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感受家国情怀的作文(关于家国情怀的作文400字以上)

感受家国情怀的作文(关于家国情怀的作文400字以上)

更新时间:2023-08-01 17:53:47
感受家国情怀的作文(关于家国情怀的作文400字以上)

感受家国情怀的作文【一】

在我们华夏儿女的信念中,“国”与“家”是密不可分的。爱国犹如爱家,爱国胜于爱家,“以天下为已任”的这种传统感情,传统信念,已经融化在炎黄子孙的液里。流在心里的,澎湃着中华的声音,长江、长城、黄河、黄山在我们的心中重千斤。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赤子之心,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效国之行,是任何力量也动摇不了的。

爱国魂是最纯洁的灵魂,爱国心是最美好的心灵,爱国情是最崇高的感情,爱国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最神圣的使命。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感情,也是一种神圣的职责;爱国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更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实践;爱国是一种升华的思想,更是一种心甘情愿的奉献。

如果我们每一个学生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每一个农民都为祖国的繁荣而耕耘;每一个职员都为民族的振兴而拼搏;每一个军人都为国家的安宁而奉献;每一个知识分子都为中华的富强而发光;每一个华夏儿女都为中国的腾飞而奋斗!那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会指日可待!爱国主义的思想就一定会在我们的脑海里深深扎根,爱国主义的情感就一定会在我们的液里滚滚流淌,爱国主义的旗帜就一定会在我们的上空高高飘扬,永远飘扬!

感受家国情怀的作文【二】

我到了爷爷那里,爷爷早已等我多时,爷爷看到我就朝我招手,到爷爷那儿,爷爷就先给我讲了端午节的来历:当屈原投汨罗江自了的时候,人民知到这个消息之后都不约而同的赶到江边来,想找寻他们所敬爱的屈原,可是一直都找不到屈原的身体。为了不让水中的鱼虾把屈原的身体吃掉,他们就在江上划着龙舟、敲锣打鼓,希望能将鱼虾赶跑;还用粽叶包米饭,作成粽子,投到江里喂给鱼虾吃,希望屈原的身体不要受到伤害。这就是划龙舟、包粽子的由来。大家为为了怀念这位诗人、纪念他的爱国精神,并且提醒在位的人,要能分辨出小人与忠贞志士说的`话;因此,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都会举行划龙船、包粽子的活动。

到了妈妈那里,妈妈正在包粽子。妈妈见我来了,就说:“来,你要不要也包个粽子?”“可以!”我爽快的答应了。我拿了一个小板凳,坐在妈妈身旁,学着妈妈的样包起来:妈妈把粽叶展开,抓上一把米放在上面,再放上几颗枣,最后把粽叶合起来,用绳绑住,这样子再做一个,用绳子再把这两个绑起来就大功告成了!

据我所知,端午节有两个习俗:第一是吃粽子,第二是赛龙舟。这两样都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

“吃粽子了,吃粽子了!”我飞一般地跑进屋里,煮熟了的粽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让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个,咬上一口,粘粘的、香香的,那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又一个端午节,又闻粽香,又见龙舟,又祭屈原。

感受家国情怀的作文【三】

林则徐曾说:立国望西。意思是站在中华的土地上,远望西洋。

近日,xx将校训中的“家乡情怀,世界眼光”改为“家国情怀,世界眼光”,这更改,在强调爱国情怀的同时,也在提醒广大xx学子由乡及国,拓展视野,立足祖国。“达,则兼济天下。”约是如此。家国情怀,要求我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成才与否,都要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而世界眼光,则要求我们投目世界,目标远大,争创一流。两者互为补充,相互增进。

泱泱中华,历经无数风霜雨雪,几经沉浮却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五千年。而今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直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国。这正是无数爱国仁人志士献出心的结果。古有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登岳阳楼,乐以天下,忧以天下;陆游,疾笔书,北望中原气如山。今有罗阳、航母试验为国捐躯;莫言,追求文学,根植乡土;屠呦呦,探寻青蒿,呕心沥。正是这些仁人志士的心奉献,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才孕育了中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铸就了中华千年一脉的民族传奇,创造了中华巨龙腾起的民族奇迹。也正是他们的他们的爱国情怀,滋养了中华人民五千年,使之渗入每个中国人灵魂最深处。

斑斓世界炫彩夺目,风云变幻,机遇与风险并存,唯具有世界眼光,才能与时俱进,引领世界潮流;林则徐,海国图志,打开中国近代化大眼。钱学森,出国深造,为国防现代化装上虎牙。邓小平,改革开放,为经济现代化添加引擎。正是这些伟人的世界眼光引领了中国的发展,为中国源源不断地注入活流,也正是这些活流的注入,使得中国在现代化舞台上大放异彩,也正是他们对卓越的追求,塑造了他们。

古人曰:“自古忠义两难全。”今人云:“爱国与追求两难全。”最近,传出李嘉诚撤资大陆,高考状元转籍国外,科研人员大量“外逃”,不禁令人发问:在具有世界眼光。追求卓越的同时,是否还能保持家国情怀?在我看来,两者并不矛盾。爱国情怀,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根。有了根,才能在人世浮沉中保持一份本我,才能在世间磨难中保持本初,在尘世迷茫中保持一份本心。一个有根之人,方能披荆斩棘,直至彼岸。世界眼光是枝叶,只有枝繁叶茂,才能从“世界”吸收养分,壮实自我,进而反馈祖国母亲这片沃土。我相信,举国13亿人的力量,足以撑起一片供中国人民发展的舞台。

扎根祖国,以望世界,成就自我,铸就中华!

感受家国情怀的作文【四】

日光普照,柔美的月光令人陶醉,不禁遐想绵长。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之夜,一轮明月当空,犹如一股清泉,清澈见底,透明皎洁,天地之间充满宁静,清风拂过,柳条在月前而婀娜多姿,小河的波浪也轻轻拍打着,令人思絮万千。

那月光扑在面庞,似乎带上神秘的面纱。优美的唐诗宋词,富有色彩的深化,从脑海闪现出来……

古人对皎洁的月亮情有独钟。“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的空灵淡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寂寞。“斜光到晓穿朱户”离愁别恨的凄惨哀伤。“一时回首月中看。”的将士们回首东望思念家乡的月光。

嫦娥奔月,给人留下奇异的幻想。身处广寒宫,远离俗世间的喧嚣,身处精美安静的意境,应该也觉得孤独寂寞把。在这漫漫长夜中,凝视着风世俗尘。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明亮皎洁的月光中,依稀望见南唐后主李煜登上西楼,在楼台中独自徘徊的孤独身影以及苏轼把酒问天的情怀,而这一问却已消磨了近千年的时光。这空灵的目光因饱含了中秋佳节在外游子对家乡的思念而凝重,因承接了千年文化蕴藏而深远,多少的离愁别恨随风消逝,但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留在人们的心底。

在这静谧的夜晚,携一颗饱含人世间悲欢离合的心登上高楼,避开熙攘的人群,融入澄静清雅的深邃,在这漫漫长夜中饮茶赏月……

感受家国情怀的作文【五】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各对文化的热爱之情的高涨,中秋节已成为一个流行的话题,而正是它的流行,不同的人对中秋也已形成了不同的观念。

在以往,在外打工的人,背景离乡的人都盼着过中秋,因为,在月圆之时,他们才会充份感受到亲人对自己的关心,他们就可以带着积存已久的思念回到家乡。与家人共享花好月圆之时,当然这一切都是美好的。这样的佳话,从古至今一直被承下来,也形成了不少的佳话。我相信这样的美好时刻大家并不陌生,但在这样一个社会压力大的背景下,中秋就有些变了味道。

这个味就变在这个“礼”上。以前人们在中秋节都会向家人,向好友一份寄托思念的月饼,一份很普通的月饼,而现在市场上的天价月饼更是成为人们追求利益的阶梯,有些官场上,或职场上的人,为了达到一种目的,需要上司通过的时候,而自己又没有更好的`理由讨上司欢心时,他们就会以中秋为媒介,送上一份上好的礼物给上司,让上司了解到自己的一片好心。这时,他们那时送如此好礼的人,在中秋节,寄托的则是另一种更美好的愿望了!

再活中秋,活的是一个社会现象,一很普遍的现象,虽然我们很难去打破这个不好的规则,但最起码,我们不能把这个规则建立在古老的文化基础上。我们该做的是弘扬我们的文化。

所以我们一定要发扬我们的文化,要让这个变了味的月饼,重新恢复它最初的香美!

感受家国情怀的作文【六】

伴随着秋的脚步,伴随着一个花香四溢、满地金黄的季节到来,中秋节如约而至;它对我有着“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那种联想,有着“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的那种美妙。中秋节的一幕幕,就像雨点一般洒落在我的心田,永远挥抹不去。缅怀着千年的历史,凝聚着我缕缕的遐思。关于浪漫的中秋节,有这样一个传说: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代,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叫吴刚,本为樵夫,一心想着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

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中秋节的晚上要准备各种瓜果熟食打开电视,深深的品味着拥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中秋节晚会;到了要吃月饼赏月的时候一家人团聚在月亮下面,吃着美味的月饼;那金黄色的月亮,寄托了我们多少美好的思念和遐想。中秋节,一个浪漫的中秋节,一个拥有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那种企盼的中秋节,我感悟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秋节,品尝的是甜甜的月饼,寄托了的却是我们永恒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