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描写秋天伤感的作文300字(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300字 四年级)

描写秋天伤感的作文300字(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300字 四年级)

更新时间:2023-12-16 01:33:21
描写秋天伤感的作文300字(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300字 四年级)

描写秋天伤感的作文300字【一】

而时间的流逝,从今的一切在也回不来了,再也找不到儿时的种种回忆了,从今多么熟悉的一切而那些多么熟悉的小伙伴的面孔在也回不来了,曾今的我不止一次次的做梦希望时间能够流逝能够回到小时候每天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喝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能听到他们熟悉的欢乐和笑声,我希望时间的流逝能够把我们变到小时候每天放学吃晚饭昨晚功课就能打开窗户听到小伙伴们的叫喊声和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小的时候的我们没有任何的烦恼每天和小伙伴们在院子里玩就能忘记一切就是天黑了才会依依不舍的回家,我们在一起可以互相的关心能够感受到大家流露出来的温暖,我真希望我们的儿时能够回来我们儿时的小伙伴每天能够聚在一起能够找到儿时的回忆。

现在我每天打开窗户,能回想到当时的一切而这一切是多么的熟悉,而在空地理玩耍的小伙伴不再是那些熟悉的面孔儿时一张张陌生的面孔,属于我们的一切已经过去了在也回不来了,看着那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心里很低落我多么希望在哪里玩的人是我而不是陌生的面孔啊。可惜那不是我属于我的儿时已经过了每次看到那些玩耍的小伙伴我就盼望着世界能够倒流,把属于我们的儿时还个我们让我们相聚在一起,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孔我心里非常高兴我们又在一起了属于我们的永远是我们的谁也抢不走我们的儿时回忆。

世界的流逝,我们都长大了在也不是小孩子了,我们已经长大成人了儿时已经不属于我们了,但每次走在那熟悉的路上我的脑海里就想到了我们的儿时就是在这一片土地上到处跑到处玩才长大了,而这一切对我来说意义非常大是这片土地看着我们长大,看着我们一步步的成人,他们是见证我们长大的最好证据就是这片土地装载了我们小时候的欢乐和汗水装载了我们成长的种种经历现在我们为了事业和学业都离开了这熟悉的土地在也回不到从前的儿时了。

再见了,充满了属于我们的儿时,再见了,曾今属于我们的一切,我们在也回不到那充满着欢笑的儿时,那陪伴着我们长大的土地再见了。

真希望一觉起来我们又回到了从前大家又能相聚在一起玩。

描写秋天伤感的作文300字【二】

母亲如同老屋,像一根根顶梁柱支撑着这个家,像一砖一瓦护卫着这个家……

老家在县城郊区古镇的旁边,父亲曾经告诉我,祖上留下来的唯一财产就是青砖青瓦构建的三间带有清朝痕迹、烙印皖南风格的小木楼。我记事的'时候,孩子眼里的这幢两层小木楼在这乡村僻壤的地方也算是高层建筑了,住在这样的老屋里自然有点自豪。

老屋没有什么雕龙画凤,四排四山,16根柱子落地,小瓦青砖开肚墙,松木楼板,面积不大,上下两层六间总共不过100平方米出头。楼上东西两侧山墙上各开了两扇“寿”字形的窗户,南面楼上三间各安装一扇圆档方形窗户,一楼正间是一扇普通的双扇木门,最豪华的就是北门正间,楼上是六扇镂空窗户,楼下是六扇镂空门。因为北面临近集镇街面,所以古人便将门庭向北而立,来了个“坐南朝北”的角度转换。

母亲说,我们兄妹都是在老屋的楼上呱呱坠地的,是第一声啼哭打破了老屋多年的沉静,老屋有了生机;是第一声“妈妈”,使老屋春风拂面,温馨四溢;是第一声读书声,让老屋返老还童,朝阳更红了,栀子花开多了,多年不见的燕子也飞回来了。不知道是老屋有了灵性还是人与老屋共存的缘故,老屋的里里外外无处不留下岁月的斑痕,或古朴厚重,或苍凉惨淡,或亮丽斑斓,那一砖一瓦里藏着许多童年的歌谣,那一草一木里长满许多有趣的故事。

老屋的后门有四棵枣树,高大而葳蕤,它们手挽手护卫着老屋,树冠冲出屋顶,有时候一两根枝桠还会伸到楼上的窗前,探着脑袋与屋主人交流。秋天,大雁还没有飞过头顶,满树的枣子相继由青变黄,再由黄变红,每天都可以品尝到新鲜的红枣。亲戚朋友来了,好客的母亲总让我上树去“晃枣子”。敏捷的我奉命行事,像猴子一样三脚两手就爬到树上,双手握紧树干,使劲摇晃几下,霎时,枣子如冰雹般地砸下来,打得捡枣人爆发出一串串惊呼,一串串欢笑……

中秋节的晚上,明月高悬,月光披在老屋身上,洒满整个庭院。我们兄妹在院子里摆好小桌小凳子,母亲将亲手种的花生、山芋、玉米、南瓜端上来,吃着母亲的劳动果实,遥指天宫的明月,听母亲讲述那嫦娥奔月的故事。有一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长大了,我带着白发苍苍的母亲飞越太空,来到月宫上旅游,见到了吴刚和嫦娥,还有那只可爱的小玉兔……母亲笑得合不拢嘴,那是我记忆中母亲笑得最灿烂的一次。

父亲是在这个老屋迎娶母亲的,我们的孩子也大都在老屋里度过美好的幼年和童年,老屋溢满三代人的情和爱,承载着世事变幻的离别、苍凉和欢乐。这些年来,我们兄妹相继离开了老屋,各自另立门户,只有母亲和父亲还住在老屋里。父亲离世以后,母亲一人依然独居老屋,迟迟不愿乔迁。有时候,我劝母亲离开老屋,住上为她准备好的商品房,母亲却摇摇头说:“住些年再说吧。”其实我很懂母亲,她之所以不愿意离开老屋,是因为她在坚守一份情感,坚守一份清贫,坚守一份留给子孙的、并不是按钱计算的财产……

两年前,城镇化建设推进到老屋,母亲不得已搬迁了。后来母亲去了老屋宅基地好几次,看不到老屋的一点痕迹,一大片拔地而起的高楼宣布了老屋时代的远去、美好乡村建设的开篇。然而,母亲还没有搬进新房便与世长辞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母亲如同老屋,像一根根顶梁柱支撑着这个家,像一砖一瓦护卫着这个家,像枝繁叶茂的枣树和四季常青的菜园子鲜活着这个家,像年复一年的日月轮回温暖着这个家。如今,母亲走了,老屋消失了,而母亲与老屋却成了我记忆中最美的形象,最美的情感,最美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