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安徽文化古迹作文(安徽物产丰富文化古迹三年级作文)

安徽文化古迹作文(安徽物产丰富文化古迹三年级作文)

更新时间:2023-12-23 09:55:42
安徽文化古迹作文(安徽物产丰富文化古迹三年级作文)

安徽文化古迹作文【一】

暑假的一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被人们称作”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旅游,游名胜古迹。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有山峰72座。黄山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明代大旅家徐霞客游览了黄山之后,对黄山推崇备至,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的意思是游览五岳归来,其它的山不用再看。而游罢黄山,连五岳也可以不看了。黄山的确不同寻常,它兼有泰山的雄伟,华山的峻峭,庐山的飞瀑,衡山的烟云,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最高的峰是莲花峰。海拔1800多米,那耸立天外的峰顶,云雾缭绕,神秘莫测,使人感到它攀登之难难于上青天。特别是山上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似乎正在下坠,令人心惊胆颤。

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就说“仙女弹琴”吧,那美丽的仙女弹着琴,悠扬的琴声在山间久久回荡,好像在让人们评赞她的琴声。瞧,那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可爱的小狗,抬头望着月亮,好像是要到月亮上去看看吧,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狮子抢球”、“猴子观海”、“龟鱼对望”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玉屏楼的附近,有几棵古老的松树,其中一棵叫迎客松,好像时刻都在欢迎游客的到来,游记《游名胜古迹作文》。还有棵叫送客松,它好像在说:“祝您好走,欢迎下次再来!”

黄山归来已经很多天了,但那秀丽的风景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仍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我想告诉大家:黄山值得一游,如果你不去,将是你终身的遗憾。

黄山,我曾去过。它是我国的风景名胜,俱有五岳的美丽。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都很美,大家去那儿肯定会目瞪口呆,被那里的美景给抓住了眼球,我一走的还依然恋恋不舍呢!

黄山四季都很美:

黄山春光是以妩媚动人见长。“山外春归百卉阑,山中四月春初度。”全身着绿,青翠欲滴……

夏日的黄山,峰峦苍翠欲滴,幽谷浓郁覆盖,林间百鸟鸣噪,一派盛夏的风采……

黄山的秋景秋高气清,白云碧汉,丹枫似火,草深果黄。“更有秋容写,白云碧汉映丹枫。”……

黄山的冬景更是美呢……

然而,最令我怀念的黄山的四季,那棵迎客松。我觉得迎客松有说不出的美,它的内心蕴藏着快要屏发出的热情,两根树枝犹如人的手臂,张开来迎接过路的游客,让游客心里都暖暖的'。我去黄山游玩时,旅馆在黄山最顶上的原因,每天我爬上爬下,每次看见那棵迎客松,都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

记得在那里的,我去过一家买盆景的小店,店主给介绍,盆景起源于唐代,主要形式有游龙式、三台式、迎客式、圆台式、扭旋式、疙瘩式、劈干式、枯干式、悬崖式、提根式和式等,以游龙式梅桩盆景最具性。黄山的草木多,盆景都仿造草木的形状来制造。我看见的一盆迎客松!做得栩栩如生,像是迎客松的儿子呢!

我还到过黄山的一家雕刻店。那里雕刻最为著名砖雕、石雕、木雕。的雕刻能手活跃于明清艺林,以的勤劳和智慧,举凡于金石、碑刻、版画、墨模、琢砚、嵌漆、竹刻、乃至建筑雕饰,无不给后人留下珍贵的艺术瑰宝。是石雕、木雕、砖雕这三颗璀璨明珠灿烂夺目。

景色难道把大家迷住吗?黄山是美的,是美的象征,黄山!

安徽文化古迹作文【二】

锦秋湖这个悦耳的名字能名扬遐迩,不仅有她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还有那坐落在湖北部的古朴典雅的“五贤祠”。

初夏时节,我们骑自行车去五贤祠,沿分洪河岸北行,西岸垂柳拂水,倩影倒映;东岸,白杨参天,浓荫遮地。淙淙的流水泛起微微波纹。约行四五里,隐约看见芦苇丛中有几座瓦房,被树木环抱着,那就是“五贤祠”。

五贤祠背北向南,前临荷塘,右靠鱼池,另两面依傍着一米多高的芦苇,真是草秀水明。

站在水塘边,五贤祠的.正面尽收眼底,东西大约50米,龙头大门居在中间,两侧各有一座五六米高的四角凉亭。与其说凉亭,倒不如叫“望湖亭”。门与亭全是瓦红色。四角向上翘起,犹如雄鹰在空中展翅。陶瓷画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楹梁上刻有精致的花纹,给人一种幽雅古朴的感觉。

登上台阶,走向院内,正面是五间上房,东西两侧各有三间偏房。所有房屋都是瓦红色,造型奇特,古色古香。突起的房檐像鸡嘴向上噘起,房前面皆雕梁画栋,光亮光亮的。

走近上房,见中间两根柱上,有董一博题写的对联。上联是:“数代一堂汉相宋儒战国才”;下联是:“异姓五贤卧龙谪仙天下士”。上面是金红的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字“五贤祠”,真是轩昂壮丽。

进入屋内,五尊雕像一字儿摆着。个个魁梧、威严、庄重地坐在一米多高的筑台上。上遮绸布缎布棚,下踏青石板面。尊尊精致、细腻,个个栩栩如生。

中间是鲁仲连的塑像。据向导介绍,他是战国时齐国人,善于为人排难解纷而不受报酬。《战国策》和《史记》等书都有专文记载他的事迹。

向导指着右边一尊大像说:“他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当年他在密州知州任内,逛罢华不注山(今济南东北华山),顺小清河而下,来这里挥笔写下了‘贪看翠盖拥红装,不觉湖边一夜霜,卷却天机云锦缎,纵教匹练写秋光’的著名诗篇。”他头戴一顶绿色四方平顶大帽,面容慈祥,鬓角像刀裁,眉梢如墨画。眼神中充满着文学才华。墨黑的胡须飘在胸前,左手托着书卷,像在那里低吟奇丽的诗句。

左边的塑像是三国蜀相诸葛亮,他握羽毛长扇,眉宇间流露出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才能。

排在最外的两贤,是颜斶和辕固。颜斶,战国时齐国人,曾隐居在“五贤祠”这个地方。

踏上西房台阶,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对联:“识时在诸葛,致和有仲连。”这不正是对二位贤士的高度评价吗?正面墙上写着“邦国瞻依”的横批。墙上挂满了古今诗人、画家的佳作,诗意横溢,画情丛生。

步入东房,向导指给我们看门前的对联,“渔舟唱晚归莲渚,惊阵雁寒宿芦华。”这正是来赞美锦秋湖景色的。是啊,里面全是赞美锦秋繁荣景况的诗画。真是诗意盎然,画景壮观。

游罢五贤祠,心中确有所感,这感慨都出自于对“五贤祠”的敬佩和对祠中瑰丽建筑的赞赏。天已傍晚,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安徽文化古迹作文【三】

秋高气爽的十月,一个周末,我和妈妈去安徽黄山游玩。那是我心中向往已久的地方。

一大早,我们就赶到了山脚下,排了长长的队伍后乘上了缆车。观望着外面的风景,感到非常震撼,它与江阴的“黄山”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是那么的陡,陡得根本就没有落脚的地方,怕是连登山猴上去也会滑下来;它是那么的高,高得似乎伸手就能摸到蓝天,够到白云;它是那么的美,巍峨险峻的山峰上长满了翠绿的松树,有一棵棵像身姿挺拔的军人,有两棵紧密相依的夫妻松,还有像大家庭一样抱在一起的团结松------它们的枝叶像大自然用巧妙的手修剪过一样,平整而美丽。

缆车到站后,我们沿着陡峭的台阶向下行,约40分钟的样子,来到了黄山最险要、也最梦幻的景区——西海大峡谷。没想到它的入口是个山洞,越往里走越黑,仿佛与世隔绝,回头已看不到刚走过的路,提心吊胆地走出洞外,便被它的景色吸引住了。近旁的石柱峰像一根根笔直的石头柱子,右前方的薄刀峰像是被刀劈过、斧砍过一般,巨型的石片像搭积木似的一片片堆起来,形成了破碎的大大小小的山峰。

妈妈牵着我小心翼翼地在山间穿行,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感觉腿酸脚疼,衣服也被汗水浸湿,黏乎乎的,正想要停下来休息时,导游的扩音器在前方响起来了:“江阴的朋友们,向左前方看,那块长方形的石头------”我赶紧跑上前,顺着旗杆指的方向,发现远处一座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神奇的石头,它孤伶伶的竖立在峰顶,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一样,看着它像刮场大风就会摇摇欲坠,却是纹丝不动,那就是黄山著名的“飞来石”。一路上我还看到了许多的奇峰异石、参天古树,每个地点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风景画。

西海大峡谷游览了约二个多小时,我们乘坐地轨览车到了天海,缓缓前行,来到鳌鱼峰的尾部,穿过鳌鱼洞,走走停停,抬头猛一瞧,吓了一大跳,鳌鱼瞪着大灯泡似的眼睛,张着大大的嘴巴,仿佛要把我吞了。我赶紧拼命往前赶,直到百步云梯脚下,那颗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我深深吸了一口气,喊了声“加油”,和妈妈“一、二、三------”一边数一边奋力向上攀登,一口气蹿上218个台阶,已累得差点瘫倒在地。突然发现梯口有两块巨大的石头,一块像龟,一块像蛇,它们像两个忠心耿耿的将军守护着这条云梯。此时登高望远,回头眺望刚刚走过的鳌鱼峰,它像庞大的抹香鲸,高昂着鲸头,好橡随时要跃出水面。换个方向极目远眺,天都峰像巨人高高耸立,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雄伟,白白的云儿时而大片大片地把山尖笼罩起来,时而在山周围飘飘荡荡,像是调皮地和大山捉迷藏。

从百步云梯向前行,上上下下,左弯右绕,到达了最后一站“迎客松”,只见它像这座山的主人伸长了自已的枝臂,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我努力靠近它,近一些,更近一些,“咔嚓”一声,妈妈记录下了我和迎客松的美好瞬间。与迎客松相对的位置有一棵送客松,它像是送走依依不舍的游客,和他们挥手说再见。

第一次照片上看到云海中的黄山既神秘又梦幻,亲自登山它后觉得它既雄伟又壮丽,我期待着下次再到黄山,能欣赏到它另一番不同的景色!

评:小王同学真是太棒了,二年级的.作文要求,却写成了高年级的作文,不仅字数达标了,文笔也相当优美。很棒!

第二段中,描绘出了江阴的黄山与安徽黄山的不同之处,说明了小王同学平时是一个细心的,爱观察仔细小朋友:“安徽的黄山与江阴的“黄山”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是那么的陡,陡得根本就没有落脚的地方,怕是连登山猴上去也会滑下来;它是那么的高,高得似乎伸手就能摸到蓝天,够到白云;它是那么的美,巍峨险峻的山峰上长满了翠绿的松树,有一棵棵像身姿挺拔的军人,有两棵紧密相依的夫妻松,还有像大家庭一样抱在一起的团结松------它们的枝叶像大自然用巧妙的手修剪过一样,平整而美丽。”

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过度也显得十分的自然:“一大早,我们就赶到了山脚下,排了长长的队伍后乘上了缆车;缆车到站后,我们沿着陡峭的台阶向下行,约40分钟的样子,来到了黄山最险要、也最梦幻的景区——西海大峡谷;导游的扩音器在前方响起来了:“江阴的朋友们,向左前方看,那块长方形的石头……西海大峡谷游览了约二个多小时,我们乘坐地轨缆车到了天海;从百步云梯向前行,上上下下,左弯右绕,到达了最后一站“迎客松”……”

脚最后再次感叹黄山的神秘、梦幻、雄伟、壮丽!

安徽文化古迹作文【四】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登黄山,则天下无山。

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被世人誉为“人间仙境”。

8月25日至27日,小荷苏州总校开展了三天两夜的“黄山文化之旅”。此次文化之旅,参与者共三十余人,为小荷的教学人员,含教师、教务和特邀嘉宾。另有一位试用员工,亦受邀同行。今简记此行,以飨读者。

第一天 采葡萄,开文学研讨

25日晨6:30,荷人于苏州园区天翔总部出发。凉爽秋晨,气候宜人。雪碧老师和罐头老师担当主持,介绍本次活动安排。随后,青年教师一展歌喉,进行歌曲大“PK”。笑声与歌声齐飞,秋色与山色正浓!

约12:00,车抵黄山市,“徽风皖韵”扑面而来,荷人连连称赞。享受午餐,安排住宿后,稍作休整。

14:30,荷人前往“鬲山农业示范区”,开展采摘葡萄活动。两两一组,个个体验。葡萄园里硕果累累,荷人嘴中甜意浓浓。片刻后,来到鬲山寺,清净心灵,尽享清幽;离开时,荷人广施“香火”,结交善缘。

16:30,大巴行至“杨业功”纪念馆,集体参观,增强国防意识。杨业功生前系“二炮”导弹部队司令员,为我国导弹和国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观后,荷人感触颇深。

17:00,荷人于馨园国际大酒店隆重召开“唐亮作品研讨会”。唐老师作为“老荷”,系苏州市作协会员,喜阅读,爱写作,著作颇丰。近期,其大作《六月九重天》得以再版,并赠予荷人。研讨会由巧克力老师和贝壳老师主持,唐老师先发言,谈文学,谈写作,谈阅读。苏州总校各部门代表畅所欲言,纷纷为唐老师点赞。河马国王为研讨会做总结发言,希望青年教师以唐老师为榜样,多阅读,多写作,提高自身文学修养。

18:30,晚宴开始,荷人共举杯,庆祝研讨会成功。席间,河马国王宣布试用员工“小车”,正式加入荷人大家庭。荷塘又添新香!

第一天的活动在新安江畔美妙的夜色中结束,荷人对第二天的“登黄山”活动充满期待!

第二天 登黄山,享徽州美食

黄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

26日晨,荷人驱车,赴黄山。

黄山脚下,人山人海。荷人精神抖擞,装备齐全,跃跃欲试。

8:30,登山开始。三五成群,前后呼应。两个半小时后,荷人登上第一座山峰——白鹅岭,斗志昂扬!

午饭后,荷人补充体力,继续前行。

稍一会儿,荷人便登上了海拔1860米的光明顶(与莲花峰、天都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荷人手执荷旗,在此峰合影留念,可谓:一览众山小,荷旗高高飘!

鳖鱼峰,峰高石奇;飞来石,宛若天降;百步云梯,直通云霄;迎客松,挺拔高耸……在云雾缭绕间,松、石、峰尽显奇巧。荷人征服座座山峰的同时,也被黄山的美景所折服,皆曰:黄山如此多娇!

15:30,荷人顺利下山。

18:00,全体于“味道食府”老徽菜店用餐,品徽州美食,赏新安夜景,快哉!

第二天的登山活动,荷人成功问鼎黄山。

第三天 听传奇,游画里宏村

宏村,乃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现存的140余幢明清古民居,有“民间故宫”之称,艺术价值极高。

27日晨,荷人于早餐后,赴宏村参观。

途中经过“赛金花故居”,荷人参观江南美丽园林,聆听“二十世纪传奇女人”的故事。

车至宏村口,一派“中国画里乡村”绝美景色映于眼前。

村里淳朴的民风,精湛绝伦的徽州“三雕”,令荷人赞不绝口。

午餐后,荷人于村口“南湖”放生,许下美好心愿。

13:30,荷人返程,途中分享此行的所见所闻所感。

20:00,荷人顺利抵苏,“读小荷,走天下”的口号,冲向夜空。

至此,为期三天两夜的“小荷黄山文化之旅”圆满结束。

此行,有采摘葡萄之接地气,有作品研讨之文气,有登顶黄山之勇气,有画里宏村之灵气,更有荷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合作、特别不怕苦的豪气!

豪气冲天,荷人向前!

安徽文化古迹作文【五】

跟着那那婉转悠扬的鸟叫,开过羊肠小路,周边变成了青翠挺拔的松树。那青色的树叶仿佛要滴出水来,鲜艳欲滴。我不禁牢牢注视着它,苍劲有力的树枝,饱经风霜的树干,给人一种常年与风雨顽抗,却仍坚持不懈的'战斗精神。我心里暗暗佩服,目光随着松树一起,缓缓移向了我家的老屋。黑瓦白墙,让人不禁联想到江南水乡,一股韵味油然而生,那画出来的黑白花纹,绮丽又让人遐想翩翩。

这还不是最令人感到惊喜的,我最怀念的还是小时候,拉着爷爷一起玩的鱼塘。几年不回,已是大变样了。清澈明净的湖水,一眼可以望见池底的沙石。碧波荡漾,不知是鱼儿调皮,嬉戏弄出了涟漪;还是湖边顽童,淘气丢出的石子。我默默蹲坐在一旁。看老者甩出鱼钩,一气呵成的动作,让人感觉修炼很多年了。白发苍苍的老头,朦胧高远的青山,绿波荡漾的湖水,就像一幅惊艳绝伦的山水画一般。

不禁吟一首:“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