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描写杭州西湖的作文怎么写(描写杭州西湖的300字作文开头)

描写杭州西湖的作文怎么写(描写杭州西湖的300字作文开头)

更新时间:2023-10-19 21:11:52
描写杭州西湖的作文怎么写(描写杭州西湖的300字作文开头)

描写杭州西湖的作文怎么写【一】

西湖的小船长六七米,又宽又浅,有点像木筏。船尾微微翘起,船内用一个铁框架把船夫和乘客隔开来。

坐在小船里,竹子做的座垫与西湖的湖水会让你感到神清气爽,闭上眼睛似乎可听见在远处的山上有几处鸟叫。

在小船前头肯定有一位船夫或船娘。很多时候,船夫还会一边不紧不慢地摇着船桨,一边跟你介绍西湖美景。

大人们坐在小船里闲聊品茶,老人在小船远眺风景,小孩不时地把手伸下船去摸摸湖水,看看小鱼儿。

到了小船回码头的时间了,分散在各处的小船马上回到了码头,乘客纷纷下船回家了,船夫也下班了。只剩小船静静地飘在水面,西湖安静下来了,月亮照映着小船。小船在等待,等待明天,等待船夫,等待乘客,等待美好的明天……

描写杭州西湖的作文怎么写【二】

美丽的杭州,她玲珑而娇小,有山有水绿树浓荫,她细腻温婉,处处都让人感到是那么的亲切。湖不大,却是碧波荡漾,仿佛在诉说着脉脉温情;山不高,时而烟雾缭绕若即若离,但始终不离不弃地怀抱着西子;桥不长、亭不大,却总是出现在最该出现的地方,令人会心一笑。也许你不会相信,这一个小小的城市每年竟吸引两千多万中外游客呢!

数千年来,西湖秀丽的湖光山色,灿烂的历史文化,使多少人为之倾倒。春天,桃红柳绿;夏天,荷花映日;秋天,桂花飘香;冬天,断桥残雪。苏东坡守杭时,曾吟诗赞美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东坡巧妙地把西湖比作了美人——西施,也更加突出了西湖的柔美动人。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后来因为王母娘娘派出天兵天将,要把明珠抢走,在争斗过程中,明珠不慎降落到民间,明珠变成了波光涟涟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下凡,变成了玉龙山和凤凰山,永远守着西湖。

西湖区近几年的变化,更让杭州增光添色。下面就说说我从小居住的西湖区文二路吧!听长辈告诉我,大概在几年前,这儿并没有那么多的房子,而大多是农田和空地,十分的荒凉。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大抵也可以想象得到那时候的情形。当我还是上幼儿园的时候,由于学校就在家附近,所以也就特别频繁的在这一带走动。记忆中,那时候的路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条条小小的弄堂罢了。

刮风时灰尘飞舞,眼前一片雾茫茫的,下雨时就糟了,在这里走一趟,就得沾上满脚的泥巴。转眼间几年过去了,文二路完全变了一个样,它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正在展现她的魅力。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翻新,马路变宽了,汽车来来往往,一副四通八达的样子。路两旁成片绿色覆盖着大道两旁,雄伟的高楼大厦林立在道路两边,路边一家家商店开起来了,商店的橱窗摆放着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商品……一片繁荣的景色。

不仅仅是文二路不再是以前的文二路了,杭州的每一条大街小巷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湖区整治后的各条街道体现出了不同的个性。文二路精致休闲生活之街,教工路是赋有书院文化的人文街区,学院路是休闲恬静的绿色住宅街区,文一路是江南水乡特色的绿色人文之街,文三路是人文科技生活之街,个性鲜明。看到这一切,怎能不叫我们惊叹?再看那引人注目往来穿梭的橘红色的自行车!前些年可是没有的,这是今年市政特别为方便市民特意为人们准备的提供短期租赁交通工具,它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这辆车的最高使用权。即方便又快捷,看!政府为人民想得多周到啊!

描写杭州西湖的作文怎么写【三】

随着秋天的到来,我们迎来了国庆和七天的长假。国庆,给人一种快乐、喜庆的感觉。今天我很早就起床了,因为妈妈要带我去杭州玩啦!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就要目睹一下杭州的风景啦,真期待啊!

我们先去了杭州非常有名的西湖。下了车,我们就直奔断桥而去。现在的断桥已经变成了人山人海,游人摩肩接踵。原本宽阔的桥面已经彻底“深陷”在游人的身影中。

我们跟着导游去坐船。我们坐在船上一边打闹一边看风景:两岸边的柳树在微风中扭动着细嫩的腰姿,仿佛是在欢迎着我们。西湖的水平如明镜,绿如翡翠.......忽然,导游的话打断了我:“大家看,在我右手边的就是三潭映月,这是西湖的一名景之一,到了中秋佳节,三塔的灯光透过十五个圆孔投影在水面上,所有的月亮加起来共有三十三个,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三塔能印出三十个月亮,天上一个月亮,水中倒映一个月亮,还有一个月亮大家猜猜在哪?”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是不是家庭团圆呀?”有个游客犹豫的问了下。“答对了,这个月亮就在我们心里。”

听闻,白天的西湖不如晚上的西湖美,晚上的西湖不如雨天的西湖美。我看到的是白天的西湖,却又这般的诗情画意,真不愧是上有天堂,下游苏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