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以母亲为题写篇作文(怎么写以母亲为话题的作文)

以母亲为题写篇作文(怎么写以母亲为话题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9 07:57:51
以母亲为题写篇作文(怎么写以母亲为话题的作文)

以母亲为题写篇作文【一】

亲爱的妈妈:

您好!

您说过儿时的我在家乡生活,当我可怜巴巴的求您把我带在身边,随您到处奔波,您犹豫了,但那时我小,哪会想到您是怕我累着,而不是不喜欢我了。当时我看母亲您犹豫不决,本人小嘴一撇,哭了,哭的那叫一个伤心,您无奈,只得同意了。从那时起、您的身边总有一个小小的声影——我。我渐渐得长大了,不再是那个依赖您、听您的话、懂事的小屁孩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脾气变得喜怒无常。对于您的关心,我认为是唠叨,我变得不耐烦了。这也许就是青春期了吧!现在的我一有心事,就不会再像小孩子一样什么都说给您听,而是找我最信任的伙伴去倾诉。我最喜欢你们的一点就是您和爸爸从来不会翻看我的.个人隐私。当别的同学说自己父母怎么怎么偷他们的时,我可以十分自豪的说:“我爸爸妈妈十分尊重我,从来就不会翻看。”在青春期这段时间里,我做过十分对不起您的事,例如:有时做作业做到很晚,您心疼我,给我端来一杯水,里面放了些蜂蜜,因为蜂蜜水可以用来润嗓子,而我这时正在抱怨作业太多,脾气正在无处发泄时,您给我一杯蜂蜜水,其实我并不喜欢喝蜂蜜水,比起蜂蜜水,我更爱喝白开水。我一看是蜂蜜水,心中的怒气借此爆发了:“你怎么给我端蜂蜜水,这么甜,你叫我怎么喝!我不喝!”母亲并未说什么,过了一会,您回来了,手中还端着一杯白开水,你把白开水放在我身边,一句话未说,就退了出去。看着您那孤单的背影,我后悔对您的一切无礼了。在发脾气的我忘了是谁在半夜送我去医院,是谁在风雪交加的天气接送我,是谁冒着大雨给我送来了一本没湿的作业本,都是您啊,妈妈!在此祝您:

身体健康,万事顺心!

                                                                                                                                                                   爱您的女儿

以母亲为题写篇作文【二】

妈妈:

还有三天天就是母亲节了,远在你身边的儿子提前给您说一“节日快乐”。

这是我第一次给你写信吧!看了这封信后不要太激动哦!

14年前,一位助产士用一把剪刀将我们分离开来,哇哇大哭的我离开开了你,宣布了正式的肉体独立,14年间的风雨岁月,您辛辛苦苦的把我拉扯大,在这期间您不知道受了多大的苦,您在我们的面前表现的总是那么好:好的家庭条件,优越的教育环境,等等。

但谁不知这是你和爸爸白手起家,一步一个脚印打拼起来的啊!成功的背后总是有幸酸的过程,您总是掩饰的很好,总是给我们最好的,不知您还记得吗?在有一次大假回家,爸出差就留您在家照顾我们,您本来不会做饭,但我们在家,你早上大清早起来就去熬汤,当我们的时候,您的汤也熬好了,当你问我汤的味道怎样时,我说:一般,不知为什么,您一问我就习惯性的回答了,其实汤真好喝,特别好喝,我想对您说“真的特别好喝”。还记得有一次老师说回去给自己的母亲洗脚。我没完成,在家里看见天天都在的您,我就是说不出口,心里是一种很矛盾的情绪,不知该怎么说,我说了又怕被拒绝,其实,妈,我真想给你洗一次脚,可以吗?

妈,还记得这次寒假吗?一次闹剧我看出了您有多爱我。

那天爸刚好出差,过几天才会回来,您早上照样熬汤给我们,一般您做完早饭,就会出去练舞,但那天你没去,一直呆在家里,我也没问什么,照样玩我的,不会为什么爸爸很早就回来了,当我问爸爸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他只是说没什么,只是想和我聊聊,爸和我聊了一些稀里糊涂的东西,我感到十分的奇怪,当爸爸感觉没啥事后就跟我挑明了。原来是我随便乱写的那个所谓的“遗书”被您早上清理房间的时候看到了,然后你信以为真,一天都没有出去,以为我想不开。才叫爸爸赶回来的,爸爸还说你是多么的急。

妈,早上牛奶热了再喝,妈,别穿高跟鞋,对脚步好;妈,别想儿子,儿子过得很好……

以母亲为题写篇作文【三】

我的童年是在上世纪的山区度过的,那时大米属于稀缺资源,红薯是一种主要粮食,红薯饭几乎是每天果腹的唯一。但我一直就没有吃腻,几十年过去了,对红薯饭这种吃法仍情有独钟。因为母亲喜欢。

母亲不但喜欢吃,也喜欢做,而且做得特别仔细和别有味道。其实母亲半辈子生活在山区乡下,很多时候几乎就只有红薯吃,红薯就是做饭的主要原料,但母亲做红薯饭很讲究和仔细:先把红薯冼净削皮,再在手上切成大小几乎均匀的丁块。仔细就在这切块上,每一块的大小需合适煮熟后能一口吃下,又刚好在米饭熟的时间内每一块和同一块内外同样熟透。然后是煮的方法,并不是马马虎虎米和红薯一起下锅。多少米适合放多少红薯,母亲自有她的;何时才放红薯下锅也有她的讲究。总之母亲做出来的红薯饭香甜、柔软、清爽、上口,百吃不厌。

我自读书从军后就很少吃过红薯饭了,母亲也在那一年进县城生活,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米越来越充足,红薯不仅在城市,在乡村都倒是稀缺粮食了。母亲对红薯饭的喜爱,如果说之前是社会形势和经济状况逼迫而来,那进城后的喜爱却是出于情感和真心。记得母亲到广西我的小家来生活的那些年,只要在市场上看到有红薯,总会买些回来,隔三差五地做顿红薯饭吃。而且总会在做好后打电话告诉我:今天煮的是红薯饭。而我也会在这时推掉所有的应酬,那怕是大餐,准时下班回家吃母亲做的红薯饭。

有人说《舌尖上的中国Ⅱ》讲述的是情感,每一款美食背后都是一个情深意长的情感故事,或者一种醇厚绵香的情感寄托。确实我们饮食习惯和爱好都烙印了我们成长的经历和情感的熏陶,我们特别钟情的每一种味道或者某一道菜品,无不暗喻我们的情感经历,或寓示我们深刻的感情选项。正如家里的一道特色小菜、出自母亲之手的一种风味,自我们降生就陪伴、培养、滋润着我们的精神和肉体、情感和人生,这就是我所说的“母亲的味道”。我们的味蕾上历来就沉淀着母亲的味道。

今年春节,从老家带回一大罐家乡的腐乳,家乡方言称之为“猫鱼”,我一直没打开吃。不是不喜欢、不省得吃,而是单从形状看,就让我感觉不是我熟悉和喜爱的样子和味道---母亲的味道。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是不做太多的酱菜的`,但有三样菜:猫鱼、豆豉、卜辣椒(也叫白辣椒)家里总不会缺,母亲不管有多忙,或找原料有多难,都要想方设法做一些。母亲做豆豉是不走“发酶”这一步的,所以做出来的豆豉金灿灿中点缀些许红艳,味醇色润,香且不酸、软却不粘。而母亲做的猫鱼更是一绝,几乎成了当时当地的品牌和名吃,记得小时候看到家乡那些乡亲那家接待住队干部时,必会到我家要些母亲做的猫鱼放在餐桌中央。更有父亲的同事来家吃饭,首先问的就是是否有我家的猫鱼。有时还赶巧正好没了,去邻居家要点应付,总能感觉出客人的失望。他们会说比不上前次吃的鲜爽。确实母亲做的猫鱼色、香、味、形都赏心悦目,干爽、清冽,糯而不腻、辣而不烈,醇香醒神、回味无穷。我自上大学后就很少吃到母亲做的猫鱼了,到部队,以及结婚把自己的家安置在远离母亲的异乡后,就更少尝到母亲做的猫鱼。但每次回老家休假,母亲必会准备一小罐亲手制的让我带回来,于是这点特殊的味道就成了我每餐奢侈的享受。

后来,同样是母亲来广西我的小家小住的那些日子,母亲也曾做过猫鱼,用玻璃瓶子装,每次只做一两罐。母亲说这边天气不同、豆腐品质也不同,不好存放,只能做一点吃一点,这样才能有那样的鲜味。或许这也算是母亲的味道里的智慧吧。然而我却被这种味道、这样的智慧,溺爱了味觉、骄惯了味蕾。在随后的日子里,对这种味道的爱护、怀念和回忆,就成了我固执的口味。

如今母亲已离开我们,餐桌上再也见不到母亲做的红薯饭、猫鱼和豆豉等等,母亲的味道只是脑海深处的幸福和祝愿了。明天就是母亲节,或许可以到市场上去找寻一些原料,试着自己动手回味母亲的味道。

以母亲为题写篇作文【四】

母亲过了大半辈子,出了两次意外受伤,并未患过什么大病。偶尔感冒,便自己找点草药解决。如今母亲的身体还是那么硬朗,耳聪目明。她还能洗衣做饭,还能挑一担粪水下地干活。

母亲有一个爱好,就是常去庙堂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家人平安,兴旺发达。母亲偶尔也看《天仙配》、《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游记》等。因她听不懂普通话,子孙们常为她翻译。在生活上,母亲十分节俭,从不铺张浪费,每日都是粗茶淡饭,可当做起善事来,她却很热心。她把儿女们给她的零花钱都积存起来,每当亲友、乡邻有困难时,她却慷慨解囊,或借、或赠。那年村寨上修建公路,母亲得知此事后,赶紧给我们打电话,为了家乡的建设,我们兄弟几人先后共捐了几万元钱。那条曾经陡峭的山路,经乡亲们的共同奋斗,终于在2010年顺利通车。

如今,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水平也渐渐提高。为着的母亲的事,我们多次商量,打算把母亲接到城里去生活,让她看看山外的世界,享享清福,安度晚年。可当提及此事的时候,母亲却摇着头,她说她生来就是苦命,她要干到不能动为止;她说她哪也不去,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她说人穷志不穷,富了不要择事(意思是不要炫耀,不要嫌弃穷人),不要忘本。

这次回乡,我本想把母亲接到城里去生活。尽管我苦口婆心地劝说,却未能使母亲的心动摇。她仍然坚持留在老家。我很想在家多住几日,好好陪陪母亲。可公司领导却多次打来电话,催我去上班,说公司有好多事等着我办。临行前,母亲在堂前烧上香纸,嘴里在默念着什么,我听不清。但我想这应该是在为我祈祷,为我祝福吧。母亲的举动令我十分感动,思绪万千。我禁不住又一次跪在堂前磕了三个响头:“妈,您的生日就要到了(2016年正月18日是母亲的八十寿辰)。恕儿不孝,对不起您!今日我就提前给您磕头了。”

母亲站在我身旁,理了理我的衣襟:“妈不怪你,起来吧,赶紧上班去,空手出门,抱柴(财)归家!”

人们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此情此景,我又怎能不潸然泪下呢?

以母亲为题写篇作文【五】

母亲的心灵心巧是村里有名的。有人纳鞋垫,会大老远的赶来,母亲无师自通,只随手几笔,便是一幅美仑美奂的图样,戏水的鸳鸯,怒放的牡丹……活灵活现。过年家里要贴窗花,母亲从不着急,忙到三十才会拿起剪刀,不必描样就能剪出各式花样,红通通的喜气盈人且绝不雷同,让村人称羡不已。想我今天做设计,大约也算秉承了母亲的一点天赋吧,但我觉得自己始终不及她那般的聪慧灵秀。

母亲还会裁缝,旧时的人们买不起衣服,都是扯了衣料找人缝的。每每逢年过节,母亲便忙开了,平日里不相往来的人这时都会找来,母亲总是一一应承,从不收费。七十年代的独子那是凤毛麟角,我便是其中一个。我会躺在炕上铺开的衣料上耍赖,搅扰母亲做活儿,直到母亲承认那是给我做的新衣,我才会起来,并且让母亲象模象样的给我量身才肯罢休。其实那时的我也知道母亲是在哄我,不过是感受一下被骄宠的有恃无恐的'窃喜罢了。

大概是幼时体弱多病的原因吧,母亲对我的身体极不放心。村里读书的时候,倘有天阴下雨,母亲就会巴巴的跑到学校给我送衣服。那时我只记得自己并不觉得需要添衣,倒是觉得自己总是搞特殊,众目睽睽之下,很是难堪。极不情愿的收下,总是催促着母亲匆匆离开。

“总是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那便是唱给我听的。我会疯玩到天黑,然后对着作业发呆,只写两行字便眼皮打架,母亲心疼我,会让我睡,然后模仿我的笔迹,一笔一划的替我完成作业。这让现在的父母看来,应该是件不可理喻的事情。那时候的她,只是朴素的爱我,爱到没有理由没有原则。亦或许,她只是简单的相信我,觉得作业不过是一种手段,应付老师让我不致挨骂就行了。事实上,让母亲代写作业的我,功课竟一直很好,并且持续到毕业。

初中的时候,母亲便得了栓,这让我至今都觉得好人有好报,那不过是支撑着人们做个好人的籍辞罢了。从不轻易倾吐心事的她便再没有机会表达,她无法讲话且思维不清,只有在父亲拿些老照片或是提些陈年往事的时候,母亲便会流泪,想是心里有些许的明白。

为了能常回家,我报考了离家最近的学校,每逢周六(那时候只是周日休息一天),母亲会准时坐在门前的石头上,痴痴的望着我归来的方向,从不落空,谁叫也不肯离开。这让所有的人都奇怪,为什么她独能记下女儿回家的日子呢?为了这一份等待,我常旷课,逃课,推掉假日一切活动,风雪无阻尽早出现在她的视线,然后扶她一起回家。她的等待,我的归来,仿佛成了我和母亲之间无形的承诺,无论谁的失信,都是对彼此最大的伤害。

但她还是伤害了我,这样的日子不到一年,她便不愿再等我了。临终前,只是静静盯着我,久久不放。于是,十八岁便与自卑和感伤纠结在一起,郁郁的压抑了我的整个青春。

如今的我亦为人母,念及母亲的隐忍和恭俭,念及母亲的慈爱与良善,自知望尘莫及,她爱我一生,我却没有用心感悟过她的一句教诲;她爱我一生,却来不及花销我一分一毫;她爱我一生,我们始终没有一次倾心长谈。又到重阳母难之日,二十年的缅怀之情又岂是片言只字道得?不敢忆她,怕痛彻心扉,不敢忆她,怕愧疚难平。而我焉能不忆,每想到此,心绪难安,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