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初中我的家风故事500字作文(我的家风故事短文500字)

初中我的家风故事500字作文(我的家风故事短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2-05-27 22:16:39
初中我的家风故事500字作文(我的家风故事短文500字)

初中我的家风故事500字作文【一】

“校有校规,家有家规”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问到“家规是什么?你家有什么家规?”很多人就立刻呆住了。

家规。每户人家的规矩都不一样。我家在吃饭时真应了那句“食不言,寝不语”。吃完饭后,不可以将筷子放在碗的上方,要放在桌子上,这就代表你已经吃好了。如果桌子上有鱼刺、骨头等等要用筷子将它们扫入碗内。做完这些事还不能走,要等到大家都吃完才可离桌。

我们家还有一个家规—事不过三。有一次晚饭后在公园里散步,由于凳子上被人踩过,所以我掏出一张纸,将凳子擦干净,随手一丢就没了。一位清洁工人走了出来说:“你这小孩子怎么这么没教养,随地乱丢垃圾。”我听她这么一说,我的脸立马红了。我一边道歉一边跑去吧至今捡起来丢到垃圾桶里去,这才平息了清洁工的怒火。

家风,是一家子的风气,家风一旦败坏了,这家子的'思想也就跟着败坏了。这给坏名声就一传十,十传百,到时候就没有人愿意跟这家人交往了,这时候想改就来不及了。

我家的家风是“孝”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我们要孝顺父母和长辈。当我们的父母渐渐老去,就更不能顶嘴了,凡是要考虑父母。即使他们说的不对,也要和和气气的说话。叫我们做事,不要推辞,尽量帮父母的忙,这样才能做到“百善孝为先”。

家风就是家规,有了好的规矩才能有条不紊,有了好的家风才能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初中我的家风故事500字作文【二】

老房子还在,现在应该是村子里为数不多土坯房了。回到老家,看着房子周围杂草丛生,在细雨中格外深远。

看惯了城市的高楼大厦,猛地,看到老房子,一种亲切感,一种归属感油然而生。这就是我出生的地方,这就是我长大的地方,这就是我最思念的地方。

老房子虽老,但他承载着我们家的家风。在村子里,人们都喜欢称我们康氏家族为“书香门第,礼仪之族”,为什么这么称呼呢?随着我年龄的增大和社会阅历的丰富,慢慢理解了。记得,小时候在哪坐席吃饭,总听到他人说,康家人有礼貌,尊老爱幼,有文化,有知识,这是对家族家风的肯定和赞誉。记得小时候,每每家里来客人了,父亲招呼喝茶抽烟,母亲准备饭菜,不一会一桌可口美味的佳肴做好,父母让我和妹妹也坐到桌子上,但前提是客人或饭桌上年长的人先动筷子夹菜吃,我和妹妹方可动筷子。这一点,就是习惯,就是家风。时至现在,每每吃饭,桌子上有长着,我总是等他们先动筷子。

在吃饭时不能发出声响,不能把一只腿腿架在另一只腿上;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嘱咐,一个小小要求,让我体会到好家风的力量是无穷的。记得有这样一件事,父亲那时还是村上的会计,家里放着村上的合中账目。一天,父亲回到家里,就在就在自己的房子找东西,找了好久,也没找到。后来,父亲问我和妹妹看到没有,我们都说没有。于是他让我和妹妹把书包拿来,听妹妹说,我今天去了他房子。然后,父亲就断定是我动了他帐本,就开始揍我,么动,我自然不会承认。父亲把啤酒瓶子打碎让我跪在那,我么动怎么回承认呢?后来,父亲找到了他的账本,父亲没有直接告诉我他把我冤枉了,但从他的行动和语言中,我明白了,没有做的事,要坚持原则,做人要讲诚信,不能墙头草两边倒。

家风正则家业兴,家风坏则家业败。古今中外,有多少优秀的家风值得我们去推崇和学习,同时,要发扬和继承好我们自己的好家风。

我理解我的家风就是规则、原则、孝。规则是给不遵守规则的人制定的,小时候,父母的引导给我和妹妹营造了好氛围。父母要求我和妹妹必须等客人或长辈动筷子之后在动筷子,这就是规则,也体现了尊敬和孝文化,这就是我的家风故事,你的呢?

初中我的家风故事500字作文【三】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家风对每个人都有着潜移默化而重要的影响。它就像春风吹人、下雨淋人一般滋润,影响着人们。

说起家风,我认为是家里人的一种行为,对别人热情爽快,做事遇到困难时有执着性、不食言,这些都能算得上是家风。一个家庭的兴旺发达,不在于一时的富有,也不在于财产的多少,而在于家风的好坏。家风靠的是家教,把良好的家风融化在一家人的心灵和液之中,才是最重要的。有良好家风的一家人就会懂得勤劳是一生中的第一目标。

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能很好的成长,而我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在家中父母难免会因为一些小事争吵,但他们从不会互相指责、斥骂,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他们理性的一面。平时在家中妈妈也会常常唠叨:在学校应该怎么尊重老师同学,更会讲一些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时间久了我脑海中也会时不时是出现这几句话,与其说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不如说她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导师。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尊敬老师、长辈、同学和任何有残疾的人;勤劳节俭懂得持家;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它们定为家训,是为了让下一代牢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我会努力做到,同时也会影响周围人,让他们也做到。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成功的人必定有好的家风和家训。而良好的家风家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来共筑,只有严格筑好家风家训,我们才能少走弯路。

初中我的家风故事500字作文【四】

夜久月高风铎响

在铜钟的家族中有一种称为“铎”的。它的式样象钟,但个头很小,上有孔,装上木柄,可以执在手中。铎里装有铎舌,摇动时铎舌撞击铎壁而发出清脆的声音。有以铜为舌的,称为“金铎”;有以木为舌的,称为“木铎”。按今天的叫法,它是一种大铃铛。

铎还有一个重要用途是用于军中发令。按古代军法: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两的长官称“司马”,司马执铎。发布军令:“必奋铎以警众,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所以司马又叫“振铎”、“鸣铎”。军中以鼓声为进军之令,以金声为退军之令。铎为铜铸,为金声,司马以铎声指挥鼓手。

“铎”与“度”同音,有号令限度之意。古时发布政令时须用铎声召集民众。朱熹曰:“木铎,金口木舌,施教时所振,以警众者平。”后世常以“金口木舌”(即铎代指传教布道之人。故尔,《论语.八修》篇云:“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夫子自喻为天的代言人了。

商代时,在岐王宫中竹林内,曾用丝绕悬若干个很细小的玉片,每当风起,玉片互相碰撞发出声音,宫中人听见响声便知外面起风了。因玉片声弱,后来便在宫殿檐角悬挂若干装有铃舌的小铜钟,风起而铃响,被称为“占风铎”或“风铎”。后代高大建筑尤其是塔,每层檐角上都悬有风铎。微风乍起,一阵叮当之声,别有一番情趣,引人发思古之幽情,或借景抒情怀。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游悟真寺》诗中写道:“前对多宝塔,风铎鸣四端。”另一位诗人张耒也有“夜久月高风铎响,木鱼呼觉五更寒”的传世诗句。

【解释】: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