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被改变不如主动改变的作文(被动改变不如主动改变作文)

被改变不如主动改变的作文(被动改变不如主动改变作文)

更新时间:2023-11-26 02:38:23
被改变不如主动改变的作文(被动改变不如主动改变作文)

被改变不如主动改变的作文【一】

那是上学期的第一天,我被安排与班里最捣乱的同学坐同桌。当我得知他前几个同桌的遭遇后,不禁有几分害怕。

起初,我友好地对他。有问题时,必以微笑的方式与他沟通;上课他说话、唱歌时,必以礼貌的方式提醒他注意课堂纪律。然而,他非但不接受我的友好之举,反而对我进行恶意的攻击。他开始在课堂上、自习课上肆意地说话、唱歌……他的行为令我惊讶、心烦意乱,甚至因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失眠。

每天去学校对我而言成了一种煎熬。而他丝毫没有感受到自己的过错,依然我行我素。

直到那一日,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上课期间,我的眼镜被前面的同学不小心从课桌上碰到地上,眼镜片从框中掉了出来,他轻轻地从地上捡起。我正准备从他手中夺回来时,他说:“我帮你弄好吧!”。他发现眼镜上的螺丝已经丢失,便拿出自己的钉书针,绕在眼镜框上,将眼镜片慢慢地安上。当他递给我时,我不由地说了声谢谢。也许,是这一句谢谢开启了我们化敌为友的同桌时代,因为从那天起,我开始重新了解他,重新认识他。

他是一个普通的男生,与其他男生的差别就是,他胖胖的,总是爱穿的光鲜亮丽。但他的.眼神中隐约流露着一丝伤心与自卑。只是他极力用光鲜亮丽和我行我素来掩盖这一切。

我不去询问他的痛,只是在课间偶尔和他交谈。有一次,他问我:“你午饭一般是在家吃吗?”“是啊,我妈妈每天都会在家做饭,可香啦!”他的表情一下子变得很不自然,我意识到我可能说错了什么,就不多说了。他低着头说:“真羡慕你!我妈总在外面忙,如果能吃上她做的一顿饭,那该多好呀!”。

慢慢地我对他的看法也改变了许多,他也逐渐在课堂上不说话、不唱歌了,也逐渐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成绩也有大的改变。

其实,我们绝大多数的人都有这样类似的经历。一件事或一个人在某个时期令我们长时间地烦恼,有时甚至令我们沉浸在懊恼与悲伤中无法自拔。特别是,令我们烦恼的人不体谅别人,不懂得领情,不自省的时候,情况会更加糟糕。

我们必须学会保持清醒,不能让别人制造的麻烦成为我们的烦恼。如果因为别人的过错使我们陷入无尽的烦闷悲伤之中,我们自己便成为唯一受到伤害的人。

抱怨不如改变,这才是走出烦恼的最佳途径。

被改变不如主动改变的作文【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愁吃愁穿,反而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育孩子的身上。

教育孩子是一个可大可小的话题,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江湖”。人人都有自己的教育想法,传统也好,某个教育专家也罢,无一例外都是希望能够把孩子教育成大人喜欢或者社会认可的人才。只可惜每个人拼凑出来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教育片段,不成系统,不能完美地满足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在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教育困惑。读了贾容韬老师的《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一书,突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悟。

教育孩子不是满足大人的教育愿望,而是给孩子宽容和理解,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想要成长,向着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希望孩子乖巧懂事,在我们忙碌的时候自己独立做自己的事情,在我们无聊的时候陪我们打发时间,可是如此的教育期望到底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结果不得而知。

生而为人,总是想着改变别人,甚至奢望可以改变世界,其实最应该改变的就是自己。改变自己需要勇气,改变自己需要理念,改变自己需要否定曾经的自己,开拓崭新的自己,自己改变了,理解世界的角度也便改变了,同时意味着自己眼中的世界也会改变,教育孩子亦然。

作为功利性的家长最先改变的便是以自我为中心,去阅读,去学习,去反思,去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去鼓励孩子,去相信孩子,去改变传统只重视学习成绩的教育思路,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各项人格发展。去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去修心,去修夫妻关系,去培养优秀家风。

当觉得改变孩子穷途末路,去试试改变自己吧!把重点放在自己身上,在自己的身上花费心思,或许,你变了,孩子也一定会有所改变。

被改变不如主动改变的作文【三】

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几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可悲的是,有部分家长身处在问题的漩涡中却不自知,受困于孩子问题的表象,整日里就孩子的行为问题和孩子拧巴,既不懂得寻求第三方的帮助,又不懂得自我救赎、自我学习和成长,结果是问题越来越严重,关系越来越恶劣,最后是自己痛苦,孩子痛苦,家人也痛苦。值得庆幸的是,也有部分家长思想觉悟高、懂得反思,懂得求助,懂得自我成长和改变。

比如今天案例当中的这位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她从来没有给过孩子好脸色,孩子的父亲更是简单粗暴,对孩子常常采取高压政策,非打即骂。一位情绪失控的妈妈加上一位简单粗暴的爸爸,无疑是孩子的恶梦。孩子十六岁时出现迷恋网络游戏,离家出走等问题。

一个不被父母欣赏和关爱的孩子,一个心无所属的孩子,有今天的问题呈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庆幸的是这位母亲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辗转找到贾老师当面请教。她信奉“求救于教育专家,不如把自己打造成教育的内行。”决心改变自我,提升自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孩子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这也是最令我感动的地方。

在我学习家庭教育以来,所接触和了解到的所谓问题孩子的“回归”和“转变”,无一例外不是通过父母自身的学习和改变来实现的。

错误的背后往往蕴含着成长的契机,犯错是通往正确的必经之路,暂时的迷茫、寻找人生的路径也是人生中的一部分。

当父母看到孩子行为问题背后的实质和情感需求;接纳孩子的现状;给孩子无条件的爱、理解和支持;从生活的点滴之处挖掘孩子的优势并加以赏识和认可;不断创造机会让孩子体验价值感、成就感和存在感;当父母放下内心的焦虑,保持心态平和、时刻保持正念;读书笔记.当父母自身改变,给孩子做好福德示范和正能量的传递;当父母信心满满,把自己活成爱和信念的一道光,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孩子内心的优秀品质就会被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来,展现在父母面前的也都是懂事、美好的一面。

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专家教我们如何养育孩子,但并没有教我们如何养育自己的孩子,教育理念是普适性的规律,但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专家再了解我们的孩子都不如我们自己了解我们的孩子。所以,只有我们自己深入地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彻底地改变旧有的心智模式,才能拥有全新的行为模式,也才能给到孩子正确的、正向的、也是更有力的支持和引领。尤其是面对“问题孩子”和“问题家庭”来说,只有自己深入、系统地学习,掌握教育的规律,才能号准孩子的脉搏,对症下药。

一了千明,一迷万惑。祝愿我们都能在教子路上结出恒久迷香的果实!

被改变不如主动改变的作文【四】

刘墉

到北大去演讲,走在校园里。

“真漂亮,尤其这些大树,真是有乔木之谓也。”我说。

“你到新生入学的时候来看,更有意思,”一个学生接过话,“大树底下全睡了人,老头儿、老太太全有。都是从全国各地陪孩子来念书的。好多父母从乡下来,把攒的那点儿钱全给了孩子,既舍不得住旅馆,又舍不下孩子,干脆就往大树底下一躺。”

“能躺几天呢?下大雨怎么办?”我说。

“是啊,”学生一笑,“而且孩子也不会让他们躺,多丢人哪。说是老的陪小的,但小的能放心吗?总得从宿舍里跑出来看老的,到后来,哪里是他们陪孩子?根本是孩子在陪他们。”

是谁陪谁呢?是我们在牵孩子,还是渐渐地我们老了,不知不觉地把手搭在了孩子的肩上?我们说自己是在陪孩子,也自认为在陪他们,岂不知孩子长大了,早已不是他们离不开我们,而是我们离不开他们。

被改变不如主动改变的作文【五】

疫情期间,我们的生活被改变了。以前我与人们觉得握个手,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是现在,这种稀松平常的事儿却如此珍贵。

以前在学校里上各种各样的课是有些人觉得很枯燥的事儿,可是由于疫情,我们就是想上课也上不了。后来当疫情缓和的时候,我们才开始上课(还只是上网课。在这时,我们班的很多人都近视了。到了最后,学校才复了课。可是麻烦事不请自来,我们为了进校门得戴口罩、测体温,中午还得加隔离板吃饭。连游泳课都被改成了上“陆地课”了。

除了上课外,就连进出小区、买菜的事儿都是很麻烦的。进出小区要看健康码,还要把人打一“枪”,这一“枪”,那一“枪”,次数多得能让人发疯。买菜好像有生命危险似的,见谁怀疑谁,回家后马上来一次超级巨型清理,每次半瓶消毒液用光。

希望生活能快点回到疫情发生前的样子。

被改变不如主动改变的作文【六】

在这次假期里,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改变了人们的一切生活方式。

本来计划好的一切活动都取消了,每个人都要呆在家里不能外出,不能去亲戚家串门,每家每户每两天只允许一个人外出一次,采购生活用品。我们开学的日期被延期了,在家里面上起了网课,生活全被改变了。好想念同学们,想念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声。

终于到了开学的日子了,开学前一天,班主任在钉钉上开了一次家长会,就是关于如何进校的。虽然开学了,但是不能和以前一样背着书包和同学们一起开开心心地进校门了。学校大门口的两旁立着“请保持1米距离”的字板,而且还围了一排排的围栏,设立了距离1米的警示线,进校门后,还要量体温要消毒手。

课间不能和同学一起玩耍,吃午饭时每个同学都要架起隔板,午间也不能去操场上玩了,校园生活全被改变了。

好想念以前那种和同学们一起在操场上跑玩耍、游戏的画面。我希望疫情快点结束,这样人们就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了,我也可以和同学和好朋友一起去玩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