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话题>

不受物质束缚的作文(冲破束缚激发潜能的作文)

不受物质束缚的作文(冲破束缚激发潜能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2 20:58:35
不受物质束缚的作文(冲破束缚激发潜能的作文)

不受物质束缚的作文【一】

自由是恒久的话题。在世人的眼中,它是神圣、令人向往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潇洒千古传唱。

表演艺术家认为剧本不是板的,我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这便是追求创新的自由。

对自由的追求,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广为称颂。爱情需要自由,所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一曲《凤求凰》成为千万年轻男女爱情自由的范本,范蠡偕西施泛舟五湖是人们对爱情自由的美好祝福。思想需要自由,文艺复兴是追求人性自由的产物,五四运动高扬民主与科学的自由大旗对自由的渴望是世界公民内心的向往。活在禁锢之下的人们备受同情、悲悯。自由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天空,飞翔的风筝渴望如雄鹰般自由翱翔,奋然挣脱了丝线的束缚。然而,迎接它的,只会是杂乱无章的摇曳,直至坠落。

这让我想起了《罗伯特议事规则》中罗伯特将军的一句名言:一旦离开了规则,每个人都行使自由,结果将是每个人都得不到真正的自由。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法律的限制,犯罪行为便会肆虐。网络世界混乱不堪,争议一时的爆吧事件、肆无忌惮的人肉搜索、荒谬肆行的谣言传播都是因为没有规则!

真正的自由,建立在规则之上。

自由啊,它如奔腾的江水,因为有堤坝的制约,才不致造成灾难;它如迎风而上的风筝,因为有丝线牵引,才不至于坠毁;它如南迁的大雁,因为有季节的限制,才不致迷茫自由离不开规则的制约。

剧本是一剧之本,是演员表演应该遵循的规则,如果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在人生的舞台上,人们似乎可以追求自由,改写剧本。我国古代大文豪陶渊明因为厌倦了官场生活,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田园。人们看到的是他对官场规则的违抗,我却看到了他在自愿接受另一规则的束缚——“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在田园生活的规则下,他“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采菊东篱下”“带月荷锄归”,为后世文人开创了一座精神的家园。这种田园规则下的自由,才是陶渊明真正追求的自由。

因此,表演艺术家改动台词要尊重剧作家的创作原意,接受规则的约束。

人生如剧本,要自由,也要有规则。

不受物质束缚的作文【二】

有个燕人在燕国出生,在楚国长大。直到老年,他才有机会返回出生地燕国。

他在经过晋国时,他的同伴哄骗他说:“这里就是燕国的都城。”燕人一听,立刻神情悲伤起来。走了一会儿,同伴指着路边的一座社庙说:“这就是你们乡里的社庙啊。”燕人听了,立刻长吁短叹,感慨万分。

走着走着,同伴指着一间屋舍说:“这就是你的先辈曾经居住的地方。”燕人听了,眼含热泪暗自哭泣。同伴又指着一处隆起的坟堆说:“这就是你先辈的墓地啊。”燕人一听,立刻跪地嚎啕大哭。

这时,同伴忍不住笑了起来,说:“我刚才都是骗你的,这里其实是晋国呢!”燕人一听,赶紧从地上站起来,觉得非常羞愧。

等到他们终于到了燕国,真正见到燕国的社庙,见到了先辈的墓地时,这个燕人的悲伤心情反倒变得很淡薄了。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当受到强烈的刺激和悲痛过后,人的心理反应反而会越来越小。

不受物质束缚的作文【三】

宋国有一户人家善于配制不皲手的药方,他们家祖祖辈辈以漂洗丝绵为业,即使在冬天他们的手也不会皲裂。有人听说了这个有奇效的药方,就拿出五百两黄金请求购买。于是,这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家祖祖辈辈都以漂洗丝绵为生,收入不过是几两金子。而现在卖这个药方,一下子就能得到几百两金子,我们就卖给他吧。”

那人买到药方后,就去游说吴王,说这个药方会派上大用场。

正在这时,越国来侵犯吴国,吴王便任命那人率领军队作战。在冬天,吴国军队与越国军队在水上交战。吴国因为有这种不皲手的药方,所以士兵作战不受冰冷河水的影响,把越国军队打得大败。事后,吴王划出一块地,封赏给那人。

同样是不皲手的药方,有的人凭借它得到了君王的封地,而有的人却仍然避免不了漂洗丝绵的辛劳,这是因为他们使用药方的用途不一样啊。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同样的东西派作不同的用场,所带来的后果是大不一样的。

不受物质束缚的作文【四】

这一年,齐国大旱,一连几个月都没下一滴雨,田地干裂,庄稼全枯了。百姓们只好吃树叶、树皮、野果和草根,眼看着一个个都要饿了。可是达官贵人家里的粮仓仍然堆得满满的,他们每天照旧喝酒吃肉。

有一个富人,看到自家门口有个饥民饿得奄奄一息,就把两个窝窝头扔在他面前,对他大声吆喝着:“喂,过来吃吧!”那个饥民像没听见似的,没有理他。富人又叫道:“喂,过来吃吧!”那个饥民慢慢地抬起头,瞪大双眼看着他说:“收起你的东西吧,我宁愿饿,也不吃嗟来之食!”

富人听了,非常羞愧,顿时说不出话来。

【说明】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对于善意的帮助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面对“嗟来之食”,我们不能没有骨气和精神。