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高考有三个分论点的作文(满分作文高中三个分论点)

高考有三个分论点的作文(满分作文高中三个分论点)

更新时间:2023-11-22 02:12:43
高考有三个分论点的作文(满分作文高中三个分论点)

高考有三个分论点的作文【一】

在议论文写作中,同学们时常犯这样的毛病:一篇文章在亮出观点之后,接下来便是举例,举了一个又一个,看看字数差不多了,便收尾简单照应一下中心论点。结果形成了“论点+论据”的格局,这样的文章,高考时最高只能评三类。

这里借用资深高考专家何永康教授的一句话:

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个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

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有那么一点微光的议论文呢?我们认为,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能够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

高考有三个分论点的作文【二】

并列式分解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

1、内涵法(是什么?)

几个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属性和思想意义的揭示与阐发,是作者对某一论题思索认识的结果。

如话题“自嘲”可以按如下这样分解:

① 自嘲,是机敏的退让;

②自嘲,是面对缺点的勇敢;

② 自嘲,是生存的智慧。

如话题“涵养”的分论点:

①涵养是面对成功时不狂妄、不自傲的谦虚,

②涵养是面对失败时不气馁、不畏惧的冷静,

③涵养是面对邪恶龌龊时,不作无谓愤怒的智慧

例:说意气

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

分论点一: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分论点二: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分论点三:勇于探索的意气,激发潜能。

练习:

构思话题“读“的分论点。

① 读,是一把可以打开心灵的钥匙;

② 读,是一把可以理解别人的钥匙;

③读,是一把能打开心灵黑暗世界的的神奇的钥匙。

④读,是一把探知未知世界的钥匙。

2、理由法(为什么?)

几个分论点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如《学会欣赏别人》的分论点:

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真诚坦荡、虚怀若谷的胸怀。

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

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如《人要有意气》的分论点:

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困难牺牲。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变故。

3、措施法(怎么样?)

要达到某一目的,需要我们怎么做。在论证过程中,我们要阐明具体的方法,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如话题“人生的加减法”可以提出:

①面对人生的加减,要携一颗淡然之心;

②面对人生的加减,要加一点自然的清逸野气;

③面对人生的加减,贵在坚持自我。

又如以“这山望着那山高”为题。

中心论点:这山望着那山高

分论点一: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

分论点二: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精益求精;

分论点三: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力争上游。

 

高考有三个分论点的作文【三】

1、分论点不宜过多,两三个、三四个即可,他们的内涵要与中心论点有本质的联系,把分论点内容总合起来要能揭示中心论点的基本方面和基本内涵。

2、分论点应从统一分类标准划分,他们之间在内容上不能重复和交叉。

3、分论点之间有时是并列关系,有时是递进关系,其排列应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不可随意放置。

4、分论点最要好以首括句形式放在段首,首句标目,段意明晰;各个分论点的句式如能一致更好,如不能一致,不必强求。

5、分论点的语言要精练,一般控制在15—30字之间。

6、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中心论点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高考有三个分论点的作文【四】

种子向往光与热,所以愿意奋力挣扎,冲破黑暗的桎酷;新芽爱恋雨与露,所以愿意经受风尘侵扰,舒展叶片;绿叶眷恋于树木,所以愿意陪伴其度过一载春夏秋冬,一轮雨晴雪雾,当它们被问为何如此,不过说一句,我向往,我爱,所以我愿意。

西边山脚的鸟儿向往东边天际的彩云,所以不顾饥寒风雨,毅然而上。纵使受伤,纵使落泪,在苍穹之下也无怨无悔。

他便是那样的鸟儿,费尽一生飞往高处。谈迁自幼家境贫寒,但其人穷志不穷。及近而立之年,他展开了国史的修订工作。探民间,访古迹,查典籍。前进之路风雨兼程。二十七轮四季镌刻了白纸黑字,也染白了鬓角的霜花。他以为他已经看到了璀璨的彩云,却又有狂风骤雨将其拉下巨著被偷走了。多年心付诸东流水,命运的折磨让其快要倒下,但他还向往着那一天啊。于是又是八年,从头再来,终成《国榷》。

因为向往,所以愿意忍受劫难,惟心中之志引导人生之路。而这之中的苦难,便也甘之如饴。

儿子深爱着父亲,纵是无言也能静静陪伴,不须言语与呼号,物质与欣喜,便也有幸福。

雅士林逋时常执一双木桨,乘一叶扁舟游于西湖之上。隔绝了金钱与物欲,喧闹与繁华,惟有注月光为酒,化绿水为诗句,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世人当然不解,远离舒适的日子,来这里过清贫的日子图什么?而他却说:吾志之所适也,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他爱这空山新雨,爱这碧波浅荡,便愿意抛弃世俗与浮尘,放浪形骸于天地间。

因为热爱,所以愿意趋于宁静,即使没有戏台上的一颦一笑,没有炊烟之下的欢声笑语,自然也能给其慰藉。

反观如今社会,所愿真源于所向、所爱吗?利欲熏心、铜臭扰人,人们多已忘了为何在这世上;竞争激烈,身不由己,还有谁能不顾他人言语凭内心做出选择?向往便攀登吧,无畏险阻;爱便追求吧,不需证明。

那么,向心之所向,爱心之所爱,所以呢?

高考有三个分论点的作文【五】

1.什么是分论点: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分论点。

2.分论点的作用: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分论点一)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中心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分论点二)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说明,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分论点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提炼出来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因此,提炼分论点的前提是确立中心论点,并用一个句子的形式表达出来。

高考有三个分论点的作文【六】

??北高考满分作文:善意不分方圆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北高考满分作文:善意不分方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无论你用何种器皿来承载,也遮不住善意的光彩。 ——题记

常常听人抱怨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可不知为何,我却总觉得这世上的善意无处不在呢?

同学之善

高考三个月倒计时的时候,我的肠胃炎突然犯了,打过吊瓶在家休息。到了平时下晚自习的时间,突然听见敲门声。原来是同班的同学见我没去上晚自习,特地带了宵夜来看我。离高考没剩几天了,同学却跑来找我,小心翼翼地递给我一份资料,她说:“你数学不是很好,这个资料对你有用。”然后,微笑走开。两个小时前,我还在考场外焦虑不安,走过的同学纷纷投来鼓励的`眼神,我收获了无数句“加油”……

邻人之善

为了备战高考,家人为我在学校对面租了一间房。住了几个月,我对邻居们仍是十分陌生。但这几个月里,奶奶总说对面的谁谁谁给我们送了十个土鸡蛋,隔壁屋的谁谁谁又给咱提来了一袋苹果,楼上的谁谁谁又帮我把衣服晾了……每次,我都沉默不语,只是微笑着,想着奶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怎么会有这么多善良的人儿哟!”

社会之善

雅安地震以后,我总会利用课余时间关注一下雅安的情况。我看见源源不断的爱心、善心被送往雅安灾区。救援部队夜以继日奋力营救,只能休息时在地上眯一会儿;志愿者不断涌入灾区,不求回报地提供帮助;各地的名人、明星也没有闲着,他们慷慨解囊,毫不吝啬……

为了成功走过青春的泥沼,我们奋力抢夺高考的独木桥,但我们不忘互相帮助,不忘友谊;我们萍水相逢于尘世,却相亲相爱,犹如亲人,不计较缘;我们生在同一片土地,就算素不相识,依然忘我相助,共同克服难关……

善意无处不在,它以不同的容貌展现在世人眼前,只是我们要学会不同方圆的善意,感受善意,传达善意。

善意不计较方圆。

高考有三个分论点的作文【七】

1、概念分析法。这里的概念指的是文章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对这些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如说‘面子’,有篇文章论证的中心是维护国家人民尊严的‘面子’不可丢,太看重个人‘面子’的思想不可留。要论述这个中心,必须分两层来说:一是强调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尊严;二是强调不要太注重个人的虚荣。这就是从中心论点中分解出来的两个分论点。

2、因果分析法。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如要论证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可以先提问一下,为什么说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呢?可以列出下面几个分论点:①青年时代是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时代;②青年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③青年时代是建功立业的时代。这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

3、辩证分析法。它包括两个方面:①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对照分析,②对中心论点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①正反对照分析,如要证明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立论:a、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b、不参与实践,不从实际出发,闭门造车,就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正反对照,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实践出真知的观点。②一分为二地分析,如要论证成才的关键不在于逆境,便应该一分为二地分析:a、逆境可以造就人才,古今中外有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b、并非所有的逆境都可以造就人才。这两个论点看似矛盾,但都统一在逆境能否出人才的总论点之下。

4、条件分析法。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如要论证争做跨世纪的接班人,对于这个题目就可以采用条件分析的方法,先设想一下,要做跨世纪的接班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这样就可以得到下列三个分论点:①要有报效祖国的决心,②要有过硬的本领,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5、比较分析法。这是将中心论点展开为分论点常用的比较简易的一种方法。如常立志与立常志,这篇文章的中心是提倡树立远大志向,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论述时,可以把常立志和立常志这两种做法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特征和不同的结果,通过比较阐明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且为之奋斗才能有所建树。

以上是我们常用的几种方法,如果一时想不到好的分析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一种常规的分析方法,即面对论题,可以提一些问题,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就此列出分论点,然后再进行筛选。何永康先生曾经说过:在高考中,由于通篇字数有限,每一小论点的阐述最好控制在260字左右,大体阐述过程是:先用几句话点明小论点,然后再简要地分析议论一番,接下去可联系实际,摆出事实,最后收拢。这段话较具体地讲明了一个分论点的实施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