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关于理想的作文加评语(关于理想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关于理想的作文加评语(关于理想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更新时间:2023-03-19 07:03:59
关于理想的作文加评语(关于理想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关于理想的作文加评语【一】

年少时,站在波光粼粼的小溪旁,梦想着梦想,这很棒;但更棒的是,奋斗一生,在生命的尽头能说一句:“梦想是真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但总有的人遇到困难、挫折后,就轻易的改变自己的方向与目标,到后来变得茫然失措。

有一个美国人,他叫查尔斯·施瓦布,在其他人抱怨工作时默默积累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一天晚上,同伴们在闲聊,惟独施瓦布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恰巧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施瓦布手中的书,又翻开了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施瓦布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他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经理知道他的想法便升了其职位。但有很多人都因此讽刺挖苦他爱表现,可他却说,他是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抱着这样的信念他一步一步向上爬,最终他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真正完成他从一个打工者到创业者的飞跃。回想一下,如果当时的施瓦布没有不断的学校和积累,只为了眼前的利益去做眼下的事,那么他就只能得到和其他普通工人一样的待遇,但他为了自己的梦想而付出,便是收获了长了翅膀的希望。

追随内心的脚步,不仅需要坚定的信念,更需要顽强的拼搏和不畏艰苦的品质。科学家钱学森,毅然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不顾西方国家的百般阻挠回到新中国,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到“两弹一星”的研究中。生活虽苦,可他内心感到非常快乐,因为他的心灵的呼唤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时候,他就义无反顾。

缺乏奋斗的理想都只能是幻想,现实中我们在小的时候老师都有问过我们长大后的理想是什么,但现在又有多少人还能按着自己的本心走?从小渴望长大,渴望知识,到现在碌碌无为,得过且过。人人都能背出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但现实中,因为这纷繁的世事,因为惧怕可能付出的代价,选择让自己的内心之音逐渐沉寂。

“物不经风霜则生意不固,人不经苦难则德慧不成”让我们带着坚定的信念,守护自己的理想,突破现实,走向你内心所想的世界。

关于理想的作文加评语【二】

教师要给学生以更多的展示、引领和平等的给予,就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学会与学生共同分享。教师学会了倾听,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看世界。这就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应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给予,而不是施舍。这也正是新课程下的教师的角色的转换和师生应该建立起来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体现。

关于理想的作文加评语【三】

小时候,我们说过最多的理想,就是当一名科学家,因为我们认为,科学家象征着无穷的智慧。在我的年龄有一些增长后,我又希望自己是一名老师,因为老师值得让人学习,让人尊敬……

理想,就是我们的那盏灯!点燃理想之灯,我们就有了前进的勇气。再大的风,再大的雨,我们都能迎着风雨前行。在漫漫人生的路途中,我们会丢失很多东西,但我始终把理想紧紧的抱在怀里,贴在心坎。

现在的我渐渐长大,我的理想也越来越清晰明朗。对于人生,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追求,理想不一定要伟大。我希望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出类拔率,倾尽全力来回报为我付出了千辛万苦的父母,给他们更好的生活。我希望我的家人因为我的成功而感到骄傲和幸福。这就是我的理想,很平凡,但却不卑微。

只有奋斗,只有拼搏,理想之灯才会亮出绚丽的色彩,不仅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温暖他人。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的孩子们,都知道丑小鸭的故事,变成天鹅是需要多么强的坚持和努力,没有任何东西轻而易举就能够难到我们的!我会为实现理想而实战到底,再多的曲折和痛苦也阻止不了我前进。没有任何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我相信我的努力会换来命运的奖赏。

给自己点一盏灯,当你在人生的道路上,找不到方向的时候,给自己点一盏灯,当你为一时的失败而痛苦时,便想想自己的理想,你就有了面对失败的勇气。给自己点一盏灯,当你因害怕前方的黑暗而不敢向前的时候,想想自己心中的那盏灯,它一直为你照明……

过去的光阴再也不会回来,我为以后的人生点亮了一盏明灯,它指引我去奋斗和创造,没有人可以帮我,除了为理想战斗,我没有其他的选择。对于我来说,没有理想就等于没有黎明在回望那些曾为理想艰苦打拼的人们,心中的敬佩感油然而生,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要向他们一样,用心浇开人生绚烂的花。

人生的路,因为有了这盏灯便不再黑暗,生活,因为有了这盏灯而不再单调,再黑,再远,再难的走路我们都不会胆怯了!我们的青春会因理想而更加精彩,给自己点亮那盏理想之灯吧!

振动理想的翅膀,起飞!

关于理想的作文加评语【四】

《教育的理想和信念》是作者肖川博士历时十年写就的一本教育随笔集。文章的话题都直抵人心,说出了我们教育者的心理话,读书的过程是与读者对话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感受到肖川博士那质朴与豪放、灵性与率真、睿智与宽厚集与一身的学者风范,还有他那颗对教育事业无限无限热爱的赤子之心。在这里,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诗意教育,也渴望着自己去发现、去体味教育中那如诗如画的意境。

在这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要与经典为友;告诉我们教育带给了我们什么;告诉我们要审视我们的教育目标;告诉我们教师要“六个学会”即“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六个学会”。

关于理想的作文加评语【五】

近期读了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颇有收获。这本书收录的是肖川近年来创作的教育随笔。读着他所写的一篇篇美文,我也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肖川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现实生活中,机构的职能错位却有时发生。正如监狱可能成为一所学校一样,学校也完全可能成为一所监狱。”

“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标准件’和‘工艺品’。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多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俄国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然而。剖析我们当今的教育,似乎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规章制度的依从态度,而他们本该养成的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却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

我们的教育过早过多地给予孩子们约束,不准干这,不准干那,课堂上只有举手才能站起来发言;为了避免作业出现错误,任何人不许做题,老师讲了后才做;不喜欢音乐,却硬是被家长拉去学乐器;不喜欢美术,却硬是让家长按者在宣纸上泼洒笔墨;明明孩子喜欢摆弄些科技制作什么的,却认为那是在浪费时间,熟不知,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这样更宜于个性的自由的发展。人人都企盼被欣赏,而不员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

由此看来,人必须成为自己的解放者,并在伦理意义上成为自己的创造者。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要使学校变得有吸引力,成为人们舒展心灵,放飞想象的处所,还学生真正的自由,让他们每个人都个性张扬。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让我看到了教育随笔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也让我对这种记录教育的形式产生了兴趣。这种对理性世界的感性表现让人在欣赏中华文字之美的同时汲取着丰富的专业营养。畅游于此,让人心境开阔,灵感涌动。读此书,必要用心才有所感,有此所感才有所得。

关于理想的作文加评语【六】

1. 情感真切自然,无矫揉造作之嫌,以平淡心现真实情。

2. 心里过程真实细腻,人物的.想法态度在读者面前一览无遗。

3. 感情真实细腻,言语感人至深,确是发自作者内心的肺腑之言。

4. 从自我反思中寻求人生得失,在悔悟中流露真情,字句铿锵有力,震撼人心。

5. 语言简朴,感情平淡,情意不够深切。

6. 感情过于浓烈,不似有感而发,反倒是搔首弄姿,自作

7. 情感缺乏深度,未能以景传情,未能由事生情,感情虽潜藏于文中,但未能深入挖掘。

8. 心理刻画不够生动具体,未能有力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态度,好恶观。

9. 事理反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强调作者的观点,说理充分透彻,立意鲜明。

10. 引用名人名言经典事例,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更能有力地表达作者的观点。

11. 论据充分有力,分析透彻合理,哲理性较强。

12. 例证丰富,选材得当,描述详略得当,较具说服力。

13. 逻辑推理能力较弱,证据不够确凿充分。

14. 未能写真事说真话诉真情,塑造真实的个性,表现独特的个体。

15. 语句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16. 语言简明扼要言简意赅言至意达精炼有力笔力尽现,寥寥数语便能传递人物的神采。

17. 语言平滑晓畅,刻画细致,描写生动;句意含蓄委婉,暗含深意。读毕如酒后余香,不绝于口。

18. 语言活泼,风趣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19. 语言基本通顺,偶有不畅。

20.语言不够晓畅,句意含混模糊,佶屈聱牙,令人费解。

关于理想的作文加评语【七】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是那些有过错的,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对于学生的尊重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冷落学生、不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教师对学生要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只有真诚地对待学生,才能真正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我们对于学生的自尊心,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他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一个没有体验到自尊感的学生,会在今后的社会中去尊重别人。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道义的责任,一个社会怎样对待处境不利的人群,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