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书写中国的作文500字(中国为主题的作文500字以上)

书写中国的作文500字(中国为主题的作文500字以上)

更新时间:2023-12-05 13:55:03
书写中国的作文500字(中国为主题的作文500字以上)

书写中国的作文500字【一】

我们不要以为这是中国的旧方法,和今天西方的新方法相比早已落伍了。我曾经比较过朱子读书法和今天西方所谓“诠释学”的异同,发现彼此相通之处甚多。“诠释学”所分析的各种层次,大致都可以在朱子的《语类》和《文集》中找得到。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涌,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辨证》的序录中说:“董遏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经典作品大致都已经过古人和今人的一再整理,我们早已比古人占许多便宜了。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从前芝加哥大学有“伟大的典籍”(GreatBooks)的课程,也是要学生精熟若干经典。近来虽稍松弛,但仍有人提倡精读柏拉图的《理想国》之类的作品。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作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这里需要训练自己的判断能力:哪些学科和自己的专业相关?在相关各科之中,我们又怎样建立一个循序发展的计划?各相关学科之中又有哪些书是属于“必读”的一类?这些问题我们可请教师友,也可以从现代人的著作中找到线索。这是现代大学制度给我们的特殊便利。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

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厓来厓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什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来求”客观的了解”。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如果“虚心”是不可能的,读书的结果只不过各人加强已有的“主观”,那又何必读书呢?

“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这是邓实在1904年说的话),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他们不是读书,而是像高高在上的法宫,把中国书籍当作囚犯一样来审问、逼供。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缺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读书得见书中的“缺缝”,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

今天读中国古书确有一层新的困难,是古人没有的:我们从小受教育,已浸润在现代(主要是西方)的概念之中。例如原有的经、史、子、集的旧分类(可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标准)早已为新的(也就是西方的)学科分类所取代。人类的文化和思想在大端上本多相通的地方(否则文化之间的互相了解便不可能了),因此有些西方概念可以很自然地引入中国学术传统之中,化旧成新。但有些则是西方文化传统中特有的概念,在中国找不到相当的`东西;更有许多中国文化中的特殊的观念,在西方也完全不见踪迹。我们今天读中国书最怕的是把西方的观念来穿凿附会,其结果是非驴非马,制造笑柄。

我希望青年朋友有志于读古书的,最好是尽量先从中国旧传统中去求了解,不要急于用西方观念作新解。中西会通是成学之后,有了把握,才能尝试的事。即使你同时读《论语》和柏拉图的对话,也只能分别去了解其在原有文化系统中的相传旧义,不能马上想、“合二为一”。

我可以负责地说一句: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有关中国学术的著作,其最有价值的都是最少以西方观念作比附的。如果治中国史者先有外国框框,则势必不能细心中国史籍的“本意”,而是把它当报纸一样的翻检,从字面上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你们千万不要误信有些浅人的话,以为“本意”是找不到的,理由在此无法详说)。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其实今天中文世界里的有些“新见解“,戳穿了不过是捡来一两个外国新名词在那里乱翻花样,不但在中国书中缺乏根据,而且也不合西方原文的脉络。

中国自唐代韩愈以来,便主张“读书必先识字”。中国文字表面上古今不异,但两三千年演变下来,同一名词已有各时代的不同涵义,所以没有训话的基础知识,是看不懂古书的。西方书也是一样。不精通德文、法文而从第二手的英文著作中得来的有关欧洲大陆的思想观念,是完全不可靠的。

中国知识界似乎还没有完全摆脱殖民地的心态,一切以西方的观念为最后依据。甚至“反西方”的思想也还是来自西方,如“依赖理论”、如“批判学说”、如“解构”之类。所以特别是这十几年来,只要西方思想界稍有风吹草动(主要还是从美国转贩的),便有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兴风作浪一番,而且立即用之于中国书的解读上面,这不是中西会通,而是随着外国调子起舞,像被人牵着线的傀儡一样,青年朋友们如果不幸而入此魔道,则从此便断送了自己的学问前途。

美国是一个市场取向的社会,不变点新花样、新产品,便没有销路。学术界受此影响,因此也往往在旧东西上动点手脚,当作新创造品来推销,尤以人文社会科学为然。不过大体而言,美国学术界还能维持一种实学的传统,不为新推销术所动。今年5月底,我到哈佛大学参加了一次审查中国现代史长期聘任的专案会议。其中有一位候选者首先被历史系除名,不加考虑。因为据昕过演讲的教授报告,这位候选者在一小时之内用了一百二十次以上“discourse”这个流行名词。哈佛历史系的人断定这位学人太过浅薄,是不能指导研究生作切实的文献研究的。我昕了这番话,感触很深,觉得西方史学界毕竟还有严格的水准。他们还是要求研究生平平实实地去读书的。

这其实也是中国自古相传的读书传统,一直到30年代都保持未变。据我所知,日本汉学界大致也还维持着这一朴实的作风。我在美国三十多年中,曾看见了无数次所谓“新思潮”的兴起和衰灭,真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我希望中国知识界至少有少数“读书种子”,能维持着认真读中国书的传统,彻底克服殖民地的心理。至于大多数人将为时代风气席卷而去,大概已是无可奈何的事。

但是我决不是要提倡任何狭隘的“中国本土”的观点,盲目排外和盲目崇外都是不正常的心态。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书写中国的作文500字【二】

??--我快乐的天地700字

我很喜欢看书,像《上下五千年》、《三个火枪手》、《母亲》和《三国演义》等名扬四海的书,常常使我入迷,仿佛是它们带我进入了一个又一个奇妙的世界。有时是它们使我常常忘了吃饭,好像我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留在我身边的只有那珍贵的书籍。我和它们交流、谈话,好像交了许许多多的知心朋友,把我想知道的知识都告诉我。

有时,书上讲述的故事催人泪下;也有些时候,它们会使人哈哈大笑。但有时,我能感觉到,光读书是不行的,还要把牢记在心中,这样才可以充分地吸收知识。

有时候在闲暇之余看看漫画书,那生动有趣的图画,能令人捧腹大笑。这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不少情趣儿。

这些书籍会让我提出很多问题。就拿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来说吧,每读完一章后,都会带着许许多多的问题让我去思考,去解答。令我兴奋的是,每解决完一的.问题后,似乎对这些内容更加了解,使它变得更加精彩绝伦。

有一次爸爸买了一本《少儿百科全书》。我一见到它,就想迫不及待地翻开它,体验从中获取知识的乐趣。到了晚饭时间,妈妈叫我吃饭,我虽然嘴上说:“马上去,马上去!”可是手里的书就是放不下。没办法我只好拿着书跑向餐厅,妈妈一看说“不得了,不得了,吃饭时是不能看书的!”我执意要看,但还是被妈妈拿走了。经过那件事后,我知道了读书虽然重要,但也不能看太长时间,会把眼睛累坏的。

我看书虽然有节制了,但还是抑制不住对书籍的热爱。一有空儿,我就看书。我好像和书结下了“生之交”,不论什么时候都在一起交谈着。

书,是我快乐的天地,我在那里汲取知识,获取快乐。让我们在浩瀚无际的“书海”里游泳、观赏吧!

书写中国的作文500字【三】

今早我一睁眼,得知今天停电,这个消息对于我来说,如同噩耗一般。我不知所措的徘徊在家里,我的目光无意间扫到了我家的书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提醒了我,我的脑袋灵光一闪,想到:既然今天停电,那么,就看书吧!脑子里这个想法的产生,使我心旷神怡。

此时,我兴趣盎然的看着书架上的书,而那些书却又好像活了一样。那些书好像都在跟我对话呢!《水浒传》说:“选我吧!选我吧!选了我,你就可以看到替天行道,豪气十足的梁山好汉!”《鲁宾逊漂流记》说:“一定要选我,选我,你就可以看到鲁滨逊的奇妙经历!”《西游记》大声嚷嚷:“选我吧,让我带你一起去体验西游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甘落后的说道:“我在这!我在这!如果选择我,我会带你去感受保尔柯擦金的钢铁意志”《三国演义》,清了清嗓子:“不要选他们,一定要选我!因为只有选了我,你才能看到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气,认识武功盖世的吕布,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看到年少英勇的孙权、仁义的刘备、奸诈的曹操。还可以体会到五虎上将的.忠义……

我倾听着它们的争吵,没有打扰它们,而自己却在书架上选择了一本十分富有哲理,却一直默默无闻的一本书——《梦想是一粒维生素》。我拿起这本书,津津有味地读它时,它好像在暗自得意,而那些在争吵的“书”一个个都不服气的在一旁“哼哼”。

我开始读这本书,这本书是真得非常好看。我正在接受这本书的熏陶。啊!我已经彻彻底底地陶醉在这本书之中了!以至我不至黄昏的到来,直到我翻到最后一页,我脑海里还不停地闪过一幅幅画面,徜徉在书的海洋,我要好好读书,好好学习,将来去读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

书写中国的作文500字【四】

书籍,是知识的宝库,让我们变得博学多才;书籍,是五彩生活的万花筒,教会我们品味生活;书籍,是大千世界的偏影,让我们看透世界;书籍,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我们回味无穷……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而我,正张开翅膀,演绎着我和书的故事。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

童年的我,整天捧着漫画版的故事书,《白雪公主》、《龟兔赛跑》这些故事早早就被我那小脑袋装进去了,我贪婪的吮吸着书里的精彩世界,享受着那片欢乐;

小学的我,整天捧着的是书,《作文高手》、《作文大全》等是我的最爱,我还特意买来书纸,小心地呵护着这些书,别人想借也不给。难怪同学们都喊我“小气鬼”,我始终坚持自己的“做人规则”:甭管别人,只做好自己的。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初中的我,整天捧着的是《意林》。那是我考砸的一次,我无聊地翻看着在书店买的《意林》,看到了一个令我至今都记忆犹新的故事,一个穷困潦倒的年轻人,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一个相士见此状况,便招呼他坐下,张开他的手,指着手心其中一条线问:“这是什么线?”“命运线。”年轻人回答,相士意味深长地一笑,说:“这就对了,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还有什么好悲伤呢?”年轻人顿时恍然大悟,一番努力下,他最终成了事业有成的富翁。这一个小故事启发了我。从此,我便爱上了这本书。每期都会去买,渐渐地,家人都喜欢上了这本书。直到现在,若是你走进我家里,你会被这些堆积如山的《意林》吓到。

如今,书陪伴了我15年的岁月,它把无知的我领进知识的大门,自始至终陪着我去攀登知识的高峰,让我看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它让我有了想象的羽翼,让我有了奋斗的目标。

我和书的故事永远不会画上休止符,只会随着我的成长,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

书写中国的作文500字【五】

书是我的恩师。贫穷剥夺了我童年的幸福,把我关在学校大门的外面,是书本敞开它宽厚的胸脯,接纳了我。给我以慷慨的哺育。没有书,就没有我的今天。也许我早就委弃于沟壑。

书是我的良友。它给我一把金钥匙,诱导我打开浅短的视界,愚昧的.头脑,闭塞的心灵。从不吝惜对我的帮助。

书是我青春期的恋人,中年的知己,暮年的伴侣。有了它,我就不再忧愁寂寞,不再怕热情冷暖,世态炎凉。它使我成为精神世界的富翁。我真的是“不可一日无此君”。当我忙完了,累极了;当我愤怒时,苦恼时,我就想亲近它,因为这是一种绝妙的安抚。

我真愿意成为十足的“书迷”和“书痴”,可惜自己还有点不够条件。

不知道谁是监狱的始作俑者。剥夺自由,诚然是人世间的刑法,但如果允许囚人有读书的权利,那还不算是自由的彻底丧失。我对此有惨痛的。

对书的焚毁和禁锢,是最大的愚蠢十足的野蛮,可怕的历史倒退。

当然书本里也有败类,那是瘟疫之神,亡天使,当与世人共弃之。

作家把自己写的书,送给亲友,献与读者,是最大的愉快。如果他的书引起共鸣、得到赞美,那就是对他最好的酬谢。

在宁静的环境、悠闲的心情中静静地读书,是人生中最有味的享受。在“四人帮”覆亡的前夜,我曾经避开海洋般的冷漠与白眼,每天到龙华公园读书,拥有自己独立苍茫的世界。这是我一个终生难忘的经历。

书本是太阳、空气、雨露。我不能设想,,没有书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