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教育观的800字优秀作文(教育学议论文800字)

教育观的800字优秀作文(教育学议论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4-03-08 23:44:22
教育观的800字优秀作文(教育学议论文800字)

教育观的800字优秀作文【一】

不能只限于做教书匠,而应该争做一个教育家,追求卓越,始终创新,做教育上的有心人。今后要形成自己的工作特色,并保持住,与时俱进,教书育人,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体系,成为教育大家。

教育观的800字优秀作文【二】

朱永通教授的《教育的细节》一书是深入教育现场多年观察和思考的`结晶,是一个独立教育研究者在常识的框架内的平实述说,说出了教育的本质。读完之后能明晰什么是好的教育,什么是好的学校,什么是好的教师,感受一种“梦在远方,路在脚下”的平静和力量。

感触最深的是书中《平等观念在哪儿》一文,学生向老师问好,老师一脸漠然或最多居高临下地点点头,这是不是件小事?虽然这并不能影响到班级的教学成绩,但却可能打击了学生的自尊感和自信心。这也令我想到了曾经发生的一件不良教育事件——一位教师以家长的收入来评价、羞辱学生。这种行为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造成了诸多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影响了教育公平和学生发展。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所留下来的就是教育。”在日常教学中,我常常思考:什么是好老师呢?什么是好的教育?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的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这不正是一位关心爱护学生的老师的写照吗?

教育无小事。《教育的细节》让我理解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就需要教师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情感、态度、习惯、心理变化等做起。作为教师就应该是有扎实丰富的学识、有视学生为自己孩子的仁爱之心,有高尚的情操与道德感,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培养学生素质能力、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倡导的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

教育观的800字优秀作文【三】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现教育的乐趣,因为我们每天拥抱的是一个新的太阳,每天面对的是一个前程不可限量的个体,只要我们用爱心去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定会收到若干倍的回报。今后,我要全部投入教育,把爱心无怨无悔地献给学生,献给教育事业。

教育观的800字优秀作文【四】

人们常说:一个人没有知识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可见,作为一个人,这三样哪样也不能够缺,但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道德行为了。因为纵使一个人有很渊博的知识,很强壮的体魄,但如果德行败坏,那他只会给国家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把德育放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只要地位,德育是教育的灵魂。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甚至,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越大,就能为非作歹越大。所以,要求大家建设‘人格长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真善美的人格。“

然而,当今社会,有多少青少年学生人格扭曲,不分善恶,道德沦丧。

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我觉得是我们的教育出问题了。应试教育搞了几十年,改革来改革去,还是没有找到出路。家长要成绩,要面子,要看到孩子考上大学;领导要政绩,要面子,要晋升,要老师提高分数;老师要成绩,要面子,更要奖金。于是乎,怎么才能出成绩?语数外挤占音体美劳品的课,加班加点再补课。如今,课改十几年了,品德课哪位老师把它像语数外那么抓过?更多的是,学生从来就没有上过品德课。我关心地问过一个高三学生,你们有体育课吗?得到的回答是,从来没有,除了语数外理化什么都没有,每天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学生的品格来自哪里?只能来自于电脑网络、游戏和社会,他们习得了太多太多的自私、冷漠和暴力。

领导迎合家长、领导的要求,把孩子送进大学;老师迎合领导的要求,提高成绩分数,把学生送进更高学府;孩子迎合老师的要求,把自己送进只有知识,没有道德的未来。这样的课改,这样的教育,造就了青少年这样的品德。

把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孩子考上好大学,将来有一个好工作,过上好生活。个人目标其实也没有错,错就错在,太多人选择的是不负责任地拔苗助长走捷径,省心省力。选择的是只重知识不重能力,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只重知识不重品格。一个有知识、有能力但缺乏良好道德品格的人,他的知识能力越高就越危险。一个没有良好道德品格的人。他怎么能过上好的生活,怎么有一个完美的人生?

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定位要准确,要合理,要长远。理想的德育不仅仅在课堂上、在书本上,空洞地说教,更要重视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我们可以开展跨年级的班级之间的友谊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参加公益活动。德育,应该真实有效,杜绝形式主义。

理想的德育,应该让学生读好书,与书为友。读书,是孩子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每一个小故事都蕴含着一个道理。日常教学里,引导学生多读《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对学生会有很大帮助的。因此,建立“书香校园”,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是我们领导、教师的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理想的德育,应该循序渐进,层次递进。品德课不是唱唱“队歌”“国歌”那么简单、形式。有多少学生连基本的个人品德公共道德都没有?随手扔垃圾、乱涂乱画、出口脏话、欺凌弱小、小偷小摸、破坏公物、顶撞父母——孩子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爱,怎么谈得上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德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年龄特征制约着德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从广度而言,不同年龄阶段应有不同的德育内容;从深度而言,不同年龄阶段的同一德育内容也应该有不同的程度。

理想的德育,应该是全社会形成“做人为本”的共识,建立起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合力网络。家庭是德育的最早的阵地,从娃娃抓起。父母应该通过自己良好的'言谈举止对孩子产生影响。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帮助家长提高教育理念和教育水平,形成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学校还应该注意社会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方向,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抵制和消除不良信息影响,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德育的升华是人类不断向文明进化的载体,抓好学生德育工作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圣神使命和共同责任。大家都知道“别让孩子输在知识的起跑线上”,但是,我们更不能让孩子输在德育的起跑线上、做人的起跑线上。因为拥有好的品行和健康的性格,孩子才会健康茁壮地成长,成长为参天大树,才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