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作文(如何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800字作文)

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作文(如何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800字作文)

更新时间:2023-01-23 02:52:25
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作文(如何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800字作文)

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作文【一】

今天,我收看了《新课堂——同心战“役”特别节目》令我受益匪浅,刻骨铭心。让我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以及学习并掌握了预防措施。

首先,新型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因为表面的凸起像国王头上的王冠,所以叫冠状病毒。它是目前已知的第七种可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感染人群一般出现咳嗽、发烧、头疼、胸闷等症状。

其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虽然来势汹汹,给我们的生活都蒙上了厚厚的`阴影。但是,作为学生的我们,要把这次的疫情当作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去学习前辈这种处变不惊,舍己为人的精神,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机会,静下来想一想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另外,还要学会如何做好防护措施:第一,尽量不出门,如果必须去公共场所记得佩戴口罩;第二,要经常洗手,第三,不要过度疲劳,这样会降低免疫力。

最后为逆行的勇士们祈福,平安归来!加油中国!

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作文【二】

中学时期是中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对他们的教育,比起其它阶段的教育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这个时期,正确而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教育,教他们学习如何做人,懂得如何做人,就是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要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教学的本质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构建的辩证统一。教师角色的转变主要在于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动获得新知识,并在认识发展中得到轻松、愉悦的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成长。传统教育只关心学生的知识学习,忽视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内心体验、个性差异和创造性培养。教师因此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范畴,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传统的支配者、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由重智育培养转变为德、智、体、美、劳并重的综合素质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的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诸多角色,而扮演好每种角色都对教师心理产生巨大的压力,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不仅对教师本人和工作生活带来影响,而且也会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如果教师在工作中情绪消极、焦虑、紧张、沮丧压抑,就极容易引起学生的情绪波动。除此之外,教师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与技能,按照青少年成长的心理特征,既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又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加强自身建设,以适应素质教育及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农村一部分家长文化层次低、观念陈旧,只单纯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不关心成绩之外的东西,更不明确自己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实际状况,无法准确地为子女的'成才设计出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对此,学校应设法为家长创造条件,进行不定期的理论辅导和专题讲座,在条件容许时邀请教育专业教师和心理学教师为这些家长进行指导和培训,还可以举行家长会、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讨论会,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努力改善家庭育人环境,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而家长要学会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子女,为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总之,要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的同心协作、互相支持和共同进步。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育人环境,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实现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作文【三】

心理学认为,思维定势是学习的最大障碍。学生习作中的思维定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意定势

也许是我们的学生受到老师谆谆教诲的正面的东西太多,也许是我们的学生太听话,总之,这是作文时常常出现的,即作文前,学生便把先前准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作文的思想基础。常见的例子:一写游记,便立即与赞美祖国、热爱祖国挂钩;一写好人好事,就会得出社会主义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慨;一写学习、训练,就是为国争光或做事要勤奋有毅力等等,自己的思想呢?没了。

二、选材定势

学生很少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选材常会在已被延用了几年甚至于十几年的陈旧事件中选取。如雨中送伞、风中拾物、送小孩回家、给老人让座,亦或训练受伤、队友关爱等,已经写俗了,写烂了。

三、结构定势

写记叙文,往往是总分总结构,而且开头多用倒叙手法,中间写人叙事,什么时候人物出场、什么时候事件发生、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有什么感受,往往都是事先定好的;写议论文,就多用两分法,正反对比,一分为二,再加上些烂熟的名人名言、陈旧事例。

上述写作定势直接导致了表达的苍白。谁都知道,作文中正因为有大大小小、长长短短、曲曲折折的思路,才能把飞花飘絮般的词语、素材,编织成有生命的句、段、章。然而我们学生的写作思路出了问题,表达不出来了。怎么办呢?俗语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改变一下方法:

一、导语激励

在作文前,不要干巴巴地说各项写作要求及选材、立意等理论,而要想法创设一定的语境,用热情洋溢的感情、抑扬顿挫的语调,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达到心理亢奋,产生写作,学生愿意写、想写,思维之花必然绽放,试问作文还会千人一面吗?记得初一新生入学,写的第一篇作文是《开学第一天》,这是一个“老掉了牙”的题目,但是,我用了这样的开场白:“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来到你梦想已久的学校时,能不为自己的成功而激动万分吗?但是,在欣喜之余,我们不会把目光仅仅停留在现在,我们会想得更远更远。特别是你们已经开始从事你们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了。这里洒满了汗水,孕育了荣誉,这里寄托着我们的梦想和未来。现在,让我们用生花妙笔抒写出来。”这番话把同学们的心弦给拨动了,谁都想从自己人生的这一新起点抒写自己人生的最美华章。结果可想而知,很不错。

二、不要定太多规矩,要少要求、多鼓励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同一个水平、同一个思想、同一种经历、同一等智力,因此指导时要因材施教,特别是要遵循少要求、多鼓励的原则。魏书生先生认为:“中小学生作文规范不宜讲得太多,讲多了束缚学生手脚,反倒不会写文章了。”他在教学中尽量打消学生作文的顾虑,低起点,少要求,多鼓励,让学生放开胆子。他曾给学生出了一个作文题《童年趣事》,要求只有一条:格式正确。让学生怎么高兴怎么写,怎么有趣怎么写,格式正确就给100分。结果怎么样呢?平日里写作水平高的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水平低的也被提起了兴趣。我想这一点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尽情表达,而不要让学生的写作思维僵在条条框框中。

三、立意、选材等要鼓励出新,巧于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

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维,不囿于“成规”,不满足于“共识”;要对事物作深层次的审视,反向思考,言人所未言。比如立意,拿破仑有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人们常用此话来激励自己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但是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反面去设想:假如每个人都当元帅,谁来当兵?因此我们应该当好兵,站好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我们还可根据思维的流畅性特点,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如在同一个命题前,可以从多方面引导,尽量多设几个论点,尽可能挖掘事物的多义性,以扩大选择余地,这样学生便可以选取最有现实意义并有话可说的论点来进行论述。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写出风格作文,毕竟中学生已经对人生和社会有了独立的认识和思考了。

四、作文评改巧施“加糖”艺术

作文评改也是指导作文的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要一棍子打作文中的不足,如果总是给习作提问题、挑刺儿,如此这般,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本打开一看,呀!怎么尽是问题?试想他还愿意写吗?下次作文,不随便抄一篇应付老师才怪呢。其实每一个学生的作文或多或少都有其可圈可点之处。我们做老师的应该睁开自己的一双“慧眼”,从习作中找出其应该肯定的地方,甚至不妨加以强调突出之。某个词用得好,批个“好”字;某个句子写得好,画条曲线,批个“妙”字。有个故事也许对我们批改学生作文有些警醒作用。有一位卖糖的售货员,颇受顾客欢迎,问其诀窍,她说:“别的售货员往往一下子拿很多糖去天平上称,然后再不断地去掉多的,这样顾客会认为你在减他的糖;我卖糖从不多拿,而是不断地往上加,顾客看他的糖不断增多,自然很开心了。”其实标准只有一个,就是顾客所要糖的数量,其他售货员只是减去了本不该属于顾客的糖,但结果却不同,因为他忽略了人的心理。这就正如作文的评改,好作文的标准有,如果你达到一条,我鼓励一条,渐渐地,学生就会改掉他作文中的不足,作文水平就会有所提高,哪里还会在“老套子”中转悠呢?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