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写一篇我的同学的作文300字(写一个同学的作文300字以上)

写一篇我的同学的作文300字(写一个同学的作文300字以上)

更新时间:2023-11-21 15:32:31
写一篇我的同学的作文300字(写一个同学的作文300字以上)

写一篇我的同学的作文300字【一】

他,是我的同学。他虽然很瘦,但也挺健壮;他虽然不太聪明,但却能做事冷静;他虽然比较胆小,但胆小的背后却藏着几分谨慎。他的眼睛是多么地有神,每天都戴着那顶熟悉的帽子。他的双手很粗糙,脸也有点儿黑。

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有一次,我们英语月考卷子终于发下来了,而我又在自己的座位上哭了起来——还是99分!这时,好不容易考上了100分的他走过来说:“要不你把我的名字擦掉,换成你的名字?”他的话音刚落,我哭得更厉害了,不过这一次不是为了成绩而哭得。

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记得有一次,我到食堂里去领了一个我最喜欢的火龙果,不料半路一不小心把它给摔烂了。此时,他的身影又出现了。他将一个新鲜的火龙果递给了我后,消失在人群中。

他,是一个“胆小鬼”。一天,老师叫他回答一个问题。他“吓”得不敢出声,而下午我被同学欺负时,他却冲过来为我解围!

他,是我的同学,也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还是一个“胆小鬼”,更是我最要好的伙伴。我真想为他再多做点什么。他,是谁?

写一篇我的同学的作文300字【二】

一个短短的平头,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张千变万化的脸,自称“文弱小书生”,他就是孔潇,竟成为我心目中最敬佩的同学。

今天,宋老师表扬作业认真的同学,“孔潇、崔晋、刘嘉鑫……”念到最后也没有我的名字,我知道我还不够格。我正独自低沉,见宋老师又打开了孔潇的作业本,向我们逐一展示他的优秀,一页,两页,三页,孔潇竟然写了满满三大页,只感觉“嗖”的一声,一支利箭击中了我,那支箭上带着惭愧:赵宝洁啊赵宝洁,人家孔潇写了整整三大页,你呢?你连一小页都没写完,哎……

这时,宋老师又翻了一遍孔潇的预习本,表扬道:“同学们请看,每一页都写得非常工整清晰。”只感觉“嗖”的一声,我的心又痛了一下,又一支利箭击中了我,那支箭上带着羞愧:赵宝洁啊赵宝洁,人家孔潇那么认真地对待作业,你呢?字迹潦草,马马虎虎。比比人家对待学习的认真劲,知道人与人的差别了吧?

宋老师刚表扬完,孔潇却突然转过头来对我说:“知道我的作业为什么那么多页吗?因为有好多不是宋老师布置的。” 啊?原来他还自学?我的眼前立即想象出了他在台灯下奋力学习的样子。前几天我还看过他自创的《立志》诗,其中的两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少若不奋学,长必无成器。”窃以为只是说说而已,原来是之谈啊。“嗖”的一声,我的心又痛了一下,第三支利箭击中了我,那支箭上带着佩服:赵宝洁啊赵宝洁,人家孔潇学习是自觉地学习,你呢?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没写的.呢。想想人家对待学习的主动性,你服不服气?

还有一次,我看见孔潇的随笔,心也是这样一下一下的痛着,因为他的随笔本中也是一页一页的布满了他认真工整的字迹,有许多篇被同学们推举出来收入班级文集中。而我的随笔呢?仅仅是完成老师的任务而已。有一次宋老师在孔潇的随笔中写下了这样的评语:“读你的随笔,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读他的随笔,不仅是享受,还是一种经历,那内容丰富、精彩的文章让我看到我的同龄人不一样的生活。

我不能天天被利箭射中啊,我也应该为自己穿上头盔铁甲,让惭愧、羞愧退去,在佩服别人的同时,也要向别人学习。于是我仿佛看见一支利箭“嗖”的一声,又向我射来,但这次是带着鼓励:“赵宝洁,加油!你不比孔潇差,奋起直追,你一定行!”

写一篇我的同学的作文300字【三】

入学那天,学校上方弥漫着一种诡谲气氛,发出这阵气息的正是二零二教室,走入教室后,发现两种感觉同时拥上:一种沉静忧郁;另一种却活泼爽朗。两种气氛不断在教室中龙争虎斗,使得教室鸦雀无声,于是引发了我们的好奇心,大伙儿依循这两种气氛,发现它们的源头正是两位犹如竹竿的男子。

明显地发现,自称阳光美少男,不断欺凌着另一位男子的正是郭育宗。身材修长,白得刺眼,容光焕发,蠢蠢欲飘,有一种往上飞的感觉,没有军人的革命情操与忠诚,却有艺术家的天马行空与梦想。脸上的傲慢,浮现出不断涌出的自信、自大与自恋。

眼光转向另一位男孩,虽说身材体型相似,但皮肤却黑得发亮,却给人是精神涣散,可冠上忧郁美型男之名,个性呈现一种阴沉、严谨的感觉,尽管被欺负,也绝不还手,他就是吴则劲。头一低,给人一种自闭、自谦的感觉,而自卑自他小学开始时就是不变的定理。

一开学,两人就如胶似漆,而郭育宗的傲慢马上散布全班,主动与人交际;吴则劲总待在位置,闭门自关,但却总有人主动过去强制打开他的心门。渐而进之,这二人组也又各别交了好友,个性也有了转变。

始终天马行空的郭育宗,仍旧幻想,但不同的是他会写、画下他的伟大创作;而始终沉默的吴则劲,仍然少话,但转变的是他的言语中多了贬意,常使人气得手发痒。虽然感觉他们相处得少,但却能用眼神交会,互相了解,这份友情还有他们刚入学的模样,深刻烙印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