回到小主人身边!现在我却被另一个人使用着,他似乎还很庆幸“天降馅饼”,老天爷白白送他了一支笔。唉!我何时才能回到小主人身边啊!那天我随那个把我捡走的人回了家,哼!他竟然一连用我写了两个小时的作业!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晚上,一轮明月升起,高高挂在空中。我躺在那个人房间的书桌上,隐约看到了那轮明月,我大喊着:“主人,你现在也在窗前看明月吗?我好想念你啊!”我孤独地躺在那里哭泣着,抽噎着,可惜无人应答。

第二天,那个人突然大发慈悲,找到了我的小主人并将我还给了小主人。我如果有腿的话——我现在都能开心地蹦出一米多高!不过回到小主人的笔袋中后,我发现小主人又买了另一支新铅笔,它看起来比我新得多,而且非常好使,主人经常使用它而不使用我了……

主人并不理睬我连碰都不曾碰一下我。又过了两三天,我被小主人遗弃在了其家中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当天就被小主人的妈妈扫走了并被扔进了垃圾桶,主人也并没有把我拿回来的打算。

我孤独寂寞地躺在垃圾堆里,心想“笔生”也就如此惨痛了,好不容易有个小主人把我带回家,可他却喜新厌旧,我的工龄也就十几天就结束了。现在的人们都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难道不知道即使一草一木也都有生命,都有情感的吗?我不再对“笔生”抱有希望,人世多么无情,还不如永远躺在货架上哩……

为什么上课说话作文300字【三】

近日,听了几节新课程展示课,关汉卿《窦娥冤》(节选)、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钱钟书《谈中国诗》,三节课敦促我渐渐厘清了对于问题的思考——“我们为什么上课?”

首先,为了学生的需要。课堂的存在不是因为我们要“展示”什么,而是学生有需要,学生的需要是我们存在的理由和价值。尤其母语的学习,尤其是高中生的学习。因为是母语,人人都懂一点,并非零起点,并非空白,因为是高中生,知情行意“不必不如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明了两个问题:学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简而言之,就是研究学情。从学情入手,立足文本,研究学生的已知和未知,研究学生的需要,研究文本的价值方向和利用点。这里的研究不是备课时的单相推定,而是基于细致的了解、征询,尤其是课堂现场的因势象形。要让学生自己知道自己的需要,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给时间、给空间,给指导、给方法。备课的着力点不在于怎样教,而在于让学生怎样学,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基于“学”,定乎教。课堂的起点应该始于学生的阅读、思考、体验,以及随之而来的疑惑和需要。这才是“教-学”的本义。

钱钟书《谈中国诗》一文处在必修五第三单元,该单元是必修中唯一的文艺评论和文艺随笔,阅读有一定的难度,但因为“唯一”其教学价值更重要。单元提示即要求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学习关于欣赏、评论文艺作品的规律的知识,参照文章的写法尝试作一点分析和评论,以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增强文艺评论能力。研究学生的需要就是研究学生的“能”与“不能”,作为高二的学生是能够理清本文思路把握基本观点的,也就是说不需要我们帮助。本文所谈的中国诗的四个特点以及最后的观点是很明朗的,如果作为重点,可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并用简洁的语言高度概括之,这一点倒是学生未必都“能”的。对于其中的“不能”也未必都是我们教学的目标,有些是我们“教也不能”的,比如本文的钱式语言的幽默智慧。而有些是我们“能教”的,也是必须教的,否则文本的教学价值将被流失。比如本文作为“唯一”的文艺评论性随笔,其比较文学的立场,(谈中国诗的传统方法一般是纵向的,而钱钟书先生则从横向的角度,在全球诗境中谈中国诗特征,具有很高的智性)对于诗歌等文艺作品欣赏评论的规律方法,以及此类随笔的写法(开篇取其大意,卒章显其精神,中间横加铺排,一以贯之,形成一个整体)是值得我们研习追摹的。此外,大家学者严谨周密的论述风格也是“需要”追随的。学生的“不能”在此,需要在此,我们的价值也在此。

其次,为了课程的目标。准确地说,是课程目标的分解细化与落实。具体到文本,应该就是其教学价值的设定。尤其当文本的价值因为学生的未知而不知道“需要”的时候,我们必须“强加”,否则就是“”。当前,学生主体地位、教学的非指示、课堂的生成等等概念常常被误解,造成课堂的媚俗与低就,丧失教学的引领拉动功能。我们之所以“教”不仅基于学生的“不能”还要着力于学生的“不知”,目的之一就是对学生的空白有所填补。

关汉卿《窦娥冤》(节选)出自必修四第一单元,节选的是《窦娥冤》第三折。应该认识到,戏剧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盲区”或者说薄弱环节,尽管新课程设计了《中外戏剧名作欣赏》选修,但我们实际上未必“选修”,这就造成学生对于戏剧这一悠久艺术门类认识的空白,不能不说这是极大的缺失。所以,必修中的`这一单元显得尤为难得,值得重视。但我们处理戏剧文本时常常把它混同于小说和诗词教学,分析其情节设计、人物形象无异于小说,欣赏曲词又几近乎诗词鉴赏,全然不关乎戏剧文本的特点,失去了“这一篇”的教学价值,即教会学生读剧本,看出剧本的特殊“门道”。本文属于元杂剧,对诸如结构设计、情节推进、人物塑造、舞台布置等分析,都应体现这一“类”的不同。譬如,剧本中的说白主要是为了推进故事情节,曲词只是辅助,曲词主要为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对于戏剧(剧本)这一文学样式的认识是本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需要”。当然,不能陷入知识性讲座的误区,也不必上升到专业的高度。结合文本,接触样式,认识规律,就是“门道”。

此外,更深远的取向是为了学生的“不需要”。教学上,牵手就是为了放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课的教学几乎就是大包大揽,从作者简介到注音解词、从词意概括到即兴写作。这首词出自教材必修四,单元目标设定为品味赏析,这节课的实际教学两点都没有完成,至少没有到位,尤其品味语言这一目标。这里,我想说的是,所谓文本只是一个例子,长期误导了我们。因为把它当例子,只顾迁移拓展,举一反三,忘却了文本、语言本身,大而无当,玄远缥缈。基础教育的语文学习在于培养语言的敏感、美感,在于深入、细读,语文教师惯常以似是而非、若即若离的东西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顺便显示自己的“渊博”、“高深”。正是这种游离使得我们的学生长不大、放不了手,高三备考时的窘迫即全线暴露。就本课而言,并不是教学内容的问题,而是达成方式的问题,主要是结论给出得太快,课堂陷入“听讲”的窠臼,学生只是被动的受众。当然,这与课堂内容“太满”有关。诗词的学习关键在于让学生静心、尽力地深入文本、深入语言,体察、还原作者的情绪,进而了解诗词。

表现情感的特殊体式和方法,最终达成“不需要”我们也会读诗词这样的目标。为此,根本在于还给学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为了把自己的“准备”尽数倾泻。日常教学的“慢”功,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且为之计深远。

我们为什么上课?为了学生的“不知”、为了学生的“不能”、为了学生最终的“不需要”。所谓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直是一个口号。学生是我们课堂的服务对象,而不是被动的受众,我们不知道所服务对象的需要,或者根本不管不顾对象的需要,只是一味地灌输下去,不管其已知还是未知。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被动充当老师“多情”的受众,作虔诚状,作欣欣状。坐在课堂上,面对母语的学习,居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是我们语文课堂最大的悲哀,但学生是无辜的。我们让学生忍受这样的“被服务”时日久矣。

为什么上课说话作文300字【四】

桃花开了,流水余香绕,镜里朱颜惊未老,却问花比谁好?朱颜不似花红,花红毕竟无情,若是桃花情重,纷纷红泪飘零。

——题记

为什么上课说话作文300字【五】

时光匆匆,四季在不停地交替,一遍又一遍的轮回中,季节说着各自的话语。

为什么上课说话作文300字【六】

每年的夏天,当禾苗刚露头角,一场小雨后便是蝉的时代了。然后我忙碌的课业也结束,暑假便开始。

小知了像小拇指一样大小,从泥土里钻出来,爬离开地面就迫不及待的停下来蜕变起来。从壳里钻出来,像只飞蛾模样,扇动着翅膀飞到花间林杈处鸣叫起来。小知了的叫声短暂又尖细,像无力的婴儿的啼哭,叫的久了声音就会嘶哑起来。

每只蝉便都是演奏家,就像在树上开了一个音乐会。听着知了的欢唱,我和奶奶在院里乘凉,坐在竹木小凳上,赏着美丽的月色,手里拿着蒲扇,吃着西瓜,感觉生活甚是惬意。

因为是暑假有大把空余时间,因为感觉自己这么大了要为家里减轻点负担,所以每年暑假总免不了会去找份工作。为找一份暑期工,我顶着烈日一人在外转悠奔波,但却没有什么结果。

心里不免沮丧彷徨,每晚听着恼人的蝉鸣,不免迁怒于它们的聒噪。直到,三姑谋了一份给人做衣服的工作,叫我过去帮着裁剪,我的工作这才有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