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守规矩的作文600字(守纪律作文650字)

守规矩的作文600字(守纪律作文650字)

更新时间:2023-11-18 22:43:58
守规矩的作文600字(守纪律作文650字)

守规矩的作文600字【一】

规矩就像藤条束缚着人们的行为规范,如果剪断了这些藤条,就会像断线的风筝一样远走高飞,不知要被风儿带往何方。有一句老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

近日,网上爆出某市中学班规,被网友戏称“某市最严班规”。里面对学习、纪律、卫生三个方面都有详细的条文规定和对应的处罚。列班规的出发点自然是好的,正所谓“严师出高徒”,严班规也能出高徒,如果取消班规,班级必定会成一盘散沙,无人束缚,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

我们生活在法治的国家,我们享有应有的权利和义务。其实自古罗马开始,就已经有了成文法典,对公民日常生活作出了一系列规定,法律即是权威这是一种尊敬,更是一种责任。没有法律的社会风雨飘摇,烧抢掳无恶不作的事大有人在,法律即规矩,违反规矩必将受到制裁,这是不变的定律。

德国人在我们的印象中一直是古板的,他们严谨正直,可以说过人受规矩是普遍的。收留流浪汉的教会外排起长队井然有序,没有人借机插队,看演出整个场子无人大声喧哗,因为国外有版权,所以没有人会拿手机出来拍照,相比较国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拒绝不了规矩,就只能欣然接受,这对自己或是他人,都是有利的。

我在网上看过一个监控视频,一个女子横跨护栏,司机没注意前方有人,急转方向盘,最后导致多车追尾现象。在护栏上面明确写出紧张横跨,而且不远处就有天桥,因为一时方便而连累一群人,不守规矩的代价是无法承担的。每一个事物存在都他的价值,规矩也是,守规矩应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守法好公民。

一定的束缚并不会制约一个人的发展,反而可以促进发展。风筝的线收紧了,能放出也能回来,一盘散沙用容器装起来,就不会散落一地。毕竟,我们从小就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

守规矩的作文600字【二】

规则是要遵守的。这使人想到了一件非常难忘的事情。

暑假的一天,我走在马路边,听说有家电影院要演我一直梦想的电影。上学路上,因为我常听同学说很感人,看的人还流下了同情的眼泪,我很想看一看。所以,我非常高兴,回家后,我把这件高兴的事兴奋地告诉妈妈,想征求妈妈那“宝贵”的意见。妈妈听后,说“可以,去吧!”我听后一蹦三尺,觉得世上没比这更高兴的,拿着崭新的钱兴高采烈地“飞”向电影院。

到了电影院门口,我发现人很多很多,挤了一条长长的队。就像一长五颜六色的长龙,这可是天大的失望,再看看电影票只剩几十张了!而排队的人远远超过了票的数量!这下可糟了,快没票了,一定买不到票,我垂头丧气,就像没了气的气球一下子泄了气低了好几厘米,这时,我突然听到一个人正兴奋地在叫我,我有气无力地回过头,一看,那不是我们邻居家的小盼吗?我问她干什么?她说让我站她前边,我一看,她是第三个。我一下子高兴地笑不拢嘴,还时不时地说:“真是我的好姐妹!”可是,我发现旁边有一个非常醒目的牌子:“请按顺序排队”。我看了这些字,又看看胸前的红领巾,我是少先队员呀,少先队员应该遵守规则,对!一定要遵守!想着想着,我跑到最后。可心中却还抱着一种希望,能够买到票,虽然我知道可能性不大,可是,没想到过一会儿一位叔叔过来又进了一沓票,不一会儿,刚好,我买上了票,买上了“难求”的票,高高兴兴地看电影了。

这件事,使我深刻地意识到规则的美丽,虽然在旁人看来规则有时吃了一点儿亏,但是在我来看,我会惊奇地发现,规则给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那是掏了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守规矩的作文600字【三】

“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笑不露齿、话不高声……”当这些逐渐被人们淡忘的老规矩被重提时,突然间恢复了生机,并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老规矩为什么正逐渐被人们忽视与遗忘?于其自身而言,并非所有老规矩都值得人们遵从与传承。相反,有些老规矩属于繁文缛节,有些属于迂腐教条,有些属于歧视妇女的封建礼教,还有一些带有迷信色彩和江湖习气的陈规陋习。就像《乌合之众》中所说:“没有对传统的缓慢淘汰,就没有进步,”对这些已经被淘汰了的老规矩,我们也就没有拾起的必要。

而于时代而言,如今人们更多地崇尚自由,个性张扬。尤其是思想活跃、渴望自由的年轻人,对那些礼教和老规矩向来给予蔑视,冲破礼教的樊篱和枷锁,是他们获得思想解放的理想。

老规矩有着旧时代的烙印,这是不可否认的。但它的合理成分,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是不同时代社会向前发展的“润滑剂”,维系着人与人的关系,在道德层面上的和睦相处。任何一个时代都离不开这些有道德意义和行为规范的老规矩,发掘其背后蕴含的真正价值,成为当下人们的使命。

对于个人而言,老规矩是百姓教育的人生信条。在过去教育还未普及的时代,百姓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熟读一本《论语》、《孟子》《弟子规》是百姓受传统儒学思想浸润的最快途径,各种规矩也在“仁、义、礼、智、信”下潜移默化地形成……

对于社会而言,这又是一个民族风尚在道德领域上的精炼概括。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忠厚传世勤俭持家,千百年来这些道德规范的孕育于弘扬促成了今日中国人的普世价值观。长辈们常常教导我们做人律己正派,谦恭有礼,忠厚传世,那一声声淳淳教诲,都激起我们心中的民族归属感,让我们沉浸于其中。

然而,文化的冲击加速了规矩的流失,规矩背后的文化也被人遗忘。新文化冲蚀着传统文化,人们以自由的名义拒老规矩于门外,殊不知,我们内心缺失了因束缚和因文化冲击而带来的日渐明显的冷漠与轻慢,孤独与反省。过去的餐桌礼仪“吃饭要等长辈先动筷”,“夹菜时不能挑来挑去”、“吃饭不能东张西望,发出声音”等虽约束着我们,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用餐氛围增添了份庄重与仪式感。反观今日,人们要么边吃边刷手机,要么边吃边与朋友相谈甚欢,唾沫飞溅,锅碗瓢盆的碰撞声能奏出一首交响曲……祖辈们的老规矩,早已被抛出九霄云外。

没有规矩,才是最可怕的沦丧,城市也是如此。当城市走上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时,当诺大的一座座现代化都市存在许多不文明、甚至违法行为时,我们是否应该低头审视一番:规矩都去哪了呢?如果懂得“笑不露齿,话不高声”,那么地铁飞机上就会少一些横飞的拳头;如果懂得“不许乱动他人的东西”,那么就不会出现“神庙前刻字”的现象;如果懂得“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那么“中国躺”、“中国蹲”就不会出现在国外的街头……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规矩在约束着人们的一言一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正义与善良的坚持。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拿来主义”的方式去复兴那些被我们遗忘的老规矩,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守规矩的作文600字【四】

上帝把两群羊放在草原上,一群在南,一群在北。

上帝还给羊群找了两种天敌,一种是狮子,一种是狼。

上帝对羊群说:“如果你们要狼,就给一只,任它随意咬你们。如果你们要狮子,就给两头,你们可以在两头狮子中任选一头,还可以随时更换。”

这道题的问题就是:如果你也在羊群中,你是选狼还是选狮子?

很容易做出选择吧?

好吧,记住你的选择,接着往下看。

南边那群羊想,狮子比狼凶猛得多,还是要狼吧。于是,它们就要了一只狼。

北边那群羊想,狮子虽然比狼凶猛得多,但我们有选择权,还是要狮子吧。

于是,它们就要了两头狮子。 那只狼进了南边的羊群后,就开始吃羊。狼身体小,食量也小,一只羊够它吃几天了。

这样羊群几天才被追一次。

北边那群羊挑选了一头狮子,另一头则留在上帝那里。这头狮子进入羊群后,也开始吃羊。

狮子不但比狼凶猛,而且食量惊人,每天都要吃一只羊。这样羊群就天天都要被追,惊恐万状。

羊群赶紧请上帝换一头狮子。不料,上帝保管的那头狮子一直没有吃东西,正饥饿难耐,它扑进羊群,比前面那头狮子咬得更疯狂。

羊群一天到晚只是逃命,连草都快吃不成了。

南边的羊群庆幸自己选对了天敌,又嘲笑北边的羊群没有眼光。北边的羊群非常后悔,向上帝大倒苦水,要求更换天敌,改要一只狼。

上帝说:“天敌一旦确定,就不能更改,必须世代相随,你们唯一的权利是在两头狮子中选择。”

北边的羊群只好把两头狮子不断更换。

可两头狮子同样凶残,换哪一头都比南边的羊群悲惨得多,它们索性不换了,让一头狮子吃得膘肥体壮,另一头狮子则饿得精瘦。眼看那头瘦狮子快要饿了,羊群才请上帝换一头。

这头瘦狮子经过长时间的饥饿后,慢慢悟出了一个道理:自己虽然凶猛异常,一百只羊都不是对手,可是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羊群手里的'。

羊群随时可以把自己送回上帝那里,让自己饱受饥饿的煎熬,甚至有可能饿。

想通这个道理后,瘦狮子就对羊群特别客气,只吃羊和病羊,凡是健康的羊它都不吃了。

羊群喜出望外,有几只小羊提议干脆固定要瘦狮子,不要那头肥狮子了。

一只老公羊提醒说:“瘦狮子是怕我们送它回上帝那里挨饿,才对我们这么好。

万一肥狮子饿了,我们没有了选择的余地,瘦狮子很快就会恢复凶残的本性。”羊群觉得老羊说得有理,为了不让另一头狮子饿,它们赶紧把它换回来。

原先膘肥体壮的那头狮子,已经饿得只剩下皮包骨头了,并且也懂得了自己的命运是操纵在羊群手里的道理。

为了能在草原上待久一点,它竟百般讨好起羊群来。

而那头被送交给上帝的狮子,则难过得流下了眼泪。北边的羊群在经历了重重磨难后,终于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南边的那群羊的处境却越来越悲惨了,那只狼因为没有竞争对手,羊群又无法更换它,它就胡作非为,每天都要咬几十只羊,这只狼早已不吃羊肉了,它只喝羊心里的。

它还不准羊叫,哪只叫就立刻咬哪只。

南边的羊群只能在心中哀叹:“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要两头狮子。”

守规矩的作文600字【五】

女大十八变,这是人知常理,我也不例外。作为一名高中学生,面对着一门门的功课,一堆堆的作业,真是烦恼透顶,自己也觉得判若两人。

有时冷静,我也会想,再变也不能没有规矩。于是我必须要了解“规矩”一词的意思。据《现代汉语》中的解释有两个义项,其一,指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如老规矩,立规矩,守规矩,按规矩办事啦;其二,是指(行为)端正老实;合乎标准或常理,如规矩人,字写得规矩,等等。由此,我想到了学生在学校的规矩就是遵守学校制订的一些规章制度。

规矩是必须要的,但我却作了大胆的假设,并不应全盘接受。

因为规矩不一定都是好的,即使是有一些是好的,还有一个时代问题。也就是说今天认为是对的,明天就不一定认为对。社会是发展的,观念也是随时代的发展变化的。比如过去不主张学生上网,看电视,阅读课外书籍,认为那是学生分外的事情。现在学校还开设了微机课,又说多看电视书籍有利于写作和交际水平的提高,不愿看书的学生才是不好的学生。

至于坏规矩,犹如一棵棵毒草。它会抑制一个人成长,我们必须摒弃它。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青少年最应“敢为天下为先”,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中国有句古话,叫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无论学什么做什么没有规矩是不行的。这是多少年来形成的普遍认识。但这句古话不适应当今青少年的教育,规矩说的都是用来磨练技术。练技术是需要技术标准的,技术的级别是通过练功取得的。如体育。而青少年的作文却无技术可练,可指导的地方也只是在认识上、审美上。相反,写作忌的就是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如果同学们的作文都象流水生产线上的钢精锅,个个是一个模样,那可就惨了。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过,有个性的作品才是美的。艺术贵在与别人不一样。既然青少年的作文没有统一的标准,哪里还有什么规矩呢?

有些家长要求老师严厉管教,这种愿望固然是好的。可是自己整天忙着赚钱,甚至还耽误子女的课程。还有不跟老师请假却带着子女去喝酒什么的,这不是破了学校的规矩了吗?

人人都说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更新知识观念,但遇到问题具体操作起来就没那么容易了。最近我在家里被说成一个不听话的女孩,要么看电视,要么看些辅导书,难得象初中那样规规矩矩地写作业。我看得多,写得少,常被爸妈说成是走马观花,越看越叽咋。

我喜欢自己没有大人眼中的规矩。更不想做一个父母眼中百依百顺的女儿。也希望老师和父母理解我没有规矩的执着。

规矩,是约定俗成的。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校风,创建一个和谐气氛。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