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国宝大熊猫冰墩墩作文(大熊猫冰墩墩作文)

国宝大熊猫冰墩墩作文(大熊猫冰墩墩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10 20:07:03
国宝大熊猫冰墩墩作文(大熊猫冰墩墩作文)

国宝大熊猫冰墩墩作文【一】

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们的国宝。

它们住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它们是哺乳动物,它们小时候,不吃竹叶,也不吃竹笋,和我们人类一样,都吃妈妈的奶长大的,长大以后,它们吃竹叶、竹笋,有时也吃肉。

大熊猫非常可爱,它的身子胖乎乎的,像个大皮球。它的身体大部分都是白色的,四肢全是黑色的。它的眼睛黑黑的,像是一整晚都没有睡觉似的,也像戴了一个黑墨镜。它还有两只半圆形的黑耳朵,它的尾巴很短像一个毛茸茸的小球。

它很擅长爬树,别以为它很胖,其实它爬树可厉害了。对了你们知道么,大熊猫的寿命很短,它们的25岁,就是我们人类的70岁,它们的30多岁,就是我们人类的100岁。

这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我喜欢大熊猫。

国宝大熊猫冰墩墩作文【二】

我的名字叫“大熊猫”,虽然被称作大熊猫,但是并不是猫,而且我们大熊猫是中国独有的动物,数量稀少,已经在地球上至少活了500万年。

可以说是“活化石”,对人类研究和保护生物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是“国宝”。

对于我的长相,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我的身上毛茸茸的,黑黑的四肢,短短的尾巴,肚子白白的,好像小孩子的口水帕子挂在那里。

我最大的特征是一对黑黑的眼圈长在白白的脸上,像是带着一副墨镜,千万别以为这个是我天天熬夜造成的,这可是我天生拥有,这辈子我最期盼的事情就是可以拍一张彩色照片。

我浑圆的体型,憨厚可掬的动作加上黑白相间的毛色博得世界人民的喜爱,我以作为中国的国宝而非常自豪。

我最爱吃新鲜竹笋,饭量可大了,一天能够吃掉十几千克的竹笋,有时口渴要喝掉几盆水,只有吃饱喝足后我才会呼呼大睡。当然我也爱吃肉,饲养员会定期投放啮齿动物给我打牙祭,千万别以为我是素食动物哦。

虽然我看上去胖乎乎的,慢吞吞地走着内八字,但是当我听到异常声响的时候,会以飞快地速度爬上树,不要以为我胆小怕事,而是我的视力不够发达,可能是因为我天天都带着墨镜吧!

我们大熊猫大部分都生活在中国的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区,如果有机会可以来看我,你也一定会特别喜欢我。

国宝大熊猫冰墩墩作文【三】

“叫猫不是猫,眼被黑圈包,竹叶是粮食,珍贵又稀少。”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呢?没错!谜底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全身上下只有两种颜色——黑和白。它的脑袋圆圆的,上面顶着一对可爱的小耳朵。一双小小的眼睛周围挂着两个浓浓的黑眼圈,看上去像戴了一幅墨镜。两只黑黑的手臂加上一个白色的胖乎乎的\'身体,和一条短小的尾巴,憨态可掬!

如此可爱的大熊猫都生活在哪里呢?大熊猫栖息于气候温凉潮湿,湿度达到80%以上的中国长江上游。它是一种喜湿动物,喜欢把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比较稳定、隐蔽条件好、食物资源和水资源都很丰富的缓坡地形作为自己的栖息地。比如:拗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

大熊猫是天生的近视眼,那么它们是用什么来寻找食物的呢?靠灵敏的嗅觉和听觉!大熊猫主食竹子,竹类占它全年主食的99%。其中最喜欢吃的是大箭竹、华西竹等等。大熊猫每天需要花费将近一半的时间进食。一只体重100公斤的成年大熊猫,在春天每一天要花12–16小时,吃掉10-18千克的竹子和竹杆。大熊猫除了爱吃竹子,还有嗜饮的食性。有时为了饮水,它们不惜长途跋涉到很远的山谷中去找水源,一旦找到,便好似一个酗酒的醉汉躺卧溪边,没命畅饮,因此有“熊猫醉水之说”。

熊猫是中国的国宝。首先这和它的生存时间是分不开的。大约在800万年前,大熊猫就已经存在,从800万年前到现在,大熊猫克服了重重困难生存了下来,绝对称的上是“活化石”。从1957年开始,在外交历史上,我国将这一非常珍惜的动物作为一份礼物赠送给其他国家来传达和平友好的信号,在这过程中大熊猫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我们外交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

就是这样的国宝大熊猫,现在它的数量已经很少了,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不到1000只,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给大熊猫更多的保护与关爱。

国宝大熊猫冰墩墩作文【四】

我在网上查资料时无意中看到了一个热搜: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亮相!看到后,我好奇地点了进去。

咦,这不就是个普通的熊猫吗?怎么还成吉祥物了?把图片放大一看,这熊猫的外面怎么会有一层冰罩的?这只熊猫真是不简单,光制作就修改了1000多次,真是浩大的工程。

第二天起床,我发现自己正处于一片雪海之中,但却没感到一丝寒冷,一看身体,竟然有一套玻璃似的衣服穿在身上。不过,管他呢!冻不着就行,也顺便看看这是哪?

我走了很长时间,发现我还在家乡,只是地上盖了厚厚的雪,这让我很欣喜,终于能回家了。就在这时,我的.前面出现了一道憨态可掬的身影。那黑白相间的皮肤,眼睛内泛着神奇的色彩,那酷似玻璃罩一样的东西套在身上。这不就是那个什么吉祥物吗?我带着疑惑问:你是不是叫冰墩墩?是的!你想不想出去玩一玩?冰墩墩平静地答道。我想着:玩?既然没事,就恭敬不如从命吧。随即,我点了点头,冰墩墩笑了笑,在身前开了一道传送门。

走出狭窄的传送门,映入眼帘的是鸟巢!冰墩墩自豪地问:知道这儿吗?这可是鸟巢啊,怎么可能不知道?看我一幅震惊的模样,满面笑容说:不错吧!我心想:这个可爱的熊猫还真是不简单,这鸟巢可是举办奥运会的地方,外观也是毋庸置疑的,那流畅的线条,就像真的鸟巢一样,何止是不错,简直完美!冰墩墩带我在鸟巢游玩了很长时间,我们一路欢声笑语,在无意间有了深厚的友谊。

下午,冰墩墩向我展示了他的才艺。我发现他是琴棋书画全面发展,我所有值得炫耀的东西都被他比了下去,更令我佩服的是冰墩墩还长得很好看,真是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我不禁称赞:冰墩墩啊,你可真厉害。他很谦虚:哪里,哪里。唉,你饿吗?晚上带你吃大餐!我迫不及待地说:好啊,玩一天可把我饿坏了。

果然,冰墩墩领我大吃了一顿,算是我吃过最美味的饭了。天黑了,我也该回去了。冰墩墩开了传送门,我回头看了远处的他,大喊:谢谢你!冰墩墩边挥手边微笑着,目送我在传送门中消失。

躺在床上,今天与冰墩墩游玩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

国宝大熊猫冰墩墩作文【五】

墩墩,是我大姨家的儿子,今年只有五岁,乌黑油亮的寸发,长长的睫毛,水汪汪的大眼睛,小巧玲珑的鼻子,樱桃小口,脸蛋儿红扑扑,软嘟嘟的,摸起来好像棉花糖。小弟弟虎头虎脑的,我特喜欢他!

照片上,可爱的\'墩墩在吃,在玩,在笑……我看着书桌上那一沓沓厚厚的作业,再看看墩墩那玩得投入的神情,我不禁想:假如我是墩墩,我就可以天天都能喝到自制的香醇下午茶;假如我是墩墩,就可以天天吃到自制的美味甜点;假如我是墩墩,就可以去泡泡屋尽情的玩;假如我是墩墩,就可以天天自由自在地……

假如我是墩墩,那该多好啊!我喜欢现在幸福的生活,更喜欢童年里快乐的我!

国宝大熊猫冰墩墩作文【六】

大家好,我叫大熊猫,我生活在四川成都的熊猫基地。这里天蓝蓝的,竹青青的,水甜甜的,我和小伙伴们都很喜欢这里。

我是戴着一副墨镜出生的,可以叫我酷盖,我的头上有一对短短的、毛茸茸的黑耳朵,四肢也是黑色的,其他地方都是白色的。我有一个圆滚滚的白肚皮,别以为我是吃胖的,人家天生就这么圆。

我喜欢喝浓浓的牛奶,啃清甜的竹子,偶尔也吃肉。每次开饭的时候,我会用两只爪子捧着碗舔里面的牛奶,喝完了就去抱饲养员的大腿,不给我就一直缠着他。

基地准备了很多玩具给我们,有木马,还有大皮球。比起这些,我更喜欢爬树。别看我长得胖嘟嘟的,爬起树来可快了呢!虽然有时候会熊失前蹄掉下来,但是我有一个肥肥的大屁服垫着,一点儿也不疼。有时候我会在树上呼呼大睡,一天必须睡足12个小时才够呢。

我乖的时候是小猫咪,饲养员会抱着我,摸着我的头,喂我吃脆脆的竹子,我把它咬得嘎吱嘎吱响,白色的汁液顺着嘴角往下流,真是太香了!吃完了就该拉了,我一天可以排便四十多次,排完便的熊猫基地,一眼望去,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

我淘气的时候会化身熊孩子,在饲养员打扫落叶的时候跟在他身后,等他装满一篓落叶的时候,我就一下子扑进篓子里,把落叶全打翻,饲养员气得把我拖到墙角里罚站。嘿嘿,他一转身我就又跟去了。

我一生中最大的愿望,莫过于拍一张彩色照片了。可是你知道我为什么只有黑白两色吗?那可是关乎我的生命安全呢!我的白色可以让我在雪地上安全躲避,黑色则能让我在高山等地的阴影里躲藏。我是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全球的大熊猫已经不足1600只,极其珍贵,大家可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哦!

国宝大熊猫冰墩墩作文【七】

嗨!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大熊猫。但我不是熊也不是猫,而是中国鼎鼎大名的——大熊猫,我是世界仅有的大熊猫科动物,被人们称为“国宝”,我感到很荣幸!

我长得特别可爱,浑身毛茸茸的,黑白相间的皮毛特别显眼。我那圆溜溜的大脑袋上长着一对黑乎乎的大耳朵,一直是竖着的,耳朵是我的“收音机”,我喜欢听着周围各种美妙的声音,包括人们的`夸奖声。我还有一双乌黑的大眼睛,眼珠子总是转个不停,眼睛周围的一层毛,好似戴了副墨镜,炫酷十足。我的尾巴很小很小,不仔细看还以为我没有尾巴哩!

我的家在四川的竹林里,那里极为宁静。竹林中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歌声,歌声来自我的邻居——百灵鸟,我太喜欢这里了!这里不但美丽,而且还有许多鲜美的竹子,能满足我这个大胃王的肚子。一说到我的肚子,我就实话跟你说吧,我每天都要吃差不多20千克的竹子呢!所以才有这么可爱肉嘟嘟的我。

最后我再告诉你一件令我倍感自豪和骄傲的事情——我们熊猫家族是“和平使者”,我的亲人们被送往全球各地,搭起世界人民友谊的纽带,给全球的大小朋友们带去了无限的快乐!

哈哈!这么可爱又能干的我,是不是特别棒?所以你们要好好爱护我呀!好了,说了这么多,我都饿了。我要去吃竹子了,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