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经典国学主题作文600字(国学作文600字左右)

经典国学主题作文600字(国学作文600字左右)

更新时间:2022-06-08 22:27:57
经典国学主题作文600字(国学作文600字左右)

经典国学主题作文600字【一】

读了《论语》,儒家思想让我倍受感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我刚读时就能领悟其中的含义: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书上记载:有一次,孔子在东游途中,被一位小孩拦住了去路。孔子从车中探出头来,问这位小孩的姓名,并告诉他自己的身份。小孩听到后便得知他就是那博学的人——孔子。问道:“夫子可知道,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地上有多少五谷,人有多少根眉毛?”孔子听后大惊,羞愧得摇摇头。小孩洋洋得意起来:“告诉你吧,天上有一夜星辰,地上有一荐五谷,人有黑白两根眉毛。”孔子听后不得不佩服,连忙下车行礼,对小孩说:“知识是无止境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见,一个人不论学问有多高,都要谦虚,知识是无止境的,世界上哪儿都是一种学问,千万不可因为对方阅历浅而嫌弃。因为孔子谦虚好学,所以他的学问不断增大,尊敬他的人越来越多。

《论语》中也有这样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句话充分地表达了孔子好学、知趣与豁达大度的胸怀。对于我们来说,光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足够让我们去刻苦学习。孔子的品德一直处于世人所说的“最高境界”,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事父母几谏”可谓是个经典,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的意思是: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转地劝阻。我们何尝做到?我们遇到这种情况,通常都是大大咧咧地喊叫父母这您们做错了。这不仅损害了和父母的关系,还会使家庭氛围紧张。我觉得这是孝敬父母的常规知识。

还有一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易懂,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当今社会,“孝”的本义是好好侍奉父母,晚辈侍奉长辈。每个当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有所成,过上繁荣的生活,但他们的内心更需要的是自己的孩子能陪伴在自己的身边。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年迈的父亲与女儿的对话,父亲都说在家乡过得很不错,不用女儿回家陪他,其实,他的双腿已经不灵便了,他的老伴患了重病,医药费都压在了他的身上,而女儿却浑然不知。这则广告看哭了多少人。陪伴,是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

人都会逝去,但是人的一生不在于活的时间是否长久,而是在于这活的时间里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没有价值,有没有让自己后悔。做一个道德的人,展放出人生的生命力,让自己活出精彩,活出价值,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经典国学主题作文600字【二】

"你快乐吗?""不快乐。"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何言快乐?尤其是在这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更谈不上快乐。

闲暇之余,翻看《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被《论语》开篇第一吸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真的快乐吗?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一些生活中平常的现象,果真如此,孔子有必要这样大呼小叫"不亦悦乎"、"不亦乐乎"吗?学习而经常复习,不是很快乐吗?不知道你快乐不快乐,反正我不快乐,每次为复习而复习,即枯燥无味又不胜其烦,这快乐从何而呢。

难道是孔子的快乐不是我们常人能体会到的?如果我们同圣人的理解能力有差别,那为什么在读到后面类似于"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焉"等观点的时候又觉得孔子同我们的体验是如此的相近呢?

后看到第一篇第五:"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个"时"解释为时节、时机,心里豁然开朗:"学习到的东西,在适当的时机,被用上了,不是很快乐吗?"当我这样理解的时候,一下子读懂了孔子的快乐,回想自己曾经因为能够学以致用时是何等快乐,孔子的人生体验一霎那间与我们如此相近。不仅如此,"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一下就变得异乎寻常了。它不仅在描述学习、时机、实践与快乐的关系,而且一语道破了人生的真谛,孔子用最简单的话语阐述了"快乐人生"这一个他的思想中最重要的主题。

就像于丹所说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温暖。孔子以其渊博的学识,广博的见闻,仁慈的爱心,影响了中华化两千多年,他的一言一行为无数的后世学者奉为楷模,孔子和他的弟子们所享受的那种欢乐,同样是我们今天快乐的泉。

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胸怀坦荡,就没有忧虑。他说他自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又说"求仁而得仁""仁"就是快乐。人想要对谁好,就会对谁好,想要快乐,就会快乐。既然大家都好,那一定是快乐的。仁义必须是快乐的,否则必将与人性背道而驰,不会是真仁义。真仁义出自真心,所以会真正的快乐。

走进孔子,我发现他是一个拥有快乐、懂得和谐的人;走进孔子,我产生了心灵的触动,获得灵魂了的洗涤,取得精神了的升华,变得温和、从容;走进孔子,我提升了思维修养,改变了人生的态度,得到了全新的启示,获得了快乐的人生体验和人生境界。

真正的成功必然伴随欢乐,只有心里的微笑才是真正的微笑。因此,人不应该随波逐流,而应该把眼光从外界收回,凝视自己的内心。读懂自己内心的那一天,就是成功与快乐的那一天。是的,在当下这样纷繁的喧嚣世界,作为一名教师,更要能守住心灵的净土,守住宁静中的快乐,懂得"爱人"和"礼遇",用孔子的仁爱之道,去追寻教师的快乐和幸福。

经典国学主题作文600字【三】

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就是其中之一,它具有悠久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在这个历史文化中又蕴含了渊博的文字,蕴含了中国美妙的语言,更蕴含了从最早的奴隶社会到如今绚丽多彩的现代社会的伟大发展历程。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经历了赢利的欢呼同时也经历了失败的转衰,谱写了一章又一章壮烈的历史篇章,它为中华的子孙后代留下了辉煌的历史文化,更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小学时,中国名著和外国名著相比,我最喜欢阅读外国名著,因为它和我一样童心未泯。但上了初中后,我接触更多的是中国名著,了解更多的也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听说更多的也是有关中国文化,哪怕在聊天里,聊最多的也是中国文化。自此,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喜欢上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我最喜欢阅读的名著是《论语》,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没怎么弄懂里面的意思。正好在一次上课时,学到了《论语》。于是我对《论语》就有了深一层的了解。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所写的,而在《论语》中的句子主要是孔子教授其弟子的内容。《论语》中,使我受益颇深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句子,主要思思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懈怠。这句对于此时正值风华正茂的少年来说,真是一个让人积极向上的句子。

就举两个事例来说吧。在我们班的同学中有很多学习成绩很好的。这些成绩好的同学平时学习多是勤思考,踏实学的。而有两个同学的思维方式不一样,思考与学习都是成反比例的。王明平时成绩很好,但在中往往容易出错。他在我们班可以说得上是安静而成绩又好的学生吧。在每次上课过程中,老师提出的问题他都毫不理会,只顾着玩他的游戏。而等到老师写出答案后,就急忙抄写,下课后多看这个问题的解答,在平时练习时总能得到高分,而到了考试就出很多错误。这就是所谓的“学而不思则罔”。

许玲则是只会思考而不喜欢学习的一名同学。老师提出的问题们总是积极思考,但不喜欢写练习,更不喜欢做笔记。所以每次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总以为自己全都懂了,根本不听课。这就是所谓的“思而不学则殆”。

要是这两位同学能够学与思相结合,才是真正的懂啊!不管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离不开认真,仔细,更离不开理性的思考。在人的身体组成部分中,大脑是最重要的部位,既然我们有大脑这一构成部分,就应该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让我们自己成为大脑真正的主人,敢于超越常人的'思维习惯,乐于在广袤无垠的未知世界里自由驰骋。中国文化带给我们的不单是文化的传承,更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光辉。

经典国学主题作文600字【四】

最近在班级内掀起了阅读《国学经典》作品的高潮,学生们读得津津乐道,我也是乐此不疲。,每每端起这本书,就会开启我一天的好心情。

打开书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醒目的大字。这使我不由地想到了历史上那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这样,我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 这里有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里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里有《国语》、《左传》、《资治通鉴》;这里有“庄子”、“老子”、“韩非子”;更有《楚辞》、《李太白集》;还有《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从“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本国学诵读完美的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不断丰富、继承、发展,最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国学经典》作品中给我感触最大的是《论语》。但是我认为《论语》中的'所谓的“君子”和“小人”是一个纯概念化的名词,所说的君子是一个理想中的完人,是我们推崇的道德规范的化身,是做人的榜样,是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小人言行是做人的反面教材,是修身养性的过程中努力摒弃的糟粕。

随后,我又读了于丹教授的精辟讲解,她的讲解给我带来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工作、以诚相待地交友;学会放弃、学会舍得、学会宽容、学会立志等等,这样,会使我们自己变得完美、强大,才会更容易地接近成功,才会享受生活的美满与幸福。以后一定要再细细品味几遍,相信一遍会有一遍的收获!

经典国学主题作文600字【五】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中华上下五千年,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唐诗、宋词、元曲被人们历代传承,中华人民将继续传承和创造。

光阴似箭,我已是八年级学生,最近,我正在阅读《论语》,我相信这是一本家户喻晓的经典名著。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论语》此书正是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成为儒家经典,历代传承。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对学生的谆谆教诲,每一句话都饱含哲理,我们学的第一句选自《论语》的名言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仿佛听见孔子告诉我,三个人一同走路,在这里面一定有一个可以当我们老师的人,值得我们学习的人。这句话让无数人懂得相互学习。

同样的,也有一句教科书上出现过无数次的名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也是出自《论语》,孔子的意思是让我们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对照别人身上的缺点,及时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让我们受益终生。

学习成长中,怎么做才是明智的表现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不懂装懂,自欺欺人,这才是明智的表现。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就像学习一样,学习知识如果掌握了,可以多做练习巩固,如果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就要及时请教,不能浑水摸鱼,这才是明智的表现。一千多年前孔子就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们也应懂得。

当没有人理解自己时,“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知人也。”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担心自己不了解他人,这句话也出自《论语》,给读者们带来安慰,深深影响人们的心灵,让人的心灵重归宁静。是啊,做好自已就行了,不必执着别人是否了解自己。

当自己排斥别人的时候,“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要团结不搞帮派,搞帮派的都是不团结的小人,这句话给我们敲醒警钟,让我们不要排斥别人,成为小人。

当你想要抓住过去不放手时,“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凡事已成定局,就不必要再说了,已近完结的事情,就没必要去匡正,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追究了。这句话蕴含的道理让人值得深思,它会提醒你懂得放下过去,抓住现在重新开始。

《论语》是孔子智慧的结晶,他将一生的感悟都传给了弟子,他的语录由弟子收录下来,编成《论语》流传后世,一千多来来让世人深受启发,看了这本书,我了解了孔子的思想,也懂得了为人处事。

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品读国学经典,受益终生,作为中华民族一员,我们将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我们的.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