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河北的特色作文500字(描写河北的优秀作文)

河北的特色作文500字(描写河北的优秀作文)

更新时间:2022-10-06 05:48:47
河北的特色作文500字(描写河北的优秀作文)

河北的特色作文500字【一】

1

河北的特色作文500字【二】

家乡坐落在湖北省钟祥市客店镇大洪山风景旅游区。家乡不仅仅景色宜人,而且还有许多的美食,让你心里慌,口水流成江,不吃划不来,快速来品尝。

“吃在湖北”,我看就应改为“吃在客店”。这话一点不假,快跟我来吧!

首先,请与我共同尝尝农家饭里的蟠龙菜吧!

它但是我们家乡的特产喔!

每当过年的时候,各家各户都有这盘菜。听说这道菜最早是由乾隆的一位御厨烹制而出的,是专门用来孝敬皇帝的。

在爸爸妈妈小的时候可不容易吃上这道菜,只有在经济条件个性好的家庭里举行重大庆典时,才偶尔有得吃。此刻各家各户条件都好了,家家自我都会做这道菜了呢!

这道菜吃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并不简单。它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细。主要原料有:肥肉、瘦肉、鱼肉,也可用鸡肉,再加上做菜用的生粉,还有各种各样的鲜美调料精制而成。它的味道十分可口,一种是蘸着吃,另一种这是蒸着吃。蒸着吃但是我的最爱。个性是刚蒸好的蟠龙菜,一出笼,热气腾腾,香气扑鼻,油光欲滴,红皮嫩肉,直流口水。入口的时候,是那么的爽,那么的滑,咬一口吞下去,真是神清气爽,令人精神振奋。可别忘了,走进农家饭庄吃蟠龙菜,千万要带上餐巾纸,边吃边擦嘴上的油,否则你会很难看的哟!

蟠龙菜也让我的家乡富得流油。

我的家乡美食多。还有春天的韭菜炒竹笋、夏天的手抓大虾、秋天的南瓜蒸菜、冬天的麻辣火锅,还有四季常有的小鸡炖香菇和油炸辣椒粑粑……

我的家乡虽然是个小山镇,但是那里却隐藏着这么丰盛的美食。我期望那些享尽了城市风味的人们,必须要开着你们的奔驰、宝马来到我的家乡,享受这人间仙境、皇宫生活,也不枉白白来这世间走一遭哇!

河北的特色作文500字【三】

我的家乡清江坐落于温州乐清,它是一个美丽富饶的沿海小镇,我们家乡的特色小吃像天上的星星,数不胜数。但是,要说最有名的,还是三鲜面。

据说,三鲜面原先只有三种配料:白虾,蛤蜊,牡蛎。之后根据客人对口味的要求,商家又在原先的三鲜面里加上其他一些辅料或一些特色海鲜,但是,三鲜面这个名字还是一向保留了下来。噢,对了,悄悄告诉你,只有我们清江三鲜面才是正宗的!

我记得有一家三鲜面馆坐落在公园对面的小店附近。有些人,本是专程来买东西的,可经过面馆,每每闻到面馆里飘出的三鲜面特有的香气,总忍不住进去大吃一顿。还有些远方的客人,也专门赶过来吃咱们清江三鲜面。去的多了,无论是谁都会发现,面馆不小的店面每次都是“人满为患”,两名店主忙的不亦乐乎,三鲜面不仅仅受人喜爱,做法也比较奇特。

首先准备:姜1小块,鸡蛋1个,小黄鱼1条,蛏子,白虾,鳗干,蛤蜊,牡蛎,葱,小青菜以及其他必要的配料。第一步要做姜蛋。把姜洗净,去皮,切片,一半切末,一半留着备用;鸡蛋搅匀加入姜末,再搅匀,搁在一旁。锅里放少许油,小火,煎姜蛋,煎好了拿出来备用。第二步,在锅里放油,加姜片,烧6成热,放小黄鱼,之后是鳗干,煎的颜色有点黄了就放蛏子,姜蛋,老酒,糖。直接加水,再放入白虾和适量盐,水开了放面食,水再次开时加适量味精,放牡蛎,葱叶,小青菜就能够出锅了。一口下去,第一个感觉是烫,然后就尝到了鲜,一口面进肚,就立刻想再来一口,哪管什么“烫”!

呵呵,动心了吧?我们小镇永远欢迎你的到来!

河北的特色作文500字【四】

此题意在引导考生向中国传统文化作深度思考。中华民族就是富有“韧”性的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使“韧”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题中提示语给我们解释了“韧”的内涵即“固”与“柔”相结合,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固”与“柔”恰到好处的融合就成了“韧”。这个词从这个角度看应该是个褒义词,是应该大力弘扬的精神。然而是否尽然呢?也不,一样也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多角度思考,主要思路有:

河北的特色作文500字【五】

揣摩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人手:①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前提下,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②在把握论点、琢磨论据、分析论证的过程中理解文章的语言特色;③注意理解句子中定语、状语等修饰限制成分;④反复琢磨关键语句中的关键性词语;⑤反复推敲文章中概括力很强的词语;⑥注意作者的情感倾向。

总结: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

河北的特色作文500字【六】

,主体部分并列了三个分论点,三个层次都是论点鲜明,道理和事例的论证紧密结合。思路清晰,分析问题丝丝入扣,逻辑严密,很有思辨性。事例典型,而且涵盖了古今中外,很有说服力,不失为一篇典范的议论文。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